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输电导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18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输电导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输电导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节能环保汽车,具有突出的优点同时存在充电方面的问题。现有的充电方式主要为充电桩,但是充电桩由于安装位置固定,电动汽车充电时只能停靠在充电桩附近进行充电;并且充电桩充电时需要的时间长,电动汽车充电时无法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输电导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通过输电导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有多个沿道路等距竖直安装在道路旁的电线杆,固定安装在电线杆上位于道路上方的导轨以及多个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小车组件;

所述小车组件包括凸字形的小车框体,滑动安装在小车框体内的绕线组件,固定连接在小车框体一端的端板,两个滑动连接在小车框体内并插接在所述绕线组件中的电极滑片以及螺旋缠绕在所述绕线组件上的充电线;

所述充电线末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连接盘;还包括多个用于携带连接盘移动的飞行器。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所述电线杆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杆;所述电线杆上部固定连接有朝道路方向设置的停放盘;所述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朝向道路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端部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所述导轨包括固定连接在各个所述横杆下端的上连接轨;所述上连接轨两端成型有竖直向下的两个侧连接轨;两个所述侧连接轨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朝两个侧连接轨内侧方向设置的行进轨;所述行进轨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供电的输电导轨;

所述小车框体包括水平方向的底板以及两个一体成型在所述底板两侧上端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竖直设置的下侧板,一体成型在下侧板上端内侧的连接横板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横板远离所述下侧板一端的上侧板;所述上侧板外侧上部转动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前进轮;所述上侧板内侧对应各个所述前进轮处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前进轮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小车组件通过所述前进轮在所述行进轨上移动;所述上侧板上相对于所述行进轨处转动连接有相抵于所述行进轨内侧的滚子;所述上侧板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在所述输电导轨上的接触滑板;所述连接横板下底面靠近所述端板处沿所述连接横板长度方向安装有导电滑轨;所述底板上端远离所述端板处沿底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条;所述底板上端面远离所述端板处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绕线组件滑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开关;所述底板上端靠近一个所述滑动条处成型有用于供所述充电线穿过的出线口;

所述绕线组件包括有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动条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绕线筒;所述安装座对应两个所述滑动条处成型有两个滑动槽;所述绕线筒远离所述第二电机一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环形的电极槽;所述绕线筒远离所述第二电机一端的中心成型有螺纹孔;

所述端板上安装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杆;靠近所述螺纹杆处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绕线组件滑动行程的第二限位开关;

所述电极滑片包括插接在所述电极槽内的弧形的导电片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的导电滑动头;

所述充电线一端与所述绕线组件的电极槽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另一端经所述出线口穿出;

所述小车框体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转动的小车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与小车控制器电连接;

电流从输电导轨输出,经过接触滑板,传递至导电滑轨后经电极滑片至电极槽,随后传递至充电线,最后到达连接盘;

所述电动汽车上端安装有充电盘;所述充电盘上端安装有第一接收电极;所述充电盘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外侧固定连接有沿圆周等距分布的有多个第二电磁铁;

所述停放盘上端成型有环形的绝缘槽;所述停放盘上端位于所述绝缘槽外侧固定连接有沿圆周等距分布的有多个永磁铁;

所述连接盘中间成型有通孔;所述连接盘下端对应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处安装有第一供电电极;所述接收盘下端安装有与各个所述第二电磁铁位置相对应的铁块;所述连接盘上端外周固定连接有用于供飞行器与连接盘连接的环形铁块;所述环形铁块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对应的第二供电电极;

所述飞行器、小车组件、电动汽车通过无线信号与系统的服务器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飞行器包括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有圆管形的风扇安装部,连接在风扇安装部外周且与风扇安装部相连通的四个等距排列的连接管,以及连接在各个连接管外端且与对应位置连接管相连通的出风环;

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连接管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安装有上驱动风扇;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连接管的下方连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安装有下驱动风扇;所述上驱动风扇与下驱动风扇的转向相反,且所述风扇安装部内安装上驱动风扇部分的内径大于风扇安装部内安装下驱动风扇部分的内径,且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直径大于下驱动风扇的风叶直径,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上驱动风扇和下驱动风扇之间的风压高于大气压,使得出风环内形成风压;

