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汽车后背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4598发布日期:2020-04-07 22:1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汽车后背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汽车后背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汽车外观越来越多样化,汽车的外观是消费者选择座驾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车辆的外观美观性直接影响了车辆的竞争力。现在汽车研发过程中,造型设计师越来越多考虑整车外观协调性,细节搭配。

传统的汽车尾灯安装在汽车后背门和汽车侧围上,或只安装于侧围上,左尾灯、右尾灯和制动灯的面罩外漏,尾灯与后背门及侧围的安装处可视,因此尾灯与后背门及侧围的装配间隙面差要严格符合装配要求,这就要求尾灯或后背门、侧围的制作精度高,增加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车身后部分的结构较多,外漏的制动灯、左尾灯及右尾灯易造成车身后部线条混乱,影响美观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尾灯与后背门及侧围的装配要求精度高及车身后部美观性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包括:

后风挡玻璃,边缘设有风挡黑边,所述风挡黑边上设有第一透光区域;

尾灯本体,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的后方,所述尾灯本体设有发光区域;所述发光区域包括正对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设置的第二透光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外围的非透光区域;所述尾灯本体除第二透光区域以外的部位均被所述风挡黑边遮挡;

所述尾灯本体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及所述后风挡玻璃照射至汽车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挡黑边设置在所述后风挡玻璃的下部边缘或所述风挡玻璃的四周边缘;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开设于设置在所述后风挡玻璃下部边缘的所述风挡黑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风挡黑边中心部位的第一长条孔;所述尾灯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后方的制动灯;所述制动灯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制动灯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长条孔照射至所述汽车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区域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两侧的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长条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长度;所述尾灯本体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长条孔后方的位置灯;所述位置灯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所述位置灯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二长条孔照射至所述汽车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非透光区域与所述风挡黑边之间设有海绵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尾灯本体设置在后风挡玻璃的后方,减少了车身后部分的结构,使车身后部更为简洁美观;

第二透光区域位于第一透光区域的正后方,尾灯本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及后风挡玻璃向汽车后方照射,起到提示信号作用;

尾灯本体除第二透光区域以外的部位都被风挡黑边遮挡不可视,从汽车外部不能观测到尾灯本体的轮廓及装配部,因此对尾灯本体的制动精度要求低,尾灯本体与风挡黑边或后风挡玻璃的装配间隙面差要求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后背门外板,以及上述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所述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后背门内板和/或所述后背门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尾灯本体的后侧面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后背门内板和/或所述后背门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为带有折角的折板结构,所述安装板的上部与所述汽车后背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部与所述汽车后背门外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尾灯本体的后侧上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尾灯本体之间还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螺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背门,与现有技术相比,尾灯本体设置在后风挡玻璃的后方,尾灯本体除第二透光区域以外的部位都被风挡黑边遮挡不可视,因此对尾灯本体与风挡黑边或后风挡玻璃的装配间隙面差要求低,不存在尾灯本体与汽车侧围装配的问题,降低了尾灯本体、后背门及侧围的制作精度及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后背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后风挡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尾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尾灯本体在汽车后背门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没有显示后风挡玻璃);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背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0、后风挡玻璃;20、风挡黑边;21、第一透光区域;211、第一长条孔;212、第二长条孔;30、尾灯本体;31、发光区域;311、第二透光区域;312、非透光区域;32、制动灯;33、位置灯;40、安装板;50、螺栓;60、垫块;70、海绵条;80、后背门内板;81、后背门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进行说明。所述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包括后风挡玻璃10及位于后风挡玻璃10后方的尾灯本体30。

后风挡玻璃10的侧面边缘设有风挡黑边20,风挡黑边20上设有第一透光区域21。尾灯本体30位于后风挡玻璃10的后方;尾灯本体30设有发光区域31,具体地,发光区域31包括正对第一透光区域21设置的第二透光区域311,以及位于第二透光区域311外围的非透光区域312;尾灯本体30除第二透光区域311以外的部位均被风挡黑边20遮挡。

尾灯本体30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第二透光区域311、第一透光区域21及后风挡玻璃10照射至汽车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透光区域311和非透光区域312是一体成型的结构,第二透光区域311及非透光区域312并无明显界限,尾灯本体30发出的光线能从发光区域31通过并照射至车外,发光区域31对应的这部分就是第二透光区域311,尾灯本体30发出的光线能从发光区域31通过,但是被风挡黑边20遮挡不能照射至车尾,发光区域31对应的这部分就是非透光区域3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尾灯本体30设置在后风挡玻璃10的后方,无需占用车身后部分的占用空间,减少了车身后部分的结构,使车身后部更为简洁美观,提升了造型美观度及客户感知质量。

