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6804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将配置有气囊的壳体覆盖的罩盖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气囊罩盖的引板插入到气囊壳体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切槽的气囊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气囊装置中,在气囊壳体的外壁形成的钩与气囊罩盖的引板连结,由此将气囊壳体与气囊罩盖连接。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3/018357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为了使钩与引板的连结变强,形成于内壁的斜道使引板的前端向外壁侧弯曲,因此难以提高壳体与罩盖的连接强度。因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提高壳体与罩盖的连接强度且能够防止罩盖的脱落的气囊装置。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气囊装置包括:
[0010]气囊;
[0011]配置有所述气囊的壳体;及
[0012]覆盖所述壳体的罩盖,
[0013]所述壳体具有向所述罩盖侧突出的外壁及内壁,
[0014]所述罩盖具有插入到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的立壁,
[0015]所述内壁具有向所述立壁侧突出的突出部,
[0016]所述外壁具有与所述立壁卡合的卡合部,
[0017]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立壁的插入方向正交且与通过所述卡合部的前端的假想平面交叉。
[0018]【发明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容易地提高壳体与罩盖的连接强度,并且能够防止罩盖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将配置有气囊的壳体覆盖的罩盖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21]图2是配置有气囊的壳体的侧视图。
[0022]图3是覆盖壳体的罩盖的一部分的从壳体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0023]图4是壳体的从罩盖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0024]图5是将壳体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0025]图6是表示壳体的外壁与罩盖的立壁卡合跟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7是表示壳体的外壁与罩盖的立壁卡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8是表示壳体的外壁与罩盖的立壁卡合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
[0029]图1是模块罩盖1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保持器30的侧视图。保持器30是配置有气囊的壳体的一例,模块罩盖10是将配置气囊的壳体覆盖的罩盖的一例。模块罩盖10及保持器30是具有弹性且通过例如对树脂进行注塑成形而制作的零件。
[0030]模块罩盖10朝向保持器30而沿着箭头51所指的方向移动,与保持器30连接。通过将模块罩盖10与保持器30连接,而将气囊模块1 (参照图7、图8)组装。气囊模块1是以安装于未图示的方向盘的中央部的状态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的一例。
[0031]气囊模块1例如具备气囊20、充气机21、保持器30、模块罩盖10。在图2中,充气机21及折叠后的气囊20的外形的一例由单点划线表示。
[0032]气囊20是以折叠后的状态固定于保持器30的基布。充气机21是向气囊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器的一例。充气机21是固定于保持器30的底面31并向折叠后的气囊20喷出气体,由此使气囊20膨胀展开的气体产生器。保持器30将折叠后的气囊20与充气机21一起在底面31进行保持。充气机21可以固定于底面31的内侧(模块罩盖10侧的部位),也可以固定于底面31的外侧(与模块罩盖10相反的一侧的部位)。模块罩盖10是按照将以折叠的状态固定于保持器30的气囊20覆盖的方式与保持器30连接的气囊罩盖。
[0033]图3是模块罩盖10的一部分的从保持器30侧观察到的立体图。模块罩盖10例如具有盖面11和相对于盖面11从盖面11向保持器30侧的方向突出的立壁12。
[0034]盖面11是将气囊模块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向车室露出的部分,具有因膨胀了的气囊20而裂开的裂缝。盖面11具有背面16,所述背面16是在气囊模块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向车室露出的表面的相反侧的面。在模块罩盖10组装于保持器30的状态下,背面16与以折叠的状态配置于保持器30的气囊20相对。
