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29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车辆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JP2009-121553A(参考文献1)和JP2010-246180A(参考文献2)公开了一种类型的车辆驱动装置。参考文献1和参考文献2所公开的车辆驱动装置将电动机(驱动源)的动力经由减速机构和差动装置(differential apparatus)传递到一对输出轴(驱动桥(drive axle))。车轮是通过连接到驱动桥的第一端部的驱动轴来驱动旋转的。

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在车辆开发中,基于车辆的结构构件发生损坏的假设,进行了关于车辆的运动会受到多大影响的研究。例如,车辆在其以预定速度行进或更高速度行进时碾压在一个路缘石上,且两个车轮均被锁定的状态下,就可以认为过度负荷被施加到从驱动源到车轮的驱动路径。在假设从驱动轴暴露在外的轴构件因过度负荷而受到剪切的状态下,就可以认为轴构件在车辆的底板(floor panel)下方发生回转,并与车辆或路面发生干涉,进而影响车辆的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车辆驱动装置:即使在过度负荷被施加到从驱动源到车轮的驱动路径的状态下,这种车辆驱动装置也能够防止过度负荷影响车辆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车辆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源;一对驱动桥,采用从驱动源传递的动力,经由连接到这一对驱动桥的第一端部的驱动轴来驱动车轮的旋转;传递单元,连接到这一对驱动桥的第二端部,并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到这一对驱动桥;壳体,容纳至少传递单元,且设置有一对开口部,这一对驱动桥穿过这一对开口部,而使得第一端部位于壳体之外;一对轴承,在壳体内可旋转地支撑这一对驱动桥中的一个驱动桥;以及柱形构件,被形成为具有两个开放端的柱状,其中,一个驱动桥以同轴地穿过柱形构件的方式,被设置在这一对轴承之间。该一个驱动桥包括预定直径轴部,预定直径轴部的轴直径被设定成,使得外圆周壁表面沿径向方向在柱形构件内与柱形构件的内圆周壁表面间隔预定距离。凹陷部形成在预定直径轴部的外圆周壁表面中。

在过度负荷被施加到从驱动源到车轮的驱动路径的状态下,应力可集中于在驱动桥的外圆周壁表面中形成的凹陷部处。由于凹陷部位于壳体之内,因此能够在壳体内的驱动路径上形成受到过度负荷剪切的薄弱部位。因此,即使假设驱动桥在凹陷部的位置受到剪切,仍能够防止驱动桥的剪切部在车辆外振荡,或者防止驱动桥的剪切部与车辆或路面之间发生接触。结果,即使将过度负荷被施加到驱动路径,也能够防止过度负荷影响车辆的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驱动装置中,凹陷部可被设置在沿一个驱动桥的轴线的方向与开口部间隔预定距离的位置,该一个驱动桥穿过该开口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驱动装置中,上述一个驱动桥沿轴线的方向的长度可以被设定成长于该对驱动桥的另一个驱动桥沿轴线的方向的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驱动装置中,环形突出部可形成在位于上述一个驱动桥的外圆周壁表面上的凹陷部附近,使得该突出部在这一个驱动桥的整个圆周上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且末端部被形成为弯曲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驱动装置中,传递单元还可以包括差动装置,差动装置将驱动源的动力分配到这一对驱动桥。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驱动装置中,驱动源可以是电动机,并且被设置在壳体内,而且柱形构件可以是电动机的输出轴。

附图说明

从以下具体说明且参考附图,能够更明显地得到本公开的上述的和附加的特征和特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这里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车辆的后部变速驱动桥(rear transaxle)的示意性构造的框架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后部变速驱动桥的局部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3是这里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车辆的后部变速驱动桥的驱动桥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驱动装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驱动装置是后部变速驱动桥10,变速驱动桥10驱动电动四轮驱动车辆(以下被称为车辆)的后轮41和42(相当于这里公开的车轮)。车辆的前轮(未示出)由发动机(未示出)的动力来驱动。在本说明书中,为了说明,图1中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是指后部变速驱动桥10的上侧和下侧,而且同样地,右侧和左侧分别是指变速驱动桥10的右侧和左侧。在图1至图3中每个方向由箭头示出。

如图1所示,后部变速驱动桥10包括:电动机11(相当于这里公开的驱动源);输出轴12(相当于这里公开的柱形构件);副轴13;第一减速齿轮对14;差速器壳15;第二减速齿轮对16;差动机构17;一对驱动桥18;以及变速驱动桥壳20(相当于这里公开的壳体)。

