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缓冲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398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减振器缓冲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减振器缓冲组件,由缓冲支座和缓冲块组成,缓冲块安装在缓冲支座中,缓冲支座为碗状结构,缓冲支座边缘设置有一圈向外延伸的裙边;缓冲块为多段式筒状结构,缓冲块从上至下各段直径递减,相邻两段之间设置有过渡圆角。通过对缓冲块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了缓冲块的承载能力,并将缓冲支座的锐边设置为具有过渡圆弧的裙边,有效避免了运行过程中缓冲块与缓冲支座之间发生剪切破坏。
【专利说明】减振器缓冲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悬架上的减振器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缓冲组件结构是目前中高档汽车悬架选用的一种缓冲装置,当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时,可防止减振器触底,减振器阀系结构受损坏,而影响减振器性能。同时缓冲组件还起到副弹簧的作用,当悬架工作在极限力时,缓冲组件还能缓解一部分力值,从而有效的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0003]原有的缓冲组件由缓冲支座和缓冲块组成,缓冲块刚度曲线偏小,缓冲块偏软,承载能力差,当汽车驶过颠簸路面时,车轮产生振幅大而频率很高的振动,导致减振器中的螺旋弹簧上下压缩频率很快,缓冲块经常会被压缩至极限,在频繁受到极限力的作用下,缓冲块极易损坏。在主机厂整车耐久路试时,坏路试验1000公里左右缓冲块即出现损坏,导致整车舒适性变差,同时引起悬架不匹配,减振器出现漏油失效的现象。原有的缓冲支座边缘为锐边,当缓冲块压缩变形后,外径变大,使缓冲块与缓冲支座边缘的锐边相切,从而加速缓冲块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防止缓冲块与缓冲支座之间发生相切,并对缓冲块结构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承载能力的减振器缓冲组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减振器缓冲组件,由缓冲支座和缓冲块组成,所述缓冲块安装在缓冲支座中,所述缓冲支座为碗状结构,所述缓冲支座边缘设置有一圈向外延伸的裙边。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块为多段式筒状结构,所述缓冲块从上至下各段直径递减,相邻两段之间设置有过渡圆角。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块结构为三段,相邻两段之间的过渡圆角半径为3mm。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支座与裙边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圆弧半径为0.5?1mm。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缓冲块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了缓冲块的承载能力,并将缓冲支座的锐边设置为具有过渡圆弧的裙边,有效避免了运行过程中缓冲块与缓冲支座之间发生相切作用,从而防止缓冲块发生压裂和剪切破坏,进而防止减振器因缓冲块破坏而出现的漏油等失效现象,提高了减振器了使用寿命和整车的舒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缓冲支座;2、缓冲块;3、裙边;4、过渡圆角;5、过渡圆弧。【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由缓冲支座I和缓冲块2组成,缓冲块2安装在缓冲支座I中,缓冲支座I为碗状结构,缓冲支座I边缘设置有一圈向外延伸的裙边3 ;缓冲块2为多段式筒状结构,缓冲块2从上至下各段直径递减,且相邻两段之间设置有过渡圆角4,缓冲组件作为减振器的一部分,安装在减振器的活塞杆上。
[0015]本实用新型缓冲块2采用三段式筒状结构,相邻两段之间设置过渡圆角4进行过渡,缓冲支座I的外径尺寸Ltl为48mm,缓冲块上两段的结构尺寸L为30.6mm,过渡圆角半径的最优尺寸采用3mm。
[0016]缓冲支座I与裙边3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5,其中过渡圆弧的半径为0.5?1mm。
[0017]通过整车耐久路试,本实用新型结构经过优化后,缓冲块2工作至极限时外径变化较小,该缓冲组件的承载能力由载荷5000N,频率1HZ,50万次达到了载荷10.79KN,频率
1.5HZ,50 万次。
[0018]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减振器缓冲组件,由缓冲支座(1)和缓冲块(2)组成,所述缓冲块(2)安装在缓冲支座(1)中,所述缓冲支座(1)为碗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座(I)边缘设置有一圈向外延伸的裙边(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2)为多段式筒状结构,所述缓冲块(2)从上至下各段直径递减,相邻两段之间设置有过渡圆角(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2)结构为三段,相邻两段之间的过渡圆角(4)半径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减振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座(1)与裙边(3 )之间设置有过渡圆弧(5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5)半径为.0.5 ?1mm.
【文档编号】B60G13/02GK203805658SQ201420231741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葛文军, 王焕森, 严茂 申请人: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