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16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未示出,但是车辆I设置有用于检测控制车辆I所需的各种物理量的多个传感器,如加速器操作量(加速器踏板被用户操作的量)、发动机10的转速、车速V等。传感器将检测结果传递到E⑶60。
[0039]使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器(均未在图中示出)成为E⑶60的组成部分。ECU 60基于来自相应的传感器的信息和储存在存储器内的信息来实行预定的计算处理,且基于计算的结果来控制车辆I的相应的装置。
[0040]基于用作换档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的SP,E⑶60变更自动变速单元30的控制状态(以下也称作“换档区”)。
[0041]例如,当SP处于D位置时,E⑶60将换档区设定在“D档(前进档)”。在D档中,基于具有作为参数的如加速器操作量、车速等的变速图(未示出),自动变速单元30被控制为以便形成可前进行驶的第一速度档位到第四速度档位之一。
[0042]进一步地,当SP处于R位置时,E⑶60将换档区设定在“R档(后退档)”。在R档中,自动变速单元30被控制为以便形成可后退行驶的后退档位。
[0043]而且,当SP处于N位置时,E⑶60将换档区设定在“N档”。在N档中,自动变速单元30被控制到空档状态(没有传递动力的状态)。
[0044]进一步地,当SP处于P位置时,E⑶60将换档区设定在“P档”。在P档中,自动变速单元30的输出轴被固定。
[0045](差动单元和自动变速单元的构造)
[0046]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差动单元20和自动变速单元30的构造的视图。注意,差动单元20和自动变速单元30关于它们各自的轴心对称地配置,并且因此在图2中差动单元20和自动变速单元30的各自的下侧已经省略。
[0047]差动单元20包含MG1、MG2以及动力分割装置24。MG1、MG2是由逆变器28(图1)驱动的交流的旋转电气设备。
[0048]动力分割装置24由如下的单一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构成:包含太阳轮S0、小齿轮PO、行星架CAO和内齿圈R0。为了支撑小齿轮PO能够自转且公转,行星架CAO联接至输入轴22,或换句话说,发动机10的输出轴。太阳轮SO联接至MGl的旋转轴。内齿圈RO联接至传动构件26且配置为经由小齿轮PO与太阳轮SO啮合。MG2的旋转轴联接至传动构件26。换句话说,内齿圈RO还联接至MG2的旋转轴。
[0049]当太阳轮S0、行星架CAO和内齿圈RO相对彼此旋转时,动力分割装置24起到差动装置的作用。如将在下文(图4)描述的,太阳轮S0、行星架CAO和内齿圈RO的各自的转速是相关的,以便通过共线图上的直线来连接。使用动力分割装置24的差动功能,从发动机10输出的动力在太阳轮SO和内齿圈RO之间被分配。通过被分配到太阳轮SO的动力来引起MGl作为发电机来运转,且由MGl产生的电力被供给到MG2并储存在蓄电装置29(图1)中。
[0050]自动变速单元30包含单一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32、34,离合器Cl、C2,制动器B1、B2,以及单向离合器F1。行星齿轮32包含太阳轮S1、小齿轮P1、行星架CA1、以及内齿圈Rlo行星齿轮34包含太阳轮S2、小齿轮P2、行星架CA2、以及内齿圈R2。
[0051]离合器Cl、C2和制动器B1、B2是各自被油压操作的摩擦接合元件。例如,相应的摩擦接合元件由湿式多片式元件、带式制动器等构成,在所述湿式多片式元件中,多个重叠的摩擦片通过油压被压在一起,在所述带式制动器中,卷绕在转鼓的外周面的带子的一端通过油压收紧。
[0052]单向离合器Fl支撑联接的行星架CAl和内齿圈R2,以能够沿正方向(车辆前进方向)旋转,而不能沿负方向(车辆后退方向)旋转。
[0053]差动单元20和自动变速单元30通过传动构件26联接。输出轴36联接至差动齿轮单元42 (图1),其中所述输出轴联接至行星齿轮34的行星架CA2。
[0054]图3是示出自动变速单元30的接合操作表的视图。通过根据图3示出的接合操作表来接合离合器Cl、C2,制动器BI,B2以及单向离合器F1,第一速度档位至第四速度档位(前进档位)和后退档位形成。注意图3中,圆圈表示接合状态,而空白部分表示分离状态。进一步地,“N”表示空档状态。
