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581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包括一套带有液压缸和液压活塞的液压系统、和一套在车轮连接杆向下移动时拉动开阀加油增压的加油增压拉转轮、及一套在车轮连接杆向上移动时拉动开阀放油泄压的放油泄压拉转轮,还有一套储油箱和加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活塞的下部是液压缸,液压活塞的上部是液压活塞顶盖,液压活塞顶盖与车底盘相连,液压缸的下端为车轮连接杆,在增压阀后管上安装一个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和在汽车的液压活塞与液压活塞顶盖之间安装有一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汽车的CPU后反馈到给液压油加压的加压泵上的变频电机,以控制加压泵的输出液压。
【专利说明】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适用于汽车悬挂系统,属于汽车悬挂与平衡科技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悬挂系统,是决定汽车运行平稳性最为关键的部件,尽管现在有多种悬挂系统,而且他们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但都没有能够克服汽车在行驶中的颠簸,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悬挂系统能够做到完全自动调节适应汽车行驶中的颠簸而使汽车行驶更平衡,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悬挂系统都是利用弹簧来调节平衡,而弹簧是固定的弹力特性,它无法做到完全顺应汽车四轮的不平衡而使四轮受力和支撑杆伸缩随汽车行驶颠簸而自动调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液压系统自动调节汽车四轮平衡的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
[0004]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包括一套带有液压缸和液压活塞的液压系统、和一套在车轮连接杆向下移动时拉动开阀加油增压的加油增压拉转轮、及一套在车轮连接杆向上移动时拉动开阀放油泄压 的放油泄压拉转轮,还有一套储油箱和加压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0005]1、液压活塞的下部是液压缸,液压活塞的上部是液压活塞顶盖,液压活塞顶盖与车底盘相连,液压缸的下端为车轮连接杆,液压活塞套在液压缸内,液压活塞下端与液压缸底的空间有液压油,液压缸的上边缘与液压活塞顶盖的下边缘之间安装有强力弹簧,强力弹簧在汽车停止或运行时,均被重力压缩209^80%,当汽车处于不平的地面时,处于较低地面的车轮被强力弹簧力作用,使该车轮依然对车体的重力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在地面过于不平时,即在汽车的四个车轮其中有一个或两个车轮与其他三个或两个车轮的位置相差超过200_时,强力弹簧的伸长作用力将大大地减小,这样就很难再有相应的支撑车体重力的作用了,因此,在液压缸内加注液压油,并在增压阀后管上安装一个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和在汽车的液压活塞与液压活塞顶盖之间安装有一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汽车的CPU后反馈到给液压油加压的加压泵上的变频电机,以控制加压泵的输出液压;加压泵出口输出液压,由增压阀后管上安装的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数据传送到汽车的CPU后,由CPU输出相关的信号,控制加压泵变频电机输出加压泵的转速,从而确定加压泵出口液压的理论值Pl ;另外,在汽车的液压活塞与液压活塞顶盖之间安装有一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它的作用是将汽车在静止时,即在汽车发动机启动后,且汽车未运行前,其四个车轮的初始负荷分量传输到汽车的CPU,CPU根据这四个分量的最大值确定加压泵输出液压的理论值P2,以平衡汽车在颠簸时,汽车每个悬挂系统的液压活塞与液压缸之间的液压油形成的液压力能使汽车保持平衡而大大地减小汽车的颠簸震动;CPU控制加压泵的输出液压P,为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数据确定的加压泵出口液压理论值P1、和汽车在静止时的四个初始负荷分量中最大分量值确定加压泵输出液压的理论值P2、其P为Pl和P2平均值的759^200% ;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值即为Pl,汽车在静止时的四个初始负荷分量中最大分量值即四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显示的最大数值为 P2,[ (Pl+P2)X75%]/2 ^ P ^ [ (P1+P2) X 200%]/2。
[0006]2、液压缸的上边缘两侧安装有两根拉杆,左侧为放油泄压拉杆,右侧为加油增压拉杆,左侧的放油泄压拉杆下拉着放油泄压拉转轮,右侧的加油增压拉杆上拉着加油增压拉转轮;放油泄压拉转轮的作用:在某一车轮碰到较其他车轮的地面高的地面时,车轮顶压着液压缸向上移动,带动放油泄压拉杆向上移动,并拉着与之相连的放油泄压拉绳使放油泄压拉转轮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旋转,使外轮齿挤压着阀杆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克服阀杆回位弹簧力的作用向左移动,从而使阀杆最左端的阀体头右侧的阀体密封斜面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泄压阀口密封斜面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液压缸的高压油从泄压阀口管流出,进入到泄压阀后管,然后返回到储油箱,再经加压泵加压后,经加压泵出油管输送到增压阀前管;加油增压拉转轮的作用:在某一车轮碰到较其他车轮的地面低的地面时,车轮和液压缸被强力弹簧和液压缸液压力的作用向下移动,带动加油增压拉杆向下移动,并拉着与之相连的加油增压拉绳使加油增压拉转轮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旋转,使外轮齿挤压着阀杆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克服阀杆回位弹簧力的作用向右移动,从而使阀杆最右端的阀体头左侧的阀体密封斜面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增压阀口密封斜面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经加压泵加压后并输送到增压阀前管的高压油从增压阀口管流出,进入到液压缸,并增加液压缸内的液压力,从而使液压缸内液压力顶起支撑汽车重力作用。
