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17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装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离去角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自车身后端突出点向后车轮引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它表征了汽车离开障碍物(如小丘、沟洼地等)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离去角越大,则汽车的通过性越好;相对于接近角用在爬坡时,离去角则是适用在下坡时;车辆一路下坡,当前轮已经行驶到平地上,后轮还在坡道上时,后保险杠会不会卡在坡道上,关键就在于离去角;离去角越大,车辆就可以由越陡的坡道上下来,而不用担心后保险杠卡住动弹不得;现有的改装车离去角较小,越野性能不佳,不是很能适应复杂的路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适应性强,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适应复杂的路面,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包括两个导轨、两个后防护撑杆、一个后防护主体和两个尼龙滚轮;

所述导轨包括导轨底板、导轨主体和第一销轴,导轨底板为矩形结构,导轨主体固定在导轨底板的中轴线处,导轨主体内设有滑动空腔,导轨主体上设有腰形滑槽,腰形滑槽的宽度L1小于滑动空腔的宽度L2,第一销轴包括第一上连接柱、第一转接柱和第一下连接柱,第一上连接柱和第一下连接柱分别固定在第一转接柱的两端,第一下连接柱底部固定有弹簧卡圈;所述尼龙滚轮为圆柱体结构,尼龙滚轮上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直径d1小于第二通道的直径d2,尼龙滚轮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动空腔内,第一销轴的第一下连接柱穿过腰形滑槽和第一通道,且弹簧卡圈位于第二通道内,使第一销轴固定在尼龙滚轮上;

所述后防护主体包括两个竖立柱和一个横梁,横梁水平的固定在两个竖立柱之间,每个竖立柱一端可旋转的设有滚轮连接轴套,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滚轮连接轴套焊接固定在第一上连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由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板构成,所述竖立柱上设有插销,所述插销包括插销座、插销主体、弹簧和限位杆,所述插销座包括插销座底板和垂直固定在插销座底板上的两个插销座侧板,插销座底板上设有两个定位柱,插销主体为L形结构,限位杆垂直的固定在插销主体的插接端上,插销主体的插接端穿过两个插销座侧板、并位于两个定位柱之间,弹簧套和在插销主体的插接端外部,位于限位杆与插销座侧板之间,插销座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立柱上;

所述后防护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a为120°,第一支撑杆的长度L3为第二支撑杆长度L4的4.38倍,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于后防护主体的第一连接端子之间,并通过第二销轴加以连接,第二销轴为T形结构,第二销轴一端插入式的固定有第一开口销,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三销轴与导轨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三销轴包括第三上连接柱、第三转接柱和第三下连接柱,第三上连接柱焊接固定在导轨主体上,第三下连接柱穿过第二支撑杆,第三下连接柱的外侧端通过第二开口销加以固定,使后防护撑杆可旋转的固定在导轨上;

两个导轨相对设置,尼龙滚轮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后防护主体的两个竖立柱分别固定在尼龙滚轮上,后防护撑杆一端可旋转的固定在导轨上,另一端可旋转固定在后防护主体的竖立柱上。

上述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其中,所述导轨底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

上述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销轴与第三销轴外部分别包覆一个尼龙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两个导轨分别安装于车辆底盘的两侧,使用状态时,竖立柱是竖直设置的,插销的插接端插入式的固定在车辆预设的插接孔中,此时,后防护折叠装置起到了防护作用,防止其他物体进入车底,充分保证了后车或者行人的人身安全;当需要在复杂路面行驶时,拉开后防护主体上的插销,解除限位,将后防护撑杆向上慢慢抬起,使尼龙滚轮在导轨中做直线运动,将后防护主体抬至水平状态后,用插销插入式的固定在车辆预设的插接孔中限位,即可使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增大了离去角,提高了车辆越野性能。

