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306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和2所述,门锁装置包括能够将锁定/解锁机构切换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电致动器。致动器包括作为标准电气部件的锁定/解锁用电机、作为用于检测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标准电气部件的检测开关和用于使各标准电气部件通电的开关板(专利文献1中的开关基座)。

如专利文献3所述,除了作为标准电气部件的锁定/解锁用电机(专利文献3中的锁定用电机)和检测开关以外,还存在配备有具有作为防止锁定/解锁机构非法切换到解锁状态的特定电气部件的双重锁定用电机(专利文献3中的死锁电机)的致动器的门锁装置。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948491b2

专利文献2:jp3322572b2

专利文献3:jp-hei09-306584a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3所述,在配备有标准电气部件(上述锁定/解锁用电机和检测开关)的标准型门锁装置和除了标准电气部件之外还配备有特定电气部件(双重锁定用电机)的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之间,各电气部件的配置和用于使各电气部件通电的开关板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不能使用相同形状的开关板。因此,需要分别制造具有适用于各门锁装置的形状的专用开关板。

如专利文献3所述,在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中,在开关板上设有两个连接器,并且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器使标准电气部件和特定电气部件通电。以这种方式,在开关板上设有两个连接器的门锁装置中,还需要与相应的连接器连接的两个外部连接器,从而使得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作业复杂化并且降低了作业效率。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其能够通过共用配备有标准电气部件的门锁装置用的连接器和除了标准电气部件之外还配备有特定电气部件的门锁装置用的连接器来改善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按照以下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

壳体;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标准电气部件;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可使所述标准电气部件通电的标准开关板;和

设置在所述标准开关板上并具有与外部连接器电气连接的标准连接端子的连接器,

其中,在不具有所述标准连接端子的部分中,所述连接器具有在所述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上贯通并且可使与所述标准电气部件不同的另一个电气部件通电的另一个开关板能够装配到其中的连接孔。

第二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

壳体;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标准电气部件和特定电气部件;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可使所述标准电气部件通电的标准开关板;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可使所述特定电气部件通电的特定开关板;

设置在所述标准开关板上并具有与外部连接器电气连接的标准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和

设置在所述特定开关板上并具有与所述外部连接器电气连接的特定连接端子的连接部,

其中,在不具有所述标准连接端子的部分中,所述连接器具有在所述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上贯通的连接孔,并且所述特定开关板的连接部装配在所述连接孔中。

第三发明是如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第一或第二发明中,其中所述连接器是其中所述标准连接端子在内部突出的阴型连接器,并且在所述阴型连接器的基端部的壁部中设置所述连接孔。

第四发明是如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第二发明中,其中当所述特定开关板的连接部装配在所述连接孔中时,所述连接部的端面和与所述连接孔的开口部的端面相同的表面对齐。

第五发明是如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第四发明中,其中所述连接部装配在所述连接孔中,使得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连接部具有相同的断面形状,并且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表面接触。

第六发明是如下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第二发明至第五发明的任一个中,其中在所述标准开关板的端部处形成有沿所述标准开关板的板厚方向弯曲的弯曲部,在所述弯曲部的与所述标准开关板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所述连接器,所述特定开关板的连接部贯通所述弯曲部并从所述连接器的相对侧装配到所述连接孔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仅通过装配可使设置在标准开关板上的连接器的连接孔中的另一个电气部件通电的其他开关板,就可以共用配备有标准电气部件的门锁装置用的连接器和除了标准电气部件之外还配备有特定电气部件的门锁装置用的连接器,从而改善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效率,并且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标准型门锁装置从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2是标准型门锁装置从车辆前方倾斜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标准开关板从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4是标准开关板从车外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放大纵断面图。

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放大横断面图。

图7是具有双重锁定机构的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从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8是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从车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9是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中的特定开关板从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10是在连接标准开关板和特定开关板之前从车辆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1是在连接标准开关板和特定开关板之后从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12是在连接标准开关板和特定开关板之前从车辆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在连接标准开关板和特定开关板之后从车辆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4是沿图11的xiv-xiv线的放大纵断面图。

图15是沿图11的xv-xv线的放大横断面图。

图16是示出了标准开关板的连接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特定开关板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门锁装置1设置在车辆的前门(以下称为门)的后端部内,并且包括用于将门保持在关闭位置的啮合单元2和与啮合单元2一体地连接的致动器单元3。门锁装置1是包括诸如后述的锁定/解锁用电机11、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等标准电气部件的标准类型。