[0007]3、加压泵出口及增压阀前管的液压油压力最高,其次是液压缸内液压及增压阀后管内液压和泄压阀前管内液压的压力,再次是泄压阀后管内液压的压力,最低的是储油箱内液压的压力。
[0008]4、放油泄压拉转轮包括一根中心轴,中心轴外侧有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中心轴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两端之间有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连接,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之间是缠绕的拉绳,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外侧面上安装有内齿卡块,内齿卡块的一端有一个内齿卡块旋转轴,这个内齿卡块旋转轴与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相连,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固定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的外圆周面上,内齿卡块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的另一端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之间连接有一个卡块复位弹簧,内齿卡块远离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的一侧有一个内齿卡块定位桶,内齿卡块定位桶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孔,内齿卡块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的另一端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上的长方形孔外,形成可以被径向压入内齿卡块定位桶内的状态;内齿卡块定位桶外圈是一个带有内轮齿的内轮,内轮及内轮齿与内齿卡块定位桶不连接,而且内轮及内轮齿可以沿逆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旋转,旋转时内轮齿压迫内齿卡块旋转,内轮及内轮齿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旋转时,内齿卡块卡在内轮齿的齿口上而使内轮及内轮齿无法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旋转;在液压缸向上移动并带动放油泄压拉杆向上移动时,放油泄压拉杆拉着与之相连的放油泄压拉绳使放油泄压拉转轮的中心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上,从而带动内轮齿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并使外轮齿挤压着阀杆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克服阀杆回位弹簧力的作用向左移动,从而使阀杆最左端的阀体头右侧的阀体密封斜面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泄压阀口密封斜面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液压缸的高压油从泄压阀口管流出,进入到泄压阀后管;加油增压拉转轮包括一根中心轴,中心轴外侧有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中心轴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两端之间有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连接,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之间是缠绕的拉绳,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外侧面上安装有内齿卡块,内齿卡块的一端有一个内齿卡块旋转轴,这个内齿卡块旋转轴与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相连,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固定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的外圆周面上,内齿卡块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的另一端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之间连接有一个卡块复位弹簧,内齿卡块远离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的一侧有一个内齿卡块定位桶,内齿卡块定位桶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孔,内齿卡块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的另一端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上的长方形孔外,形成可以被径向压入内齿卡块定位桶内的状态;内齿卡块定位桶外圈是一个带有内轮齿的内轮,内轮及内轮齿与内齿卡块定位桶不连接,而且内轮及内轮齿可以沿逆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旋转,旋转时内轮齿压迫内齿卡块旋转,内轮及内轮齿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旋转时,内齿卡块卡在内轮齿的齿口上而使内轮及内轮齿无法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旋转;在液压缸向下移动并带动加油增压拉杆向下移动时,加油增压拉杆拉着与之相连的加油增压拉绳使加油增压拉转轮的中心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上,从而带动内轮齿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并使外轮齿挤压着阀杆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克服阀杆回位弹簧力的作用向右移动,从而使阀杆最右端的阀体头左侧的阀体密封斜面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增压阀口密封斜面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经加压泵加压后并输送到增压阀前管的高压油从增压阀口管流出,进入到液压缸,并增加液压缸内的液压力,从而使液压缸内液压力顶起支撑汽车重力作用。
