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悬置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0588发布日期:2021-04-06 12:1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汽车发动机悬置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悬置是连接发动机与车体的结构部件。汽车发动机悬置在汽车正常行驶时为发动机提供支撑及隔振作用,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对车厢的影响。同时,在汽车转弯、制动或者颠簸行驶时,汽车发动机悬置还为发动机提供限位作用,控制发动机的运动位移,避免发动机与周边零件产生磕碰造成损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汽车发动机悬置包括车身侧支架、连接托臂和主簧,车身侧支架与车身连接,车身侧支架中具有放置主簧的第一凹槽,主簧中具有安装连接托臂的第二凹槽内,连接托臂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内,连接托臂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连接。主簧位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和连接托臂之间,当发动机振动带动连接托臂振动时,主簧起到隔振的作用,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对车厢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和汽车,可以提高主簧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汽车的稳定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所述汽车发动机悬置包括车身侧支架、连接托臂和主簧,所述车身侧支架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车身侧支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凹槽;所述连接托臂的一端用于与发动机连接,且所述连接托臂的一端位于所述车身侧支架外;所述主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内,所述主簧包括:

第一缓冲橡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凹槽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安装腔体;

第二缓冲橡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缓冲橡胶的外侧壁之间;

主簧橡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缓冲橡胶连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缓冲橡胶连接,所述主簧橡胶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连通的第二安装腔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连接支架,包裹所述连接托臂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内;所述连接支架朝向所述第二缓冲橡胶的一面具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簧橡胶为圆台状主簧橡胶,所述圆台状主簧橡胶的顶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圆台状主簧橡胶的底面为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支架为金属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托臂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连接托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橡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内侧壁的外侧壁上具有橡胶块。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橡胶块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内侧壁的一面上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橡胶凸起。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身侧支架为一体化成型的支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身侧支架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上具有第一安装台孔。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簧还包括:

底座,位于所述第二缓冲橡胶和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底座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的内侧壁相抵;

所述第二缓冲橡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面具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第二缓冲橡胶的一面具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为金属底座;

所述第二缓冲橡胶具有限位橡胶,所述限位橡胶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连接托臂之间。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悬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身侧支架与车身连接,连接托臂的一端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工作产生振动,带动连接托臂的一端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连接托臂的另一端。主簧包括连接支架、第一缓冲橡胶、第二缓冲橡胶和主簧橡胶,连接支架包裹连接托臂的另一端,连接托臂的另一端将振动传递给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固定在第二安装凹槽内,连接支架将振动传递给第一缓冲橡胶,主簧橡胶连接第一缓冲橡胶和第二缓冲橡胶,第一缓冲橡胶将振动传递给主簧橡胶,主簧橡胶将振动传递给第二缓冲橡胶,第二缓冲橡位于安装凹槽内,第二缓冲橡胶将振动传递给车身侧支架,车身侧支架再将振动传递给车身。主簧具有隔振作用,振动经过主簧的传递后减小,减小了连接托臂向车身侧支架传递的振动,也即减小了车身的振动。

由于主簧橡胶的第一端面与第一缓冲橡胶连接,主簧橡胶的第二端面与第二缓冲橡胶连接,面连接的面积增大,使得主簧橡胶与第一缓冲橡胶和第二缓冲橡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连接强度增加,提高主簧的稳定性。同时,连接支架的第一限位凸起位于主簧的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内,通过第一限位凸起、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限制连接托臂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移动,减小了连接托臂的晃动,从而减小了主簧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主簧的稳定性,从而减小发动机的晃动量,提高汽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面的截面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簧与连接托臂的装配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托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其中主簧包括第一缓冲橡胶、第二缓冲橡胶和主簧橡胶,第一缓冲橡胶包裹在连接托臂的一端,第二缓冲橡胶位于第一缓冲橡胶和凹槽的内侧壁之间,主簧橡胶连接第一缓冲橡胶和第二缓冲橡胶。相关技术中,主簧橡胶为倒“v”形,倒“v”形的主簧橡胶的第一端具有一个连接点与第一缓冲橡胶连接,主簧橡胶的另一端具有两个连接点与第二缓冲橡胶连接,主簧橡胶与第一缓冲橡胶和第二缓冲块之间连接的面积较小,连接强度不够,影响主簧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汽车的舒适性。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汽车发动机悬置包括车身侧支架10、连接托臂20和主簧30。车身侧支架10用于与车身连接,车身侧支架10中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凹槽101。连接托臂20的一端用于与发动机连接,且连接托臂20的一端位于所述车身侧支架10外。

