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735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车系统,特别涉及具有在多个处理装置间沿着轨道行走的输送车的输送车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用来输送大型化的玻璃基板或将其收纳了多个的盒的输送车。输送车在工厂内的净化间内自动行走,在处理装置间输送物品。输送车行走的轨道例如是从天花板悬挂的轨道或设置在地上的轨道。在此情况下,轨道及输送车行走的空间为被从外部隔断的净化间。在车站中,设置有通过水平多关节臂(SCARA arm)的移载装置。通过水平多关节臂的移载装置从输送车将玻璃基板或盒移载到车站的载置场所,与此相反,从车站的载置场所将玻璃基板或盒移载到输送车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已知有在输送车上设有通过水平多关节臂的移载装置的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94302号公报另一方面,在输送重物的输送车系统中,可以考虑在处理装置的附近配置侧缓冲区(side buffer)。但是,如果在用来保管重物的侧缓冲区中使用通过水平多关节臂的移载装置,则有侧缓冲区的成本上升、或输送车的重量变得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输送车系统中降低对应于重物的侧缓冲区的成本。有关本发明的输送车系统,是用来在多个处理装置之间输送物品的输送车系统, 具备轨道、输送车和载置台。轨道沿着多个处理装置设置。输送车在轨道上行走,输送物品。 载置台配置在轨道的侧方,具有载置面。输送车具有支撑台和推拉(push pull)装置。支撑台具有与载置台的载置面相同高度的支撑面。推拉移载装置通过推拉物品而使其在载置台与支撑台之间移动。在该系统中,输送车停止在载置台的侧方,通过推拉移载装置使物品在支撑台与载置台之间移动。物品如果从推拉移载装置作用力,则在载置面和支撑面上移动。这样,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进行重物的移载。结果,在输送车系统中能够降低对应于重物的侧缓冲区的成本。进而,由于设在输送车上的移载装置是推拉移载装置,所以输送车的重量变小。另外,支撑台的支撑面和载置台的载置面只要在物品的移载时处于相同的高度就可以。即,任一或两者的面可变更高度,在输送车的行走中或停止中两者的面的高度也可以不同。载置台也可以还具有盖、和用来提高盖内载置的物品的周围的清洁度的清洁装置。在该系统中,载置台上的物品的周围的清洁度变高。另外,盖例如既可以仅配置在物品的上方,也可以仅配置在物品的上方和左右,也可以配置在物品的上方、左右和里侧。
也可以是,载置台的载置面是转动自如的输送机,输送车的支撑面是转动自如的输送机。在该系统中,由于输送机转动自如,所以在物品的移载时能够抑制磨损粉的产生。轨道也可以具有与多个处理装置相邻的环路。输送车也可以在环路上单向通行地行走。载置台也可以具有在至少1个环路的内侧接近于环路的两侧部分配置、并沿环路的长度方向排列为一列地配置的第1载置台及第2载置台。第1载置台及第2载置台也可以分别具有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的一侧开设的第1开口部及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的相反侧开设的第2开口部。在该系统中,载置台在环路内具有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分别开设的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因而,在物品的临时放置时,能够选择处于作为目的的处理装置的附近的载置台。以上的结果是,物品的输送效率提高。也可以是,载置台具有可沿上下方向通过载置面而支撑物品的支撑部件、和驱动支撑部件的驱动机构;如果在载置面上载置有物品的状态下驱动机构驱动支撑部件,则支撑部件穿过载置面使物品上升,从而确保在载置面上用来放置物品的空间。在该系统中,如果将物品放置到载置面上,则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撑部件并使其上升,使物品移动到比载置面高的位置。在此状态下,能够使物品从输送车输送到载置面上。以上的结果是,载置台的物品收容能力变高。发明效果在有关本发明的输送车系统中,能够降低移载装置的成本。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输送车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轨道的变形例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示意俯视图。 图6是表示输送车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表示输送车内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用来说明在轨道上放置有保护盖的状态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示意俯视图。 图16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其他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载置台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载置台的局部侧视图。