[0009]5、汽车在运行时,当某一车轮遇到较低点时,该车轮必定形成不受力或受力减小而使该车轮的一角向下沉,此时,因为液压缸受力减小而使受压的液压活塞外周强力弹簧伸长、和液压缸内液压力的作用推挤液压缸向下运动,在液压缸向下运动的同时,加油增压拉杆拉着与之相连的加油增压拉绳使加油增压拉转轮的中心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上,从而带动内轮齿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并使外轮齿挤压着阀杆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克服阀杆回位弹簧力的作用向右移动,从而使阀杆最右端的阀体头左侧的阀体密封斜面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增压阀口密封斜面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经加压泵加压后并输送到增压阀前管的高压油从增压阀口管流出,进入到液压缸,并增加液压缸内的液压力,从而使液压缸内液压力顶起支撑汽车重力作用;当液压缸内的液压力与该分量相平衡时,液压缸停止向下移动,加油增压拉转轮的外轮及外轮齿停止旋转,此时,因为阀杆上的阀杆回位弹簧力作用,使阀杆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停留在两外轮齿齿间,从而使增压阀口密封斜面与阀体密封斜面相密封,进而保证关闭增压阀;当某一车轮遇到较高点时,该车轮必定形成受力增大而使该车轮的一角向上顶起,此时,因为液压缸受力增大而使受压的液压活塞外周强力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并使液压缸向上运动,在液压缸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放油泄压拉杆向上移动,放油泄压拉杆拉着与之相连的放油泄压拉绳使放油泄压拉转轮的中心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上,从而带动内轮齿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旋转,并使外轮齿挤压着阀杆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克服阀杆回位弹簧力的作用向左移动,从而使阀杆最左端的阀体头右侧的阀体密封斜面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泄压阀口密封斜面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液压缸的高压油从泄压阀口管流出,进入到泄压阀后管,然后返回到储油箱,并使液压缸内液压力下降,从而使液压缸内液压与汽车重量的分量平衡;当液压缸内的液压力与该分量相平衡时,液压缸停止向上移动,放油泄压拉转轮的外轮及外轮齿也停止旋转,此时,因为阀杆上的阀杆回位弹簧力作用,使阀杆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停留在两外轮齿齿间,从而使泄压阀口密封斜面与阀体密封斜面相密封,进而保证关闭泄压阀;在液压缸向上移动并拉动放油泄压拉绳带动放油泄压拉转轮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旋转时,加油增压拉转轮的加油增压拉绳因中心轴外圈的外轮回转弹簧力的作用,使加油增压拉转轮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及加油增压拉转轮的中心轴做顺时针旋转,使加油增压拉绳缠绕在加油增压拉转轮的中心轴上;同理,在液压缸向下移动并拉动加油增压拉绳带动加油增压拉转轮的外轮及外轮齿做逆时针旋转时,放油泄压拉转轮的放油泄压拉绳因中心轴外圈的外轮回转弹簧力的作用,使放油泄压拉转轮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及放油泄压拉转轮的中心轴做顺时针旋转,使放油泄压拉绳缠绕在放油泄压拉转轮的中心轴上。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1、加上液压平衡系统后,能使现有的固定强力弹簧的弹力变成可调的一种托起汽车使之平衡的变力。
[0012]2、本发明可以通过在增压阀后管上安装一个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和在汽车的液压活塞与液压活塞顶盖之间安装有一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汽车的CPU后反馈到给液压油加压的加压泵上的变频电机,以控制加压泵的输出液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加油增压拉转轮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放油泄压拉转轮示意图;
[0016]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轴向剖面示意图;
[0017]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M放大示意图;
[0018]图6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N放大示意图。[0019]图1-6中:1、储油箱 2、加压泵 3、放油管4、泄压阀后管5、车轮连接杆 6、放油泄压拉转轮 7、放油泄压拉绳 8、液压缸 9、加油管 10、放油泄压拉杆 U、液压活塞 12、加油增压拉杆 13、强力弹簧14、加油增压拉绳 15、加压泵出油管 16、加油增压拉转轮 17、液压活塞顶盖 18、增压阀前管 19、外轮齿 20、外轮径向连接体 21、内轮齿 22、内齿卡块 23、卡块复位弹簧 24、中心轴 25、内轮径向连接体 26、内轮缠绕绳 27、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8、阀杆固定块 29、增压阀后管 30、阀杆 31、增压阀口管 32、增压阀口密封斜面 33、阀体头 34、泄压阀口管 35、泄压阀口密封斜面 36、泄压阀前管 37、中心轴固定块 38、中心轴轴承 39、外轮回转弹簧 40、内轮圆桶 41、阀体密封斜面 42、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 43、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 44、内齿卡块旋转轴 45、内齿卡块定位桶 46、阀杆回位弹簧 47、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 