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暴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155发布日期:2019-02-22 22:4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防暴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暴救援特种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防暴救援功能的特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暴救援装备偏向两级化,一类是大型化集成式防暴救援车,另一类则是单功能小型设备。大型化集成式防暴救援车,如防暴车等。此类设备功能集成度高,防护救援能力好;但体积庞大,成本高,活动区域受限制大,灵活性较差。单功能小型设备,如手持盾牌,担架等。此类设备机动性好,适宜单兵操作;但功能单一,防护救援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防暴救援装备存在过于大型化或过于小型化,使得防暴救援装备的应用范围较为局限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暴救援车。该救援车可根据所需使用的功能来变换自身形态,从而使适用范围更广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暴救援车,包括行走车,还包括盾牌组件,盾牌组件包括中盾牌和侧盾牌;中盾牌设置在行走车上,侧盾牌的侧边与中盾牌的侧边枢接;侧盾牌具有展开状态及闭合状态,展开状态时侧盾牌旋转至行走车的两侧,闭合状态时侧盾牌旋转至行走车的上方。侧盾牌具有展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在展开时,侧盾牌能够为在救援车两侧步行的人员提供掩护;在闭合时,中盾牌和侧盾牌能够为在救援车上的人员提供掩护。此外,侧盾牌可以相对于中盾牌旋转,通过调节救援车的宽度,以达到适应不同救援场地的目的。

作为优选方案,侧盾牌处于展开状态时,盾牌组件还包括侧下盾牌,侧下盾牌的顶边与侧盾牌的底边连接。侧下盾牌能够掩护人员的腿部。

作为优选方案,盾牌组件还包括侧上盾牌,侧上盾牌的底边与侧盾牌的顶边连接。侧上盾牌能够掩护人员的头部免受上部投掷物的袭击。

作为优选方案,侧盾牌处于闭合状态时,盾牌组件还包括后盾牌和顶盾牌;中盾牌的两个侧边分别枢接有两个侧盾牌,后盾牌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个侧盾牌的侧边连接,顶盾牌的侧边分别与中盾牌的顶边、两个侧盾牌的顶边及后盾牌的顶边连接。本方案形成一封闭空间,能够避免救援人员在各个方向上可能遭受的危险。

作为优选方案,后盾牌由边框,顶边枢接在边框顶边上的后上盾牌,以及底边枢接在边框底边上的后下盾牌组成;边框与两个侧盾牌及顶盾牌连接,后上盾牌及后下盾牌具有闭合状态及展开状态,闭合状态时后上盾牌及后下盾牌行走车的后侧封闭空间,展开状态时后上盾牌及后下盾牌行走车的后侧。展开状态时,救援舱空间延长,可放置担架运送伤员撤离,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掩护运输救援担架的功能。

作为优选方案,后上盾牌与边框之间设置有撑杆,后下盾牌与边框之间设置有拉索。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使后盾牌保持展开状态的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中盾牌与行走车枢接,侧盾牌与后盾牌可拆卸连接,侧盾牌与顶盾牌可拆卸连接,后盾牌与顶盾牌可拆卸连接,顶盾牌与中盾牌枢接。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存放,占用较小的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后盾牌与行走车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可将后盾牌的边框与行走车连接,并使后上盾牌及后下盾牌展开,能够进行载物运输。此外,拆下后盾牌,能够使救援人员手持后盾牌,从而可以进入更狭窄范围的场所。

作为优选方案,中盾牌及侧盾牌上均设置有观察窗及射击孔。本方案为盾牌提供了观察和射击功能。

作为优选方案,行走车为履带车。履带式底盘能够适应多种路面状况。

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暴救援集成式中型设备,功能多样化;且功能形态可调节,适宜各种路况及救援防暴场景,机动性好。

2、本实用新型适合小队人的防暴救援工作开展,盾牌有五种工作形态,能同时满足防暴、救援、运输等工作需求。

3、在盾牌防护状态下,左右侧盾牌可以向内旋转,减小整个盾牌的宽度;从而使宽度可根据实际应用场地进行调节,特别事宜于高山、高原、隧道、狭小社区等限制较大的环境下的防暴救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在盾牌防护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在盾牌防护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在盾牌防护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在盾牌防护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在装甲舱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在装甲舱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在装甲舱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在装甲舱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在救援舱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在救援舱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在救援舱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在救援舱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在盾牌收合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在盾牌收合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在盾牌收合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在盾牌收合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暴救援车,如图1-16所示,包括行走车1,还包括盾牌组件2,盾牌组件2包括中盾牌21和侧盾牌22;中盾牌21设置在行走车1上,侧盾牌22的侧边与中盾牌21的侧边枢接;侧盾牌22具有展开状态及闭合状态,展开状态时侧盾牌22旋转至行走车1的两侧,闭合状态时侧盾牌22旋转至行走车1的上方。

