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轮摩托客车后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98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正三轮摩托客车后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轴悬挂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三轮摩托客车后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正三轮摩托客车的后悬架大都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包括纵向传动轴、后桥和轮毂板式悬挂,后桥与左右两后轮刚性连接。受轮毂板式悬挂结构的限制,这种装置不能有效地控制整车的稳定性,抗弯和耐冲击强度较低,导致行车安全性、平稳性差。为了满足整车性能及强度的要求,上述部件的结构和连接往往又比较复杂,选用材料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三轮摩托客车后悬挂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连接可靠,抗弯和耐冲击强度高,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正三轮摩托客车后悬挂装置,包括车架和固定在车架下方的后桥,后桥两端连接有后轮,还包括扭臂杆、螺旋弹簧、平衡杆、连杆和阻尼器,所述车架靠前轮部分低于车架靠后轮部分,所述扭臂杆的一端铰接在车架前端,另一端铰接在后桥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架后端,另一端铰接在后桥上;所述阻尼器的一端铰接在车架后端,另一端铰接在后桥上;所述平衡杆的一端铰接在后桥上,另一端与连杆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车架的尾端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座铰接在后轮的轮毂上。

优选的,所述阻尼器为液压阻尼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旋弹簧和液压阻尼器,从而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实现优异的平稳性能;通过设置扭臂杆、平衡杆和连杆分别与车架铰接,实现了连接可靠、抗弯和耐冲击强度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组合合理,连接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2、扭臂杆,3、后桥,4、车轮,5、螺旋弹簧,6、平衡杆,7、连杆,8、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正三轮摩托客车后悬挂装置,包括车架1和固定在车架1下方的后桥3,后桥3两端连接有后轮4,该装置还包括扭臂杆2、螺旋弹簧5、平衡杆6、连杆7和阻尼器8,所述车架1靠前轮部分低于车架1靠后轮部分,所述扭臂杆2的一端铰接在车架1前端,另一端铰接在后桥3上;所述螺旋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车架1后端,另一端铰接在后桥3上;所述阻尼器8的一端铰接在车架1后端,另一端铰接在后桥3上;所述平衡杆6的一端铰接在后桥3上,另一端与连杆7相铰接;所述连杆7的另一端与车架1的尾端相铰接。

为了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实现更优异的平稳性能,所述螺旋弹簧5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座铰接在后轮4的轮毂上;所述阻尼器8为液压阻尼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