[0035]立壁12是以将折叠的气囊20包围的方式形成的侧壁,且是以形成包围折叠了的气囊20的空间的方式从盖面11的背面16突出的周壁。
[0036]立壁12优选具有薄壁部72,该薄壁部72具有比立壁12的其他的壁部分(厚壁部71)薄的厚度。通过在立壁12设置厚壁部71和薄壁部72这两方,即使立壁12从盖面11的背面16突出,也能够实现盖面11的表面的外观提高和立壁12的适度的弹性变形这两者。
[0037]当在从背面16突出的立壁12设置薄壁部72时,会抑制在盖面11的表面产生由成形收缩引起的凹陷等缩孔的情况,盖面11的表面的外观提高,另一方面,难以确保立壁12的适度的弹性变形。然而,通过设置薄壁部72和厚壁部71这两方,不仅是盖面11的表面的外观提高,而且立壁12的适度的弹性变形也容易确保。由于能够确保立壁12的适度的弹性变形,因此容易将立壁12插入保持器30的切槽35 (参照图4。详情后述),模块罩盖10与保持器30的组装性提高。
[0038]薄壁部72优选设置在立壁12中的相对的壁部分,以避免产生立壁12的弹性变形的偏差。关于厚壁部71也同样。在图6的情况下,薄壁部72设置于在气囊模块1搭载于车辆时在成为车宽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的壁部分,厚壁部71设置于在气囊模块1搭载于车辆时在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的壁部分。
[0039]厚壁部71通过设置所谓“减壁部”或“去壁部”,能够抑制在厚壁部71相接的部分产生缩孔的情况。
[0040]图4是保持器30的从模块罩盖10侧观察到的俯视图。保持器30例如具有底面31和相对于底面31从底面31向模块罩盖10侧的方向突出的外壁33及内壁3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气囊20及充气机21的图示。而且,保持器30在从模块罩盖10侧观察的俯视下,成形为大致线对称。
[0041]底面31是形成有供充气机21插入的安装孔32的底壁。内壁34是以包围折叠后的气囊20的方式形成的侧壁,是以形成包围折叠后的气囊20的空间的方式从底面31突出的周壁。收容折叠后的气囊20的收容部45由底面31及内壁34形成。外壁33是相对于内壁34而形成在与气囊20及收容部45相反的一侧的侧方的侧壁,是在内壁34的外侧从底面31突出的周壁。外壁33通过连结部38而在底面31侧与内壁34连结。
[0042]切槽35是存在于外壁33与内壁34之间的间隙,是以围绕保持器30的侧面的方式形成的槽。模块罩盖10的立壁12向切槽35插入。
[0043]内壁34具有从内壁34的外壁33侧的壁面向外壁33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0。突出部40的突出高度根据模块罩盖10的立壁12的厚度而不同,薄壁部72抵接的突出部40具有比厚壁部71抵接的突出部40高的突出高度。
[0044]外壁33具有从外壁33的内壁34侧的壁面向内壁34侧突出的多个钩部36。钩部36是与插入到切槽35内的模块罩盖10的立壁12机械地卡合的卡合部的一例。钩部36的一部分配置在相邻的突出部40之间。
[0045]图5是保持器30的一部分的从模块罩盖10侧观察到的放大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气囊20及充气机21的图示省略。
[0046]形成于内壁34的突出部40向外壁33侧突出,由此切槽35的切槽宽度(外壁33与内壁34的间隙长度)在突出部40的突出部分处局部地缩窄。突出部40具有斜道41和抵接面42 (详情后述)。外壁33具有与模块罩盖10的立壁12卡合的钩部36。
[0047]图6是表示立壁12向切槽35插入至形成于模块罩盖10的立壁12的卡合孔15与钩部36卡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钩部36形成于外壁33,向箭头51所指的方向延伸至前端39。箭头51所示的方向表示立壁12向切槽35插入的插入方向。
[0048]图7是气囊模块1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是表示立壁12的卡合孔15与外壁33的钩部36卡合的状态的图。通过卡合孔15与钩部36的卡合,将模块罩盖10与保持器30牢固地连接,气囊模块1完成。
[0049]图8是卡合孔15与钩部36卡合的状态下的气囊模块1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50]参照图8,说明直至卡合孔15与钩部36卡合为止的流程。模块罩盖10的立壁12向箭头51所指的插入方向插入于切槽35。钩部36是外壁33向内壁34侧弯曲的部位。钩部36向内壁34侧突出,因此切槽35的切槽宽度(外壁33与内壁34的间隙长度)在钩部36的突出部分局部地缩窄。
[0051]当立壁12向切槽35插入时,立壁12的前端部18与钩部36的卡合面61接触。前端部18是箭头51所指的插入方向上的立壁12的缘部。卡合面61是向内壁34侧突出且沿着箭头51所指的插入方向相对的倾斜面。在前端部18与卡合面61接触的状态下压入立壁12,由此弹性的钩部36通过在卡合面61处受到的力而向内壁34的相反侧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