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2969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油压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
现有的双管路制动总泵如附图(1)所示在泵不工作时补偿孔处于两活塞皮碗的唇口前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ZB/T724008-90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技术条件,补偿孔与皮碗唇口之距离,即补偿孔关闭前的行程不大于3mm]。因此现有结构的总泵由非工作状态转为工作状态时其主皮碗必须越过补偿孔。从总泵缸体的结构可明显看出补偿孔与油缸大孔的相贯处必定形成尤如刀口一般的空间闭合相贯线,正是这尤如刀口一般的空间闭合相贯线,对主皮碗构成了严重的割裂和划伤,因此,它必定会降低皮碗的使用寿命和整个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自这种结构的泵问世以来,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为解决这一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这种成绩和进展的核心内容是在补偿孔与油缸大孔的相贯处进行倒角工艺处理,见专利申请91209427.3。但,这种方式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皮碗的急剧磨损问题,且工艺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皮碗割裂或划伤,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制动可靠性的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这种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包括泵体、活塞、皮碗、弹簧、密封圈,其关键在于装在泵体内腔的滑阀座,一部分插入其内腔并受活塞作用的阀杆活塞。所述的滑阀座之纵截面呈“工”字型,腰部设有两个补偿孔;阀杆活塞之杆部设有两道凹槽,槽中有孔并与两边的轴心孔相贯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活塞运动时,活塞杆与滑阀座上的补偿孔间为间隙密封,不存在活塞上的皮碗须经过补偿孔从而导致割裂或划伤的现象,使之密封可靠,提高了皮碗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制动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图1为现用普通双管路制动总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中,1为泵体,2为密封圈,3为第一供液腔,4为活塞,5、10为皮碗、6、11为排液孔,7为阀座,8为第二供液腔,9为阀杆活塞,12、15为供液孔,13为第一制动室,14、16为补偿孔,17为第二制动室,18为弹簧。
以下将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由一个泵体1,依次装在其内腔的弹簧18,阀杆活塞9,滑阀座7,活塞4组成。在活塞4上装有密封圈2和皮碗5,在阀杆活塞9头部装有皮碗10。本实施例中的泵体1上设有供液孔12、15和排液孔6、11;在滑阀座7上设有补偿孔14、16,滑阀座的纵截面呈“工”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述活塞4在总泵推杆的作用下将推动阀杆活塞9一起向前运动,由于阀杆活塞的运动必然会自动关闭补偿孔14和16,从而将第一制动室13和第二制动室17的液压油经排液孔6和11压向各轮分泵,起到制动之作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内容关键在于采用一个滑阀而改变现有技术补偿孔的位置,但仍能起到原有补偿孔的功能作用即在制动解除状态下向制动腔补偿制动液或把多余的制动液返回储液室。
权利要求1.一种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包括泵体、活塞、皮碗、弹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装在泵体(1)内腔的滑阀座(7),一部分插入其内腔并受活塞(4)作用的阀杆活塞(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路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滑阀座(7)之纵截面呈“工”字形,腰部设有两个补偿孔(14)、(16)。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路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阀杆活塞(9)之杆部设有两道凹槽,槽中有孔并与两边的轴心孔相贯通。
专利摘要一种滑阀式双管路制动总泵,包括泵体、活塞、皮碗、弹簧和密封圈,其关键在于装在泵体1内腔的滑阀座7,一部分插入其内腔并受活塞4作用的阀杆活塞9,由于结构合理,使皮碗在工作过程中无需越过任何会对皮碗造成割裂或划伤的障碍,提高了皮碗的使用寿命和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B60T11/16GK2149322SQ9320485
公开日1993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8日
发明者陆奇文 申请人:陆奇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