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5451发布日期:2018-06-08 19:3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具体设置一种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



背景技术:

常规的汽车轮毂在设计时一般都不具有排水槽的设计结构,而在雨天或行驶通过积水的地方时,极易使雨水进入到汽车轮毂中央的轴芯孔内造成积水情况,使得车轴与轴芯孔的接触部位出现积水问题,并且还会因车轴与轴芯孔的相互运转所产生热量让轮毂或车轴发生微动磨损和电化学磨损,降低了使用者对轮毂的使用寿命,也影响了使用者对轮毂的使用效果,并且轮毂表面不采用排水槽与空腔的设计也增加了轮毂制造所需的材料,增加了生产者对轮毂进行生产所需的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排出轮毂中的积水,极大的延长了轮毂使用寿命,降低轮毂的材料成本,并有效保障轮毂使用效果的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包括轮辋,及设置在轮辋中央的中心盘,及连接轮辋与中心盘的轮辐,所述中心盘的中央设置有轴芯孔,中心盘的表面设置有排液槽,所述排液槽设置有三个以上,且排液槽均匀分布在中心盘的表面,排液槽的两端分别贯穿轴芯孔与中心盘表面,所述排液槽的中央设置有空腔。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盘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有三个以上,固定孔均匀的分布在中心盘的表面,且固定孔贯穿中心盘前后两侧面,便于使用者通过固定孔将该轮毂进行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排液槽的数量与固定孔的数量相同,且排液槽位于中心盘的后表面,排液槽均匀环绕在轴芯孔的周围,使得排液槽能够在中心盘的表面进行合理的分布,有效提高排液槽对中心盘所滞流的积水进行排放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排液槽的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端部的直径,且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孔之间均设置有排液槽,使得中心盘在旋转任意角度后都能够让排液槽对积水进行排放,更进一步的提高排液槽对积水的排放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排液槽中央设置的空腔内部中空,且空腔的深度为中心盘厚度的一半,空腔的设置不仅有效得到降低轮毂中心盘制作所需的材料成本,也保障了中心盘的使用强度,并且位于排液槽中央的空腔还增加了排液槽的积水排放效率,粘附在空腔内的积水也能够很好的将中心盘进行降温处理,提高了该轮毂的使用强度与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道,空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贯穿空腔并与轴芯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贯穿空腔与中心盘表面,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让空腔将轴芯孔与中心盘表面相连通,从而让轴芯孔内的积水能够通过空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进行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均为环形凹槽,便于积水的排放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中心盘表面设置有排液槽,且排液槽的两端分别贯穿轴芯孔与中心盘表面,排液槽的中央设置有空腔,通过排液槽及空腔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轮毂中央的中心盘制造所需材料,减少了生产者对轮毂的制造成本;并且排液槽贯穿轴芯孔与中心盘表面,使得轴芯孔内的积水能够通过排液槽流出中心盘,避免积水滞流在轴芯孔使得车轴与轴芯孔的相互运转所产生热量而让轮毂或车轴发生微动磨损和电化学磨损的问题,保障了轮毂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强度,且在积水通过排液槽在排放的过程中还能够将热量同时带出,即能够将轴芯孔与车轴运转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轮毂的使用性能与使用效果;而空腔的设置更是提高了排液槽排放积水的速度,并让积水中所含有的颗粒异物能够堆积与空腔内,避免颗粒异物堆积在排液槽中而出现堵塞的可能,提高轮毂积水的排放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包括轮辋1,及设置在轮辋1中央的中心盘2,及连接轮辋1与中心盘2的轮辐11,所述中心盘2的中央设置有轴芯孔3,中心盘2的表面设置有排液槽22,所述排液槽22设置有三个以上,且排液槽22均匀分布在中心盘2的表面,排液槽22的两端分别贯穿轴芯孔3与中心盘2表面,所述排液槽22的中央设置有空腔221。

所述中心盘2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21,所述固定孔21设置有三个以上,固定孔21均匀的分布在中心盘2的表面,且固定孔21贯穿中心盘2前后两侧面,便于使用者通过固定孔21将该轮毂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排液槽22的数量与固定孔21的数量相同,且排液槽22位于中心盘2的后表面,排液槽22均匀环绕在轴芯孔3的周围,使得排液槽22能够在中心盘2的表面进行合理的分布,有效提高排液槽22对中心盘3所滞流的积水进行排放的效果。

所述排液槽22的中间直径大于两端端部的直径,且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孔21之间均设置有排液槽22,使得中心盘2在旋转任意角度后都能够让排液槽22对积水进行排放,更进一步的提高排液槽22对积水的排放效果。

所述排液槽22中央设置的空腔221内部中空,且空腔221的深度为中心盘2厚度的一半,空腔221的设置不仅有效得到降低轮毂中心盘2制作所需的材料成本,也保障了中心盘2的使用强度,并且位于排液槽22中央的空腔221还增加了排液槽2的积水排出效率,粘附在空腔221内的积水还能够很好的将中心盘2进行降温处理,提高了该轮毂的使用强度与使用效果。

所述空腔2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道222,空腔22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通道223,所述第二通道223贯穿空腔221并与轴芯孔3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222贯穿空腔223与中心盘2表面,通过第一通道222与第二通道223让空腔221将轴芯孔3与中心盘2表面相连通,从而让轴芯孔3内的积水能够通过空腔221、第一通道222与第二通道223进行排放。

所述第一通道222与第二通道223均为环形凹槽,便于积水的排放流通。

该具有中心盘排水结构的轮毂中包括轮辋1、中心盘2,及连接轮辋1与中心盘2的轮辐11,而中心盘2的表面不仅设置有用于通过螺栓固定该轮毂用的固定孔21,也设置有用于排放积水的排水槽22,使得轴芯孔3内的积水通过排水槽22的第二通道223、空腔221与第一通道222排出,而积水中所含有的颗粒杂质则能够堆积在空腔221内,避免排液槽22出现堵塞的可能,所述排液槽222及空腔221通过模具进行一体浇铸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中心盘表面设置有排液槽,且排液槽的两端分别贯穿轴芯孔与中心盘表面,排液槽的中央设置有空腔,通过排液槽及空腔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轮毂中央的中心盘制造所需材料,减少了生产者对轮毂的制造成本;并且排液槽贯穿轴芯孔与中心盘表面,使得轴芯孔内的积水能够通过排液槽流出中心盘,避免积水滞流在轴芯孔使得车轴与轴芯孔的相互运转所产生热量而让轮毂或车轴发生微动磨损和电化学磨损的问题,保障了轮毂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强度,且在积水通过排液槽在排放的过程中还能够将热量同时带出,即能够将轴芯孔与车轴运转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轮毂的使用性能与使用效果;而空腔的设置更是提高了排液槽排放积水的速度,并让积水中所含有的颗粒异物能够堆积与空腔内,避免颗粒异物堆积在排液槽中而出现堵塞的可能,提高轮毂积水的排放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