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6596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更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其构造为降低构件的数量并简化工作过程。
【背景技术】
[0002]用于车辆的扭力杆为将设置于车辆的下部上的副车架连接至车辆的发动机或变速器,以支撑发动机或变速器的杆。为了防止由于振动或噪声从发动机传输至车身而发生的共振,通常在扭力杆的端部上设置减震器。
[0003]作为相关技术,提出了“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该扭力杆构造为包括发动机衬套组件、车身衬套组件、连接杆、铰链体,和两个导向架。发动机衬套组件联接至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组件。联接孔在车身衬套组件的中心部分中纵向形成。连接杆将发动机衬套组件连接至车身衬套组件。铰链体附接至车身衬套组件的外表面,且在车身衬套组件的中心部分中形成的铰链孔平行于联接孔。两个导向架分别位于车身衬套组件的相对侧上,以经由铰链螺栓彼此联接,所述铰链螺栓经过联接孔和铰链孔。
[0004]然而,这种常规扭力杆的问题在于需要多个另外的构件(如导向架)来将减震器安装至车身,此外,应该进行挤锻操作(a swaging operat1n)以提高减震器的耐久性。
[0005]就此而言,挤锻操作意指如下操作:在形成减震器之后,在产品膨胀的同时从减震器上去除残余应力,然后通过温度恢复至其原始状态。该操作旨在通过将压缩力施加至减震器的外部,从而从减震器的内部去除残余应力。然而,这问题在于应该进行压缩减震器的另外的过程,因此需要另外的工作过程并导致成本增加。
[0006]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所述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可仅通过将杆插入减震器中(所述杆将车身联接至发动机或变速器),然后紧固螺栓,从而联接至车身,其中即使不进行挤锻操作也可仅通过将减震器安装至车身而压缩和支撑所述减震器。
[0008]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可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在其外圆周处由车辆的下部车架支撑,且第一中空部分在所述减震器中轴向形成;内芯,所述内芯插入所述减震器的第一中空部分中,且第二中空部分在所述内芯中轴向形成;插件开口,所述插件开口成型为在径向方向上部分通过所述减震器和所述内芯,以允许所述内芯的内部和所述减震器的外部被钻孔通过;和连杆,所述连杆在其第一端处连接至驱动单元,且通孔在其第二端中形成,所述第二端插入所述插件开口中,以允许所述连杆一体联接至车辆的下部车架和所述内芯。
[0009]所述减震器可包括独立地设置以彼此分离的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设置为彼此间隔预定间距。
[0010]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的对面部分朝向彼此延伸,从而联接为单个结构。
[0011]所述连杆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的连接部分的位置,所述位置面向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由此限定出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允许通孔与所述内芯的第二中空部分对齐。
[0012]多个凹部在所述内芯的外圆周上形成,且多个突出部在所述减震器的内圆周上形成以与所述凹部接合。
[0013]所述插件开口可具有孔的形状,并设置于所述内芯的轴向中心部分中。
[0014]形成所述插件开口以使所述连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内芯。
[0015]所述插件开口仅在所述连杆的插件侧方向上形成,以防止插入所述内芯的中空部分中的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从其穿通。
[0016]在所述减震器与车辆的下部车架之间设置外环,以围绕所述减震器。
[0017]分别在所述上部减震器的外圆周和所述下部减震器的外圆周上设置上部外环和下部外环,以围绕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的各自的外圆周。
[0018]支撑壳体以如下方式设置于所述下部车架上:所述支撑壳体的内圆周根据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的外圆周的形状形成,使得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和上部外环和下部外环在所述支撑壳体中压配合,且当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压配合至所述支撑壳体中时,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压缩彼此,且压缩力在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的径向方向上在所述上部减震器和下部减震器中的每一个上产生。
[0019]所述内芯可具有圆柱体形状,所述插件开口在所述圆柱体形状中形成,且所述减震器可具有环状形状,使得所述减震器的内圆周与所述内芯的外圆周接触。
[0020]所述内芯和所述连杆经由螺栓一体联接至彼此,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内芯的第二中空部分。
[0021 ] 所述内芯可包括上部内芯和下部内芯,所述上部内芯和下部内芯独立地彼此分离以在其间限定空间,由此形成所述插件开口。
[0022]设置螺栓以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内芯的第二中空部分,并由此将所述通孔和所述内芯的第二中空部分彼此一体联接。
[0023]所述下部内芯以单个结构与所述螺栓联接,且所述上部内芯选择性地联接至所述螺栓。
[0024]如以上描述显而易见的是,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优点在于,紧固操作仅通过在插入连杆之后拧紧螺栓而完成,因为减震器整体连接至一个内芯,由此简化了工作过程并减少了在扭力杆装置中所用的部件的数量。
[0025]此外,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优点在于,简单地通过将减震器安装至车身而压缩和支撑减震器,从而不必进行另外的挤锻操作,由此有可能由于省略挤锻操作而实现成本降低。
[0026]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组件的视图。
[0028]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剖视图。
[0029]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截面图。
[0030]图4为显示包括于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中的内芯和减震器的另一形状的视图。
[0031]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构造的视图。
[0032]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0033]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数个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相同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
[0035]在下文,将参考所附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
[0036]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的剖视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扭力杆装置的截面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