所述出风环包括有密封连接的风环上壳体和风环下壳体,所述风环下壳体内周上端成型有内弯壁,所述内弯壁的内周通过多个连接筋连接有一个出风挡板,出风挡板上端与风环上壳体内周下端密封连接;所述内弯壁与出风挡板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出风缝隙,出风缝隙的下端部宽度为0.8-1.5mm;所述风环下壳体的内周位于出风缝隙的下方为上宽下窄的导流壁,所述锥形面的锥角大小为20-30度;

所述出风环的轴向与风扇安装部的径向相垂直,且出风环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5-20度的夹角,且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产生的水平风力与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的转动方向相反;

各个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以调节对应位置出风环出风速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电机,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螺杆,以及与螺杆螺纹连接的阀板;所述阀板上部外周贴近连接管内壁,阀板下端位于连接管内上下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连接管内上部成型有用以安装所述电机的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朝向出风环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阀板滑动连接的阀板导杆;所述连接管内下部连接有一个上端朝向出风环方向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与阀板之间形成导通面积可调的通气道;

所述上驱动风扇、下驱动风扇以及各个电机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主体部上端连接有一个半椭圆球面形状的进风罩,进风罩上均匀成型有条状的进风口;

所述主体部为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连接构成;

所述风扇安装部的下部外周为电池安装部,电池安装部上连接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风扇安装部上位于电池安装部的上方为一个电路板安装腔,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安装腔内,所述电路板安装腔下端连接有一个环形的盖板;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上端面均匀成型有与风扇安装部内连通的进风孔,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外侧壁均匀成型有排风孔;所述下驱动风扇下端安装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摄像头;

各个所述出风环内周远离连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头,各个所述起落架接头上各连接有一个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与所述起落架接头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以及连接在支撑杆上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第一电磁铁,所述支撑杆竖直朝下;所述第一电磁铁下方安装有用于给飞行器充电的第二接收电极。

作为优选方案:各个所述出风环内周远离连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头,各个所述起落架接头上各连接有一个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有与起落架接头固定连接且通过起落架接头与出风环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体,滑动安装在连接管体内的滑动管,与连接管体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杆,连接在支撑杆上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第一电磁铁,以及分别与滑动管中部、支撑杆中部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第一电磁铁下方安装有用于给飞行器充电的第二接收电极;