图19是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标记说明1输送车系统2处理装置2a 车站3 轨道4检查装置5输送车7自动仓库9缓冲区9A第1缓冲区9B第2缓冲区11第1环路Ila第1小环路lib第2小环路Ilc第3小环路13第2环路13a第4小环路13b第5小环路13c第6小环路15第3环路15a第7小环路15b第8小环路I5C第9小环路17第4环路17a第10小环路17b第11小环路19第1捷径用连结部21第2捷径用连结部23第3捷径用连结部25第4捷径用连结部27连结部28连结部29连接处理装置29a第1处理装置29b第2处理装置31第1车站32 地面32a 凹部
33第2车站34天花板面35主体(支撑台)36入口车站37行走部38出口车站39辊式输送机(支撑面)39a 辊41推拉移载装置43微环境机构45 车轮47 轨道51臂机构53钩部件53a 第 1 部分53b 第 2 部分55 框体57 闸门59 FFU (清洁装置)61载置台63辊式输送机(载置面)65微环境机构67 盖67a 开口部69 FFU70保护盖71载置台73辊式输送机77第5环路77a第12小环路77b第13小环路79第5捷径用连结部81连结部83连结部85第1单位缓冲区85a 第 1 开口部86第2单位缓冲区86a 第 2 开口部89 旁路
91 _冲区
93混式输送机
93a辊
93b支撑部
93c支柱
93d支撑棒
95支撑机构
97支撑部件
99驱动机构
101基础框
103支撑部
105支柱
120控制系统
121制造控制器
123物流控制器
125自动仓库控制器
127输送车控制器
129输送车内控制器
131行走马达
133推拉驱动机构
135闸门驱动马达
137FFU驱动马达
139编码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1)输送车系统使用图1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输送车系统1。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示意俯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输送车系统1在制造大型的液晶的液晶制造工厂中采用。在液晶制造工厂中,配置有多个处理装置2及检查装置4。输送车系统1是在多个处理装置2间输送物品(例如收容有多个基板的盒)的系统,具有轨道3、输送车5、自动仓库7、和多个缓冲区9。在输送车系统1中,轨道3具有多个环路(环绕路),输送车5在各环路中以单向通行行走。轨道3具有第1 第4环路11、13、15、17。第1 第3环路11、13、15向一个方向较长地延伸,因此具有直线状的两侧部分和处于两端的曲线。第1 第3环路11、13、15相互平行地排列延伸。第4环路17配置为,使其在第1 第3环路11、13、15的一侧端间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1 第3环路11、13、15的与第4环路17相反侧没有设置轨道。 因而,容易将装置运入到第1 第4环路11、13、15、17间或从它们之间运出装置。第1环路11通过设置多个第1捷径用连结部19,实现第1小环路11a、第2小环路lib、第3小环路11c。第2环路13通过设置多个第2捷径用连结部21,实现第4小环路13a、第5小环路13b、第6小环路13c。第3环路15通过设置多个第3捷径用连结部23,实现第7小环路15a、第8小环路15b、第9小环路15c。第4环路17通过设置第4捷径用连结部25,实现第10小环路17a、第11小环路 17b。第10小环路17a通过多个连结部27连结在第1环路11及第2环路13上。第11小环路17b通过连结部28连结在第3环路15上。多个处理装置2在第1 第4环路11、13、15、17的外侧排列配置有多个。处理装置2的结构及种类是周知的,所以这里省略详细说明。作为多个处理装置2的一种,设有连续配置在各环路间的连续处理装置四。连续处理装置四设置在第1环路11与第2环路13之间、以及第2环路13与第3环路15之间。 连续处理装置四包括能够直接移动物品而连结配置的第1处理装置29a及第2处理装置 29b0例如,第1处理装置29a是蚀刻装置,第2处理装置29b是剥离装置。因而,物品被从处于第1环路11中的输送车5运入到第1处理装置^a的入口车站36中而被处理,接着被运入到第2处理装置^b中而被处理,最后被运出到处于第2环路13的出口车站38中的输送车5上。如以上所述,由于在多个处理装置2间没有设置输送轨道,所以输送车系统 1整体中的输送工序数变少。自动仓库7配置在第1环路11与第2环路13之间。自动仓库7具有能够载置物品的多个货架和起重机。由于自动仓库7的结构是周知的,所以这里省略说明。自动仓库 7沿第1环路11和第2环路13延伸的方向较长地延伸,具有向第1环路11侧延伸的第1 车站31、和向第2环路13侧延伸的第2车站33。由此,自动仓库7能够在与在第1环路11 或第2环路13中行走的输送车5之间取放物品。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检查装置4以连接在自动仓库7上的形态配置在自动仓库7的周围。但是,检查装置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多个缓冲区9是作为将物品在处理装置2间输送时的临时放置场所发挥功能的载置台。