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209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旋转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将用于设置在车辆上的座椅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180°而能够为乘客提供方便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座椅主要被布置为面向前方,并采用仅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结构。

但是,部分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或休闲车(rv)的座椅上设置有座椅旋转装置,以能够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所需角度,从而能够将座椅布置成所需状态。

但是,这种座椅旋转装置仅适用于极少部分的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或休闲车(rv)上,其中也只适用于车辆的后座椅上,而并不适用于驾驶席座椅和副驾驶席座椅,因此不能激活座椅旋转装置的相关市场。

然而,近年来积极开发并实证研究的有无需驾驶员直接驾驶的无人驾驶车,对此,可以预想到车辆跨越作为单一的交通手段而可以用作移动的生活空间(mobilelivingspace),随此用于活用车辆室内空间的座椅旋转装置已成为必要适用技术。

特别是,用于无人驾驶车的座椅旋转装置不仅适用于后座椅而且还适用于驾驶席及副驾驶席,特别是对于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中设置有前后移动导轨和用于以电动方式驱动座椅以使其沿着前后移动导轨而移动的驱动电机等多种结构,由此存在需要确保小型化结构以及耐久性的必要性。

但是,现有的被人所知的座椅旋转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即包括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设置在上部固定板和下部固定板之间的旋转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上部固定板和旋转板之间、旋转板和下部固定板之间的轴承,由此座椅随着上部固定板和下部固定板上的旋转板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然而为了形成在座椅进行旋转时用于容纳设置在上部固定板和旋转板、以及旋转板和下部固定板之间的轴承的空间,需要使得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以及旋转板的边缘较复杂地进行弯曲,并且还由于用于容纳轴承的空间向外部开放而会频繁发生异物质的进入,由此难以顺利实现旋转板的动作。

另外,用于容纳轴承的容纳空间内存在较多不必要的多余空间,因此会多余地增加旋转装置的体积,并且在轴承部的周围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旋转板在作业过程中会发生移动,由此不仅乘车舒适性较差而且还具有在发生冲撞时无法对应冲击力等的问题,更进一步还存在旋转板从上部固定板和下部固定板内部脱离等多种问题。

而且,设置有座椅旋转装置的座椅因座椅自身重量以及乘坐人员的体重而使得载荷转移到旋转装置上,而当在旋转装置上施加有过量载荷时,载荷集中在轴承部上,从而还存在不能顺利旋转座椅的问题。

更进一步,为了旋转座椅,而乘车人员在压低上身并抬高解除旋转板的锁定的杆部的状态下旋转座椅,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抬高杆部的状态直至将座椅固定到所需固定位置,因此存在不便,而且为了旋转座椅,还存在乘坐人员需要直接抓住座椅而进行旋转等的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旋转装置,通过改善构成座椅装置的结构,在进行旋转作业时能够稳定地实现旋转板的旋转,同时提高旋转装置的动态强度和/或静态强度,由此确保旋转装置的动作可靠性,通过简单操作能够以电动方式实现旋转板的锁定、解除锁定以及座椅的旋转,从而为提升使用者的便利做出贡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所述座椅旋转装置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安装在车辆室内的地板或座椅的前后移动导轨上;环形的下部固定板,该下部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沿所述下部固定板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弯曲部;环形的上部固定板,该上部固定板连接固定于所述下部固定板和座椅上,并且形成有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内的第二弯曲部;旋转板,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固定板和上部固定板之间,且所述旋转板上形成有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第三弯曲部;轴承部,该轴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以用于减少所述旋转板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其中,所述轴承部包括:第一组轴承,该第一组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第二组轴承,该第二组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环形的轴承容纳板,该轴承容纳板上形成有轴承容纳部以用于单独且可旋转地容纳所述第一组轴承和第二组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所述座椅旋转装置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安装在车辆室内的地板或座椅的前后移动导轨上;环形的下部固定板,该下部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沿所述下部固定板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弯曲部;环形的上部固定板,该上部固定板连接于所述下部固定板和座椅上,并且形成有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内的第二弯曲部;旋转板,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固定板和上部固定板之间,且所述旋转板上形成有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之间的第三弯曲部;轴承部,该轴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以用于减少所述旋转板旋转时产生的摩擦;以及旋转锁定部,该旋转锁定部包括止挡座和形成在所述旋转板上的固定装置,所述止挡座设置在所述上部固定板上且成180°角度相互对称地形成有至少一对,以在所述旋转板沿一侧方向旋转时,所述止挡座能够根据与所述固定装置的结合与否来锁定或解除锁定所述旋转板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所述座椅旋转装置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安装在车辆室内的地板或座椅的前后移动导轨上;环形的下部固定板,该下部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沿所述下部固定板的边缘形成有第一弯曲部;环形的上部固定板,该上部固定板连接固定于所述下部固定板和座椅上,并且形成有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内的第二弯曲部;旋转板,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下部固定板和上部固定板之间,且所述旋转板上形成有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之间的第三弯曲部;轴承部,该轴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以用于减少所述旋转板旋转时产生的摩擦;旋转锁定部,该旋转锁定部包括止挡座和形成在所述旋转板上的固定装置,所述止挡座设置在所述上部固定板上且成180°角度相互对称地形成有至少一对,以在所述旋转板沿一侧方向旋转时,所述止挡座能够根据与所述固定装置的结合与否来锁定或解除锁定所述旋转板的旋转;以及旋转驱动部,该旋转驱动部以电动式驱动由所述旋转锁定部解除锁定的所述旋转板进行旋转。