所述连接管体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侧壁成型有铰接座,所述支撑杆一端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管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滑动管外壁中部位置连接有铰接头,所述连杆一端与铰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体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侧壁成型有供铰接头穿过的条形口;所述连接管体远离起落架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口帽,封口帽的内端一体连接有弹簧定位杆,所述弹簧定位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在活塞和封口帽内端之间;所述支撑杆上成型有在支撑杆收起状态时容纳所述连杆的连杆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环的轴向与风扇安装部的径向相垂直,且出风环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5-20度的夹角,且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产生的水平风力与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的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形铁块中线所在圆的直径与所述飞行器支撑杆展开后对应第一电磁铁相连成的矩形所在的外接圆直径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第一接收电极、第二接收电极均分别包括两个同心设置的环形电极环。所述刷盘上对应电刷的位置上安装有两个同心设置的环形电极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停放盘底端离地高度为3.5-4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时限速40km/h。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蓄电池外径。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两个上侧板上相对应的两个前进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输电导轨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杆的螺距与所述充电线的线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沿道路旁安装,通过飞行器携带连接盘移动,从而使输电线与电动汽车之间建立连接,进而对电动汽车充电。当没有进行充电任务时,连接盘停放在停放盘上,通过铁块和永磁铁相吸使连接盘与停放盘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电极插接在所述绝缘槽中,绕线筒位于电极槽的一端处于按压第二限位开关处,所述充电线缠绕至最短伸出长度状态,同时无飞行任务下的飞行器的第一电磁铁与环形铁块相吸使飞行器与连接盘连接,第二供电电极与第二接收电极连接从而对飞行器进行充电。当电动汽车电量不足时,电动汽车行驶至导轨下方,并且对服务器发送充电请求的信号,服务器接收到充电请求信号后,根据电动汽车所处的位置,并反馈电动汽车开至行车方向最前端处于静止状态的小车组件下方,同时通过服务器对距离该小车组件最近的飞行器发送指令,飞行器通过安装在下方的摄像头人为控制飞往该小车组件所连接的连接盘上端,所述飞行器下降过程中所述电动汽车上的第二电磁铁断电,各个第一电磁铁与环形铁块相吸使飞行器与连接盘相连接;同时服务器给小车控制器发送指令,小车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反转,充电线的伸出长度增加,同时控制飞行器携带连接盘移动至电动汽车上方,此时电动汽车上的第二电磁铁通电,控制飞行器下降使第一供电电极与第一接收电极连接,从而使电动汽车充电,随后控制飞行器带动连接盘旋转,使连接盘下端的铁块与充电盘上的第二电磁铁相吸,从而使连接盘固定在充电盘上;充电过程中控制小车组件的第一电机工作,使小车组件随电动汽车行驶而移动,当绕线筒触碰至第一限位开关后第二电机停止工作;随后控制飞行器上的第一电磁铁断电,飞行器与连接盘脱开进行其他任务。当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控制飞行器移动至电动汽车上方后与连接盘相连接,电动汽车上的第二电磁铁断电,连接盘与充电盘断开,随后飞行器携带连接盘连接至后续的电动汽车上充电或者将连接盘停放至停放盘上;电动汽车充电完毕且无充电任务时,服务器对小车组件及飞行器发送指令,飞行器通过摄像头判断并携带连接盘停放至最近的停放盘上,同时小车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移动至最近的停放盘所在的电线杆附近,并且第二电机正转,充电线缠绕至绕线筒上,最后触碰至第二限位开关后停止。当飞行器充电时,通过飞行器下方的摄像头判断停放在停放盘上的连接盘,控制飞行器移动至该连接盘上方,随后降落至该连接盘上使第一电磁铁与环形铁块相吸从而对飞行器进行连接,同时第二供电电极与第二接收电极电连接,从而对飞行器进行充电。

本发明设置在道路旁,能够在道路上对电动汽车及时充电,不受时间限制,并且驾驶人可以在驾车的同时对电动汽车充电,节省驾驶人充电等候的时间;通过小车组件与输电导轨相连对电动汽车供电,相较于充电桩更具有灵活性,充电的地点不受约束;绕线组件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使充电线绕线过程中能够紧密整齐排列,放线过程中又能够均从出线口穿过,从而减小充电线外层的摩擦;飞行器携带连接盘对电动汽车充电,能够避免手动充电时的安全隐患;当充电汽车开始充电时,飞行器与连接盘断开连接,相较于飞行器与连接盘一体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合理利用飞行器并节约成本;所述停放盘固定连接在电线杆上,使不需要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连接盘固定存放,而不是悬挂在空中造成产生隐患;连接盘固定存放在停放盘上时,能够同时对非工作状态下的飞行器充电,并且对飞行器的提供存放场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线杆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小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小车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小车框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电极滑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飞行器停飞状态或者携带连接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飞行器自由飞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飞行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14是图12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15是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连接的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下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下壳体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起落架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起落架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电线杆;11、主杆;12、停放盘;121、永磁铁;122、绝缘槽;13、横杆;2、小车组件;21、小车框体;211、侧板;2111、导电滑轨;2112、上侧板;2113、连接横板;2114、下侧板;212、底板;2121、滑动条;2122、第一限位开关;2123、出线口;213、前进轮;2131、第一电机;214、滚子;215、接触滑板;22、绕线组件;221、安装座;2211、滑动槽;222、第二电机;223、绕线筒;2231、螺纹孔;2232、电极槽;23、端板;231、螺纹杆;232、第二限位开关;24、电极滑片;241、导电滑动头;242、导电片;25、充电线;31、充电盘;32、第一接收电极;33、第二电磁铁;4、连接盘;41、环形铁块;42、第一供电电极;43、铁块;44、第二供电电极;45、通孔;5、飞行器;51、主体部;51a、上壳体;51b、下壳体;510、风扇安装部;5101、上支架;5102、下支架;5103、电池安装部;5104、电路板安装腔;5105、进风孔;5106、排风孔;5107、摄像头;511、出风环;5110、起落架接头;5111、风环上壳体;5112、风环下壳体;51121、内弯壁;51122、连接筋;51123、出风挡板;51124、导流壁;512、连接管;5121、电机安装板;5122、阀板导杆;5123、挡板;513、盖板;52、蓄电池;53、起落架;531、连接管体;5311、铰接座;5312、条形口;532、滑动管;5321、活塞;5322、铰接头;533、封口帽;5331、弹簧定位杆;534、连杆;535、支撑杆;5351、连杆容槽;536、第一电磁铁;5361、第二接收电极;537、弹簧;54、进风罩;551、上驱动风扇;552、下驱动风扇;56、调节组件;561、电机;562、螺杆;563、阀板;57、控制电路板;6、导轨;61、上连接轨;62、侧连接轨;63、行进轨;64、输电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通过输电导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有多个沿道路等距竖直安装在道路旁的电线杆1,固定安装在电线杆上位于道路上方的导轨6以及多个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的小车组件2。

