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机的散热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3056发布日期:2018-07-27 19: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充电机安放用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机的散热安放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充电机,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其设置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一是固定设置在墙壁或地面上,用于定点充电;其二是设置在车体上,作为车主自有的充电机,用于在出行过程中进行充电操作。对于设置在车体上的充电机,就要求该充电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避免过度震动损坏,所以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给该充电机设置一个安放装置,但是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充电机安放装置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不能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散热效果较差。

专利公告号为CN 204249801 U、公告日为2015.04.0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安装支架,其中车载充电机安装支架主体的两端对称布置有固定台,在每个固定台上设有三个安装定位孔,车载充电机安装支架主体下部固定有两个对称的橡胶垫块,橡胶垫块与备胎槽配合,车载充电机安装支架主体中间有凹槽,在凹槽中间设有车载充电机安装孔,车载充电机安装孔通过螺栓与备胎槽中心孔固定。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充电机安装支架存在减震以及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机的散热安放装置,其能通过在底板上设置磁力单元、立柱、框架板、扭力单元以及散热单元的方式,达到充电机有效安放和散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散热安放操作方便快捷,散热速度快、效果好,以及安放稳定性高、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机的散热安放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上并通过排斥磁力顶起方式以用于充电机进行减震安放的磁力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四个端角部位置处的立柱,设置在两两所述立柱之间的框架板,设置在所述框架板上并通过扭簧扭力顶开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进行横向减震的扭力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中部并用于对所述充电机进行吹风操作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用于向上进风的散热开孔,设置在所述散热开孔内的连接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并用于对不同结构设置的所述充电机进行吹风散热的减速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上的旋转风叶,所述散热开孔中部侧边上设有用于安置蓄电池的安装凸出板,所述散热开孔为长方形开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散热开孔的长轴向平行,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减速电机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下表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进行卡合安装的电机安装框。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磁力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上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下部磁铁,卡合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连接柱,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下端并与所述下部磁铁之间进行磁力排斥的上部磁铁,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端并通过弹簧拉力拉动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放置后进行横向减震的拉力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力部包括用于承压放置所述充电机的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下表面上并用于安装设置所述连接柱的连接槽,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柱之间并通过弹簧拉动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进行横向减震的连接弹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槽内环面与所述连接柱外环面之间设有成对的弹簧安装平面,成对的所述弹簧安装平面按均匀圆周排列方式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簧安装平面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柱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在所述连接槽内顶面上进行滚动的滚珠,所述滚珠卡合设置在滚珠槽内。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扭力单元包括卡合设置在所述框架板内侧棱边上的安装架,卡合设置在所述充电机棱边上的连接架,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接架的旋转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并通过扭簧扭力顶开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进行横向减震的扭簧。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扭力单元成对设置在所述充电机的两侧位置处,所述安装架卡合设置在所述框架板上部或下部的内侧棱边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架卡合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增大静摩擦力的摩擦片,所述连接架卡合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在所述充电机进行横向移动时用于滚动接触的滚柱。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滚柱凸出设置在位于所述连接架内侧面上的滚柱槽内。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扭簧套接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扭簧两端凸出柱插接设置在位于所述安装架和所述连接架连接面上的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上设置磁力单元、立柱、框架板、扭力单元以及散热单元的方式,达到充电机有效安放和散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散热安放操作方便快捷,散热速度快、效果好,以及安放稳定性高、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安装框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磁力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拉力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扭力单元的一种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5、6以及附图7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机的散热安放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底板1,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上并通过排斥磁力顶起方式以用于充电机2进行减震安放的磁力单元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四个端角部位置处的立柱4,设置在两两所述立柱4之间的框架板5,设置在所述框架板5上并通过扭簧扭力顶开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2进行横向减震的扭力单元6,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中部并用于对所述充电机2进行吹风操作的散热单元7,所述散热单元7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用于向上进风的散热开孔701,设置在所述散热开孔701内的连接板702,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02上并用于对不同结构设置的所述充电机2进行吹风散热的减速电机703,以及设置在所述减速电机703上的旋转风叶704,所述散热开孔701中部侧边上设有用于安置蓄电池705的安装凸出板706,所述散热开孔701为长方形开孔,所述连接板702与所述散热开孔701的长轴向平行,所述蓄电池705与所述减速电机703进行导电连接,所述减速电机703下表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板702进行卡合安装的电机安装框70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力单元3用于在所述底板1上顶起所述充电机2,使得所述充电机2收到的纵向震动幅度能被排斥磁力进行削弱减小;所述扭力单元6用于在所述框架板5上顶起所述充电机2,使得所述充电机2收到的横向震动幅度能被扭簧扭力进行削弱减小,使得所述充电机2在三维空间上受到的震动情况能有效减弱,保证减震安放效果,避免所述充电机2被震动损坏。

另一方面,所述散热单元7的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所述充电机2中发热量最大区域为电路集中区,通过所述电机安装框707在所述连接板702上的滑动操作,使得所述旋转风叶704位于所述电路集中区的正下方;

第二,打开所述蓄电池705的开关,所述减速电机703驱动旋转,进行吹风撒热操作;