图2是图1中沿a-a面的截面图。参见图1和图2,主簧30位于第一安装凹槽101内。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簧的分解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主簧30包括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主簧橡胶303和连接支架304。第一缓冲橡胶301具有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二安装凹槽311,第二安装凹槽311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安装腔体314。第二缓冲橡胶302位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和第一缓冲橡胶301的外侧壁之间。主簧橡胶30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331和第二端面332,第一端面331与第一缓冲橡胶301连接,第二端面332与第二缓冲橡胶302连接,主簧橡胶303具有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与第一安装腔体314连通的第二安装腔体333,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相交。连接支架304包裹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连接支架304固定在第二安装凹槽311内。连接支架304朝向第二缓冲橡胶302的一面具有第一限位凸起341,第一限位凸起341位于第一安装腔体314和第二安装腔体333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身侧支架与车身连接,连接托臂的一端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工作产生振动,带动连接托臂的一端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连接托臂的另一端。主簧包括连接支架、第一缓冲橡胶、第二缓冲橡胶和主簧橡胶,连接支架包裹连接托臂的另一端,连接托臂的另一端将振动传递给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固定在第二安装凹槽内,连接支架将振动传递给第一缓冲橡胶,主簧橡胶连接第一缓冲橡胶和第二缓冲橡胶,第一缓冲橡胶将振动传递给主簧橡胶,主簧橡胶将振动传递给第二缓冲橡胶,第二缓冲橡位于安装凹槽内,第二缓冲橡胶将振动传递给车身侧支架,车身侧支架再将振动传递给车身。主簧具有隔振作用,振动经过主簧的传递后减小,减小了连接托臂向车身侧支架传递的振动,也即减小了车身的振动。

由于主簧橡胶的第一端面与第一缓冲橡胶连接,主簧橡胶的第二端面与第二缓冲橡胶连接,面连接的面积增大,使得主簧橡胶与第一缓冲橡胶和第二缓冲橡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连接强度增加,提高主簧的稳定性。同时,连接支架的第一限位凸起位于主簧的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内,通过第一限位凸起、第一安装腔体和第二安装腔体限制连接托臂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移动,减小了连接托臂的晃动,从而减小了主簧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主簧的稳定性,从而减小发动机的晃动量,提高汽车舒适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汽车发动机悬置应用于汽车时,第二缓冲橡胶302位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下侧壁111和第一缓冲橡胶301的外侧壁之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04是金属支架,金属的强度大,保证连接支架304的强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04可以通过钣金冲压形成的。

如图3所示,连接支架304的侧壁上具有多个定位安装孔343,在钣金冲压时对连接支架304进行定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托臂20为金属的连接托臂,例如,铸铝结构或铸铁结构,保证连接托臂的强度。

再次参见图3,连接支架304具有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一安装孔342。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簧与连接托臂的装配图。参见图4,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装孔342内。其中,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孔342过盈配合。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04中布置第一安装孔342方便安装连接托臂20。可以通过压入的方式安装连接托臂20,也即将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按压至第一安装孔342中,由于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孔342过盈配合,从而将连接托臂20与连接支架304固定连接。相关技术中,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连接支架304连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减少连接托臂20与第一安装孔342之间连接的部件,减小整个汽车发动机悬置的重量,减小汽车的重量,同时可以减少油耗。通过优化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为杆状,第一安装孔342的形状与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的形状匹配,从而实现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孔342过盈配合。

再次参见图3,第一限位凸起341具有与第二限位凹槽344,在制作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和主簧橡胶303前,连接支架304的第二限位凹槽344与第一安装孔342连通。第二限位凹槽344可以减轻主簧30整体的重量,从而减轻整个汽车的重量。在制作完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主簧橡胶303时,橡胶也会流动至第二限位凹槽344中和第二安装凹槽311的侧壁上,使得第二限位凹槽344中填充有橡胶,第二安装凹槽311的内侧壁上也会有一层橡胶,第二限位凹槽344中填充的橡胶和第二安装凹槽311的内侧壁上的橡胶是和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和主簧橡胶303一体制作的。第二安装凹槽311的内侧壁上的橡胶将第二限位凹槽344和第二安装凹槽311隔开。同时在第一缓冲橡胶301中形成第一安装腔体314,第二缓冲橡胶302中形成第二安装腔体333,第一安装腔体314和第二安装腔体333连通。第一安装腔体314为圆环状腔体,第二安装腔体333的外侧壁呈圆台状。

示例性地,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主簧橡胶303、第二限位凹槽344中填充的橡胶和第二安装凹槽311的内侧壁上的橡胶可以通过硫化一体成型的工艺制作完成。