[0055]例如,当离合器Cl和制动器B2接合,而另外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分离时,第一速度档位(1st)和后退档位(Rev)形成。换句话说,在依照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单元30中,相同的摩擦接合元件被用来形成在D档的第一速度档位以及在R档的后退档位。结果,可省略R档专用的摩擦接合元件和电磁阀,能够使自动变速单元30的尺寸减小。
[0056]通过使MG2的旋转方向反转,车辆I在前进行驶和后退行驶之间切换。更具体地,通过在接合离合器Cl和制动器B2的同时将MG2沿正方向旋转,E⑶60引起车辆I以第一速度档位前进,而通过在接合离合器Cl和制动器B2的同时将MG2沿负方向旋转来引起车辆后退。
[0057]图4是由差动单元20和自动变速单元30构成的变速机构的共线图。参考图2和图4,对应差动单元20的共线图上的纵线Yl表示动力分割装置24的太阳轮SO的转速(换句话说,MGl的转速)。纵线Y2表示动力分割装置24的行星架CAO的转速(换句话说,发动机10的转速)。纵线Y3表示动力分割装置24的内齿圈RO的转速(换句话说,MG2的转速)。注意,在纵线Yl至纵线Y3之间的间隔依照动力分配装置24的齿数比来确定。
[0058]进一步地,对应自动变速单元30的共线图上的纵线Y4表示行星齿轮34的太阳轮S2的转速。纵线Y5表示彼此联接的行星齿轮34的行星架CA2以及行星齿轮32的内齿圈Rl的转速。纵线Y6表示彼此联接的行星齿轮34的内齿圈R2以及行星齿轮32的行星架CAl的转速。纵线Y7表示行星齿轮32的太阳轮SI的转速。在纵线Y4至纵线Y7之间的间隔依照行星齿轮32、34的齿数比来确定。
[0059]当离合器Cl被接合时,自动变速单元30的行星齿轮34的太阳轮S2联接至差动单元20的内齿圈R0,以便太阳轮S2与内齿圈RO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此,当离合器Cl被接合时,表示太阳轮S2的转速的纵线Y4用作自动变速单元30的输入轴的转速。
[0060]另一方面,当离合器C2被接合时,在自动变速单元30中的行星齿轮32的行星架CAl以及行星齿轮34的内齿圈R2联接至差动单元20的内齿圈R0,以便行星架CAl和内齿圈R2与内齿圈RO以同一速度旋转。因此,当离合器C2被接合时,表示行星架CAl和内齿圈R2的转速的纵线Y6用作自动变速单元30的输入轴的转速。
[0061]表示行星齿轮34的行星架CA2的转速的纵线Y5对应于自动变速单元30的输出转速(输出轴36的转速)。
[0062]例如,如图3的接合操作表所示,当通过接合离合器Cl和制动器BI且分离另外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来形成第二速度档位(2nd)时,自动变速单元30的共线图采取由“2nd”表示的直线形式。
[0063]进一步地,如图3中的接合操作表所示,当离合器Cl和制动器B2接合且另外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分离时,根据MG2的旋转状态来形成第一速度档位(1st)和后退档位(Rev)。
[0064]当MG2(内齿圈R0)沿正方向旋转时,自动变速单元30的共线图采取由“1st”表示的直线形式。更具体地,当离合器Cl接合时,太阳轮S2与内齿圈RO —起沿正方向旋转,并且当制动器B2接合时,内齿圈R2停止旋转,结果是,自动变速单元30的输出轴36沿正方向(前进方向)旋转。
[0065]另一方面,当MG2(内齿圈R0)沿负方向旋转时,自动变速单元30的共线图采取由“Rev”表示的直线形式。更具体地,当离合器Cl被接合时,太阳轮S2与内齿圈RO —起沿负方向旋转,并且当制动器B2被接合时,内齿圈R2停止旋转,结果是,自动变速单元30的输出轴36沿负方向(后退方向)旋转。注意,内齿圈R2的在负方向上的旋转也通过单向离合器Fl抑制。
[0066]这里,在自动变速单元30中,通过根据图3的接合操作表来接合且分离离合器Cl、C2和制动器B1、B2,可形成第一至第四速度档位、后退档位、以及空档状态。
[0067]同时,在差动单元20中,通过适当地控制MG1、MG2的旋转来实现无级变速,在无级变速中,相对于联接至行星架CAO的发动机10的预定转速,内齿圈RO的转速(换句话说,传动构件26的转速)可连续地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