所述小车组件包括凸字形的小车框体21,滑动安装在小车框体内的绕线组件22,固定连接在小车框体一端的端板23,两个滑动连接在小车框体内并插接在所述绕线组件中的电极滑片24以及螺旋缠绕在所述绕线组件上的充电线25。

所述充电线末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连接盘4;本发明还包括多个用于携带连接盘移动的飞行器5。

每个所述电线杆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杆11;所述电线杆上部固定连接有朝道路方向设置的停放盘12;所述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朝向道路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杆13;所述横杆端部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所述导轨包括固定连接在各个所述横杆下端的上连接轨61;所述上连接轨两端成型有竖直向下的两个侧连接轨62;两个所述侧连接轨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朝两个侧连接轨内侧方向设置的行进轨63;所述行进轨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供电的输电导轨64。所述输电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内部,防止人或动物与输电导轨直接接触而发生触电事故。

所述小车框体包括水平方向的底板212以及两个一体成型在所述底板两侧上端的侧板,所述底板为弧形;所述侧板包括竖直设置的下侧板2114,一体成型在下侧板上端内侧的连接横板2113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横板远离所述下侧板一端的上侧板2112;所述上侧板外侧上部转动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前进轮213;所述上侧板内侧对应各个所述前进轮处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前进轮转动的第一电机2131;所述小车组件通过所述前进轮在所述行进轨上移动;所述上侧板上相对于所述行进轨处转动连接有相抵于所述行进轨内侧的滚子214;所述上侧板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在所述输电导轨上的接触滑板215;位于两个上侧板上相对应的两个前进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输电导轨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横板下底面靠近所述端板处沿所述连接横板长度方向安装有导电滑轨2111;所述底板上端远离所述端板处沿底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条2121;所述底板上端面远离所述端板处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绕线组件滑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开关2122;所述底板上端靠近一个所述滑动条处成型有用于供所述充电线穿过的出线口2123。

所述绕线组件包括有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动条上的安装座221;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22;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绕线筒223;所述安装座对应两个所述滑动条处成型有两个滑动槽2211;所述绕线筒远离所述第二电机一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环形的电极槽2232;所述绕线筒远离所述第二电机一端的中心成型有螺纹孔2231。

所述端板上安装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31;靠近所述螺纹杆处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绕线组件滑动行程的第二限位开关232。

所述电极滑片包括插接在所述电极槽内的弧形的导电片242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的导电滑动头241。

所述充电线一端与所述绕线组件的电极槽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另一端经所述出线口穿出。