再次参见图3,第一缓冲橡胶301朝向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的外侧壁上具有橡胶块312。

当汽车在颠簸的路段行驶时,可能会使得汽车发动机悬置产生振动,使第一缓冲橡胶301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发生碰撞。通过设置上述橡胶块312,橡胶块312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碰撞,提高隔振作用。同时在连接托臂20随发动机运动过程中,橡胶块312抵挡在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上压缩变形,限制连接托臂20的运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控制整个发动机总成的移动位移在设计定义的范围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支架304的主体为长方体的筒状结构,长方体的筒状结构的外侧壁上具有第一限位凸起341,第一缓冲橡胶301为与连接支架304相匹配的筒状结构,第一缓冲橡胶301朝向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的四个外侧壁上均具有橡胶块312,既能增加隔振作用,又能控制发动机动力总成的各方向移动位移均在设计定义的范围内。

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橡胶301的每个表面上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橡胶块312。

再次参见图3,橡胶块312朝向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的一面上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橡胶凸起313。

当第一缓冲橡胶301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抵压时,如果第一缓冲橡胶301在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声响,产生噪音。橡胶凸起313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接触,可以减小第一缓冲橡胶301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接触面积,减小噪音。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形成对主簧30的限位面,限制主簧30的移动。

再次参见图3,主簧橡胶303为圆台状(也即塔锥形)主簧橡胶,圆台状主簧橡胶的顶面为第一端面331,圆台状主簧橡胶的底面第二端面332。第一端面331的面积小于第二端面332的面积。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倒“v”形主簧橡胶结构,圆台状主簧橡胶结构的两个端面的面积较大,主簧橡胶303与第一缓冲橡胶301和第二主簧橡胶303的连接面积增大,使得连接更稳定,承载能力更强,可靠耐久性更高,汽车发动机悬置的优势更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悬置,能够适用于大排量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和混合动力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主簧橡胶303还可以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的主簧橡胶,也即第一端面331的面积等于第二端面332的面积。同样可以增加主簧橡胶303的第一端面331与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端面332与第二缓冲橡胶302之间面连接的面积,使得主簧橡胶303与第一缓冲橡胶301和第二缓冲橡胶30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连接强度增加,提高主簧的稳定性。

再次参见图3,主簧30还包括底座305。底座305位于第二缓冲橡胶302和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之间,其中底座305的侧壁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相抵。第二缓冲橡胶302朝向底座305的一面具有第二限位凸起322,底座305朝向第二缓冲橡胶302的一面具有第一限位凹槽351,第二限位凸起322位于第一限位凹槽351内。

在主簧30中布置底座305,底座305为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和主簧橡胶303提供支撑。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底座305安装在第一安装凹槽101前时,底座305在第三方向c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安装凹槽101在第三方向c上的宽度。可以通过压入的方式安装底座305,也即将底座305按压至第一安装凹槽101中,由于底座305的侧壁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内侧壁相抵,从而将底座305与车身侧支架10固定连接,也即底座305提供了主簧30与车身侧支架10过盈连接的配合面。相关技术中,底座305通过螺栓与车身侧支架10连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减少底座305与车身侧支架10之间连接的部件,减小整个汽车发动机悬置的重量,减小汽车的重量,同时可以减少油耗。通过优化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缓冲橡胶302上的第二限位凸起322位于第一限位凹槽351内,限制第二缓冲橡胶302的移动,将整个主簧30固定在第一安装凹槽101内,从而限制整个主簧30的移动,保证主簧30的稳定性。

同时,第一限位凹槽351还可以减小底座305的重量,减小整个汽车发动机悬置的重量,减小汽车的重量。

再次参见图3,底座305的两侧具有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一翻边352,使得底座305安装在第一安装凹槽101内时,两个第一翻边352可以提供朝向第一安装凹槽101内侧壁的弹力,也即,第一翻边352增加了安装底座305与第一安装凹槽101过盈连接的配合面,使得底座305和第一安装凹槽101之间连接更牢固,增加底座305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主簧30的稳固性。

同样地,第二缓冲橡胶302具有与第一翻边352对应的第二翻边32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底座305为金属底座,不但可以保证底座的强度,同时可以保证底座305设置在第一安装凹槽101中时二者的连接稳定度。

