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串联空调冷凝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562发布日期:2019-03-22 19:30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串联空调冷凝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冷凝器,具体地,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串联空调冷凝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车辆配置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优点是燃料完全燃烧,降低CO和HC的生成量,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中冷器是任何涡轮增压式发动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位于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空气入口之间,目的在于降低空气入口温度和增加进气密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NOX的排放。

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后,整车上增加了一个需要充分散热的中冷器,而中冷器的布置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目前,由于中冷器具有提高发动机效率和降低排放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冷器的散热就比较重要,需要布置在通风散热较好的地方,而且由于中冷器的自身结构布置需求,大多布置在冷凝器前下部,通风最好的地方。

中冷器工作温度是110℃~120℃,而冷凝器工作温度进口是80℃~90℃,出口是50℃~60℃,理论上散热部件的冷却应按先冷却低温后冷却高温的顺序进行,按此原理,中冷器(高温部件)不应布置在冷凝器(低温部件)前部,更不应该在前下部。按环境温度条件40℃,中冷器布置在冷凝器前部,40℃的环境空气经过中冷器换热温度升至55℃~65℃,如果中冷器布置在冷凝器的前下部且冷凝器的流道布置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即冷凝器的过冷区在冷凝器下部,则经过冷凝器的空气温度55℃~65℃不仅不能对50℃~60℃的制冷剂进行降温,反而对制冷剂升温,不利于冷凝器散热,使冷凝器散热效率下降,空调系统过冷度降低,系统制冷量变小。

平行流冷凝器--平行流冷凝器主要由多孔扁管和波纹型百叶窗翅片构成。其两端有集流管,依据集流管分不分段,又可分为多元平行流式和单元平行流式。单元式的集流管不打断,制冷剂流动方向一致;多元式的,集流管中有隔片打断,每段管数不同。其最大特点就是换热高效、结构紧凑。目前看来,主要用于汽车空调,但现在也有用于家用空调乃至热泵机组的相关研究。而且,平行流换热器内的扁管如直径微小(一般小于 1mm),则属于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换热性能更有明显改变。现有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工程机械、农机等空调冷凝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前面(即整机迎风面) 靠迎面风和散热器风扇进行空气侧热传导。但因安装空间等原因,许多都需要安装独立的冷凝风扇。有一些带独立冷凝风扇的冷凝器总成因安装要求需要狭长型(如宽800毫米,高200毫米),但因太狭长了,导致内部流道(扁管)分布不合理,致使工作效果 (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串联空调冷凝器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串联空调冷凝器结构,包括,冷凝器本体、集风罩(6)和冷凝风机,所述冷凝器本体设置在所述集风罩(6)的容纳腔,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集风罩(6)的外表面;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第一冷凝器本体(1)和第二冷凝器本体(2)。

优选地,所述集风罩(6)的容纳腔由隔板(8)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 (2)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为方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两端均设置有集流管(7),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2)两端均设置有集流管(7)。

优选地,所述冷凝风机包括第一冷凝风机(3)和第二冷凝风机(4),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与第一冷凝风机(3)对应位置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2)与第二冷凝风机(4)对应位置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包括第一左集流管和第一右集流管,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2)包括第二左集流管和第二右集流管,所述第一右集流管和第二左集流管中间加设有隔板(8)。

优选地,所述第一右集流管和第二左集流管通过连接管(5)连接,将第一冷凝器本体(1)和第二冷凝器本体(2)形成串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出口端(9)。

优选地,所述第二右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进口端(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一个狭长型的冷凝器分为两个独立的左右冷凝器,中间用空调胶管总成联接,使左右冷凝器形成串联,在冷媒先进来的右冷凝器左右集流管不放隔板,在冷媒出来的左冷凝器左右集流管各放一个隔板,让冷媒经过冷凝器时由高温高压气体相变高温高压液体时(质量体积减小)流道(经过扁管)逐渐减少,使流道分布合理;并用两个串联冷凝器,使换热效果有叠加效应。

(2)本实用新型在具有以下优点:合理设计空间结构,有利于冷凝器散热,可以提高空调系统过冷度,增加空调系统制冷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串联空调冷凝器结构,其结构见附图1、2所述:包括,冷凝器本体、集风罩6和冷凝风机,所述冷凝器本体设置在所述集风罩6的容纳腔,所述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集风罩6的外表面;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第一冷凝器本体 1和第二冷凝器本体2。

进一步地,所述集风罩6的容纳腔由隔板8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2 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为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两端均设置有集流管7,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2 两端均设置有集流管7。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风机包括第一冷凝风机3和第二冷凝风机4,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与第一冷凝风机3对应位置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2与第二冷凝风机4对应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本体1包括第一左集流管和第一右集流管,所述第二冷凝器本体2包括第二左集流管和第二右集流管,所述第一右集流管和第二左集流管中间加设有隔板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右集流管和第二左集流管通过连接管5连接,将第一冷凝器本体1和第二冷凝器本体2形成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出口端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右集流管上设置有冷媒进口端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一个狭长型的冷凝器分为两个独立的左右冷凝器,中间用空调胶管总成联接,使左右冷凝器形成串联,在冷媒先进来的右冷凝器左右集流管不放隔板,在冷媒出来的左冷凝器左右集流管各放一个隔板,让冷媒经过冷凝器时由高温高压气体相变高温高压液体时 (质量体积减小)流道(经过扁管)逐渐减少,使流道分布合理;并用两个串联冷凝器,使换热效果有叠加效应。(2)本实用新型在具有以下优点:合理设计空间结构,有利于冷凝器散热,可以提高空调系统过冷度,增加空调系统制冷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