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178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转向桥通过前减震装置安装在机架前部的下方,A驱动桥、B驱动桥通过后减震装置分别安装在机架中、后部的下方。A变速箱安装在A发动机的后面,和A发动机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的前部;B变速箱安装在B发动机的后面,和B发动机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A发动机之后。A发动机的动力经A变速箱变速后,通过A传动轴驱动A驱动桥工作,B发动机的动力经B变速箱变速后,通过B传动轴驱动B驱动桥工作。
【专利说明】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尤其为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社会上的机动车辆均为单动力(发动机),为了满足其作业的需求,它们的发动机功率都很大,而在部分作业(如拖拉机、装载机转场,运输车辆空车道路行走)时并不需要太大功率,因而造成功率和燃油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多动力(发动机)机动车辆,它主要由机架、前减震装置、转向桥、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后减震装置以及机动车辆的其他部件等构成。其中转向桥通过前减震装置安装在机架前部的下方,A、B驱动桥通过后减震装置分别安装在机架中、后部的下方。A变速箱安装在A发动机的后面,和A发动机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的前部;B变速箱安装在B发动机的后面,和B发动机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A发动机之后。A发动机的动力经A变速箱变速后,通过A传动轴驱动A驱动桥工作,B发动机的动力经B变速箱变速后,通过B传动轴驱动B驱动桥工作。
[0004]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在进行重负荷作业时,多台发动机同时工作,而在轻负荷作业(如拖拉机、装载机转场,运输车辆空车道路行走)时只有一台发动机工作,既满足了机动车辆在重负荷作业时的功率需求,又避免了机动车辆在轻负荷作业时功率和燃油的浪费,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更适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要求。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和超大功率机动车辆,如大型运输车辆、工程车辆、矿山车辆、军用车辆、装甲车、坦克车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作为半挂牵引车时的结构示意图。
[0006]图1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发动机前后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发动机左右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变速箱为一个,发动机前后布置,A驱动桥上装有分动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变速箱为一个,发动机左右布置,A驱动桥上没有分动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驱动桥为一个,发动机前后布置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1]图6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驱动桥为一个,发动机左右布置时的一种结构不意图。[0012]图7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桥为两个时的一种结构不意图。
[0013]图8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桥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两个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9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桥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两个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10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桥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两个,发动机掉头安装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11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桥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一个,发动机前后相对安装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12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桥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一个,发动机左右相对安装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13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驱动桥为两个,发动机掉头安装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14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中分动箱的接合齿套滑动到右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5为本发明多 动力机动车辆中分动箱的接合齿套滑动到中间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6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中分动箱的接合齿套滑动到左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7为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为H型的传动方式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零、部件代号及名称:
[0024]1.机架2.驾驶室 3.前减震装置 4.转向桥 5.A发动机
6.A变速箱 7.A传动轴 8.A驱动桥 9.B发动机10.B变速箱11.B传动轴 12.B驱动桥13.后减震装置14.货箱 15.挂车16.牵引座17.变速箱 18.接合子 19.传动轴20.驱动桥21.后减震弹簧22.分动器 23.C传动轴 24.转销 25.A机架26.B机架 27.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主要由机架、前减震装置、转向桥、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后减震装置以及机动车辆的其他部件等构成,【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6]1、发动机前后布置,转向桥4通过前减震装置3安装在机架I前部的下方,A驱动桥8、B驱动桥12通过后减震装置13分别安装在机架I中、后部的下方。A变速箱6安装在A发动机5的后面,和A发动机5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I的前部;B变速箱10安装在B发动机9的后面,和B发动机9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A发动机5之后。A发动机5的动力经A变速箱6变速后,通过A传动轴7带动A驱动桥8工作,B发动机9的动力经B变速箱10变速后,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参见图1)。在进行重负荷作业时,A、B发动机同时带动A、B驱动桥工作,而在进行轻负荷作业时只需要一台发动机工作,既满足了机动车辆在重负荷作业时的功率需求,又避免了机动车辆在轻负荷作业时功率和燃油的浪费。[0027]2、发动机左右布置,A变速箱6和A发动机5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I前部的一侧【右侧或左侧】;B变速箱10和B发动机9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I前部的另一侧【左侧或右侧】(参见图2)。
[0028]3、变速箱为一个,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分别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后两端,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与变速箱17之间均安装有接合子18。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箱17变速之后,先通过A传动轴7传给A驱动桥8,A驱动桥8上装有分动器22,分动器22将动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带动A驱动桥8工作,另一部分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参见图3)。
[0029]4、变速箱为一个,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也可以左右布置,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边(参见图4)或安装在变速箱17的左右两侧(参见图12)。
[0030]5、变速箱为一个,A驱动桥8上没有分动器22,变速箱17上设有两个动力输出接口,一个接口通过A传动轴7带动A驱动桥8工作,另一接口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参见图4)。
[0031]6、驱动桥只有一个,驱动桥20通过后减震弹簧21安装在机架I中后部的下方,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分别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后两端,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与变速箱17之间均安 装有接合子18 (参见图5)。当只需要A发动机5工作时,A发动机5与变速箱17之间的接合子18接合,B发动机9与变速箱17之间的接合子18断开,A发动机5的动力经变速箱17变速之后,通过传动轴19带动驱动桥20工作;当只需要B发动机9工作时,A发动机5与变速箱17之间的接合子18断开,B发动机9与变速箱17之间的接合子18接合,B发动机9的动力经变速箱17变速之后,通过传动轴19带动驱动桥20工作;当需要A、B发动机同时工作时,则两个接合子同时接合,A、B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箱17变速之后,通过传动轴19带动驱动桥20工作。
[0032]7、驱动桥只有一个,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左右布置,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边(参见图6)或安装在变速箱17的左右两侧(参见图12)。
[0033]8、转向桥4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两个,A变速箱6上设有前后两个动力输出接口,A发动机5的动力经A变速箱6变速后,前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C传动轴23传给转向桥4,带动转向桥4工作,后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A传动轴7传给A驱动桥8,带动A驱动桥8工作,B发动机9的动力经B变速箱10变速后,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参见图8)。
[0034]9、转向桥4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两个,A发动机5的动力经A变速箱6变速后,通过C传动轴23传给转向桥4,带动转向桥4工作,B发动机9的动力经B变速箱10变速后,先通过A传动轴7传给A驱动桥8,A驱动桥8上装有分动器22,分动器22将动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带动A驱动桥8工作,另一部分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参见图9及图10)。