另外,为了清楚地示出致动器单元3的内部结构,在图1中,省略了覆盖致动器单元3的车内侧的侧面的盖4,在图2中,省略了覆盖其上安装有盖4的致动器单元3的车外侧的侧面的壳体5。

啮合单元2包括: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箱状主体6;

固定到主体6的后表面并通过多个螺栓7与主体6一起固定到门内部的内板(未示出)的后部的金属盖板8;

收容在主体6和盖板8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可与车体侧的撞针(未示出)配合的门闩9;

收容在主体6和盖板8之间的内部空间中并且通过与门闩9的配合来防止门闩9转动到打开方向(用于解除与撞针的配合的方向)的棘轮(未示出);和

与棘轮一体地转动的打开杆10。

由于啮合单元2是公知的并且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致动器单元3包括:

如上所述的固定到主体6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5;

收容在壳体5中并且基于遥控开关等(未示出)的操作而正向和反向转动的锁定/解锁用电机11;

固定到锁定/解锁用电机11的转动轴上的蜗杆12;

与蜗杆12啮合并通过面向车内外方向的轴13枢转地安装在壳体5上的蜗轮14;

通过面向车内外方向的轴15枢转地安装在壳体5上、并且可转动到能够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解锁位置和不能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锁定位置的锁定/解锁杆16;

通过设置在盖4上并且面向车外方向的轴17枢转地安装、并且通过诸如线缆等作用力传递元件s1与设置在门的车内侧上的手动操作用的锁定旋钮(未示出)连接的旋钮杆18;

与锁定/解锁杆16联动而可转动到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的打开连杆19;

通过面向车内外方向的轴20枢转地安装在壳体5上、并且通过诸如线缆等作用力传递元件s2与设置在门的车内侧上的门打开操作用的内部手柄(未示出)连接的内杆21;

通过面向车内外方向的轴22枢转地安装在壳体5上、并且通过杆等(未示出)与设置在门的车外侧上的锁芯(未示出)连接的键杆23;

通过沿前后方向的轴24枢转地安装在主体6上、并且通过杆等(未示出)与设置在门的车外侧的外部手柄(未示出)连接的外杆25;

收容在壳体5中的标准开关板26;

安装在标准开关板26上并检测门的打开/关闭状态的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

安装在标准开关板26上并检测门的锁定/解锁状态的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

另外,锁定/解锁用电机11、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标准电气部件。

蜗轮14基于锁定/解锁用电机11的正向和反向转动而抵抗弹簧29的偏置力从中立位置正向和反向转动。当锁定/解锁用电机11的转动停止时,蜗轮14通过弹簧29的偏置力而自动地从转动位置返回到中立位置。

锁定/解锁杆16具有与设置在蜗轮14的中心部的齿部141啮合的齿部161。通过基于锁定/解锁用电机11的转动而使蜗轮14正向和反向转动,将锁定/解锁杆16转动到能够通过外部手柄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解锁位置和不能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锁定位置。

旋钮杆18基于锁定旋钮的解锁操作和锁定操作而转动到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当操作锁定旋钮以进行锁定时,旋钮杆18从图1所示的解锁位置逆时针转动预定角度并移动到锁定位置。此时,将与旋钮杆18连接的锁定/解锁杆16和与锁定/解锁杆16连接的打开连杆19转动到能够通过外部手柄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解锁位置和不能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锁定位置。

内杆21基于内部手柄的打开操作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不管锁定/解锁杆16的位置如何,面向后方的解除部211与打开杆10的车内侧上的端部的被解除部101的下表面抵接,并使打开杆10转动。结果,与打开杆10一体地转动的棘轮沿释放方向转动以解除与门闩9的配合,从而解除门闩9和撞针之间的配合,由此可以打开门。

键杆23与锁定/解锁杆16连接,并且基于锁芯的操作从中立位置转动到解锁方向或锁定方向。因此,键杆23将锁定/解锁杆16转动到能够通过外部手柄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解锁位置,或者转动到不能进行门的打开操作的锁定位置。

在打开连杆19中,其下部与外杆25的车内侧上的连接端部251连接,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可转动预定角度,并且其上部与锁定/解锁杆16连接,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与锁定/解锁杆16的转动操作联动,打开连杆19围绕外杆25的连接端部251从图1所示的解锁位置逆时针转动预定角度移动到锁定位置。当打开连杆19处于解锁位置时,设置在打开连杆19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解除部191的上表面可以与打开杆10的被解除部101的下表面抵接。