输出轴12是电动机11的输出轴。输出轴12被形成为具有两个开放端的柱状。输出轴12被设置成与上述一对驱动桥18的轴线18a同轴。电动机11的转子11a连接到输出轴12的外圆周壁表面的中央部。一对轴承21a和21b分别安装在输出轴12的两个端侧。轴承21a和21b是滚动轴承。输出轴12经由这一对轴承21a和21b,而被变速驱动桥壳可旋转地支撑。

副轴13被设置成高于或平行于输出轴12。

第一减速齿轮对14包括小直径的副轴主动齿轮22和大直径的副轴从动齿轮23。副轴主动齿轮22被整体地固定到输出轴12的右端部。在副轴从动齿轮23与副轴主动齿轮23啮合的状态下,副轴从动齿轮23被整体地固定到副轴13的左端侧。一对轴承24a和24b被分别装设在副轴13的两个端部上。轴承24a和24b是滚动轴承。副轴13经由这一对轴承24a和24b,而被变速驱动桥壳20可旋转地支撑。

差速器壳15容纳差动机构17(在下文中描述)。差速器壳15被设置在输出轴12的右侧。差速器壳15被形成为柱状,并且包括凸台部15a和15b,凸台部15a和15b沿轴线18a的方向被分别设置在两侧而与轴线18a同轴。一对轴承27a和27b被分别装设在凸台部15a和15b的外圆周表面上。轴承27a和27b是圆锥滚子轴承,并且其上被施加增压。差速器壳15经由这一对轴承27a和27b而被变速驱动桥壳20所支撑,使得差速器壳15能够绕轴线18a旋转,该轴线18a是旋转轴的中心。

第二减速齿轮对16被设置成沿着轴线18a的方向而从第一减速齿轮对14移位到右侧。第二减速齿轮对16包括小直径的最终主动齿轮25和大直径的最终从动齿轮26。最终驱动齿轮25被整体地固定到副轴13的右端部。最终从动齿轮26被设置成沿着轴线18a的方向而从副轴驱动齿轮22移位到右侧。在最终从动齿轮26与最终驱动齿轮25啮合的状态下,最终从动齿轮26被装设在差速器壳15的外圆周部上并整体地固定到其上。就是说,最终从动齿轮26经由这一对轴承27a和27b,而被变速驱动桥壳20可旋转地支撑。

差动机构17是传统已知的锥齿轮型。差动机构17包括:一对侧齿轮28a和28b;小齿轮轴29;以及一对小齿轮30a和30b。侧齿轮28a和28b以彼此面对的方式被设置在差速器壳15内部的旋转轴(轴线18a)的中心上。在小齿轮轴29被设置于侧齿轮28a与28b之间的状态下,小齿轮轴29被固定到差速器壳15,且垂直于差速器壳15的旋转轴的中心。上述一对小齿轮30a和30b被小齿轮轴29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被设置成与上述一对侧齿轮28a和28b啮合。

上述一对驱动桥18整体地连接到上述一对侧齿轮28a和28b。下文将会具体描述上述一对驱动桥18。

差动机构17和差速器壳15构成差动齿轮装置19(相当于这里公开的差动装置)。差动齿轮装置19将电动机11的动力分配到这一对驱动桥18。具体地,差动齿轮装置19将扭矩(动力)传递到这一对驱动桥18,同时允许这一对驱动桥18之间存在旋转速度差,其中,所述扭矩(动力)已经经由第一减速齿轮对14和第二减速齿轮对16而被减速且从电动机11被传递到差动齿轮装置19。这一对驱动桥18被驱动旋转,且由此后轮41和42经由驱动轴51和52而被驱动旋转(在下文中描述)。第一减速齿轮对14、第二减速齿轮对16和差动齿轮装置19相当于这里公开的传递单元。

变速驱动桥壳20容纳:电动机11;输出轴12;副轴13;第一减速齿轮对14;差速器壳15;第二减速齿轮对16;一对驱动桥18;以及差动齿轮装置19。变速驱动桥壳20被形成为柱状,且包括凸台部20a和20b,凸台部20a和20b沿轴线18a的方向被分别设置在变速驱动桥壳20的两个侧壁上而与轴线18a同轴。开口部20a1和20b1被分别形成在凸台部20a和20b内,而且这一对驱动桥18穿过开口部20a1和20b1。