本发明通过具有球轴承和滚子轴承的结合结构的轴承部,减少上部固定板、旋转板以及下部固定板之间的摩擦而能够防止噪音和磨损。

另外,由于轴承部的球轴承和滚子轴承形成在一体的注塑件内,因此能够实现一体制造和整体布置到旋转装置内,并且通过下部固定板、旋转板以及上部固定板的弯曲部能够防止座椅发生晃动和因冲击引起的旋转板脱离。

更进一步,对于座椅的锁定、解除锁定以及座椅的旋转,能够选择性地通过电动式或手动式实现操作转换,在以手动式操作的情况下,乘坐人员无需连续操作杆部而仅通过一次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容易地实现座椅的解除锁定以及座椅旋转后对旋转板的锁定,由此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乘坐人员的便利性。

另外,在以电动式操作的情况下,乘坐人员通过操作设置于车辆室内的座椅旋转按钮,能够以电动式实现旋转装置的解除锁定、座椅的旋转、座椅旋转后被锁定的动作,由此能够最大化乘坐人员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旋转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的轴承部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的轴承部的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旋转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示出图5中图示的上部固定板上结合有止挡座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为图5中图示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示出旋转板通过图8中图示的固定装置被解除锁定的动作状态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图11为根据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旋转座椅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式座椅旋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1中图示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示出旋转板通过图13中图示的固定装置以手动式被解除锁定的动作状态图;

图15为示出旋转板通过图13中图示的固定装置以电动式被解除锁定的动作状态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动式座椅旋转装置

100:支撑板110:支撑部

120:第二钩部200:下部固定板

210:第一弯曲部300:上部固定板

310:第二弯曲部400:旋转板

410:第三弯曲部420:加强板

500:轴承部510:第一组轴承

520:第二组轴承530:轴承容纳板

600:旋转锁定部610:止挡座

620:固定装置630:第一锁栓部

640:第二锁栓部650:杆部

660:执行器700:旋转驱动部

710:齿轮支架720:旋转齿轮

730:电机支座740:驱动电机

20:前后移动导轨30: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从而提供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车辆的电动式座椅旋转装置的旋转座椅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式座椅旋转装置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包括支撑板100、下部固定板200、上部固定板300、旋转板400以及轴承部500。

所述支撑板100固定在车辆内部室内的地板或前后移动导轨20上,并形成为一对四边形平板状结构,在支撑板100的外角侧弯曲形成有支撑部110,各个支撑部110的两端侧上形成有多个连接孔以用于将支撑部110安装在室内地板或前后移动导轨20上。

所述支撑板100除一对四边形板状结构之外,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安装在地板或前后移动导轨20上且能够对连接于支撑板100上部的连接结构进行稳定支撑的结构的范围内,所述支撑板100可以形成为一体的平板状结构等多种结构,并且根据支撑板的结构使得支撑部110的数量以及形状形成为多种多样。

所述支撑板100的各个支撑部110上形成有第二钩部120,以能够与第一钩部31连接,该第一钩部31形成在座椅30靠背侧的两侧面支架上并能够与座椅30一同旋转。此时,第一钩部31和第二钩部120形成为具有预设曲率以容易地通过座椅的旋转而相互结合或解除结合。

对于如上所述的第一钩部31和第二钩部120的结合,在座椅30旋转后其能够稳定地固定(锁定)座椅,并且能够加强座椅旋转装置和座椅30的动态强度以及静态强度而能够起到如下作用,即防止座椅旋转装置和座椅30因车辆移动引起的振动或车辆冲撞等导致的外部冲击而发生晃动或使得座椅脱离。

