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50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免充气轮胎。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充气轮胎需要经常补气,因而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麻烦。为克服这一缺陷,人们发明了很多类型的免充气轮胎。这些轮胎虽然免除了补气的麻烦,但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驾驶或骑行费力、胎体易磨损等。究其原因之一是这些轮胎的结构不合理。例如现有的免充气轮胎基本上都是用一种材料制成的实体,形状和充气轮胎相同或近似。由一种材料制成的轮胎实体弹性很大而没有足够的硬度,同时从现有的充气轮胎剖面形状来看,轮胎的接地面和相连的侧面由一整段圆弧构成,这两种状况会使轮胎受力时发生较大形变时,使其接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并且会随地面状况不同变得凹凸不平,因此造成轮胎摩擦力很大,使得驾驶和骑行费力;此外也极易使轮胎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磨损、行驶省力的免充气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该轮胎由弹性体和耐磨层组成,弹性体构成轮胎胎体,耐磨层紧贴在轮胎胎体外表,轮胎横截面形状是接地段为一段向胎体外弯曲的光滑曲线,两侧是对称的向轮胎中轴线方向弯曲的光滑曲线,胎体另一端有凸出于胎体外的支涨体。轮胎通过支涨体固定在轮箍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使轮胎的接地面在受力形变很小,为此其横截面优化的设计方案是接地段曲线是半径大于35mm、弧长小于20mm的圆弧,耐磨层厚度在4-7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的免充气轮胎比较,除了具有不用充气、不补胎等优点外,还体现了以下积极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轮胎胎体由不同功能的材料复合制成,因此既耐摩损又能满足弹性大、强度高的使用要求;其二,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形变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轮胎接地面积,减小了摩擦力,使驾驶和骑行省力。其三,本实用新型因为形变减小,因此不易像现有的免充气轮胎那样容易因变形而与轮箍脱落。
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应用在自行车轮胎上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1中,1是耐磨层,2是弹性体,3是支涨体,4是轮箍。耐磨层1由天然橡胶和聚氯乙烯改性后制成,弹性体2丁腈橡胶和聚乙烯共混改性制成;耐磨层1和弹性体2通过同体硫化工艺结合,弹性体2制成的轮胎胎体具有良好的弹性,而覆盖在弹性体2上的耐磨层除了能够耐磨损外还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支涨体3是胎体下方的凸出部分,支涨体3嵌入到轮箍凹槽5里就可以使整个轮胎固定住。
轮胎固定在轮箍4后外露部分的横截面由三段曲线构成,接地段7是一段半径在35-50mm之间向胎体外弯曲的圆弧,整个圆弧弧长是14-20mm之间,接地段两侧边是对称的半径在35-80mm之间的向胎体内弯曲的圆弧6,侧边圆弧6与接地圆弧7连接点是拐点。
权利要求1.免充气轮胎,由弹性体(2)和耐磨层(1)组成,弹性体(1)构成轮胎胎体,其特征在于耐磨层(1)紧贴在轮胎胎体外表,轮胎横截面形状是接地段为一段向胎体外弯曲的光滑曲线(7),两侧是对称的向轮胎中轴线方向弯曲的光滑曲线(6),胎体另一端有凸出于胎体外的支涨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接地段曲线(7)是半径大于35mm、弧长小于20mm的圆弧,耐磨层厚度在4-7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轮胎。该轮胎由弹性体构成轮胎胎体,耐磨层紧贴在轮胎胎体外表,接地段为一段向胎体外弯曲的光滑曲线,两侧是对称的向轮胎中轴线方向弯曲的光滑曲线,本实用新型具有形变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轮胎接地面积,减小了摩擦力的优点,克服了以往技术中骑行驾驶费力、轮胎易磨损的缺陷。
文档编号B60C7/00GK2396987SQ99251439
公开日2000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2日
发明者张光睦 申请人:张光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