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64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斗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论斗车前进和后退或者遇到障碍或陷坑时均可以提供足够支撑力,轮毂不容易变形的斗车轮毂。其结构包括轮圈、位于轮圈中心的轴承套以及连接轮圈与轴承套的轮辐,轮毂的轮辐单体呈“U”形,“U”形轮辐单体的最低点焊接在所述轴承套上,多个“U”形轮辐单体均匀间隔布置在轮毂上。本实用新型的斗车轮毂,可以利用“U”形轮辐单体的两个弧度相对的侧边,为轮毂径向的变形提供弹性支撑力,防止轮毂变形,从而可以在斗车遇到障碍物或陷坑时更容易推进;“U”形轮辐单体的两个弧度相对的侧边,在斗车前进或后退时均可提供足够的沿轮毂圆周方向的支撑力。
【专利说明】斗车轮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斗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斗车轮毂。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斗车轮毂上的轮辐通常是采用直条轮辐,直条轮辐如果轮辐的密集程度不够,会导致轮毂容易变形;而如果轮辐要做得足够密集,又会增加成本;现有某些斗车轮毂的轮辐设置成风车状,如图1所示,这样的轮辐只是在斗车前推时才能给轮毂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如果斗车后推或者是斗车碰到障碍物或陷坑时,该种结构的轮辐仍然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轮毂容易变形。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论斗车前进和后退或者遇到障碍或陷坑时均可以提供足够支撑力,轮毂不容易变形的斗车轮毂。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斗车轮毂,包括轮圈、位于轮圈中心的轴承套以及连接轮圈与轴承套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轮辐单体呈“U”形,所述“U”形轮辐单体的最低点焊接在所述轴承套上,所述多个“U”形轮辐单体均匀间隔布置在轮毂上。
[0005]本实用新型的斗车轮毂,可以利用“U”形轮辐单体的两个弧度相对的侧边,为轮毂径向的变形提供弹性支撑力,防止轮毂变形,从而可以在斗车遇到障碍物或陷坑时更容易推进;“u”形轮辐单体的两个弧度相对的侧边,在斗车前进或后退时均可提供足够的沿轮毂圆周方向的支撑力。
[0006]具体的,“U”形轮辐单体可由单个钢条或钢板弯折形成或由两条弧形钢条或钢板焊接形成。可根据材料刚度选择容易加工的方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现有斗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斗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斗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实施例1:
[0012]如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斗车轮毂,包括轮圈1、位于轮圈I中心的轴承套2以及连接轮圈I与轴承套2的轮辐3,轮毂的轮辐3单体呈“U”形,“U”形轮辐3单体的最低点焊接在轴承套2上,多个“U”形轮辐单体均匀间隔布置在轮毂上。“U”形轮辐单体可由单个钢板弯折形成。
[0013]实施例2:
[0014]如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斗车轮毂,包括轮圈1、位于轮圈I中心的轴承套2以及连接轮圈I与轴承套2的轮辐3,轮毂的轮辐3单体呈“U”形,“U”形轮辐3单体的最低点焊接在轴承套2上,多个“U”形轮辐单体均匀间隔布置在轮毂上。“U”形轮辐3单体可由钢板31和钢板32焊接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斗车轮毂,包括轮圈、位于轮圈中心的轴承套以及连接轮圈与轴承套的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轮辐单体呈“U”形,所述“U”形轮辐单体的最低点焊接在所述轴承套上,所述多个“U”形轮辐单体均匀间隔布置在轮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轮辐单体由单个钢条或钢板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轮辐单体由两条弧形钢条或钢板焊接形成。
【文档编号】B60B1/00GK203449839SQ201320435806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2日
【发明者】罗锦群 申请人:罗锦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