为了将旋转板400安装在支撑板100上,所述下部固定板200和上部固定板300形成为环形板。

具体地,所述下部固定板200上形成有分别用于连接支撑板100和用于连接上部固定板300的多个连接孔,并且沿外径侧边缘形成有向上弯曲的第一弯曲部210。另外,下部固定板200上沿第一弯曲部210形成有用于安装轴承部500的轴承安装部220。

所述上部固定板300上形成有用于连接下部固定板200的多个连接孔,并且形成有第二弯曲部310,该第二弯曲部310通过三个部分的弯折处向上方外侧卷绕而弯曲成“┏┓”结构。

具有所述第二弯曲部310的上部固定板300的外径形成为小于具有第一弯曲部210的下部固定板200的外径,在将下部固定板200和上部固定板300连接并固定时,第二弯曲部310位于第一弯曲部210的内侧,从侧视方向上看时,第一弯曲部210和第二弯曲部310部分(末端)相互重叠。

所述旋转板400形成为中部形成有圆形开口的四边形平板状,以能够在下部固定板200和上部固定板300之间旋转,旋转板400两侧边缘的侧面上形成有用于固定座椅30的多个连接孔。另外,旋转板400下表面的各个边角侧设置有加强板420,以能够防止因连接于座椅30而施加到旋转板400上的载荷(等于座椅和乘坐人员的载荷)使得旋转板400变形。

当旋转板400位于下部固定板200和上部固定板300之间时,所述旋转板400上形成有第三弯曲部410,所述第三弯曲部410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210和第二弯曲部310之间。

所述第三弯曲部410沿着旋转板400的圆形开口的中央侧边缘形成,并且可以通过三个部分的弯折处向下方外侧卷绕而形成为“┗┛”结构。在所述第三弯曲部410位于第一弯曲部210和第二弯曲部310之间时,如图2所示地,第一弯曲部210的末端、第二弯曲部310的末端以及第三弯曲部410的末端相互部分重叠。

由于上述第一弯曲部210、第二弯曲部310以及第三弯曲部410形成为较简单的结构,从而在弯曲部210、310、410内的用于放置(布置)轴承部500的空间中使得多余的空隙区域最小化,由此形成为小型化结构,在能够稳定地设置轴承部500的同时,能够通过轴承部500容易地实现载荷的支撑及传递。

另外,由于第三弯曲部410位于第一弯曲部210和第二弯曲部310之间,从而能够防止旋转板400因晃动或外部冲击而从上部固定板300和下部固定板200上脱离。即,利用第一弯曲部210、第二弯曲部310和第三弯曲部410的形状和布置,使得第一钩部31和第二钩部120一同对座椅旋转装置的动态强度和/或静态强度进行二重加强,由此起到防止因振动引起的座椅晃动或因冲击产生脱离等效果。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的轴承部500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的轴承部500的侧视图。

参照图3和图4,所述轴承部500设置在上部固定板300和旋转板400之间、以及下部固定板200和旋转板400之间的位置,由此在旋转板400旋转时,所述轴承部500起到减少与上部固定板300和下部固定板200之间的摩擦以及间隙的作用。这种轴承部500包括第一组轴承510、第二组轴承520以及轴承容纳板530。

第一组轴承510形成为滚子轴承,且位于下部固定板200的轴承安装部200上,并与第一弯曲部210的上表面和第三弯曲部410的下表面以线接触方式接触。在旋转板400因座椅30的旋转而左右晃动时,所述第一组轴承510由于与第三弯曲部410的下表面以线接触方式接触而相对于球轴承能够实现稳定支撑,同时还能够提高沿垂直方向传递过来的载荷的支撑(分散)力。

第二组轴承520形成为球轴承,且位于旋转板400的第三弯曲部410和上部固定板300的第二弯曲部310之间。此时,第二组轴承520分别与第二弯曲部310和第三弯曲部410各自的两个弯曲面接触而形成总共四个接触点。由此,使得第二弯曲部310和第三弯曲部410内部分别与第二组轴承520之间的间隙最小化(几乎没有),从而能够最小化座椅旋转装置的晃动,并且在具有间隙时能够使得因旋转板400的旋转动作而产生的摩擦或晃动导致的噪音最小化。

所述轴承容纳板530形成为环形结构,并且可以分为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平坦结构的水平板531,和从所述水平板531的内径侧沿垂直方向弯曲延伸的垂直板532。这种轴承容纳板530可通过塑料(树脂)材料注塑成型,从而能够使得水平板531和垂直板532一体形成。此时,用于形成所述轴承容纳板530的塑料只要符合耐腐蚀性、耐久性和刚性等基准物性值,则并不限定于特定材料。