[0035]10、转向桥4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为一个,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分别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后两端,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与变速箱17之间均安装有接合子18,变速箱17上设有前后两个动力输出接口,前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C传动轴23传给转向桥4,带动转向桥4工作,后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A传动轴7和B传动轴11,带动A驱动桥8和B驱动桥12工作(参见图11)。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也可以是左右布置,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边(参见图6)或安装在变速箱17的左右两侧(参见图12)。
[0036]11、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的转向桥可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分别通过前减震装置3安装在机架I前部的下方(参见图7);当转向桥为转向驱动桥时,除最前一个转向驱动桥外,后面的几个转向驱动桥上都装有分动器22(参见图12及图13)。
[0037]12、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的驱动桥也可以是三个及三个以上,只是除最后一个驱动桥外,前面的几个驱动桥上都装有分动器22 (参见图12)。
[0038]13、分动器22可以是差速器结构:主要由分动器壳体31、左分动齿轮32、行星齿轮33、行星轴34、右分动齿轮35、输出齿轮36、接合齿座37、接合齿套38、输出轴39以及中间轴40组成,其中行星轴34固定安装在分动器壳体31上,行星齿轮33空套在行星轴34上,并与左分动齿轮32和右分动齿轮35同时啮合,左分动齿轮32与中间轴40连接在一起,右分动齿轮35与输出齿轮36和接合齿座37连接在一起,输出轴39与中间轴40的端部均加工或安装有接合齿座,它们与接合齿座37的接合齿参数相同且相互同轴,接合齿套38安装在接合齿座上并可以左右滑动。当接合齿套38滑动到右边位置时(参见图14),输入的动力被分动器壳体31经行星轴34和星齿轮33分配给左分动齿轮32和右分动齿轮35,左分动齿轮32通过接合齿套38将动力传给输出轴39向后输出,右分动齿轮35通过输出齿轮36将动力传给驱动桥的主动锥齿轮,直接带动驱动桥工作,分动器起差速作用,保证机动车辆在转弯时的正常行驶;当接合齿套38滑动到中间位置时(参见图15),合齿套38将输出轴39、左分动齿轮32、右分动齿轮35三者锁止在一起,分动器不起差速作用,保证机动车辆顺利通过泥泞、恶劣路面;当接合齿套38滑动到左边位置时(参见图16),接合齿套38将左分动齿轮32和右分动齿轮35 二者锁止在一起,输出轴39断开,不再向后输出动力,仅A驱动桥8驱动,以减轻空车行走或轻负荷作业时的功率消耗。
[0039]14、分动器22也可以是超越离合器结构:在超越离合器的作用下,当机动车辆正常行驶时,只有一个驱动桥驱动,其余的驱动桥从动,当遇到恶劣或泥泞路面出现驱动轮打滑时,其余的驱动桥也开始驱动,提高了机动车辆的通过能力。
[0040]15、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的传动方式也可以是H型的传动方式,即采用一个中央差速器,传动轴通过车辆两侧连接到车轮,左侧的传动轴驱动左侧的车轮行走,右侧的传动轴驱动右侧的车轮行走(参见图17)。
[0041]16、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的发动机有多种安装方式,既可以前后安装,也可以左右安装;其安装位置既可以同时安装在机动车辆的中部,也可以同时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还可以一个发动机安装在前部,另一个发动机安装在后部。
[0042]17、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转向方式分为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前后轮同时转向以及折腰转向等多种转向方式:1)前轮转向,此时前桥为转向桥或转向驱动桥,后桥为驱动桥;2)后轮转向,此时后桥为转向桥或转向驱动桥,前桥为驱动桥;3)前后轮同时转向,此时前后桥均为转向桥(包括转向驱动桥),前转向轮和后转向轮既能够朝同一个方向转向,也能够朝不同的方向转向;4)折腰转向,取消转向桥,机架分解为前后两个机架,前后机架之间通过转销铰接。
[0043]18、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的发动机也可以是三个及三个以上,其传动方式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等多种传动方式:1)机械传动,传动方式和上述传动方式基本相同;2)液力传动,将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或在变速箱与驱动桥之间加装液力偶合器或液力变矩器;3)液压传动,由发动机直接带动液压泵(变量泵或定量泵)工作,液压油经由液压管路驱动液压马达(变量马达或定量马达);液压马达既可以安装在驱动桥的中间,通过中央传动、差速器和半轴驱动两边的车轮行走,也可以安装在轮边,直接驱动车轮行走;当液压马达安装在轮边时,通过液压油路的控制结构,既可以实现两边的车轮同时向前或向后行走,也可以实现一边车轮静止一边车轮行走或一边车轮向前行走一边车轮向后行走,从而实现灵活转向甚至原地转向。
[0044]19、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不但可以作为运输车辆、拖拉机、工程车辆、矿山车辆、军用车辆(如装甲车、坦克车)等多种用途,驱动形式除轮式驱动外,也可以是履带驱动。当本发明多动力机动车辆作为运输车辆使用时,既可以自带货箱,驾驶室2的后面安装有货箱14(参见图1);也可以作为半挂牵引车使用,驾驶室2的后面安装有牵引座16,挂车15通过牵引座16与主车连接(参见图7)。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机架(1)、驾驶室(2)、前减震装置(3)、转向桥⑷、A发动机(5)、A变速箱(6)、A传动轴(7)、A驱动桥⑶、B发动机(9)、B变速箱(10)、B传动轴(11)、B驱动桥(12)、后减震装置(13)组成,其中转向桥(4)通过前减震装置(3)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下方,A驱动桥(8)、B驱动桥(12)通过后减震装置(13)分别安装在机架(1)中、后部的下方;A变速箱(6)安装在A发动机(5)的后面,和A发动机(5)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1)的前部变速箱(10)安装在B发动机(9)的后面,和B发动机(9)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A发动机(5)之后;A发动机(5)的动力经A变速箱(6)变速后,通过A传动轴(7)驱动A驱动桥⑶工作,B发动机(9)的动力经B变速箱(10)变速后,通过B传动轴(11)驱动B驱动桥(12)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