润滑油(未示出)被储存在变速驱动桥壳20的底部。润滑油通过副轴从动齿轮23的旋转、和最终从动齿轮26的旋转,而从变速驱动桥壳20的底部被向上输送,并且经油路(未示出)被供应到润滑部位。这些润滑部位相当于第一减速齿轮对14和第二减速齿轮对16的啮合部位,差动机构17、轴承21a、21b、24a、24b、27a和27b、输出轴12的内部的啮合齿轮部位和旋转滑动部位,等等。

在下文中将会具体描述这一对驱动桥18。

这一对驱动桥18采用转矩(动力),经由驱动轴51和52(在下文中描述)来驱动后轮41和42的旋转,该转矩从电动机11传递而来。这一对驱动桥18是右驱动桥18c(相当于这里公开的第二驱动桥)、以及左驱动桥18b(相当于这里公开的第一驱动桥)。

左驱动桥18b被设置成穿过左开口部20a1。左驱动桥18b的右端部18bR(相当于这里公开的第二端部)整体地连接到左侧齿轮28a。左驱动桥18b的左端部18bL(相当于这里公开的第一端部)被设置成,左端部18bL位于变速驱动桥壳20之外。驱动轴51的右端部连接到左驱动桥18b的左端部18bL。后轮41连接到驱动轴51的左端部。

轴承31被装设在左驱动桥18b上。轴承31是滚动轴承,且被设置在开口部20a1中。左驱动桥18b经由轴承31,而被变速驱动桥壳20可旋转地支撑。此外,左驱动桥18b经由差速器壳15的凸台部15a,而被轴承27a可旋转地支撑。由此,轴承31和27a在变速驱动桥壳20内可旋转地支撑左驱动桥18b。轴承31和27a相当于这里公开的一对轴承。

左驱动桥18b以同轴地穿过输出轴12的方式,被设置在输出轴12之内,位于轴承31与27a之间。由此,输出轴12被设置在轴承31与27a之间。

如图2所示,预定直径轴部18b1和凹陷部18b2形成在左驱动桥18b中。

预定直径轴部18b1形成在一部分左驱动桥18b中,这部分左驱动桥18b位于输出轴12之内。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轴直径D被设定成,使得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沿径向方向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间隔预定距离ds。预定距离ds被设定成,即使假设左驱动桥18b在预定直径轴部18b1上的任何位置处受到剪切,且左驱动桥18b振荡,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仍不会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接触。预定距离ds是基于轴承31和27a的余隙(间隙)量、左驱动桥18b和输出轴12的尺寸变化等等来设定的。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轴直径D被设定成小于左驱动桥18b的其它部分的直径。

凹陷部18b2形成在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中。凹陷部18b2是在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整个圆周上形成的环形凹槽。凹陷部18b2的大小和轴直径D被设定,以便确保左驱动桥18b的强度相对于后部变速驱动桥10的规范转矩来说是充足的。凹陷部18b2的大小和轴直径D被设定成,使得凹陷部18b2成为从电动机11到后轮41和42的驱动路径上的最薄弱部位。

凹陷部18b2的位置被设定成,即使假设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处受到剪切,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部(凹陷部18b2)的左侧的一部分仍然不会掉落至变速驱动桥壳20之外。具体地,凹陷部18b2被设置在沿轴线18a与开口部20a1的左端间隔预定距离Ls的位置。预定距离Ls是考虑到左驱动桥18b、驱动轴51和后轮41各自的余隙量(沿轴线18a方向的间隙的长度)以及每个连接部的余隙量的总和的值来设定的。预定距离Ls被设定成,即使考虑到余隙量,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仍位于输出轴12之内。

左驱动桥18b沿轴线18a的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长于右驱动桥18c沿轴线18a的方向的长度。

如图1所示,右驱动桥18c被设置成穿过右开口部20b1。右驱动桥18c的左端部18cL(相当于这里公开的第二端部)整体地连接到右侧齿轮28b。右驱动桥18c的右端部18cR(相当于这里公开的第一端部)被设置成,使得右端部18cR位于变速驱动桥壳20之外。驱动轴52的左端部连接到右驱动桥18c的右端部18cR。后轮42连接到驱动轴52的右端部。右驱动桥18c的轴直径被设定成大于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轴直径D。

多个密封构件32被分别设置在开口部20a1和20b1中,以便密封开口部20a1和20b1与这一对驱动桥18之间的间隙。密封构件32具有防止变速驱动桥壳20内的润滑油从开口部20a1和20b1向外泄漏的油密封功能,以及防止异物经开口部20a1和20b1渗透到变速驱动桥壳20中的防尘密封功能。