所述小车框体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转动的小车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与小车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螺纹杆的螺距与所述充电线的线径相等。当所述第二电机正转时,所述充电线缠绕在所述绕线筒上,由于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之间的螺纹连接使所述绕线组件滑动,所述充电线缠绕的旋转方向与所述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同,并且由于螺纹杆的螺距与充电线的截面的直径相等,所述充电线紧密缠绕在所述绕线筒上,当绕线组件滑动过程中绕线筒位于所述电极槽一端触碰并按压第二限位开关,小车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停止工作;当所述第二电机反转时,绕线筒随着螺纹转动,所述充电线脱离所述绕线筒从所述出线口穿出,由于所述螺纹杆的螺距与所述充电线的截面的直径相等,所述充电线与所述绕线筒的脱离点均为所述出线口上方,绕线组件滑移过程中安装座触碰并按压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小车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停止工作。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孔的螺纹连接使绕线筒一边转动一边滑动,并且由于螺距的设置使充电线绕线过程中能够紧密缠绕而防止杂乱,而充电线脱离绕线筒的防线过程中均从出线口穿出能够减小甚至避免充电线与出线口之间的摩擦从而保护充电线。

电流从输电导轨输出,经过接触滑板,传递至导电滑轨后经电极滑片至电极槽,随后传递至充电线,最后到达连接盘。

所述飞行器包括有主体部51,所述主体部包括有圆管形的风扇安装部510,连接在风扇安装部外周且与风扇安装部相连通的四个等距排列的连接管512,以及连接在各个连接管外端且与对应位置连接管相连通的出风环511。

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连接管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架5101,所述上支架上安装有上驱动风扇551;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连接管的下方连接有下支架5102,所述下支架上安装有下驱动风扇552;所述上驱动风扇与下驱动风扇的转向相反,且所述风扇安装部内安装上驱动风扇部分的内径大于风扇安装部内安装下驱动风扇部分的内径,且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直径大于下驱动风扇的风叶直径,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上驱动风扇和下驱动风扇之间的风压高于大气压,使得出风环内形成风压。

所述出风环包括有密封连接的风环上壳体5111和风环下壳体5112,所述风环下壳体内周上端成型有内弯壁51121,所述内弯壁的内周通过多个连接筋连接有一个出风挡板51123,出风挡板上端与风环上壳体内周下端密封连接;所述内弯壁与出风挡板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出风缝隙,出风缝隙的下端部宽度为0.8-1.5mm;所述风环下壳体的内周位于出风缝隙的下方为上宽下窄的导流壁51124,所述锥形面的锥角大小为20-30度。

所述出风环的轴向与风扇安装部的径向相垂直,且出风环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5-20度的夹角,且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产生的水平风力与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的转动方向相反。

各个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以调节对应位置出风环出风速度的调节组件56,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电机561,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螺杆562,以及与螺杆螺纹连接的阀板563;所述阀板上部外周贴近连接管内壁,阀板下端位于连接管内上下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连接管内上部成型有用以安装所述电机的电机安装板5121,所述电机安装板朝向出风环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阀板滑动连接的阀板导杆5122;所述连接管内下部连接有一个上端朝向出风环方向倾斜的挡板5123,所述挡板与阀板之间形成导通面积可调的通气道。

所述上驱动风扇、下驱动风扇以及各个电机分别与控制电路板57电连接。

所述主体部上端连接有一个半椭圆球面形状的进风罩54,进风罩上均匀成型有条状的进风口。

所述主体部为上壳体51a和下壳体51b密封连接构成。

飞行器通过风扇安装部内的上驱动风扇、下驱动风扇提供驱动力,上驱动风扇产生的部分气流从各个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向下吹出,并结合调节组件调整每个出风环的出风速度,从而实现飞行器的水平飞行或者转向,由于位于飞行器外周的各个出风环仅起到调整飞行器姿态的作用,不带有提供动力的风扇,出风环与外物产生触碰时不易导致飞行器失控或者对人或动物产生伤害,安全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喷出的气流根据科恩达原理会沿着导流壁流动,形成一个锥形的风膜,且锥形的风膜会带动出风环内周的空气一并向下流动,这样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出风缝隙的局部受到阻挡时,出风缝隙形成的整体气流影响小,有利于飞行器飞行姿态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风环的轴向与风扇安装部的径向相垂直,且出风环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5-20度的夹角,且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产生的水平风力与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能够抵消上驱动风扇和下驱动风扇转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通过同时调整各个调节组件改变出风环的出风速度,可实现飞行器的整体的正转或反转。通过调整一个或两个调节组件使一个或两个出风环的出风速度,可实现飞行器整体处于倾斜状态,这样即可驱动飞行器在水平方向飞行。