当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且锁定/解锁杆16和打开连杆19都处于解锁位置时,在外杆25基于外部手柄的打开操作而执行释放致动的情况下,打开连杆19向上移动并使打开杆10沿释放方向转动,从而解除棘轮和门闩9之间的配合状态,由此可以打开门。

另外,当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且锁定/解锁杆16和打开连杆19都处于锁定位置时,即使打开连杆19通过外杆25的释放致动而向上移动,解除部191也会以空摆状态朝向打开杆10的被解除部101移动,从而不能打开门。

如图3~6所示,标准开关板26具有可以收容在壳体5内的上部和前上部内的形状,并且包括:

可使锁定/解锁用电机11、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通电的多个(五个)导电板30;和

通过插入成型隐藏导电板30的树脂板31,

其中,在树脂板31的前端一体地成型有从壳体5向前突出并向前开口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阴型连接器32。与在门内配线的线束连接的外部阳型连接器(未示出)插入到阴型连接器32中。外部阳型连接器经由线束与控制电路装置等电气连接。

在各导电板30中的到锁定/解锁用电机11的连接端子301从树脂板31的车外侧的侧面露出,以便与收容在壳体5中的锁定/解锁用电机11连接。在各导电板30中的到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的连接端子302,303分别在用于收容形成在树脂板31的后端部的车内侧的侧面上的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的开关收容部311,312中露出,并且分别与开关收容部311,312中的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连接。此外,与各导电板30的外部阳型连接器连接的多个销子状标准连接端子304以面向外部阳型连接器被连接的方向(向前)突出到阴型连接器32中。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树脂板31的前端部形成有与树脂板31的板厚方向(即,车外方向)成大致直角弯曲的弯曲部313。在弯曲部313的前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阴型连接器32。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弯曲部313和阴型连接器32的基端部处标准连接端子304未插入到其中的部分的壁部321上,后述的特定开关板46的连接部495可以从后方装配的纵向大致矩形连接孔33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通。以这种方式,当阴型连接器32设置在面向树脂板31的厚度方向的弯曲部313处时,特定开关板46的连接部495可以从后方容易地装配到阴型连接器32的连接孔33中。各导电板30的多个标准连接端子304从靠近连接孔33的车内侧(图5中的左侧和图6中的下侧)突出到阴型连接器32中。

具有面向后方的可伸缩开关销271的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收容在树脂板31的开关收容部311中而没有任何间隙。具有倾斜地面向后下方的可伸缩开关销281的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收容在树脂板31的开关收容部312中而没有任何间隙。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和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由分别设置在开关收容部311,312中并且具有其前端部彼此面向内的保持爪的一对弹性保持片314,314保持。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树脂板31的上部上一体地形成有具有可以装配到设置在壳体5中并且面向车内方向的突部(未示出)的轴孔315a的装配部315以及具有可以装配到在壳体5的上端部突出并且面向车内方向的突部(未示出)的轴孔316a的装配部316,以便向上和向下倾斜地间隔开。通过将装配部315,316分别装配到突部,使得标准开关板26定位和收容在壳体5中。

如图1所示,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的开关销271被由啮合单元2的主体6枢转地支撑的检测杆34推动,并且通过与门闩9的外周面接触而转动。即,当门闩9转动到完全门闩位置(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进入关闭状态,并且当门闩9转动到半门闩位置(门处于稍微打开位置)或打开位置时,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进入开启状态,然后打开车辆的室内灯,并指示门处于稍微打开状态或打开状态。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标准开关板26的开关收容部311的深度尺寸可以设定为较大,以收容两个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使得当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由于故障而不工作时,可以操作另一个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以打开室内灯等。

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的开关销281可以接触形成在锁定/解锁杆16的上表面上的凸轮面162。当通过锁定/解锁用电机11、旋钮杆18或键杆23将锁定/解锁杆16切换到解锁位置(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或锁定位置(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时,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将开启或关闭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等。因此,检测到门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另外,当通过锁定/解锁用电机11将锁定/解锁杆16切换到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时,在操作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的同时,锁定/解锁用电机11自动停止。

图7是用于防止非法操作而处于解锁状态的能够进行双重锁定的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35在移除盖和壳体的情况下从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图8是图7中的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在移除壳体的情况下从车外侧观察的侧视图。相对于上述标准型门锁装置1,门锁装置35是具有添加了作为特定电气部件的后述双重锁定用电机38和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的双重锁定机构的特定类型。

除了添加到上述致动器单元3的可以正向和反向转动的双重锁定用电机38和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之外,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35的致动器单元37还设有:

