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13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及车辆。所述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输出内后视镜开关信号的内后视镜控制开关;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输出内后视镜驱动信号的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通过网络总线与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调整内后视镜的位置的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与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及所述内后视镜连接。上述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可对内后视镜的位置进行简便、轻松的调节。
【专利说明】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电子产品越来越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有的汽车通常都设置有外后视镜、内后视镜来便于驾驶员观察路况,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然而,内后视镜存在视角盲区,即在某些特定的角度,驾驶员通过固定于某一位置的内后视镜也观察不到车外的状况。因此,通过电控系统对汽车内后视镜的位置进行简便、轻松的调节,使得驾驶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内后视镜的位置进行简便、轻松的调节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的车辆。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输出内后视镜开关信号的内后视镜控制开关;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输出内后视镜驱动信号的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通过网络总线与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调整内后视镜的位置的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与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及所述内后视镜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网络总线为CAN总线或LIN总线。
[0007]优选地,所述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将所述内后视镜调节到位后的位置信号,并将所述存储的位置信号发送给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的记忆单元,与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及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为四向调节开关。
[0009]优选地,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通过在外后视镜控制开关增加一个内后视镜开关档位形成。
[0010]优选地,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传输的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内后视镜的步进电机。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驾驶室、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I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
[0012]优选地,还包括外后视镜控制开关,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通过在外后视镜控制开关增加一个内后视镜开关档位形成。
[0013]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现有车辆之中基础配置的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DSM)、网络总线等部件和基础原理,通过增加内后视镜控制开关,以及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来实现内后视镜的位置调节和控制,成本较低且调节方便,提高了驾驶员控制的便利性,使得驾驶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0015]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内后视镜控制开关11,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DSM) 13,以及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
[0018]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11用于输出内后视镜开关信号,并与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通过网络总线12连接。
[0019]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输出内后视镜驱动信号。
[0020]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与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及内后视镜15连接。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调整内后视镜的位置。
[0021]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的硬件整体可以通过支架等机械结构支撑于驾驶室内,其驱动部件与内后视镜15连接。
[0022]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根据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传输的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对所述内后视镜15的位置进行调节。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包括控制内后视镜15向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控制信号。
[0023]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将前垂直座椅电机控制、后垂直座椅电机控制、驾驶员水平座椅电机控制、后视镜控制等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通常是现有车辆中的基础配置模块。本实用新型利用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提供的控制信号处理功能及信号输出接口,来进行内后视镜15的位置调节和控制。
[002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总线12可以为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或者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其中,LIN是一种低成本的串行通讯网络,可用于实现汽车中的分布式电子系统控制。
[002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11为四向调节开关,即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可以调整内后视镜15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的位置调节。
[0026]进一步地,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11通过在外后视镜控制开关增加一个内后视镜开关档位形成。这样充分利用了现有车辆中的汽车控制元件,减少了硬件成本。在使用时,通过对档位的切换,实现对外后视镜、内后视镜的分别控制。
[0027]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传输的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内后视镜15的步进电机。
[0028]请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似,其包括内后视镜控制开关11,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DSM) 13,以及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之外,还包括记忆单元21。[0029]所述记忆单元21为具有位置信号存储功能的芯片。所述记忆单元21与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及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电连接。
[0030]所述记忆单元21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14将所述内后视镜调节到位后的位置信号,并将所述存储的位置信号发送给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13。
[0031]通过设置记忆单元21,可将整车的其他记忆功能(如外后视镜位置、座椅位置等)进行整合,从而可以将调整后的位置或者方向信息参数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若整车有外后视镜调节位置、座椅调节位置记忆功能,可将电动内后视镜的调节信息存储到记忆单元21中,当按下“记忆”键后,就可以方便的得到驾驶员需要的内后视镜的方向。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驾驶室、内后视镜,以及上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
[003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外后视镜控制开关,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通过在外后视镜控制开关增加一个内后视镜开关档位形成。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现有车辆之中基础配置的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DSM)、网络总线等部件和基础原理,通过增加内后视镜控制开关,以及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来实现内后视镜的位置调节和控制,成本较低且调节方便,提高了驾驶员控制的便利性,使得驾驶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
[003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出内后视镜开关信号的内后视镜控制开关;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开关信号输出内后视镜驱动信号的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通过网络总线与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调整内后视镜的位置的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与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及所述内后视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总线为CAN总线或LIN总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将所述内后视镜调节到位后的位置信号,并将所述存储的位置信号发送给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的记忆单元,与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及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为四向调节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通过在外后视镜控制开关增加一个内后视镜开关档位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视镜调节执行单元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驾驶员座椅控制单元传输的内后视镜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内后视镜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内后视镜的步进电机。
7.—种车辆,包括驾驶室,及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内后视镜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后视镜控制开关,所述内后视镜控制开关通过在外后视镜控制开关增加一个内后视镜开关档位形成。
【文档编号】B60R1/04GK203402063SQ20132039238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日
【发明者】张玉燕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