另外,轴承容纳板530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组轴承510的第一轴承容纳部540和用于容纳第二组轴承520的第二轴承容纳部550。

第一轴承容纳部540形成在轴承容纳板530的水平板531上,且在环形的水平板531上间隔预定间隔而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轴承容纳部540形成为与第一组轴承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四角孔形状,以能够向第一轴承容纳部540插入第一组轴承510。

第二轴承容纳部550形成在轴承容纳板530的垂直板532上,且所述第二轴承容纳部550上形成有用于支撑球轴承的两侧的一对支撑部件,所述一对支撑部件从垂直板532的末端侧朝向水平板531的边缘外侧(背向水平板的中心)方向突出,且沿垂直板532的边缘间隔预定间隔而形成有多对。

此时,对于第二轴承容纳部550的形成位置,第二轴承容纳部550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轴承容纳部540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从上方观察轴承部500时,第一轴承容纳部540和第二轴承容纳部550可以采用重叠(层叠)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所述轴承部500最基本地起到降低由旋转板在上部固定板300和下部固定板200之间进行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组轴承510和第二组轴承520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从第二组轴承520沿垂直方向传递过来的载荷通过第一组轴承510支撑(分散),从而能够扩大座椅旋转装置的最大允许载荷范围。

另外,由于第二组轴承520与旋转板400的第三弯曲部410之间的间隙基本不存在,从而能够限制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旋转板的第三弯曲部的沿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由此防止旋转板400晃动或从上部固定板300和下部固定板200上脱离,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摩擦噪音。另外,第一组轴承510和第二组轴承520采用形成在一个轴承容纳板530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得轴承部500的制造以及向座椅旋转装置内的布置(设置空间)简单化。同时,由于轴承部500的轴承容纳板530由塑料材质制成而能够减少座椅旋转装置的重量。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车辆的旋转装置的旋转座椅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示出图5中图示的上部固定板上结合有止挡座61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参照图5至图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相比,还设置有旋转锁定部600。

旋转锁定部600用于锁定旋转板400使得旋转板400旋转到预设角度时不能进一步发生旋转,并且形成为能够以手动方式操作座椅的旋转及固定。这种旋转锁定部600包括止挡座610和固定装置620。

止挡座610形成为用于与固定装置620结合的相当于卡止片的结构,且在上部固定板300上侧相互对应地成180°角度形成有至少一对止挡座610。所述止挡座610形成有与上部固定板300的边缘侧相对应的预设曲率,并且在止挡座610的预设位置上形成有卡止孔。

具体地,止挡座610形成为与上部固定板300的边缘侧弯曲的形状相对应的弯曲结构,并且止挡座610形成有下部水平面611、垂直面612、上部水平面613、卡止孔614以及形成在所述上部水平面613一侧的导向面615。

下部水平面611作为与上部固定板300中弯曲形成的水平布置的下表面紧密固定的面,在该下部水平面611上形成有用于连接上部固定板300的多个连接孔。

垂直面612作为从下部水平面611垂直地弯曲延伸的面,在止挡座600固定在上部固定板300上时,垂直面612布置为与上部固定板300的垂直面间隔预设间隔从而形成空间616,以用于与上部固定板300中弯曲形成的垂直面相对应。

上部水平面613形成为从垂直面612朝向外侧(背向上部固定板的中心的方向)水平方向弯曲,并且上部水平面613与上部固定板300中因弯曲而形成的最外角侧的水平布置的上表面紧密固定。

所述卡止孔614形成在上部水平面614上形成为近似四边形的孔形态,从而能够开放止挡座600的垂直面612与上部固定板300的垂直布置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616。由此,通过在卡止孔614内引入(插入)沿导向面615移动的固定装置的卡止部,从而限制结合有固定装置620的旋转板400的旋转。另外,所述卡止孔614的一侧形成有止挡块617以能够避免沿着导向面615移动的卡止部越过卡止孔614。

所述止挡块617形成为从所述卡止孔614的一侧向上延伸弯曲,以作为一种安全装置来预防因旋转板400的旋转速度过快而使得固定装置620的卡止部越过卡止孔614。

在旋转板400快速旋转时,所述止挡块617与途经卡止孔614的卡止部发生冲撞,从而阻挡卡止部的移动,这种止挡块617上形成有减震件618以缓冲卡止部与止挡块617冲撞而产生的冲击或震动噪音。在此,减震件618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所述止挡块的末端插入震动吸收部件,或者减震件618可以通过在与固定装置620接触的一侧侧面上粘接震动吸收部件的结构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实现。

