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6653发布日期:2018-06-12 21:3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轻型运输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轻型平板车及平板自卸类车型车厢前板总成都采用拼焊整体结构,无法拆卸,车厢总成顶端超出驾驶室部分固定不可变,使得整车的运输用途单一,满足不了某些特殊工况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矿洞及修路的山洞中无法正常运行。

由于矿洞或山洞的高度空间有限,车厢举升卸货时车厢顶端会与洞顶发生碰撞,从而导致前板总成易损坏,增加维修费用。因前板总成顶端太高,在洞中有限的空间里无法完全举升卸货,往往需要人爬到车厢上进行手工操作才能卸货彻底。

这样既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也低。因而需要设计一种能在矿洞及山洞中灵活举升操作又不影响整车外观结构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能够满足空间受限场合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设置在车厢侧板总成的前端并连接两侧的所述车厢侧板总成的前端面,所述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包括前板下分总成、设置在所述前板下分总成上方的前板上分总成及将所述前板下分总成和所述前板上分总成进行可拆卸连接的上下连接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下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前板下分总成和所述前板上分总成两侧的接合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下连接组件包括加强板及紧固件,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前板下分总成上端与所述前板上分总成的下端的接合处,所述紧固件分别连接所述前板下分总成上端、所述述前板上分总成的下端与所述加强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板下分总成包括前板下边框、前板下竖筋及前板下横筋,所述前板下竖筋间隔设置在两侧的所述前板下边框之间,所述前板下横筋连接两侧的所述前板下边框的上端,所述前板下竖筋的末端均连接至所述前板下横筋。

作为优选方案,两侧的所述前板下边框之间均匀间隔分布有两根所述前板下竖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板上分总成包括前板上边框及前板上竖筋,所述前板上竖筋间隔分布在所述前板上竖筋两侧边之间,所述前板上竖筋的上端连接至前板上边框的上端,前板上竖筋的下端连接至前板下横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板上边框呈倒U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板上边框的两侧边之间均匀间隔分布有四根所述前板下竖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前板下边框的上端与所述前板上边框的下端之间的接合处的内侧,所述前板下边框的上端与所述加强板之间用所述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前板上边框的下端与所述加强板之间用所述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紧固件为带螺母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采用断开式的前板下分总成、前板上分总成结构,前板下分总成、前板上分总成之间用可拆卸方式装配,可将前板上分总成拆掉以满足特殊工况的使用需求,扩大了整车的运输用途,提升了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的车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车厢前板总成10(其中,前板下分总成11、前板上分总成12、上下连接组件13)、车厢侧板总成20;前板下边框111、前板下竖筋112、前板下横筋113;前板上边框121、前板上竖筋122;加强板131、紧固件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采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的车厢,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10设置在车厢侧板总成20的前端,连接两侧的车厢侧板总成20的前端面。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10位于驾驶室的后方,其包括前板下分总成11、前板上分总成12及将前板下分总成11和前板上分总成12进行连接固定的上下连接组件13。更具体地,前板上分总成12设置在前板下分总成11的上方,前板下分总成11和前板上分总成12的两侧的结合处采用上下连接组件13进行连接固定。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图4、图5和图6,前板下分总成11包括前板下边框111、前板下竖筋112及前板下横筋113,前板下边框111设置在两侧,前板下竖筋112间隔设置在两侧的前板下边框111之间,前板下横筋113设置在上端,连接两侧的前板下边框111的上端,且前板下竖筋112的末端均连接至前板下横筋113。在图示实施例中,两侧的前板下边框111之间均匀间隔分布有两根前板下竖筋112。

前板上分总成12包括前板上边框121及前板上竖筋122,前板上边框121呈倒U形,前板上竖筋122间隔分布在前板上竖筋122两侧边之间。前板上竖筋122的上端连接至前板上边框121的上端,前板上竖筋122的下端连接至前板下横筋113。在图示实施例中,前板上边框121的两侧边之间均匀间隔分布有四根前板下竖筋112。

上下连接组件13包括加强板131及紧固件132,加强板131设置在前板下边框111的上端与前板上边框121的下端之间的接合处,紧固件132分别连接锁紧前板下边框111的上端、前板上边框121的下端与加强板131。更具体地,加强板131设置在前板下边框111的上端与前板上边框121的下端之间的接合处的内侧,前板下边框111的上端与加强板131之间用紧固件132连接固定,前板上边框121的下端与加强板131之间用紧固件132连接固定。在图示实施例中,紧固件132为带螺母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优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采用上下分总成结构(前板下分总成11、前板上分总成12),前板下分总成11、前板上分总成12之间采用断开式结构,前板下分总成11、前板上分总成12之间用螺栓装配方式(紧固件132),衔接位置采用加强板(加强板131)加强固定;车厢前板总成的竖筋(前板上竖筋122)与车厢前板总成下部分(前板下横筋113)采用插入式装配。当汽车在矿洞或山洞中进行装卸货物时,可将前板总成上部分总成(前板上分总成12)拆掉,满足洞中特殊工况的使用需求;当汽车空旷工地运输使用时,则恢复车厢前板原结构。如此,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拆装灵活、使用方便,扩大了整车的运输用途,提升了运输效率。在工程自卸车及平板自卸车上采用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以解决因矿洞或山洞空间有限车厢举升角度小的问题,解决卸货不彻底的问题,解决前板总成因碰撞易损坏等问题;改变前板总成结构,增加前板总成可拆装的灵活性,从而扩大了整车的运输用途,提升了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既能使用户方便装卸货物,又能满足矿洞或山洞特殊工况下的运输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轻型运输车车厢前板总成结构牢固可靠、不易损坏、维修费用低,拆装操作轻便,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扩大了整车的运输用途以及提升运输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