48、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图1一6所示的实施例中: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包括一套带有液压缸8和液压活塞11的液压系统、和一套在车轮连接杆5向下移动时拉动开阀加油增压的加油增压拉转轮16、及一套在车轮连接杆5向上移动时拉动开阀放油泄压的放油泄压拉转轮6,还有一套储油箱I和加压泵2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活塞11的下部是液压缸8,液压活塞11的上部是液压活塞顶盖17,液压活塞顶盖17与车底盘相连,液压缸8的下端为车轮连接杆5,液压活塞11套在液压缸8内,液压活塞11下端与液压缸8底的空间有液压油,液压缸8的上边缘与液压活塞顶盖17的下边缘之间安装有强力弹簧13,强力弹簧13在汽车停止或运行时,均被重力压缩209^80%,当汽车处于不平的地面时,处于较低地面的车轮被强力弹簧13力 作用,使该车轮依然对车体的重力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在地面过于不平时,即在汽车的四个车轮其中有一个或两个车轮与其他三个或两个车轮的位置相差超过200mm时,强力弹簧13的伸长作用力将大大地减小,这样就很难再有相应的支撑车体重力的作用了,因此,在液压缸8内加注液压油,并在增压阀后管29上安装一个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47、和在汽车的液压活塞11与液压活塞顶盖17之间安装有一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48,两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汽车的CPU后反馈到给液压油加压的加压泵2上的变频电机,以控制加压泵2的输出液压;加压泵2出口输出液压,由增压阀后管29上安装的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47数据传送到汽车的CPU后,由CPU输出相关的信号,控制加压泵2变频电机输出加压泵2的转速,从而确定加压泵2出口液压的理论值Pl ;另外,在汽车的液压活塞11与液压活塞顶盖17之间安装有一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48,它的作用是将汽车在静止时,即在汽车发动机启动后,且汽车未运行前,其四个车轮的初始负荷分量传输到汽车的CPU, CPU根据这四个分量的最大值确定加压泵2输出液压的理论值P2,以平衡汽车在颠簸时,汽车每个悬挂系统的液压活塞11与液压缸8之间的液压油形成的液压力能使汽车保持平衡而大大地减小汽车的颠簸震动;CPU控制加压泵2的输出液压P,为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47数据确定的加压泵2出口液压理论值P1、和汽车在静止时的四个初始负荷分量中最大分量值确定加压泵2输出液压的理论值P2、其P为Pl和P2平均值的759^200% ;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47显示的压力值即为P1,汽车在静止时的四个初始负荷分量中最大分量值即四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48显示的最大数值为P2,[(Pl+P2)X75%]/2≤P≤[(P1+P2)X200%]/2o
[0021]液压缸8的上边缘两侧安装有两根拉杆,左侧为放油泄压拉杆10,右侧为加油增压拉杆12,左侧的放油泄压拉杆10下拉着放油泄压拉转轮6,右侧的加油增压拉杆12上拉着加油增压拉转轮16 ;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作用:在某一车轮碰到较其他车轮的地面高的地面时,车轮顶压着液压缸8向上移动,带动放油泄压拉杆10向上移动,并拉着与之相连的放油泄压拉绳7使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旋转,使外轮齿19挤压着阀杆30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克服阀杆回位弹簧46力的作用向左移动,从而使阀杆30最左端的阀体头33右侧的阀体密封斜面41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泄压阀口密封斜面35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液压缸8的高压油从泄压阀口管34流出,进入到泄压阀后管4,然后返回到储油箱1,再经加压泵2加压后,经加压泵2出油管输送到增压阀前管18 ;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作用:在某一车轮碰到较其他车轮的地面低的地面时,车轮和液压缸8被强力弹簧13和液压缸8液压力的作用向下移动,带动加油增压拉杆12向下移动,并拉着与之相连的加油增压拉绳14使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旋转,使外轮齿19挤压着阀杆30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克服阀杆回位弹簧46力的作用向右移动,从而使阀杆30最右端的阀体头33左侧的阀体密封斜面41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增压阀口密封斜面32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经加压泵2加压后并输送到增压阀前管18的高压油从增压阀口管31流出,进入到液压缸8,并增加液压缸8内的液压力,从而使液压缸8内液压力顶起支撑汽车重力作用。
[0022]加压泵2出口及增压阀前管18的液压油压力最高,其次是液压缸8内液压及增压阀后管29内液压和泄压阀前管36内液压的压力,再次是泄压阀后管4内液压的压力,最低的是储油箱I内液压的压力。
[0023]放油泄压拉转轮6包括一根中心轴24,中心轴24外侧有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中心轴24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两端之间有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25连接,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25之间是缠绕的内轮缠绕绳26,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外侧面上安装有内齿卡块22,内齿卡块22的一端有一个内齿卡块旋转轴44,这个内齿卡块旋转轴44与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43相连,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43固定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的外圆周面上,内齿卡块22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44的另一端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之间连接有一个卡块复位弹簧23,内齿卡块22远离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的一侧有一个内齿卡块定位桶45,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孔,内