多个缓冲区9配置在第1 第4环路11 17内、更具体地讲配置在各小环路内。 缓冲区9沿着环路的长度方向较长地形成,如后所述,具有设有开口部的多个收纳部。在第 1 第9小环路11a、lib、11c、13a、13b、13c、15a、15b、15c内,分别配置有4个缓冲区9。在第10小环路17a内配置有6个缓冲区9。在第11小环路17b内,以一列且直线状配置有4 个缓冲区9。利用图4,对第1缓冲区9A和第2缓冲区9B的配置及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在各小环路内,第1缓冲区9A和第2缓冲区9B交替配置。第1缓冲区9A和第2缓冲区9B的基本的构造是相同的,但开口部的朝向相反。如图4所示,在第1 小环路Ila内,第1缓冲区9A具有3台第1单位缓冲区85。第1单位缓冲区85具有朝向相邻的轨道、具体而言朝向第1小环路Ila的一个直线部分的第1开口部85a。第2缓冲区 9B具有3台第2单位缓冲区86。第2单位缓冲区86具有朝向相邻的轨道、具体而言朝向第1小环路Ila的另一个直线部分的第2开口部86a。根据以上,第1缓冲区9A的第1开口部8 和第2缓冲区9B的第2开口部86a在第1小环路Ila内朝向相反侧。以上的结果是,对于第1缓冲区9A能够进行从第1小环路Ila的第1侧的进入,对于第2缓冲区9B 能够进行从第1小环路Ila的第2侧的进入。这样,在1个小环路内确保了从小环路的哪一侧都能够进入的缓冲区,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输送车5与缓冲区9之间的移载。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相邻于各处理装置2的环路内有缓冲区9,特别是有具有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分别开口的开口部的缓冲区9。因而,在两个处理装置2间输送物品时,通常能够用两个命令实现输送。具体而言,通过第1命令,输送车5从作为出发地的处理装置 2运出物品,输送到作为目的地的处理装置2的附近的缓冲区9中。通过第2命令,输送车 5将物品从缓冲区9输送到作为目的地的处理装置2中。这样,通过输送车5的两次运动完成物品的输送,所以输送车系统1中的物品的输送吞吐量提高。利用图5,作为输送车系统1的变形例,说明确保了停止场所的布局。图5是表示轨道的变形例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示意俯视图。在图5中,将处理装置2的一部分去除,在该部位上配置有从第7小环路1 延伸的旁路89。旁路89的两端连接在第7小环路1 上,其中间部为规定长度的直线状,相对于第7小环路15a的直线部分平行。在旁路89中能够停止多台输送车5。另外,旁路89的配置位置、形状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此外,旁路89的可停车台数也可以是一台。需要检修或维护的输送车5进入到旁路89中,在直线部分上停止。在该状态下作业者检修或维护输送车5。根据以上,不会因检修或维护作业而使在处理装置2间输送的输送车5的作业停止。即,能够减少或消除输送车系统1中的停工时间。(2)输送车利用图2及图3对输送车5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输送车的示意俯视图。在图2中,纸面正交方向是输送车5的输送方向,纸面左右方向是物品的移载方向。在图3中,纸面上下方向是输送车5的输送方向,纸面左右方向是物品的移载方向。在图2中,表示地面32和天花板面34,还表示输送车5、缓冲区9、处理装置2的车站加。输送车5、缓冲区9、处理装置2的车站加的上表面为大致相同的高度,接近于天花板面;34。输送车5是用来在处理装置2的车站间输送玻璃基板或盒等的物品的输送机构。 输送车5具有主体35、行走部37、辊式输送机39、推拉移载装置41、和微环境机构43。主体35具有大致箱形形状。行走部37具有设在主体35的左右前后的车轮45、连接在车轮45上的行走马达 131 (图7)、和设在行走马达131上的编码器139(图7)。车轮45行走的轨道47由图2可知,配置在形成于地面32上的凹部32a内,配置在比地面32靠下方。另外,如图14所示,在输送车5不行走的部位的轨道47之上可以放置保护盖70。 保护盖70覆盖轨道47,与地面32平行地配置。通过保护盖70,地面32变得平坦,所以作业者在越过轨道47移动时不会将轨道47损坏。辊式输送机39可转动地设在主体35的上表面,构成输送车5的支撑面。如图2 及图3所示,辊式输送机39的辊39a沿与行走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排列,由此物品能够容易地向左右方向移动。另外,辊式输送机39由在行走方向上离开的一对辊列构成。辊式输送机39的辊39a都是自由辊(非自驱动辊),辊列单单构成物品的导引部件。因而,能够减小移载物品时的阻力,适合于有重量的物品的移载。这样,输送车5的支撑面是由转动自如的辊构成的辊式输送机39,所以在物品的移载时能够抑制磨损粉的产生。推拉移载装置41是将辊式输送机39的辊列上的物品推拉移动的进退装置。推拉移载装置41具有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的臂机构51、设在臂机构51上的钩部件53、和使臂机构51上下·左右·进退的推拉驱动机构133(图7)。