A变速箱(6)和A发动机(5)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一侧;B变速箱(10)和B发动机(9)组成一个整体,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为一个,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分别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后两端,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与变速箱(17)之间均安装有接合子(18);发动机的动力经变速箱(17)变速之后,先通过A传动轴(7)传给A驱动桥(8),A驱动桥(8)上装有分动器(22),分动器(22)将动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带动A驱动桥(8)工作,另一部分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左右布置,安装在变速箱 (17)的前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左右布置,安装在变速箱(17)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A驱动桥(8)上没有分动器(22),变速箱(17)上设有两个动力输出接口,一个接口通过A传动轴(7)带动A驱动桥(8)工作,另一接口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驱动桥只有一个,驱动桥(20)通过后减震弹簧(21)安装在机架(1)中后部的下方,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分别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后两端,A、B发动机与变速箱(17)之间均安装有接合子(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左右布置,安装在变速箱(17)的前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A发动机(5)和B发动机(9)左右布置,安装在变速箱(17)的左右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转向桥(4)为转向驱动桥,A变速箱(6)上设有前后两个动力输出接口,前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C传动轴(23)传给转向桥(4),带动转向桥(4)工作,后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A传动轴(7)传给A驱动桥(8),带动A驱动桥(8)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转向桥(4)为转向驱动桥,A发动机(5)的动力经A变速箱(6)变速后,通过C传动轴(23)传给转向桥(4),带动转向桥(4)工作,B发动机(9)的动力经B变速箱(10)变速后,先通过A传动轴(7)传给A驱动桥(8),A驱动桥(8)上装有分动器(22),分动器(22)将动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带动A驱动桥(8)工作,另一部分通过B传动轴(11)带动B驱动桥(12)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转向桥(4)为转向驱动桥,变速箱(17)上设有前后两个动力输出接口,前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前传动轴(23)传给转向桥(4),带动转向桥(4)工作,后动力输出接口输出的动力通过A传动轴(7)和B传动轴(11),带动A驱动桥(8)和B驱动桥(12)工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转向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分别通过前减震装置(3)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下方,当转向桥为转向驱动桥时,后面的转向驱动桥上装有分动器(22)。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驱动桥是三个及三个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转向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驱动桥为三个及三个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为三个及三个以上,其传动方式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多种传动方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传动方式是H型的传动方式,即采用一个中央差速器,传动轴通过车辆两侧连接到车轮,左侧的传动轴驱动左侧的车轮行走,右侧的传动轴驱动右侧的车轮行走。
18.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驱动形式是履带驱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同时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前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同时安装在机动车辆的中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同时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后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一台发动机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前部,另一台发动机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后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多动力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转向方式分为前轮转向、后轮转向、前后轮同时转向以及折腰转向多种转向方式。
【文档编号】B60K17/06GK203752870SQ20142012366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0日
【发明者】郑宇虎, 薛江涛 申请人:郑宇虎, 薛江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