齿卡块22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44的另一端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的长方形孔外,形成可以被径向压入内齿卡块定位桶45内的状态;内齿卡块定位桶45外圈是一个带有内轮齿21的内轮,内轮及内轮齿21与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不连接,而且内轮及内轮齿21可以沿逆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45旋转,旋转时内轮齿21压迫内齿卡块22旋转,内轮及内轮齿21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45旋转时,内齿卡块22卡在内轮齿21的齿口上而使内轮及内轮齿21无法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45旋转;在液压缸8向上移动并带动放油泄压拉杆10向上移动时,放油泄压拉杆10拉着与之相连的放油泄压拉绳7使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中心轴2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24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22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22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21上,从而带动内轮齿21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20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并使外轮齿19挤压着阀杆30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克服阀杆回位弹簧46力的作用向左移动,从而使阀杆30最左端的阀体头33右侧的阀体密封斜面41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泄压阀口密封斜面35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液压缸8的高压油从泄压阀口管34流出,进入到泄压阀后管4 ;加油增压拉转轮16包括一根中心轴24,中心轴24外侧有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中心轴24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两端之间有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25连接,两组内轮径向连接体25之间是缠绕的内轮缠绕绳26,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外侧面上安装有内齿卡块22,内齿卡块22的一端有一个内齿卡块旋转轴44,这个内齿卡块旋转轴44与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43相连,内齿卡块固定连接体43固定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的外圆周面上,内齿卡块22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44的另一端与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之间连接有一个卡块复位弹簧23,内齿卡块22远离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的一侧有一个内齿卡块定位桶45,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孔,内齿卡块22远离内齿卡块旋转轴44的另一端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的长方形孔外,形成可以被径向压入内齿卡块定位桶45内的状态;内齿卡块定位桶45外圈是一个带有内轮齿21的内轮,内轮及内轮齿12与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不连接,而且内轮及内轮齿21可以沿逆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45旋转,旋转时内轮齿21压迫内齿卡块22旋转,内轮及内轮齿21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45旋转时,内齿卡块22卡在内轮齿21的齿口上而使内轮及内轮齿21无法沿顺时针方向绕内齿卡块定位桶45旋转;在液压缸8向下移动并带动加油增压拉杆12向下移动时,加油增压拉杆12拉着与之相连的加油增压拉绳14使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中心轴2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24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22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22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21上,从而带动内轮齿21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20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并使外轮齿19挤压着阀杆30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克服阀杆回位弹簧46力的作用向右移动,从而使阀杆30最右端的阀体头33左侧的阀体密封斜面41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增压阀口密封斜面32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经加压泵2加压后并输送到增压阀前管18的高压油从增压阀口管31流出,进入到液压缸8,并增加液压缸8内的液压力,从而使液压缸8内液压力顶起支撑汽车重力作用。