另外,尾灯本体30位于风挡黑边20的后方,尾灯本体30不会遮挡后风挡玻璃10,因此不会对后风挡玻璃10提供的后向视野造成任何阻碍。

最后,第二透光区域311位于第一透光区域21的正后方,尾灯本体3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透光区域311、第一透光区域21及后风挡玻璃10照向汽车后方,起到提示信号作用。尾灯本体30除了第二透光区域311以外的部位均被风挡黑边20遮挡不可视,由于尾灯本体30的轮廓不会被观测到,因此对尾灯本体30与风挡黑边20或后风挡玻璃10的装配间隙面差要求低,不存在尾灯本体30与汽车后背门及汽车侧围装配的问题,降低了尾灯本体30或后背门、侧围的制作精度及制作成本。

具体地,风挡黑边20可通过粘合的方式从后风挡玻璃10的内侧面粘附至其上。风挡黑边20在后风挡玻璃10上的分布可根据汽车后背门不同的外观形状而设定。比如,风挡黑边20可设置在后风挡玻璃10的下部边缘,或环绕后风挡玻璃10设置在四周边缘。为了使尾灯本体30发出的光线能够充分提示后方车辆观测该汽车制动或转向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透光区域21开设于设置在后风挡玻璃10下部边缘的风挡黑边20上,如图2所示。

图2中,后风挡玻璃10的四周边缘粘合有风挡黑边20。由于后风挡玻璃10安装在后背门钣金的顶部,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透光区域21对应开设在后风挡玻璃10的下部边缘,也就是说,第一透光区域21对应设置在车身后部的中心部位处,这使得尾灯本体30发出的光线从汽车后背门的中心部位处照向后方,光线照射的范围广,能够良好的提示后方车辆注意该汽车的转向或制动动作。

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透光区域21包括设置在风挡黑边20中心部位的第一长条孔211,第一长条孔211的长度方向与车身的宽度方向相同,且第一长条孔211的左端至后风挡玻璃10的左端面的距离与第一长条孔211的右端至后风挡玻璃10的右端面的距离相等。

对应地,尾灯本体30包括位于第一长条孔211后方的制动灯32,也就是说,制动灯32对应设置在后风挡玻璃10下部的中心部位,制动灯32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制动灯32的第二透光区域311、第一长条孔211及后风挡玻璃10照射至所述汽车外部。此种设置方式符合汽车中制动灯32设置位置的要求,另外,制动灯32为长条形,不仅能够提供照射范围广的密集光线,还提升了车身后部的造型美观度。

参阅图2和图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透光区域21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长条孔211两侧的第二长条孔212,第二长条孔212的长度远小于第一长条孔211的长度,且两个第二长条孔212沿后风挡玻璃10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对应地,尾灯本体30还包括位于两个第二长条孔212后方的位置灯33。位置灯33也位于后风挡玻璃10的后方,无需在后背门钣金或侧围上冲压用于安装尾灯的安装槽,简化了后背门钣金或侧围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减少了车身后部分的结构,使车身后部更为简洁美观。

制动灯32与位置灯3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制动灯32的发光区域31可以与位置灯33的发光区域31相连通,制动灯32的第二透光区域311也可以与位置灯33的第二透光区域311相连通。

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发光区域31的边缘与风挡黑边20之间设置有海绵条70,海绵条70由左侧的位置灯33的左端延伸至右侧的位置灯33的右端。海绵条70与后风挡玻璃10贴合,海绵条70用于衰减后风挡玻璃10传递至尾灯本体30的振动,且防止尾灯本体30碰触后风挡玻璃10而产生的噪音。

参阅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80及后背门外板81,以及设置在后背门内板80和/或后背门外板81上的上述的汽车尾灯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背门,与现有技术相比,尾灯本体30设置在后风挡玻璃10的后方,尾灯本体30除第二透光区域311以外的部位都被风挡黑边20遮挡不可视,因此对尾灯本体30与风挡黑边20或后风挡玻璃10的装配间隙面差要求低,不存在尾灯本体30与汽车侧围装配的问题,降低了尾灯本体30或后背门、侧围的制作精度及制作成本。

为了保证尾灯本体30的固定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背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尾灯本体30的后侧面连接有安装板40,安装板40固定安装在后背门内板80和/或后背门外板81上,如图6所示。安装板40用于将尾灯本体30固定在后背门内板80和/或后背门外板81上,以保证尾灯本体30不会晃动。

具体地,安装板40为带有折角的折板结构,安装板40的上部与后背门内板80焊接,安装板40的下部与后背门外板81焊接。安装板40与后背门内板80及后背门外板81固定连接,安装板40两处部位受力,使得安装板40更加稳固。

安装板40为钣金,冲压成型,安装板40的折角数量、折角位置及折角角度根据后背门内板80与后背门外板81的位置关系而定。

为了增强安装板40与尾灯本体30的连接强度,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安装板40的上端通过螺栓50与尾灯本体30的后侧上部连接,螺栓50的轴向与车身的前后方向平行。

安装板40与尾灯本体30之间还设有垫块60,垫块60位于螺栓50的下方,如图6所示。图6中,垫块60位于尾灯本体30下端的正下方,垫块60起到支撑尾灯本体30的作用。

具体地,垫块60可以是长条形的块体,由尾灯本体3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也可以是沿车身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矩形块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后背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汽车后背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