导向面615用于导向固定装置620的卡止部使其朝向止挡座610的卡止孔614移动,该导向面615可以通过采用如下结构形成,即沿固定装置620的卡止部移动而靠近的方向上的水平面613的一侧被部分切割而形成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朝向下部水平面611的方向倾斜形成,由此形成导向面615。更详细地,将被切割而形成的剩余部分的一侧倾斜而形成为位于相对于沿着上部固定部300移动的固定装置620的卡止部的末端位置的下方,由此形成导向面615。由此,在旋转板400旋转时,固定装置620的卡止部沿着上部固定板300移动的过程中,会沿着导向面615被导向至形成有卡止孔614的上方侧,并且被导向的卡止部插入到卡止孔614内。

图8为图5中图示的固定装置620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示出旋转板通过图8中图示的固定装置被解除锁定的动作状态图。

参照图8和图9,所述固定装置620形成在旋转板400的上部一侧,以作为通过与止挡座610结合或解除结合而锁定或解除锁定旋转板400的旋转动作的装置,所述固定装置620包括第一锁栓部630、第二锁栓部640、杆部650以及执行器660。

第一锁栓部630为能够做跷跷板式运动的结构,以通过上述跷跷板式运动使得卡止部做出引入止挡座610的卡止孔614或从卡止孔614引出的动作,所述第一锁栓部630包括第一支撑座631、第一连接板632、支撑销633以及弹簧634。

第一支撑座631用于支撑第一连接板632,并且形成有四边形平板状的支撑面631a和从所述支撑面631a的两侧面沿垂直方向延伸弯曲的第一固定面631b,以及在所述第一固定面631b的上端侧形成有用于连接支撑销633的连接孔。

第一连接板632作为以和第一支撑座631一同结合的支撑销633为旋转中心而做上下跷跷板式运动,从而选择性地与止挡座610结合或解除与其结合的结构,第一连接板632形成为四边形平板状,且第一连接板632的一端形成有向下弯曲的卡止部632a以能够引入止挡座610的卡止孔614,另一端形成有向上弯曲的第一联动部632b以能够与第二锁栓部640联动。

另外,第一连接板632两侧面的预设部位(中部位置)上形成有部分向上延伸弯曲的第二固定面632c,在第二固定面632c的上端侧形成有用于插入支撑销633的连接孔。在此,第一固定面631b的连接孔和第二固定面632c的连接孔内插入有“t”形垫圈635。

“t”形垫圈635的结构能够使得支撑销633容易且稳固地连接于第一固定面631b的连接孔上,同时在第一连接板632以支撑销633为中心旋转时,“t”形垫圈635能够最小化第一连接板632与支撑销633之间的摩擦。在此,“t”形垫圈635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但优选由摩擦系数小且相对来说易于减小制造成本和降低噪音的塑料材料制成。

弹簧634作为向所述卡止部632a提供能够始终驱使所述卡止部632a向下移动(或者布置)的力的结构,该弹簧634位于第二固定面632c之间且与支撑销633连接。如上所述,卡止部632a从止挡座610引出后在没有对第一联动部632b实现力传递的情况下,弹簧634及时驱使卡止部632a恢复到初始位置。

第二锁栓部640与第一锁栓部630联动而向第一连接板632的第一联动部632b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解除卡止部632a与止挡座640的卡止孔614的结合状态,第二锁栓部640在旋转板400上布置为与第一锁栓部630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与第一锁栓部630的动作相互联动。

这种第二锁栓部640可以包括第二支撑座641、第二连接板642、支撑销643以及弹簧644。

此时,第二锁栓部640除第二连接板642两端侧的弯曲形态的部分之外,具有与第一锁栓部630类似的结构要素和连接结构,在此,第二锁栓部640的第二支撑座641、支撑销643和弹簧644的结构实质上形成为与第一锁栓部630的第一支撑座631、支撑销633以及弹簧63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具体说明。另外,第二锁栓部640相比于第一锁栓部630,除第二连接板之外的其他结构要素实质上相同,但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使用了不同的附图标记来示出。

第二锁栓部640的第二连接板642形成为与第一连接板632类似的四边形平板状,在第二锁栓部640两侧面的预设位置上与第一连接板632相同地形成有第二固定面642c,从而第二连接板642能够以和第二支撑座641一同结合的支撑销643为旋转中心做上下跷跷板式运动,在这一点上第二连接板642与第一连接板632相似。