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推拉移载装置41配置在比辊式输送机39靠下方。另外,推拉移载装置41由于不需要支撑物品的载荷, 所以结构较简单。因而,能够实现输送车5的轻量化。钩部件53具有从臂机构51的最上段的臂再向左右方向两侧延伸的第1部分53a、 和从第1部分53b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的第2部分53b。第2部分5 彼此的左右方向距离比物品的左右方向长度稍长。微环境机构43具有框体55、一对闸门57、和FFU (Fan Filter Unit)59。微环境机构43是用来在输送车5中使物品的周围环境的清洁度提高的机构。框体55设在主体35 的上部及前后,将规定的空间遮蔽。在框体55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上设有一对闸门57。闸门57能够在闸门驱动马达135(图7)作用下进行开闭动作。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一对闸门57将框体55内的空间从外部遮蔽。FFU59是用来对框体55内供给洁净空气的装置,受FFU驱动马达137 (图7)驱动。(3)缓冲区 利用图2,说明缓冲区9 (相当于图4的第1单位缓冲区85、第2单位缓冲区86) 的构造。缓冲区9例如在第1小环路Ila的内侧接近于两侧部分而配置。缓冲区9具有载置台61、辊式输送机63、和微环境机构65。载置台61具有大致箱形形状。辊式输送机63可转动地设在载置台61的上表面, 构成缓冲区9的载置面。辊式输送机63与输送车5的辊式输送机39是相同的高度。辊式输送机63的辊沿与行走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排列,由此物品能够容易沿左右方向移动。另外,辊式输送机63由在行走方向上离开的一对辊列构成。辊式输送机63的辊都是自由辊。 这样,缓冲区9的载置面是由转动自如的辊构成的辊式输送机63,所以在物品的移载时能够抑制磨损粉的产生。微环境机构65具有盖67和FFU69。微环境机构65是用来在缓冲区9中提高盖 67内即物品的周围环境的清洁度的机构。盖67设在载置台61的上部,将规定的空间遮蔽。 在盖67的轨道侧,形成有开口部67a(相当于图4的第1开口部85a、第2开口部86a)。在该实施方式中,盖仅配置在物品的上方,但盖也可以仅设在物品的上方和左右,也可以配置在物品的上方、左右和里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开口部上没有设置闸门,但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闸门。FFU69是通过对框体55内供给洁净空气、用来提高载置的物品的周围的清洁度的装置。FFU69受FFU驱动马达137 (图7)驱动。(4)车立占利用图2对处理装置2的车站加进行说明。车站加具有载置台71和辊式输送机73。载置台71具有大致箱形形状。辊式输送机73可转动地设在载置台71的上表面。 辊式输送机73的辊沿与行走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排列,由此物品能够容易沿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辊式输送机73由在行走方向上离开的一对辊列构成。辊式输送机73的辊都是自由棍。(5)控制结构
10
利用图6说明输送车系统1的控制系统120。图6是表示输送车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控制系统120具有制造控制器121、物流控制器123、自动仓库控制器125、和输送车控制器127。物流控制器123是自动仓库控制器125及输送车控制器127的上位的控制器。输送车控制器127管理多个输送车5,具有对它们分配输送指令的分配功能。另外,“输送指令”包括关于行走的指令以及关于货物抓起位置和货物放下位置的指令。制造控制器121能够在与处理装置2之间进行通信。处理装置2将结束了处理的物品的输送请求(货物抓起请求、货物放下请求)发送给制造控制器121。制造控制器121将来自处理装置2的输送请求发送给物流控制器123,物流控制器 123将报告发送给制造控制器121。物流控制器123如果从制造控制器121接受到输送请求,则在伴随着自动仓库7 中的入库或出库的情况下,以规定的定时将入库或出库指令向自动仓库控制器125发送。 并且,自动仓库控制器125对应于此将入库或出库指令向自动仓库7发送。物流控制器123 还如果从制造控制器121接受到输送请求,则将其变换为输送指令,进行向输送车5的输送指令分配动作。输送车控制器127为了制作输送指令而与各输送车5连续地通信,基于从各输送车5发送来的位置数据得到其位置信息。利用图7对输送车5的输送车内控制器1 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输送车内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输送车内控制器1 是由CPU、RAM、ROM等构成、执行程序的计算机。在输送车内控制器1 的存储器中保存有路线图。输送车5 —边比较记载在路线图中的坐标和本机的内部坐标(由编码器139(后述)求出的坐标)一边继续行走。在输送车内控制器1 上,连接着行走马达131、推拉驱动机构133、闸门驱动马达 135、FFU驱动马达137、编码器139。(6)输送车系统的动作使用图2及图8 图13说明输送车系统1的动作。