所述风扇安装部的下部外周为电池安装部5103,电池安装部上连接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蓄电池52;所述风扇安装部上位于电池安装部的上方为一个电路板安装腔5104,所述控制电路板57安装在电路板安装腔内,所述电路板安装腔下端连接有一个环形的盖板513;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上端面均匀成型有与风扇安装部内连通的进风孔5105,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外侧壁均匀成型有排风孔5106;所述下驱动风扇下端安装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摄像头5107。

各个所述出风环内周远离连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头5110,各个所述起落架接头上各连接有一个起落架53;所述起落架包括与所述起落架接头固定连接的支撑杆535以及连接在支撑杆上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第一电磁铁536,所述支撑杆竖直朝下;所述第一电磁铁下方安装有用于给飞行器充电的第二接收电极5361。

所述弹簧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处于展开状态,所述上驱动风扇处于工作状态后,出风环内的气压驱动活塞连同滑动管移动使支撑杆处于收起状态。

所述风扇安装部的少量气流从进风孔进入并从排风孔排出,对所述控制电路板起到散热作用。

所述电动汽车上端安装有充电盘31;所述充电盘上端安装有第一接收电极32;所述充电盘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外侧固定连接有沿圆周等距分布的有多个第二电磁铁33。

所述停放盘上端成型有环形的绝缘槽122;所述停放盘上端位于所述绝缘槽外侧固定连接有沿圆周等距分布的有多个永磁铁121。

所述连接盘通过所述飞行器携带并移动对所述电动汽车充电。当所述飞行器携带所述连接盘移动时,所述飞行器与所述连接盘上端连接;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时,所述充电盘与所述连接盘下端连接。

所述连接盘中间成型有通孔45,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蓄电池外径;所述连接盘下端对应所述第一接收电极处安装有第一供电电极42;所述接收盘下端安装有对应各个所述第二电磁铁的铁块43;所述连接盘上端外周固定连接有用于供飞行器与连接盘连接的环形铁块41,所述环形铁块中线所在圆的直径与所述飞行器支撑杆展开后对应第一电磁铁相连成的矩形所在的外接圆直径相等;所述环形铁块对应所述第二接收电极处安装有第二供电电极44。

所述飞行器、小车组件、电动汽车通过无线信号与系统的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停放盘底端离地高度为3.5-4m。

所述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第一接收电极、第二接收电极均分别包括两个同心设置的环形电极环。所述刷盘上对应电刷的位置上安装有两个同心设置的环形电极环。

所述电动汽车充电时限速40km/h。

本发明沿道路旁安装,通过飞行器携带连接盘移动,从而使输电线与电动汽车之间建立连接,进而对电动汽车充电。当没有进行充电任务时,连接盘停放在停放盘上,通过铁块和永磁铁相吸使连接盘与停放盘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电极插接在所述绝缘槽中,绕线筒位于电极槽的一端处于按压第二限位开关处,所述充电线缠绕至最短伸出长度状态,同时无飞行任务下的飞行器的第一电磁铁与环形铁块相吸使飞行器与连接盘连接,第二供电电极与第二接收电极连接从而对飞行器进行充电。当电动汽车电量不足时,电动汽车行驶至导轨下方,并且对服务器发送充电请求的信号,服务器接收到充电请求信号后,根据电动汽车所处的位置,并反馈电动汽车开至行车方向最前端处于静止状态的小车组件下方,同时通过服务器对距离该小车组件最近的飞行器发送指令,飞行器通过安装在下方的摄像头人为控制飞往该小车组件所连接的连接盘上端,所述飞行器下降过程中所述电动汽车上的第二电磁铁断电,各个第一电磁铁与环形铁块相吸使飞行器与连接盘相连接;同时服务器给小车控制器发送指令,小车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反转,充电线的伸出长度增加,同时控制飞行器携带连接盘移动至电动汽车上方,此时电动汽车上的第二电磁铁通电,控制飞行器下降使第一供电电极与第一接收电极连接,从而使电动汽车充电,随后控制飞行器带动连接盘旋转,使连接盘下端的铁块与充电盘上的第二电磁铁相吸,从而使连接盘固定在充电盘上;充电过程中控制小车组件的第一电机工作,使小车组件随电动汽车行驶而移动,当绕线筒触碰至第一限位开关后第二电机停止工作;随后控制飞行器上的第一电磁铁断电,飞行器与连接盘脱开进行其他任务。当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控制飞行器移动至电动汽车上方后与连接盘相连接,电动汽车上的第二电磁铁断电,连接盘与充电盘断开,随后飞行器携带连接盘连接至后续的电动汽车上充电或者将连接盘停放至停放盘上;电动汽车充电完毕且无充电任务时,服务器对小车组件及飞行器发送指令,飞行器通过摄像头判断并携带连接盘停放至最近的停放盘上,同时小车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移动至最近的停放盘所在的电线杆附近,并且第二电机正转,充电线缠绕至绕线筒上,最后触碰至第二限位开关后停止。当飞行器充电时,通过飞行器下方的摄像头判断停放在停放盘上的连接盘,控制飞行器移动至该连接盘上方,随后降落至该连接盘上使第一电磁铁与环形铁块相吸从而对飞行器进行连接,同时第二供电电极与第二接收电极电连接,从而对飞行器进行充电。

