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74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包括壳体(2)、前金属胶套(1)、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结构相同的,第一后金属胶套(31)处于前金属胶套(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之间;所述前金属胶套(1)、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安装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增加了后纵臂的强度及抗扭能力;所述壳体(2)由高强度板冲压而成,断面呈“几”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可靠性好,节省材料,制造工艺简单,降低了电动车生产成本,提高了纯电动车整车的动力性以及续航里程指标。
【专利说明】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车部件,尤其是一种安装在低速纯电动车后悬架总成中的后纵臂总成。
【背景技术】
[0002]后纵臂总成是底盘系统中重要的安全件,用于连接车身与后桥,传递车轮与车身间的力和力矩,同时保持车轮按一定运动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现有低速纯电动车行业内,底盘部件多数情况下是直接借用与之对应的传统燃油车型的底盘平台件。传统的后纵臂结构由多个冲压件焊接而成,结构及制造复杂,且开发费用较高。专利号为200820060138.0,名称为“乘用车纵臂”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纵臂,该纵臂适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乘用车。由于低速纯电动车的最高车速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型。因此,低速电动车对于底盘部件的结构强度要求要低一些。电动车采用传统纵臂其强度会有富余,造成浪费,并会增加车身总重,从而降低整车整备质量,降低了整车的动力性以及续航里程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强度高、可靠性好的低速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
[0004]纯电动 车后纵臂总成,包括壳体(2)、前金属胶套(I)、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结构相同的,第一后金属胶套(31)处于前金属胶套(I)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之间;所述前金属胶套(I)、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安装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增加了后纵臂的强度及抗扭能力;所述壳体(2)由高强度板冲压而成,断面呈“几”字形。
[0005]优选的,所述壳体(2)的高强度板料厚2.5mm,所述“几”字形底边最大宽度为44mm ο
[0006]为了能够用来装配驻车制动拉索,在所述“几”字形壳体内壁上焊接方螺母(4)。
[0007]所述前金属胶套(I)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套管出),橡胶层(5),套管(7)和外套管⑶。
[0008]优选的,所述前金属胶套(I)到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中心线水平距离为568.5±0.5mm,垂直距离为5±0.Imm,所述第一后金属胶套(31)与所述第二后金属胶套
(32)的中心线水平距离为122.4±0.3_,垂直距离为16.7±0.1_。
[0009]优选的,所述内套管(6)的外径和壁厚尺寸为:0 26父7臟,长度65111111;内套管(6)端面为带齿面,目的就是通过螺栓螺母压紧力把内套管紧紧压在副车架支架上,防止内套管随纵臂旋转;所述外套管⑶的外径和壁厚尺寸为:Φ63X3mm,长度为46mm。加工时,先把天然橡胶与套管(7)、内套管(6)硫化到一起,形成橡胶层(5)。然后将内套管(6)、橡胶层(5)和套管(7)整体压入外套管(8)内。
[0010]优选的,橡胶层(5)的前后端设有贯通的空隙和突出加强筋结构,提高了橡胶的刚度及扭转性能。
[0011]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与前金属胶套(I)的结构类似,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套管,橡胶层,套管和外套管。优选的,其外套管尺寸为:Φ 58 X 3mm,长度41mm;内套管尺寸为:Φ19Χ3.5mm,长度60m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结构简单,重量轻、强度高、可靠性好,节省材料,制造工艺简单,降低了电动车生产成本,提高了纯电动车整车的动力性以及续航里程指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实用新型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后纵臂总成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后纵臂总成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中A-A壳体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中B-B断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前金属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包括壳体2、前金属胶套I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后金属胶套: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第一后金属胶套31处于前金属胶套I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之间;所述前金属胶套1、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安装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增加了后纵臂的强度及抗扭能力;所述壳体2由高强度板冲压而成,断面呈“几”字形。
[0020]如图3所示,为了能够用来装配驻车制动拉索,在所述“几”字形壳体内壁上焊接方螺母4。所述前金属套管I安装在车身后纵臂支架上,所述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连接在后桥上。
[0021]所述壳体2的高强度板料厚2.5mm,如图4所示,所述“几”字形底边最大宽度44_。该结构的壳体2即减轻了重量,又保证后纵臂的结构强度,有效增加后纵臂的抗弯扭组合能力。提高整车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及平顺性。
[0022]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前金属胶套I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套管6,橡胶层5,套管7和外套管8。
[0023]所述前金属胶套I到纵臂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中心线水平距离为568.5±0.5mm,垂直距离为5±0.1mm,所述第一后金属胶套(31)与所述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中心线水平距离为122.4±0.3臟,垂直距离为16.7±0.I臟。
[0024]所述内套管6的外径和壁厚尺寸为:Φ 26 X 7mm,长度65mm;内套管6端面为带齿面,目的就是通过螺栓螺母压紧力把内套管紧紧压在副车架支架上,防止内套管随纵臂旋转;所述外套管(8)的外径和壁厚尺寸为:Φ 63 X 3mm,长度46mm。加工时,先把天然橡胶与套管7、内套管6硫化到一起,形成橡胶层5,然后将内套管6、橡胶层5和套管7整体压入外
套管8内。
[0025]如图6所示,橡胶层5的前后端设有贯通的空隙和突出加强筋结构,提高了橡胶的刚度及扭转性能。
[0026]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结构与前金属胶套I的结构类似,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套管,橡胶层,套管和外套管。优选的,后金属胶套31的外套管尺寸为:Φ 58 X 3mm,长度41_ ;内套管尺寸为:Φ 19 X 3.5mm,长度60_。
【权利要求】
1.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前金属胶套(I)、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结构相同的,第一后金属胶套(31)处于前金属胶套(I)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之间;所述前金属胶套(I)、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安装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所述壳体(2)由高强度板冲压而成,断面呈“几”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高强度板料厚2.5mm,所述“几”字形底边最大宽度为44_。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几”字形壳体内壁上焊接方螺母(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金属胶套(I)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套管(6),橡胶层(5),套管(7)和外套管(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金属胶套(I)到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中心线水平距离为568.5±0.5mm,垂直距离为5±0.1mm,所述第一后金属胶套(31)与所述第二后金属胶套(32)的中心线水平距离为122.4±0.3mm,垂直距离为 16.7±0.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6)的外径和壁厚尺寸为:Φ 26 X 7mm,长度65mm;内套管(6)端面为带齿面;所述外套管(8)的外径和壁厚尺寸为:Φ 63 X 3mm,长度为4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5)的前后端设有贯通的空隙和突出加强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纯电动车后纵臂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后金属胶套(31)和第二后金属胶套(32)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套管,橡胶层,套管和外套管,其外套管尺寸为:Φ 58 X 3mm,长度41mm ;内套管尺寸为:Φ 19 X 3.5mm,长度60_。
【文档编号】B60G7/00GK203766426SQ20142007180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9日
【发明者】张金磊, 范继雷, 杨林, 黄大磊 申请人:潍坊瑞驰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