第三,所述充电机2在所述磁力单元3以及扭力单元6的减震操作下,与所述散热单元7不发生接触,避免意外碰触。

因此,所述散热单元7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散热操作独立进行,不用所述散热安放装置外接电线,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的优点;

第二,在减震操作的同时,保证散热操作的有效性,两者不相互影响;

第三,对于不同构造,所述电路集中区位置不同的各种充电机,通过所述减速电机703连带所述旋转风叶704进行滑动调节的方式,均能进行最有效的吹风散热操作,保证散热操作具有高效稳定、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所述磁力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上的套筒301,设置在所述套筒301内的下部磁铁302,卡合设置在所述套筒301上的连接柱303,设置在所述连接柱303下端并与所述下部磁铁302之间进行磁力排斥的上部磁铁304,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柱303上端并通过弹簧拉力拉动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2放置后进行横向减震的拉力部3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磁铁302配合所述上部磁铁304,使得所述连接柱303直接收到排斥磁力的顶起操作,并且能减弱受到的纵向震动幅度,最终使得所述充电机2具有减震效果,另一方面,所述拉力部305用于配合所述扭力单元6一起进行横向减震,通过避免所述连接柱303与所述充电机2直接撞击抵触的方式,起到弹簧拉力拉动减震的目的。

所述拉力部305包括用于承压放置所述充电机2的第二连接板305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05a下表面上并用于安装设置所述连接柱303的连接槽305b,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槽305b与所述连接柱303之间并通过弹簧拉动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2进行横向减震的连接弹簧305c。所述连接槽305b内环面与所述连接柱303外环面之间设有成对的弹簧安装平面305d,成对的所述弹簧安装平面305d按均匀圆周排列方式设置在所述连接槽305b内,所述连接弹簧305c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簧安装平面305d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力部305实现横向减震的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所述连接弹簧305c拉结所述连接柱30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05a,作为震动传递过程中的弹性减震部位;

第二,四向的所述连接弹簧305c在受到横向震动时,震动方向上发生拉紧回缩和弹性顶起的两者不同操作,通过弹性形变以减小震动幅度,避免震动通过实体结构传递,保证横向减震效果;

第三,所述拉力部305的横向减震操作具有小而频繁的特点,并且先于所述扭力单元6进行减震与否判定,所述充电机2在受到横向小幅震动时,可能出现所述拉力部305发生弹性拉力减震而所述扭力单元6没有触发扭力顶起减震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带有所述拉力部305的所述磁力单元3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所述磁力单元3作为所述充电机2与所述底板1之间的直接连接部位,最先且最频繁地进行减震操作,所述磁力单元3具有的横向、纵向综合减震功能,使得所述充电机2具有很强的基础减震效果;

第二,车辆运行时,纵向震动发生的频率远远大于横向震动,所述磁力单元3依靠永磁铁性质的所述下部磁铁302以及上部磁铁304,使得所述磁力单元3的纵向磁力排斥减震效果具有持久有效的优点。

所述连接柱303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在所述连接槽305b内顶面上进行滚动的滚珠305e,所述滚珠305e卡合设置在滚珠槽305f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303接触所述连接槽305b,所述滚珠305e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柱303在先发生横向震动时,不至于通过接触面来传递震动,否则所述拉力部305的拉力减震效果就消失了,所述滚珠305e的设置使得所述拉力部305能成为所述连接柱303与所述充电机2之间唯一传递横向震动的部位,保证所述拉力部305横向减震的有效性。

所述扭力单元6包括卡合设置在所述框架板5内侧棱边上的安装架601,卡合设置在所述充电机2棱边上的连接架602,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架601与所述连接架602的旋转轴603,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轴603上并通过扭簧扭力顶开方式以用于所述充电机2进行横向减震的扭簧604。

所述扭力单元6成对设置在所述充电机2的两侧位置处,所述安装架601卡合设置在所述框架板5上部或下部的内侧棱边上。所述安装架601卡合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增大静摩擦力的摩擦片605,所述连接架602卡合用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在所述充电机2进行横向移动时用于滚动接触的滚柱606。所述滚柱606凸出设置在位于所述连接架602内侧面上的滚柱槽608内。所述扭簧604套接设置在所述旋转轴603上,所述扭簧604两端凸出柱插接设置在位于所述安装架601和所述连接架602连接面上的插孔607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扭力单元6的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所述连接柱303向所述充电机2传递的横向震动过大,所述拉力部305不能完全减震抵消时,所述充电机2发生横向震动;

第二,所述安装架601与所述连接架602之间依靠所述扭簧604进行扭力减震操作,即所述充电机2横向震动前侧,所述扭簧604被压缩以减小横向震动幅度;

第三,所述扭力单元6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框架板5上,所述充电机2方向任意方向的横向震动时,四个所述扭力单元6协同操作,保证扭力顶起减震操作的有效性,

第四,所述滚柱606的设置,使得所述安装架601仅受到与所述扭簧604扭曲方向相符合、与所述连接架602内缩方向相对应的震动受力分力,避免所述安装架601在所述框架板5上发生有害移动,即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架602伸缩方向垂直的震动受力分力,会有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连接架602接收,保证四个所述连接架602均受到对应的分力,避免在所述连接架602伸缩平面以外发生有害的弯折现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