但是,第二连接板64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联动部642a,该第二联动部642a通过跷跷板式运动而与第一连接板632的第一联动部632b联动,第二连接板642的另一端形成有杆结合部642b,在这一点上与第一连接板632存在差异。

第二联动部642a形成在第二连接板642靠近第一连接板632的第一联动部632b侧的一端,第二联动部642a的末端侧以与第一联动部632b相互对称的形式向上弯曲形成,以使得第二联动部642a的末端侧比第一联动部632b的末端侧位于更上方,并且第二联动部642a布置为与第一联动部632b发生部分重叠。同时,第二联动部642a在位于第一联动部632b上方时,第二联动部642a和第一联动部632b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间隙。此时,所述间隙起到使第一锁栓部630对于由第二锁栓部640引起的动作的反应性不太灵敏的作用。即,形成有时间性、机构学上的空隙以针对使用人员的操作使得第一锁栓部630无需做出即刻反应的动作。

另外,设置在第二锁栓部640上的弹簧644对第二联动部642a施加始终驱使第二联动部642a向上移动的力,从而使得第二联动部642a与第一联动部632b保持预设间距的间隙,而平常情况下第二联动部642a不与第一联动部632b发生相互接触,由此,仅通过乘坐人员的操作而使得第一联动部632b与第二联动部642a接触。

杆结合部642b形成在与形成有第二联动部642a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上,且形成为无弯曲的平坦形状。这种功能杆结合部642b上连接有用于供乘坐人员把持而实现操作的杆部650。

杆部650作为如上述提及的连接于杆结合部642b上而供乘坐人员把持以向杆部650施加力的一种把手。这种所述杆部650上形成有用于供乘坐人员把持的把手部651和杆连接部652,该杆连接部652突出形成在把手部651的一侧面上以用于向杆连接部652的内侧插入并连接杆结合部642b。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参照图10,首先,形成在旋转板400上的固定装置620的第一锁栓部630与形成在上部固定板300上的止挡座610结合,从而在锁定座椅30的旋转的状态下,乘坐人员为了旋转座椅30而向上拉动杆部650时,第二锁栓部640的第二联动部642a通过跷跷板式动作而向下移动,从而向下按压第一锁栓部630的第一联动部632b。

通过利用第二联动部642a向下移动的第一联动部632b,第一连接板632做跷跷板式运动,随此卡止部632a被向上提起而从止挡座610的卡止孔614中引出。

在卡止部632a从卡止孔614中引出的同时乘坐人员旋转座椅30,乘坐人员旋转座椅30的同时释放杆部650。

在乘坐人员释放杆部650的瞬间,通过弹簧634使得第一连接板632的卡止部632a向下移动,而位于相对侧的第一联动部632b则向上移动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第二锁栓部640上形成的弹簧644使得第二连接板642的第二联动部642a向上移动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其中第二联动部642a的上述动作并不是通过与第一联动部632b的接触而实现的,由此杆部650恢复到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从通过乘坐人员使得杆部650向上移动至解除旋转板400的锁定后再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实现。

另外,从止挡座640引出后再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第一连接板632的卡止部632a在与通过上部固定板300弯曲而形成的垂直面以预设间隔分离的状态下,卡止部632a与旋转板400一同随上部固定板300沿图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卡止部632a再次沿着止挡座610的倾斜的导向面615移动,在此所述止挡座610形成在与在初始位置上形成的止挡座成180°角度对应的位置上,沿着上述导向面615被导向的卡止部632a在位于卡止孔614位置时,通过第一锁栓部630的弹簧634而使得卡止部632a向下移动(复位),从而卡止部632a被引入到卡止孔614内而实现锁定旋转板400的移动。

同时,在需要重新将座椅30旋转至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可通过按照上述说明的顺序重复执行而使得座椅30恢复到初始位置。

图11为根据本方面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的旋转座椅的分解立体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式座椅旋转装置的剖视图。图13为图11中图示的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1至图13,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与上述说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相对比,在固定装置62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板642动作的执行器660以及用于使得旋转板400以电动式旋转的旋转驱动部700。

首先,执行器660形成在第二锁栓部640上且作为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板642动作的结构,具体地,根据电气信号启动执行器660,从而对第二连接板642施加使得第二连接板642的第二联动部642a向下移动的力。这种执行器660包括由电气信号驱动的启动电机661、推送齿轮662以及推送凸起663。

启动电机661根据通过开关等操作装置施加的电气信号而被驱动,并且形成有蜗轮661a,其中开关等操作装置形成在车辆内部,具体形成在车辆仪表板或座椅等供乘坐人员能够操作的位置上。