本发明设置在道路旁,能够在道路上对电动汽车及时充电,不受时间限制,并且驾驶人可以在驾车的同时对电动汽车充电,节省驾驶人充电等候的时间;通过小车组件与输电导轨相连对电动汽车供电,相较于充电桩更具有灵活性,充电的地点不受约束;绕线组件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使充电线绕线过程中能够紧密整齐排列,放线过程中又能够均从出线口穿过,从而减小充电线外层的摩擦;飞行器携带连接盘对电动汽车充电,能够避免手动充电时的安全隐患;当充电汽车开始充电时,飞行器与连接盘断开连接,相较于飞行器与连接盘一体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合理利用飞行器并节约成本;所述停放盘固定连接在电线杆上,使不需要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连接盘固定存放,而不是悬挂在空中造成产生隐患;连接盘固定存放在停放盘上时,能够同时对非工作状态下的飞行器充电,并且对飞行器的提供存放场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各个所述出风环内周远离连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头5110,各个所述起落架接头上各连接有一个起落架53;所述起落架包括有与起落架接头固定连接且通过起落架接头与出风环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体531,滑动安装在连接管体内的滑动管532,与连接管体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杆535,连接在支撑杆上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第一电磁铁536,以及分别与滑动管中部、支撑杆中部转动连接的连杆534;所述第一电磁铁下方安装有用于给飞行器充电的第二接收电极5361。

所述连接管体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侧壁成型有铰接座5311,所述支撑杆一端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管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连接有活塞5321,所述滑动管外壁中部位置连接有铰接头5322,所述连杆一端与铰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体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侧壁成型有供铰接头穿过的条形口5312;所述连接管体远离起落架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口帽533,封口帽的内端一体连接有弹簧定位杆5331,所述弹簧定位杆上套设有弹簧537,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在活塞和封口帽内端之间;所述支撑杆上成型有在支撑杆收起状态时容纳所述连杆的连杆容槽5351。

所述弹簧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处于展开状态,所述上驱动风扇处于工作状态后,出风环内的气压驱动活塞连同滑动管移动使支撑杆处于收起状态。

所述起落架随着飞行器的起、降相应的收起或展开,当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出风环内的风压使活塞连同滑动管向封口帽一端移动,从而使滑动管带动连杆一端向封口帽方向移动,从而使支撑杆下端也向封口帽一端转动,从而使起落架处于收起状态。当飞行器降落时,出风环内的风压减小,弹簧驱动滑动管连同活塞往铰接座方向移动,从而使滑动管带动连杆一端向铰接座方向移动,从而使支撑杆下端向铰接座一端转动至极限位置,从而使起落架处于展开状态。

所述条形口起到限制滑动管上铰接头的作用,条形口端部的位置刚好使得弹簧伸长后,支撑杆转动至与水平方向垂直后继续转动3-10度,使得飞行器降落后,各个支撑杆均处于稳定状态。飞行器携带连接盘的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电磁铁与环形铁块相吸,但出风环内的风压产生的力不足以使支撑杆收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