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渣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683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渣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建渣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废料一般都采用土方车进行运输,但是一般的建筑废料均含有较多的灰尘,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车辆的抖动或者气流的作用将灰尘抛洒至空气中,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渣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建渣运输装置,包括土方车,所述土方车上设置有货斗,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水箱、水泵、喷洒头和支撑杆,所述货斗通过竖直设置的挡板将其分隔为水腔和货腔,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泵均设置在所述水腔内,所述喷洒头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货腔的上方,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喷洒头连通。

进一步,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和污水泵,所述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泵和所述污水泵均设置在所述水腔内,所述循环水箱通过水平设置的过滤板将其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货腔的底面设置有污水槽,所述污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污水槽连通,所述污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下腔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上腔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箱连通。

再进一步,还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为中间高两边低的钢板,所述引流板与所述货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有前低后高的引流槽,所述污水槽设置在所述引流槽的前端,且其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引流槽的前端。

具体地,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圆台、伸缩杆和水平杆,所述固定圆台与所述货腔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圆台连接,且所述伸缩杆可沿所述固定圆台在竖直方向转动,所述水平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水平杆可沿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转动,所述喷洒头与所述水平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喷洒头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货腔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货腔的底面的下侧面设置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渣运输装置通过在土方车上安装水箱和喷洒头,使其对货斗内的建筑废料喷洒清水,从而避免了其出现扬尘的情况,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置循环装置,使其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对清水的浪费,且能够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建渣运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建渣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渣运输装置,包括土方车,土方车上设置有货斗1,运输装置还包括水箱3、水泵9、喷洒头17、支撑杆、循环水箱4、循环水泵10、污水泵13和引流板6,货斗1通过竖直设置的挡板2将其分隔为水腔11和货腔12,水箱3和水泵9均设置在水腔11内,喷洒头17通过支撑杆固定在货腔12的上方,水泵9的进水端与水箱3连通,水泵9的出水端与喷洒头17连通,循环水箱4、循环水泵10和污水泵13均设置在水腔11内,循环水箱4通过水平设置的过滤板5将其分隔为上腔和下腔,货腔12的底面设置有污水槽8,污水泵13的进水端与污水槽8连通,污水泵13的出水端与下腔连通,循环水泵10的进水端与上腔连通,循环水泵10的出水端与水箱3连通,引流板6为中间高两边低的钢板,引流板6与货腔12的底面固定连接,引流板6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有前低后高的引流槽7,污水槽8设置在引流槽7的前端,且其水平位置低于引流槽7的前端,支撑杆和喷洒头17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别设置在货腔12的两侧,货腔12的底面的下侧面设置有加强板18。

支撑杆包括固定圆台14、伸缩杆15和水平杆16,固定圆台14与货腔1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伸缩杆15的第一端与固定圆台14连接,且伸缩杆15可沿固定圆台14在竖直方向转动,水平杆16的第一端与伸缩杆15的第二端连接,且水平杆16可沿伸缩杆15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转动,喷洒头17与水平杆16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渣运输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调节支撑杆的伸缩杆15和长度、伸缩杆15的角度和水平杆16的角度,可以将喷洒头17设置在货腔12上方的任意位置,通过水泵9将水箱3内的清水泵9送至喷洒头17,通过喷洒头17将水喷洒至货腔12内的建筑废料上,避免了灰尘的扬起。

水沿建筑废料流至货腔12的底部,在引流板6的作用下,污水分别流至引流板6两侧的引流槽7内,同时因为引流槽7为前低后高的结构,使得污水最终流至污水槽8内,当污水槽8内的污水聚集至一定体积时,污水泵13工作,将污水泵13送至循环水箱4的下腔内,下腔内的污水体积增大,使其穿过过滤网漫延至上腔内,同时在过滤网的作用下,污水内的杂物不流至上腔内,循环水泵10将上腔内清水回泵至水箱3内,完成对水的循环利用。

底部设置的加强板18可以增加货腔12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