[0024]汽车在运行时,当某一车轮遇到较低点时,该车轮必定形成不受力或受力减小而使该车轮的一角向下沉,此时,因为液压缸8受力减小而使受压的液压活塞11外周强力弹簧13伸长、和液压缸8内液压力的作用推挤液压缸8向下运动,在液压缸8向下运动的同时,加油增压拉杆12拉着与之相连的加油增压拉绳14使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中心轴2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24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22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22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21上,从而带动内轮齿21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20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并使外轮齿19挤压着阀杆30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克服阀杆回位弹簧46力的作用向右移动,从而使阀杆30最右端的阀体头33左侧的阀体密封斜面41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增压阀口密封斜面32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经加压泵2加压后并输送到增压阀前管18的高压油从增压阀口管31流出,进入到液压缸8,并增加液压缸8内的液压力,从而使液压缸8内液压力顶起支撑汽车重力作用;当液压缸8内的液压力与该分量相平衡时,液压缸8停止向下移动,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停止旋转,此时,因为阀杆30上的阀杆回位弹簧46力作用,使阀杆30最左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停留在两外轮齿19齿间,从而使增压阀口密封斜面32与阀体密封斜面41相密封,进而保证关闭增压阀;当某一车轮遇到较高点时,该车轮必定形成受力增大而使该车轮的一角向上顶起,此时,因为液压缸8受力增大而使受压的液压活塞11外周强力弹簧13被进一步压缩,并使液压缸8向上运动,在液压缸8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放油泄压拉杆10向上移动,放油泄压拉杆10拉着与之相连的放油泄压拉绳7使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中心轴2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与中心轴24相连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及安装在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外圆周上的内齿卡块22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齿卡块22伸出内齿卡块定位桶45上长方形孔外的部分卡在内轮齿21上,从而带动内轮齿21及内轮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进而带动由外轮径向连接体20与内轮相连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轴24旋转,并使外轮齿19挤压着阀杆30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克服阀杆回位弹簧46力的作用向左移动,从而使阀杆30最左端的阀体头33右侧的阀体密封斜面41与液压油输送管路上的泄压阀口密封斜面35分离并形成一定空隙,使液压缸8的高压油从泄压阀口管34流出,进入到泄压阀后管4,然后返回到储油箱1,并使液压缸8内液压力下降,从而使液压缸8内液压与汽车重量的分量平衡;当液压缸8内的液压力与该分量相平衡时,液压缸8停止向上移动,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外轮及外轮齿19也停止旋转,此时,因为阀杆30上的阀杆回位弹簧46力作用,使阀杆30最右端的阀杆外轮齿推压斜口 27停留在两外轮齿19齿间,从而使泄压阀口密封斜面35与阀体密封斜面41相密封,进而保证关闭泄压阀;在液压缸8向上移动并拉动放油泄压拉绳7带动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旋转时,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加油增压拉绳14因中心轴24外圈的外轮回转弹簧39力的作用,使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及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中心轴24做顺时针旋转,使加油增压拉绳14缠绕在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中心轴24上;同理,在液压缸8向下移动并拉动加油增压拉绳14带动加油增压拉转轮16的外轮及外轮齿19做逆时针旋转时,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放油泄压拉绳7因中心轴24外圈的外轮回转弹簧39力的作用,使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内齿卡块弹簧固定桶42及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中心轴24做顺时针旋转,使放油泄压拉绳7缠绕在放油泄压拉转轮6的中心轴24上。
【权利要求】
1.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包括一套带有液压缸(8)和液压活塞(11)的液压系统、和一套在车轮连接杆(5)向下移动时拉动开阀加油增压的加油增压拉转轮(16)、及一套在车轮连接杆(5)向上移动时拉动开阀放油泄压的放油泄压拉转轮(6),还有一套储油箱(I)和加压泵(2)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活塞(11)的下部是液压缸(8),液压活塞(11)的上部是液压活塞顶盖(17),液压活塞顶盖(17)与车底盘相连,液压缸(8)的下端为车轮连接杆(5),液压活塞(11)套在液压缸(8)内,液压活塞(11)下端与液压缸(8)底的空间有液压油,液压缸(8)的上边缘与液压活塞顶盖(17)的下边缘之间安装有强力弹簧(13);在增压阀后管(29)上安装一个增压阀后压力传感器(47)、和在汽车的液压活塞(11)与液压活塞顶盖(17)之间安装有一个液压活塞顶端压力传感器(48),两个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汽车的CPU后反馈到给液压油加压的加压泵(2)上的变频电机,以控制加压泵(2)的输出液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挂系统自动液压平稳器,其特征在于:液压缸(8)的上边缘两侧安装有两根拉杆,左侧为放油泄压拉杆(10),右侧为加油增压拉杆(12),左侧的放油泄压拉杆(10)下拉着放油泄压拉转轮(6),右侧的加油增压拉杆(12)上拉着加油增压拉转轮(16)。
【文档编号】B60G17/015GK203511216SQ20132066585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魏伯卿 申请人:魏伯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