在下文中,将会描述在过度负荷被施加到驱动路径时,后部变速驱动桥10的操作。例如,该操作基于以下假设:在车辆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行进时碾压到一个路缘石上,且两个后轮41、42均被锁定的状态下,过度负荷被施加到驱动路径,而且过度转矩也被施加到这一对驱动桥18。

在过度扭转力矩被施加到这一对驱动桥18的状态下,应力集中在凹陷部18b2处,该凹陷部是驱动路径上的薄弱部位。在下文中,将会基于以下假设来给出说明:左驱动桥18b因过度扭转力矩而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

在这种状态下,如上所述,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部(凹陷部18b2)左侧的部分没有掉落至开口部20a1之外,且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位于输出轴12之内。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部的左侧的部分绕轴承31振荡。与此对照,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部的右侧的部分绕差速器壳15的凸台部15a振荡。同时,如上所述,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没有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接触。

在这种状态下,后轮41的负荷没有被施加到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部的右侧的部分。因此,电动机11的动力经由差动齿轮装置19,仅被传递到左驱动桥18b侧(此侧被施加了小负荷)。就是说,电动机11的动力没有被传递到右驱动桥18c。在此状态下,车辆以仅通过前轮(未示出)的旋转的方式来行进,前轮是由发动机(未示出)的动力驱动而旋转的。

在第一实施例中,后部变速驱动桥10包括:电动机11;一对驱动桥18,其采用从电动机11传递的动力,经由连接到左端部18bL和右端部18cR的驱动轴51及52来驱动后轮41和42的旋转;传递单元,其连接到这一对驱动桥18的右端部18bR和左端部18cL,且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到这一对驱动桥18;变速驱动桥壳20,其容纳至少传递单元,且设置有一对开口部20a1和20b1,这一对驱动桥18穿过这一对开口部20a1和20b1,而使得左端部18bL和右端部18cR位于变速驱动桥壳20之外;一对轴承31和27a,在变速驱动桥壳20之内可旋转地支撑这一对驱动桥18的左驱动桥18b;以及输出轴12,其被形成为具有两个开放端的柱状,且其中,左驱动桥18b以同轴地穿过输出轴12的方式,被设置在这一对轴承31与27a之间。左驱动桥18b包括预定直径轴部18b1;该预定直径轴部的轴直径D被设定成,外圆周壁表面18b1a沿径向方向在输出轴12内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间隔预定距离ds。凹陷部18b2形成在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中。

因此,在过度负荷被施加到从电动机11到后轮41和42的驱动路径的状态下,应力会集中于在左驱动桥18b的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中形成的凹陷部处。由于凹陷部18b2位于变速驱动桥壳20之内,因此能够在位于变速驱动桥壳20之内的驱动路径上形成由于过度负荷而受到剪切的薄弱部位。因此,即使假设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仍能够防止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在车辆之外振荡,或者防止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与车辆或路面之间发生接触。结果,即使将过度负荷被施加到驱动路径,也能够防止过度负荷影响车辆的运动。

凹陷部18b2被设置在输出轴12之内,而且左驱动桥18b的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沿驱动桥18的径向方向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间隔预定距离ds。因此,即使假设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仍能够防止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之间产生接触。结果,能够防止由于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之间的接触,而对车辆的运动产生的影响。由此能够消除这样的顾虑:例如由于左驱动桥18b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之间的反复接触而产生摩擦热,进而导致咬粘(seizure)的发生。

凹陷部18b2被设置在沿轴线18a的方向与开口部20a1间隔预定距离Ls的位置,其中,左驱动桥18b穿过开口部20a1。

具体地,基于后轮41和42、驱动轴51和52、以及驱动桥18b和18c各自中形成的余隙量,凹陷部18b2被设置在沿轴线18a的方向与开口部20a1间隔预定距离Ls的位置。因此,即使假设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部的左侧的部分仍可被防止经开口部20a1而掉落至变速驱动桥壳20之外。结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左驱动桥18b的剪切部与路面等之间接触而影响车辆的运动。

左驱动桥18b沿轴线18a的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长于右驱动桥18c沿轴线18a的方向的长度。

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预定距离Ls。结果,即使假设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部的左侧的部分仍然能够被防止经开口部20a1而掉落至变速驱动桥壳20之外。

后部变速驱动桥10还包括差动齿轮装置19,差动齿轮装置19将电动机11的动力分配到这一对驱动桥18。

因此,在假设左驱动桥18b受到剪切的状态下,后轮41的负荷没有被施加到左驱动桥18b的位于剪切右侧的部分。在这种状态下,如上所述,电动机11的动力不会经由差动齿轮装置19而被传递到右驱动桥18c。由于电动机11的动力没有被传递到后轮41和42两者中的任一者上,所以与后部变速驱动桥10不包括差动齿轮装置19的状态相比,还可防止车辆的运动受到影响,而且仅右驱动桥18c或后轮42的旋转由电动机11的动力来驱动。