图8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在图2的状态下,输送车5在载置有物品Cl的状态下停止在缓冲区9与处理装置2的车站加之间。在车站加上载置有物品C2。从该状态起,输送车5将物品Cl卸到缓冲区9中,接着将物品C2从车站加装入。以下,详细说明该动作。从图2的状态起,在输送车5中,通过驱动闸门驱动马达135,将缓冲区9侧的闸门 57打开。进而,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升降机构(未图示),使臂机构51上升。结果,将钩部件53的第2部分5 配置在物品Cl的左右方向两侧。在图8中表示臂机构51的上升后的状态。从图8的状态起,在输送车5中,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滑动机构(未图示), 使臂机构51滑动到缓冲区9侧。由此,物品Cl被钩部件53的第2部分5 推压,被从输送车5输送到缓冲区9内。具体而言,物品Cl在辊式输送机39及辊式输送机63上滑动移动。在图9中表示物品Cl的移动后的状态。
从图9的状态起,在输送车5中,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升降机构(未图示),使臂机构51下降。结果,将钩部件53的第2部分5 配置在比物品Cl的左右方向两侧靠下方。接着,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滑动机构(未图示),使臂机构51滑动到输送车5侧。 由此,臂机构51回到输送车5内。最后,驱动闸门驱动马达135,将缓冲区9侧的闸门57关闭。在图10中表示闸门57关闭的状态。如以上说明,输送车5停止在缓冲区9的侧方,通过推拉移载装置41使物品在主体35与缓冲区9之间移动。物品如果从推拉移载装置41作用力,则在辊式输送机39和辊式输送机63之上移动。这样,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进行重物的移载。从图10的状态起,在输送车5中,通过驱动闸门驱动马达135,将车站加侧的闸门 57打开。进而,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滑动机构(未图示),使臂机构51滑动到缓冲区 9侧。在图11中表示臂机构51的滑动后的状态。从图11的状态起,在输送车5中,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升降机构(未图示), 使臂机构51上升。结果,将钩部件53的第2部分5 配置在物品C2的左右方向两侧。在图12中表示臂机构51上升后的状态。从图12的状态起,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滑动机构,使臂机构51滑动到输送车 5侧。由此,臂机构51回到输送车5内。此外,物品C2被钩部件53的第2部分5 推压, 被从车站加输送到输送车5内。具体而言,物品C2在辊式输送机73及辊式输送机39上滑动移动。进而,驱动推拉驱动机构133的升降机构(未图示),使臂机构51下降。结果, 将钩部件53的第2部分5 配置在比物品C2的左右方向两侧靠下方。最后,驱动间门驱动马达135,将车站加侧的闸门57关闭。在图13中表示闸门57关闭的状态。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移载动作结束。(7)其他实施方式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写在本说明书中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可以根据需要而任意地组合。(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具有多个朝向不同侧的开口部的第1缓冲区9A和第 2缓冲区9B —个一个地交替设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缓冲区只要在环路内具有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分别开口的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是怎样的构造都可以。例如,也可以将一方的种类的缓冲区连续地配置。进而,也可以使用仅具有1个开口部的缓冲区。即,关于缓冲区的形状、各个缓冲区的连续数并没有特别限定。根据以上的构造,缓冲区在环路内具有朝向环路的两侧部分分别开设的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因而,在将物品运入到缓冲区9中时,能够选择处于作为目的的处理装置 2的附近并且具有朝向该处理装置2开设的开口部的缓冲区。以上的结果是,物品的输送效