由双重锁定用电机38转动的螺旋状齿轮39;

旋入螺旋状齿轮39中并通过其转动沿轴向方向移动的圆筒形移动件40;

后下端部枢转地安装在设置于壳体41上的轴42上、前端部与移动件40连接的在侧视图中呈大致u形的双重锁定杆43;

下端部与双重锁定杆43的上端部连接的枢转地安装在锁定/解锁杆16的轴15上的连接杆44;和

具有可使诸如双重锁定用电机38和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等特定电气部件通电的形状的特定开关板46。

在下文中,省略关于与上述门锁装置1的致动器单元3相同的构件的说明,并且由于致动器单元37的双重锁定机构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所以下面仅简要说明双重锁定杆43的作用。

双重锁定杆43设置在打开连杆19的车外侧,使得面向双重锁定杆43的上下方向的部分的一部分与打开连杆19的车外侧的侧面的一部分重叠。在双重锁定杆43的前端部形成有可从后方插入移动件40的两叉状连接部431。形成在连接部431的一对夹持片431a中的u形切口槽432从后方装配到从移动件40突出并面向车内外方向的一对驱动销401。因此,双重锁定杆43与移动件40连接。

当门处于锁定状态时,便携式遥控开关等被双重锁定,并且双重锁定用电机38转动,移动件40伴随其转动而向下移动。因此,双重锁定杆43从图7和图8所示的双重解锁位置围绕轴42转动预定角度到双重锁定方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

当双重锁定杆43转动到双重锁定位置时,设置在双重锁定杆43上的阻挡肋433(参照图8)接近并面向与锁定/解锁杆16一起转动到锁定位置的打开连杆19的车外侧的前侧的阻挡壁部193,并且在设置于侧面上的凹部192内建立双重锁定状态。当双重锁定杆43转动到双重锁定位置时,形成在双重锁定杆43的上端部并且向前延伸的前向延伸部434的前端部与安装到特定开关板46的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的开关销471接触并推动它。通过推动开关销471,将双重锁定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装置等,从而使得双重锁定用电机38的转动停止。

在这种双重锁定状态下,当车内的锁定旋钮被解锁时,与旋钮杆18连接的锁定/解锁杆16和与锁定/解锁杆16连接的打开连杆19倾向于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锁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然而,打开连杆19的阻挡壁部193与停止在双重锁定位置的双重锁定杆43的阻挡肋433抵接,从而防止打开连杆19和锁定/解锁杆16转动到解锁位置的方向。因此,当处于双重锁定状态时,不仅可以通过门的外部手柄进行门的打开操作,而且还可以防止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的切换。

为了解除双重锁定状态,通过便携式遥控开关等的双重解锁操作使双重锁定用电机38转动到解锁方向,从而将双重锁定杆43切换到图7和图8所示的双重解锁位置,或者通过用锁芯进行解锁操作,将键杆23转动到解锁位置(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由此通过其上端部与键杆23连结的双重锁定解除杆44将双重锁定杆43切换到双重解锁位置。

如图9~15所示,特定开关板46包括多个导电板48和用于通过插入成型来隐藏它们的树脂板49。另外,设有五个导电板48,以使双重锁定用电机38和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通电,此外,当特定开关板46与具有动力子锁定机构的另一个致动器单元共用时能够使子锁定检测开关(未示出)通电。

在树脂板49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能够从车内侧覆盖双重锁定用电机38的宽的电机盖部491。导电板48中的到双重锁定用电机38的连接端子481从电机盖部491的车外侧的表面突出(参照图12)。在电机盖部491的上部一体地成型有用于收容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的向车外侧开口的开关收容部492和当与具有动力子锁定机构的致动器单元共用时用于收容子锁定检测开关的向车外侧开口的开关收容部493。

在各开关收容部492,493中,为了分别保持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和子锁定检测开关,设置了具有其前端部彼此面向内的保持爪的一对弹性保持片494,494(参照图12)。各导电板48中的到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和子锁定检测开关(未示出)的连接端子482在开关收容部492,493中露出。

在特定开关板46中的树脂板49的前上部,可以从后方装配到设置于标准开关板26的阴型连接器32中的连接孔33的连接部495面向前方一体地形成。与多个导电板48中的外部控制电路装置等连接的多个销状特定连接端子483从偏离连接部495的车外侧的位置向前突出。连接部495的断面形状与阴型连接器32的连接孔33的形状相同,当将连接部495装配到连接孔33中时,连接部495的外周面与连接孔33的内周面表面接触。因此,通过这些接触摩擦力,防止连接部495从连接孔33脱离(参照图14和图15)。