推送齿轮662通过所述启动电机661而进行旋转,在推送齿轮662的外周侧形成有齿轮齿廓662a以用于与启动电机661的蜗轮661a啮合而联动,由此推送齿轮662能够通过蜗轮螺杆联动方式与启动电机661一同动作。这种推送齿轮662通过固定销662b固定于第二锁栓部640的支撑销643上,同时能够以固定销662b为中心旋转。

推送凸起663形成在推送齿轮662的一侧,以通过由启动电机661驱动旋转的推送齿轮662向第二联动部642a传递使其向下移动的力。

另外,执行器660上还设置有用于覆盖启动电机661、推送齿轮662以及推送凸起663的壳体664,从而能够通过壳体664而避免异物质的进入或受到外部冲击。

另外,旋转驱动部700作为在通过旋转锁定部600解除锁定旋转板400的同时使得旋转板400以电动式旋转的结构,旋转驱动部700包括齿轮支架710、旋转齿轮720、电机支座730以及驱动电机740。

齿轮支架710连接并固定于上部固定板300上,具体地,齿轮支架710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旋转齿轮720的多个连接孔,且形成为中部形成有孔的环形板状,所述环形板中相对的两侧延伸形成有支架支撑部711的结构,该支架支撑部711上形成有用于与上部固定板300连接的多个连接孔。

旋转齿轮720固定在齿轮支架710的环形板上,且可以形成为直齿轮(spurgear:平齿轮)。在此,旋转齿轮720可以由通常的金属材料制成,但为了减少座椅的重量以及随此提高燃料消耗率,所述旋转齿轮720也可以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塑料材料制成。

电机支座730连接并固定于旋转板400上,且为中部形成有孔的四边形板状,并且电机支座730的两侧形成有用于连接旋转板的多个连接孔。另外,形成于电机支座730中部侧的孔上的至少一侧形成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电机插入孔731。在此,电机插入孔731作为用于供驱动电机740的部分旋转轴插入的孔,其可以仅形成在电机支座730中部侧孔的一侧,但也可以以中部侧孔为中心相互对称地形成有一对电机插入孔731,从而能够适应根据座椅设置位置(驾驶席、副驾驶席)、座椅旋转方向不同而导致的驱动电机740的设置位置的变化。

驱动电机740连接并固定在电机支座730上以能够使得驱动电机的部分旋转轴插入电机插入孔731,在旋转轴上设置有直齿轮(spurgear:平齿轮)以用于与旋转齿轮720啮合而联动。在此,虽然本发明中将旋转齿轮720和形成在驱动电机740的驱动轴上的齿轮以直齿轮的方式公开,但只要能够通过电机与旋转齿轮配合而使得旋转齿轮进行旋转动作,则可以形成为多种齿轮的形式而对于齿轮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

图14示出旋转板400通过图13中图示的固定装置620以手动式被解除锁定的动作状态图。图15为示出旋转板400通过图13中图示的固定装置620以电动式被解除锁定的动作状态图。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以下参照图14至图16对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旋转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可以根据手动和电动方式实现锁定及旋转,因此分为手动式座椅旋转方式和电动式座椅旋转方式进行说明。

1.手动式座椅旋转

参照图14,形成在旋转板400的固定装置620上的第一锁栓部630与形成在上部固定板300上的止挡座610结合,从而在锁定座椅30的旋转的状态下,乘坐人员为了旋转座椅30而向上拉动杆部650时,第二锁栓部640的第二联动部642a通过跷跷板式动作而向下移动,从而向下按压第一锁栓部630的第一联动部632b。

通过利用第二联动部642a向下移动的第一联动部632b,第一连接板632做跷跷板式运动,随此卡止部632a被向上提起而从止挡座610的卡止孔614中引出。

在卡止部632a从卡止孔614中引出的同时乘坐人员旋转座椅30,乘坐人员旋转座椅30的同时释放杆部650。

在乘坐人员释放杆部650的瞬间,通过弹簧634使得第一连接板632的卡止部632a向下移动,而位于相对侧的第一联动部632b则向上移动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通过第二锁栓部640上形成的弹簧644使得第二连接板642的第二联动部642a向上移动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其中第二联动部642a的上述动作并不是通过与第一联动部632b的接触而实现的,由此杆部650恢复到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从通过乘坐人员使得杆部650向上移动至解除锁定旋转板400后再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实现。