示例性地,金属底座可以通过铸造的方法形成。

再次参见图3,第二缓冲橡胶302具有限位橡胶321,限位橡胶321位于底座305和连接托臂20之间。

在底座305和连接托臂20之间布置限位橡胶321,在发动机振动的过程中,连接托臂20也会振动,限位橡胶321将底座305和连接托臂20隔开,避免底座305和连接托臂20直接接触,造成底座305和连接托臂20磕碰损坏,同时限制连接托臂20向底座305移动,保证连接托臂20的稳定性。同时底座305和连接托臂20均为金属构件,金属磕碰的噪音较大,在限位橡胶321还可以避免底座305和连接托臂20磕碰时产生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主簧30时,底座305与连接支架304先制作完成,此时连接支架304的第二限位凹槽344与第一安装孔342是连通的。然后将连接支架304和底座305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注入液体的橡胶,此时第二限位凹槽344中填充有液体橡胶,第一安装孔342的内侧壁上也会有一层液体橡胶。待液体橡胶凝固后形成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和主簧橡胶303。也即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和主簧橡胶303是一体成型的。此时,第二限位凹槽344和第一安装孔342被橡胶隔开,同时第一缓冲橡胶301和第二缓冲橡胶302包裹连接支架304,在第一缓冲橡胶301中形成第一安装腔体314,第二缓冲橡胶302中形成第二安装腔体333,第一安装腔体314和第二安装腔体333连通。第一限位凸起341靠近第一缓冲橡胶301的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体314中,第一限位凸起34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体333中,第一安装腔体314和第二安装腔体333将整个第一限位凸起341包裹起来,增加连接支架304的稳定性。第二限位凸起322位于第一限位凹槽351内,使得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主簧橡胶303、连接支架304和底座305形成一体的主簧30。

然后将连接托臂20压入连接支架304内,最后将主簧30压入第一安装凹槽101内,就完成了汽车发动机悬置的制作。

上述橡胶可以为硫化橡胶,也即硫化过的橡胶,硫化橡胶通过上述的方法形成主簧30,可以称为硫化工艺,也即第一缓冲橡胶301、第二缓冲橡胶302、主簧橡胶303、连接支架304和底座305通过硫化工艺硫化为一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身侧支架10为一体化成型的支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悬置,可以通过压入的装配方式,实现主簧30与车身侧支架10过盈配合连接,也即将底座305压入第一安装凹槽101内。相比相关技术中,将车身侧支架10作为可拆卸的两个部分,两个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可以减小零部件的数量,优化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零部件成本。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身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5,车身侧支架10具有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一安装台102,第一安装台102沿远离第一安装凹槽101的开口的方向延伸,第一安装台102上具有第一安装台孔121。

螺栓通过第一安装台孔121与车身轮罩螺纹连接,也即通过第一安装台孔121将车身侧支架10安装在车身轮罩上,增加车身侧支架10的稳定性和侧向刚度。

如图5所示,车身侧支架10的底端还具有减重槽105。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的俯视示意图。参见图6,车身侧支架10具有沿第三方向c延伸的两个第二安装台103,两个第二安装台103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凹槽101的两侧,第二安装台103上具有第二安装台孔131。

螺栓通过第二安装台孔131与车身纵梁螺纹连接,增加车身侧支架10的稳定性。

车身侧支架10的外壁上具有三个安装台(第一安装台102和两个第二安装台103),安装台在车身侧支架10排列成一个三角形,并且每一个安装台上都开设有一个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台孔(第一安装台孔121和两个第二安装台孔131)。使得该汽车发动机悬置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强,提高了汽车发动机悬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在安装和更换发动机悬置时也更加简单方便和轻松,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有利于降低动力系统的维修成本。同时可以增加车身侧支架10的动刚度,也即车身侧支架10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证汽车发动机悬置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车身侧支架10上的三个安装台与车身侧支架10的主体一体成型制作。

如图6所示,车身侧支架10上具有多个加强筋104,增加车身侧支架10的强度。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托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连接托臂20的一端布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凹槽201,第三安装凹槽201内布置有第二安装孔211。连接托臂20的表面是曲面,将连接托臂2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发动机连接,螺栓的螺帽位于第三安装凹槽201内,避免连接托臂20表面不平整而给螺栓连接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第三安装凹槽201还可以起到减重的作用。

如图7所示,连接托臂20的一端布置有三个第三安装凹槽201。

再次参见图7,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布置有多个第一减重凹槽202,以减少汽车发动机悬置的重量,从而降低汽车的自重,节省燃料,保护环境。

再次参见图7,连接托臂20的中部具有多个第二减重凹槽203,以减少汽车发动机悬置的重量,从而降低汽车的自重,节省燃料,保护环境。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托臂20的一端可以根据发动的结构进行差异化的设计,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304连接,可以将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采用通用化的设计,使得连接托臂20的另一端能够与连接支架304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幅图所示的汽车发动机悬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