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很少,整个后防护主体可以通过旋转和滑动作用完全隐藏在车底盘内侧,采用抽拉机构可以放进导轨内部,不仅节约空间,而且增强了汽车的越野性能;后防护的展开、收起操作简单,全部是手工操作,无需使用安装工具。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结构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导轨结构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导轨剖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后防护主体结构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后防护撑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尼龙滚轮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I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A-A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II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B-B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III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C-C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的装配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插销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导轨1、后防护撑杆2、后防护主体3、尼龙滚轮4、导轨底板5、导轨主体6、第一销轴7、第一固定孔8、滑动空腔9、腰形滑槽10、第一上连接柱11、第一转接柱12、第一下连接柱13、弹簧卡圈14、第一通道15、第二通道16、竖立柱17、横梁18、滚轮连接轴套19、第一连接端子20、连接板21、插销22、插销座23、插销主体24、弹簧25、限位杆26、插销座底板27、插销座侧板28、定位柱29、插接端30、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第二连接板33、第二销轴34、第一开口销35、第三销轴36、第三上连接柱37、第三转接柱38、第三下连接柱39、第二开口销40、尼龙衬套41、车辆42。

如图所示一种后防护折叠装置,包括两个导轨1、两个后防护撑杆2、一个后防护主体3和两个尼龙滚轮4;

所述导轨1包括导轨底板5、导轨主体6和第一销轴7,所述导轨底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8,导轨底板为矩形结构,导轨主体固定在导轨底板的中轴线处,导轨主体内设有滑动空腔9,导轨主体上设有腰形滑槽10,腰形滑槽的宽度L1小于滑动空腔的宽度L2,第一销轴7包括第一上连接柱11、第一转接柱12和第一下连接柱13,第一上连接柱和第一下连接柱分别固定在第一转接柱的两端,第一下连接柱底部固定有弹簧卡圈14;所述尼龙滚轮4为圆柱体结构,尼龙滚轮上设有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第一通道的直径d1小于第二通道的直径d2,尼龙滚轮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动空腔内,第一销轴的第一下连接柱穿过腰形滑槽和第一通道,且弹簧卡圈位于第二通道内,使第一销轴固定在尼龙滚轮上;

所述后防护主体3包括两个竖立柱17和一个横梁18,横梁水平的固定在两个竖立柱之间,每个竖立柱一端可旋转的设有滚轮连接轴套19,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20,所述滚轮连接轴套焊接固定在第一上连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由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板21构成,所述竖立柱上设有插销22,所述插销22包括插销座23、插销主体24、弹簧25和限位杆26,所述插销座包括插销座底板27和垂直固定在插销座底板上的两个插销座侧板28,插销座底板上设有两个定位柱29,插销主体为L形结构,限位杆垂直的固定在插销主体的插接端30上,插销主体的插接端穿过两个插销座侧板、并位于两个定位柱之间,弹簧套和在插销主体的插接端外部,位于限位杆与插销座侧板之间,插销座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立柱上;

所述后防护撑杆2包括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a为120°,第一支撑杆的长度L3为第二支撑杆长度L4的4.38倍,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33,第二连接板设置于后防护主体的第一连接端子之间,并通过第二销轴34加以连接,第二销轴为T形结构,第二销轴一端插入式的固定有第一开口销35,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三销轴36与导轨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三销轴包括第三上连接柱37、第三转接柱38和第三下连接柱39,第三上连接柱焊接固定在导轨主体上,第三下连接柱穿过第二支撑杆,第三下连接柱的外侧端通过第二开口销40加以固定,使后防护撑杆可旋转的固定在导轨上,所述第二销轴与第三销轴外部分别包覆一个尼龙衬套41;

两个导轨相对设置,尼龙滚轮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后防护主体的两个竖立柱分别固定在尼龙滚轮上,后防护撑杆一端可旋转的固定在导轨上,另一端可旋转固定在后防护主体的竖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两个导轨分别安装于车辆42底盘的两侧,使用状态时,竖立柱是竖直设置的,插销的插接端插入式的固定在车辆预设的插接孔43中,此时,后防护折叠装置起到了防护作用,防止其他物体进入车底,充分保证了后车或者行人的人身安全;当需要在复杂路面行驶时,拉开后防护主体上的插销,解除限位,将后防护撑杆向上慢慢抬起,使尼龙滚轮在导轨中做直线运动,将后防护主体抬至水平状态后,用插销插入式的固定在车辆预设的插接孔中进行限位,即可使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增大了离去角,提高了车辆越野性能。

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很少,整个后防护主体可以通过旋转和滑动作用完全隐藏在车底盘内侧,采用抽拉机构可以放进导轨内部,不仅节约空间,而且增强了汽车的越野性能;后防护的展开、收起操作简单,全部是手工操作,无需使用安装工具。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任何采用等效替换取得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