另外,从止挡座640引出后再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第一连接板632的卡止部632a在与上部固定板300弯曲形成的垂直面以预设间距分离的状态下,卡止部632a与旋转板400一同随上部固定板300沿图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卡止部632a再次沿着止挡座610的倾斜的导向面615移动,该止挡座610形成在与在初始位置上形成的止挡座成180°角度对应的位置上,沿着上述导向面615被导向的卡止部632a在位于卡止孔614位置时,通过第一锁栓部630的弹簧634而使得卡止部632a向下移动(复位),从而卡止部632a被引入到卡止孔614内而实现锁定旋转板400的移动。

同时,在需要重新将座椅30旋转至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可通过按照上述说明的顺序重复执行而使得座椅30恢复到初始位置。

2.电动式座椅旋转

参照图15,形成在旋转板400上的固定装置620的第一锁栓部630与形成在上部固定板300上的止挡座610结合,从而在锁定座椅30的旋转的状态下,乘坐人员为了旋转座椅30而按压或触摸位于车辆室内(仪表板、座椅和车门装饰板等)的座椅旋转按钮。

在乘坐人员按压或触摸座椅旋转按钮时,驱动执行器660按压第二连接板642的第二联动部642a,使得第一连接板632的第一联动部632b向下移动而解除旋转板400的锁定状态。此时,执行器660在按压第二联动部642a之后立即沿逆方向被驱动而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第一连接板632和第二连接板642恢复至初始位置。

另外,执行器660被驱动而解除锁定旋转板400,换言之,第一连接板632的卡止部632a从止挡座610引出而使得旋转板400的锁定被解除,同时,旋转驱动部700的驱动电机740被驱动。由此,在驱动电机740被固定于旋转板400的状态下,由于旋转齿轮720固定在上部固定板300上而使得旋转板400相对于上部固定板300移动。

另外,从止挡座610引出并再次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第一连接板632的卡止部632a在与上部固定板300弯曲形成的垂直面以预设间距分离的状态下,卡止部632a与旋转板400一同随上部固定板300沿图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卡止部632a再次沿着止挡座610的倾斜的导向面615移动,该止挡座610形成在与在与初始位置上形成的止挡座成180°角度对应的位置上,沿着上述导向面615被导向的卡止部632a在位于卡止孔614位置时,通过第一锁栓部630的弹簧634而使得卡止部632a向下移动(复位),从而卡止部632a被引入卡止孔614而实现锁定旋转板400的移动。

同时,在需要重新将座椅30旋转至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在再次操作座椅旋转按钮时,相同地实现旋转板400的解除锁定和锁定,并且通过驱动电机700转换驱动方向,使得座椅30的旋转方向沿相反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使得座椅30恢复至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地根据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旋转装置为使得旋转板400在上部固定板300和下部固定板200内进行180°旋转的装置,通过将第一组轴承510和第二组轴承520相互不同类型的轴承设置在由塑料材料注塑成型的一体的轴承容纳板530内,其中第一组轴承510位于下部固定板200和旋转板400之间,第二组轴承520位于上部固定板300和旋转板400之间,由此能够使得旋转装置的结构简单化且减少制造费用的增加。

另外,由于上部固定板300、下部固定板200以及旋转板400的各个弯曲部310、210、410形成为比较简单的结构,并且通过各个弯曲部310、210、410的布置使得用于容纳轴承部500的空间形成为较小,同时,第一组轴承510和第二组轴承520在垂直方向上采用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结构,由此不仅能够实现降低摩擦的效果,而且还能够通过分散施加至旋转板400上的载荷而实现稳定支撑、防止晃动(移动)和脱离以及减少摩擦噪音等。

进一步地,对于座椅30的锁定、解除锁定以及座椅30的旋转,能够选择性地通过电动式或手动式实现操作转换,在以手动式操作的情况下,乘坐人员无需持续操作(把持:holding)杆部620而仅通过一次性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自动实现旋转板400的解除锁定以及旋转后对旋转板400的锁定,由此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乘坐人员的便利性。

另外,在以电动式操作的情况下,乘坐人员通过操作设置于车辆室内的座椅旋转按钮而在解除锁定旋转装置的状态下,能够自动实现座椅30的旋转后被锁定的过程,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乘坐人员的便利性。

同时,座椅旋转装置能够以手动式操作,由此在车辆中没有提供电源的状态下(启动前或发生事故时)也能够旋转座椅,由此通过座椅在多种情况下的操作而具有更进一步最大化乘坐人员的便利性的优点。

以上说明中,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多种置换、变型以及变更,因此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添附的图面,其可以通过选择性地组合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方式构成而实现多种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