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源是电动机11,且被设置在变速驱动桥壳20之内。第一实施例的柱形构件是电动机11的输出轴12。

因此,此外,在后部变速驱动桥10中(其中驱动源是被设置在变速驱动桥壳20之内的电动机11,而且左驱动桥18b同轴地穿过电动机11的输出轴12的内部),在假设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的状态下,可防止车辆的运动受到影响。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会主要描述在这里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后部变速驱动桥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点。在第二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之外,在左驱动桥18b中形成有突出部118b3。

如图3所示,呈环形的突出部118b3形成在位于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上的凹陷部18b2附近,使得突出部118b3沿径向方向在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整个圆周上向外突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突出部118b3被形成为靠近凹陷部18b2的左侧。末端部118b4在突出部118b3的整个圆周上被形成为弯曲表面。突出部118b3的大小被设定成,末端部118b4没有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接触。

在假设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左驱动桥18b的左部绕轴承31振荡。突出部118b3的大小被设定成,在这种状态下,末端部118b4不会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接触。由于如上所述,润滑油被供应到输出轴12的内部,因而即使末端部118b4与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接触并贴靠内圆周壁表面12a滑动,末端部118b4与内圆周壁表面12a之间的滑动阻力仍然被减小。

在第二实施例中,环形突出部118b3形成在位于左驱动桥18b的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外圆周壁表面18b1a上的凹陷部18b2附近,使得突出部118b3沿径向方向在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整个圆周上向外突出,且末端部118b4被形成为弯曲表面。

因此,在左驱动桥18b在凹陷部18b2的位置受到剪切的状态下,突出部118b3可以接触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并贴靠其滑动。结果,与没有形成突出部118b3的状态相比,左驱动桥18b的振荡角也可以被减小,因而施加到轴承31的负荷被减小。由于突出部118b3的末端部118b4在这种状态下被形成为弯曲表面,所以能够防止刮伤输出轴12的内圆周壁表面12a。由于突出部118b3的末端部118b4在这种状态下被形成为弯曲表面,所以能够减小末端部118b4与内圆周壁表面12a之间的滑动阻力。结果,能够防止发生因末端部118b4与内圆周壁表面12a之间生成的摩擦热而导致的咬粘。

在这些实施例中,仅仅说明后部变速驱动桥10的一些示例。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这些构造,并且还可以采用其它构造。在第一实施例中,凹陷部18b2被形成为位于预定直径轴部18b1中的环形凹槽。替代性地,凹陷部18b2可以沿周向方向形成在一部分预定直径轴部18b1中。

在实施例中,预定直径轴部18b1形成在左驱动桥18b中。替代性地,预定直径轴部18b1可形成在右驱动桥18c中。在这种状态下,右驱动桥18c沿轴线18a的方向的长度可以被设定成长于左驱动桥18b沿轴线18a的方向的长度。

在第二实施例中,突出部118b3形成在凹陷部18b2的左侧。替代性地,突出部118b3可形成在凹陷部18b2的右侧。也可在凹陷部18b2的两侧分别形成突出部118b3。

在实施例中,电动机11被设置在变速驱动桥壳20之内。替代性地,电动机11可以被设置在变速驱动桥壳20之外。

在实施例中,后部变速驱动桥10包括差动齿轮装置19。替代性地,后部变速驱动桥10可以不包括差动齿轮装置19。在这种状态下,一对驱动桥18可以相互连接,而且这一对驱动桥18的整体旋转可以经由最终从动齿轮26来驱动。

在实施例中,后部变速驱动桥10包括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11。替代性地,发动机可以是驱动源。在这种状态下,后部变速驱动桥10可以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差速器壳15,而不包括减速齿轮对14和16。由于柱形构件在这种状态下并不相当于电动机11的输出轴12,因而柱形构件可以与变速驱动桥壳20整体地成形。

预定直径轴部18b1的位置、凹陷部18b2的形状和位置、或者突出部118b3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被改变,这种改变并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理念。

本发明的原理、优选实施例和操作模式已经在上文的说明书中描述。但是,意图保护的本发明并不被解释为局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此外,这里所述的实施例被认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其它技术人员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状态下可以作出变型和改变,以及运用等价方案。因此,明显意图在于由此包含属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改变和等价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