本实施例具有盾牌防护功能,盾牌组件2展开形成一个大面积的防护板,保护盾牌后方人员。如图1-4所示,侧盾牌22处于展开状态时,盾牌组件2还包括侧下盾牌23,侧下盾牌23的顶边与侧盾牌22的底边连接。盾牌组件2还包括侧上盾牌24,侧上盾牌24的底边与侧盾牌22的顶边连接,侧上盾牌24可采用防石防护网制成,起到防止投石袭击的作用。侧下盾牌23与侧盾牌22靠锥销进行连接,可沿锥销轴线翻折。盾牌防护状态时还包括有顶盾牌,以及位于左右的侧盾牌上方的防石网盾。

本实施例具有装甲舱功能,盾牌组件2闭合形成一个封闭舱体,可设置座椅乘坐,进行整车巡逻。如图5-8所示,侧盾牌22处于闭合状态时,盾牌组件2还包括后盾牌25和顶盾牌26;中盾牌21的两个侧边分别枢接有两个侧盾牌22,后盾牌26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个侧盾牌22的侧边连接,顶盾牌25的侧边分别与中盾牌21的顶边、两个侧盾牌22的顶边及后盾牌25的顶边连接。

本实施例具有救援舱功能,将后盾牌25的后上盾牌252及后下盾牌253打开,后上盾牌252用撑杆254支撑,后下盾牌253用拉索255拉紧,可用于放置担架进行人员救护。如图9-12所示,后盾牌25由边框251,顶边枢接在边框251顶边上的后上盾牌252,以及底边枢接在边框251底边上的后下盾牌253组成;边框251与两个侧盾牌22及顶盾牌25连接,后上盾牌252及后下盾牌253具有闭合状态及展开状态,闭合状态时后上盾牌252及后下盾牌253行走车1的后侧封闭空间,展开状态时后上盾牌252及后下盾牌253行走车1的后侧。后上盾牌252与边框251之间设置有撑杆254,后下盾牌253与边框251之间设置有拉索255。行走车1上还可设置有座椅,座椅靠背可放平;不设置座椅的情况下,可将担架固定在盾牌和后框形成的救援舱体内。后上盾牌与边框通过铰链连接,翻转铰链可将后上盾牌打开270°叠放在顶盾牌上,也可向上翻折90°用撑杆进行支撑。后下盾牌与边框通过铰链连接,翻转铰链可将后下盾牌打开270°与地面垂直,也可向下翻折90°用拉索拉紧。

本实施例具有盾牌收合功能,将盾牌组件2收合,中盾牌向后翻转,侧盾牌22翻转收合在行走车1两侧,侧下盾牌23收合折叠在侧盾牌22上,顶盾牌26垂下搭在后盾牌25上,便于收纳。如图13-16所示,中盾牌21与行走车1枢接,侧盾牌22与后盾牌25可拆卸连接,侧盾牌22与顶盾牌26可拆卸连接,后盾牌25与顶盾牌26可拆卸连接,顶盾牌26与中盾牌21枢接。侧下盾牌23可相对于侧盾牌22翻转360°,侧上盾牌24可相对于侧盾牌22向上斜撑打开,侧盾牌22可整体翻转180°。中盾牌21安装在履带车的盾牌安装架上,可向后翻转90°。顶盾牌26可相对于中盾牌21进行翻转270°。最终使盾牌组件2收合。

本实施例具有货箱功能,将后盾牌25倒置,使后上盾牌252及后下盾牌253朝上,并将后上盾牌252及后下盾牌253打开,可形成与货箱栏板类似的结构,变换成为装车运输状态,用于货物装载运输。图13-16所示,后盾牌25与行走车1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此外,如图1或5所示,中盾牌21及侧盾牌22上均设置有观察窗27及射击孔28。观察窗27由防弹玻璃制成。

此外,行走车1为履带车,且履带车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器相互连接。履带车采用液压马达行走系统适宜全路况,行走性能稳定,能够无级调速。控制器采用便携操控CCU单元,遥控距离达500m,还可手动控制。履带钢制加胶块,防止伤害路面。履带车体积小,便于用皮卡、货车等车辆进行运输。履带车底盘上安装扭力杆,用于减震。履带车底盘前端安装两个拖车方头,可用于安装吊拖臂、送餐盘、破门器、液压绞盘等;履带车上安装高清摄像头,摄像头带数据传输,可进行音视频数据采集、传输、接收、显示;履带车上安装照明灯,用于前方照明,观测路况。

本实施例还配备了多个功能附件:300-10000V高压电击器、对讲机、喊话器、警报器、清障设备、高清摄像头及数据终端;其中,清障设备可拖拽正常路面下1500kg以内的制动车辆。还设置有:吊拖臂一套,可安装在车头方头上;大型的液压撑杆一套,可以将防爆救援车单侧进行支撑,用于更换履带;前液压绞盘一套。枢接处靠锥销进行连接,可翻折。盾牌组件使用撑杆组件进行支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