如图12~15所示,特定开关板46的连接部495从阴型连接器32的相对侧(后侧)可拆卸地装配到设置在标准开关板26的弯曲部313和阴型连接器32中的连接孔33。因此,特定开关板46与标准开关板26连接。在连接之后,连接部495的端面495a与作为阴型连接器32的连接孔33的开口端面的壁部321的端面321a相同的表面对齐,并且外部阳型连接器的端面可以与端面321a,495a表面接触。

当将特定开关板46连接到标准开关板26时,特定开关板46的多个特定连接端子483与标准开关板26的多个标准连接端子304分离,并面向相同的方向(外部阳型连接器与其连接的方向)突出。与外部控制电路装置等连接的线束的阳型连接器插入到阴型连接器32中,并且阳型连接器的多个管状端子插入到各销状连接端子304,483中。因此,能够使安装位置和形状不同的标准开关板26和特定开关板46通电。即,通过共用包括诸如锁定/解锁用电机11、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27、锁定/解锁检测开关28等标准电气部件的标准型门锁装置1的标准开关板26用的连接器以及将诸如双重锁定用电机38、双重锁定检测开关47等特定电气部件安装到标准型门锁装置1的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35的特定开关板46用的连接器,能够整合成一个阴型连接器32,并且通过该单个阴型连接器32使标准开关板26和特定开关板46通电。此外,当将特定开关板46从阴型连接器32分离时,能够按原样使用上述标准型门锁装置1用的标准开关板26。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可以共用设置在标准型门锁装置1的标准开关板26中的阴型连接器32和添加了双重锁定机构的特殊类型的门锁装置35的特定开关板46用的连接器。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使用两个连接器来分开使诸如锁定/解锁用电机11等标准电气部件和诸如双重锁定用电机38等特定电气部件通电。因此,可以通过集成为一体的阴型连接器32来使诸如电机11和电机38等电气部件通电,从而可以有效地执行阴型连接器32和外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作业。

尽管上述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实施方案进行以下各种变形和修改。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具有双重锁定机构的特定类型的门锁装置35用的特定开关板46与标准型门锁装置1用的标准开关板26连接,但是可以连接其中子锁定机构自动进入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动力子锁定机构,即,包括诸如子锁定用电机和子锁定检测开关等特定电气部件的特殊类型的门锁装置用的特定开关板。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标准开关板26的连接器是阴型连接器32,但是当外部连接器是阴型连接器时,如图16所示,标准开关板26的连接器将是可以连接外部阴型连接器的阳型连接器50。阳型连接器50可以设有特定开关板46的连接部495或子锁定特定开关板(未示出)的连接部装配在其中的连接孔51。在这种情况下,阳型连接器50和连接部495的多个特定连接端子52是其前端部从阳型连接器50和连接部495的端面露出的管状部。外部阴型连接器的销状端子插入到这些特定连接端子52中。

附图标记列表

1门锁装置

2啮合单元

3致动器单元

4盖

5壳体

6主体

7螺栓

8盖板

9门闩

10打开杆

11锁定/解锁用电机(第一电气部件)

12蜗杆

13轴

14蜗轮

15轴

16锁定/解锁杆

17轴

18旋钮杆

19打开连杆

20轴

21内杆

22轴

23键杆

24轴

25外杆

26标准开关板

27门打开/关闭检测开关(标准电气部件)

28锁定/解锁检测开关(标准电气部件)

29弹簧

30导电板

31树脂板

32阴型连接器

33连接孔

34检测杆

35门锁装置

36啮合单元

37致动器单元

38双重锁定用电机(特定电气部件)

39螺旋状齿轮

40移动件

41壳体

42轴

43双重锁定杆

44连接杆

46特定开关板

47双重锁定检测开关(特定电气部件)

48导电板

49树脂板

50阳型连接器

51连接孔

52特定连接端子

101被解除部

141,161齿部

162凸轮面

191解除部

192凹部

193阻挡壁部

211解除部

251连接端部

271,281开关销

301,302,303连接端子

304标准连接端子

311,312开关收容部

313弯曲部

314弹性保持片

315,316装配部

315a,316a轴孔

321壁部

321a端面

401驱动销

431连接部

431a夹持片

432切口槽

433阻挡肋

434前向延伸部

471开关销

481,482连接端子

483特定连接端子

491电机盖部

492,493开关收容部

494弹性保持片

495连接部

495a端面

s1,s2作用力传递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