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886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向内缩回的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伸缩杆还可以是一独立的部分,当横向挡板31被向上拉出后,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与所述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相应时,再将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分别穿过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以分别容置在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靠近孔口的一端的内周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起的环形限位环(图未示出),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里端的外周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环形限位环抵设的环形凸起(图未示出),当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被拉出时,该环形凸起抵设于所述环形限位环的里端面,以使得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不能被完全拉出。
[0042]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31的左、右侧壁的外壁上且靠近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可相对于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孔径方向旋转的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的固定端分别旋转固定在所述左侧壁303和右侧壁上,所述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的旋转端以该固定端为圆心旋转。在与所述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的固定端相对的一端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对所述第一挡杆的第二挡杆的旋转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横向挡板31的左、右侧壁靠近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里端分别设有沿所述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轴向压缩或者弹起的弹性件,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里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性件上,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外端可向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的方向弹出。当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被压向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内时,分别旋转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以使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分别从径向上压住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外端,并将第一挡杆的旋转端限位于第一限位杆与横向挡板31的左侧壁之间的限位空间内,将第二挡杆的旋转端限位于第二限位杆与横向接板32的右侧壁之间的限位空间内。
[0043]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容置腔30的外侧壁302的外表面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35,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35可以是突出于所述外侧壁302且设于所述外侧壁302的上端面的凸块,也可以是向前排座椅方向横向设置或者斜上方倾斜且可收折的横杆。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使横向挡板31在拉出、向前排座椅方向翻转呈与乘坐部分呈同一方向时,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35能够对该状态的横向挡板起到一个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挡板31的被放倒后,它朝向前排方向的长度小于前排座椅的靠背与后排乘坐部分的最短水平直距离。
[0045]请参见图9,本乘坐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本实施例还包括与第三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它们同样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外侧表的外表面,以对所述横向挡板起到一个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的乘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乘坐部分同轴向的容置腔40,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与里侧壁401相对的外侧壁402、左侧壁以及与所述左侧壁相对的右侧壁,所述里侧壁401紧靠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其中:
[0046]本实施例的容置腔40呈矩形腔,它的轴向长度与所述乘坐部分的轴向长度约等或者相等,它的底部接近车内的脚踏面。所述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的上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里侧壁401的上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在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上端边缘上设置有一横向挡壁404,所述横向挡壁404的固定端与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上端边缘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挡壁404的延伸端朝向前排座椅方向水平延伸且不完全遮盖所述容置腔40的开口。所述横向挡壁404的底端面与所述外侧壁40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47]本实施例的横向挡板41同样的可以上下滑动的设于所述容置腔40中。所述横向挡板41包括下挡板411和上挡板412,所述下挡板411的形状与所述容置腔40相匹配,即所述下挡板411的宽度约小于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与外侧壁402之间的最短水平直线距离,也即,所述下挡板411的宽度约小于所述容置腔40的宽度。
[0048]所述上挡板412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挡板411的宽度,并且所述上挡板412的面向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的一面与所述下挡板411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上挡板412朝向所述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的一面的底端通过一铰链42与所述下挡板411朝向所述容置腔40的外铡壁的一面的上端铰接。
[0049]在上挡板412和下挡板411面向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一面,它们的连接处采用限位销43和限位孔以将上挡板412竖直的限位于所述下挡板411的上端。具体的,在所述上挡板412朝向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一面,所述上挡板412的下端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限位销43,例如插销,在所述下挡板411的上端板设置有与所述插销进行限位配合的插孔,当需要将上挡板412竖直的固定于所述下挡板411上时,将插销往下滑动以插入插孔中,即可使上挡板412竖直的立于所述下挡板411之上。
[00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挡板412包裹有软垫(图未示)。
[0051]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挡板412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拉块(图未示),所述拉块与所述上挡板412的横截面呈“T”形,同样的,所述拉块包裹有软垫。
[0052]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用于将横向挡板41拉出所述容置腔40的拉出结构可以采用上述任何一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只要可以使横向挡板41顺利的滑出所述容置腔40即可。只是,本实施例中的拉出结构不需要再设置用于对横向挡板41下端部进行限位的、使其不完全被拉出容置腔40的限位结构。
[0053]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容置腔40的底壁安装有纵向压缩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面与所述下挡块的上端面固定。同第一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在所述容置腔40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设置有电机以及驱动杆。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0054]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横向挡板41被拉出或者弹出容置腔40时,设置于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横向挡壁404抵住所述下挡板411的上端面,而上挡板412则由于它的自身宽度小于下挡板411的宽度,使得上挡板412正好可以避过上挡板412,以向上穿出所述容置腔40,即,横向挡壁404与所述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上挡板412的形状相匹配;由于此时的上挡板412与下挡板411通过固定销相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