率提高。(B)在环路内,多个缓冲区9也可以不以直线状配置。但是,为了使环路的宽度不极端地变大,优选地将多个缓冲区9配置为一列。另外,在缓冲区9以直线状配置的情况下, 能够将环路的宽度设定为最小限度。(C)在图15所示的输送车系统中,轨道3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以外,还在第1 第3环路11、13、15的与第4环路17相反侧具有第5环路77。第5环路77通过设置第5捷径连结部79,实现第12小环路77a、第13小环路77b。 第12小环路77a通过多个连结部81连结在第1环路11及第2环路13上。第13小环路 77b通过连结部83连结在第3环路15上。第1 第5环路11、13、15、17、77的轨道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收纳在地面 32的凹部32a内。在该实施方式中,例如在通常时,在第5环路77的轨道之上预先盖上保护盖。通过配置保护盖,地面32变得平坦,所以容易将装置运入到第1 第4环路11、13、 15、17间或从它们之间运出装置。此外,当作业者越过第5环路77移动时不会将轨道损坏。 并且,例如在异常时,能够将保护盖拆下而使输送车5在第5轨道77上行走。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5环路77内没有设置缓冲区。但是,根据需要也可以配置缓冲区。(D)利用图16 图19,说明提高了缓冲区的物品收容能力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6 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其他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图17是载置台的示意俯视图。图18是载置台的局部侧视图。图19是输送车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6及图17所示,缓冲区91具有辊式输送机93和支撑机构95。辊式输送机93与上述实施方式是同样的,但在各辊93a间确保有规定的间隙。辊式输送机93还具有支撑辊93a的支撑部93b、支柱93c、以及支撑棒93d。支撑部9 是直接支撑辊93a的部分,沿辊93a排列的方向延伸。支撑部9 旋转自如地支撑辊93a的对置于另一辊列的一侧的端部。支柱93c将支撑部9 维持在规定高度。支撑棒93d从支柱 93c倾斜延伸,旋转自如地支撑辊93a的与另一辊列相反侧的端部。即,在辊93a的与另一辊列相反侧没有设置支柱。支撑机构95是用来使辊式输送机93上的物品移动到比辊式输送机93靠上方的机构,具有支撑部件97和驱动机构99。支撑部件97是分别沿上下方向通过一对辊式输送机93而能够支撑物品的一对部件,如图17所示,具有基础框101、和从基础框101延伸的多个细的支撑部103。各基础框101配置在各辊式输送机93的前后方向外侧,沿辊式输送机 93的各辊93a排列的方向延伸。如图16及图17所示,多个支撑部103延伸到辊式输送机 93的辊93a之间。支撑部103的上表面是平坦的面,配置在比辊93a的上表面靠下方。驱动机构99是用来驱动支撑部件97的机构,具有支柱105、升降马达(未图示)、和链(未图示)。支柱105例如设在四角上,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18所示,可上下运动地支撑支撑部件97的基础框101的两端。升降马达(未图示)能够经由链(未图示)使支撑部件97上下运动。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柱105延伸得较高,所以随之缓冲区91的盖67的天花板部也变高,进而,天花板面;34的对应于缓冲区91的部分也变高。在该输送车系统中,在将物品放置到辊式输送机93上之后,通过升降马达(未图示)将链(未图示)卷起,使支撑部件97上升。于是,多个支撑部103通过辊式输送机93 的辊93a之间而向上方移动。由此,如图18所示,支撑部件97的支撑部103将物品C抬起, 由此物品C从辊式输送机93的辊93a离开。最终,如图19所示,物品C在缓冲区91内在最高的位置处受多个支撑部103支撑。在此状态下,在辊式输送机93上可确保能够运入下个物品的空间。以上,能够在缓冲区91内运入两个物品。即,缓冲区91的物品收容能力变尚。另外,用来将物品抬起的支撑部件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支撑部件也可以是例如梯子形状。(E)主体35的辊式输送机39和缓冲区9的辊式输送机63只要在物品C的移载时是相同的高度就可以。即,任一个或两者的面能够变更高度,在输送车5的行走中或停止中两者的面的高度也可以不同。(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环路内的缓冲区配置为一列,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在环路内配置有两列缓冲区。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广泛地用在具有沿着轨道在多个处理装置间行走的输送车的输送车系统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车系统,用来在多个处理装置之间输送物品,其特征在于,具备轨道,沿着上述多个处理装置设置;输送车,在上述轨道上行走,输送物品;以及载置台,配置在上述轨道的侧方,具有载置面;上述输送车具备支撑台,具有与上述载置台的上述载置面相同高度的支撑面;和推拉移载装置,通过推拉上述物品而使其在上述载置台与上述支撑台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载置台还具有盖、和用来提高上述盖内的清洁度的清洁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载置台的上述载置面是转动自如的输送机;上述输送车的上述支撑面是转动自如的输送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轨道具有与上述多个处理装置相邻的多个环路;上述输送车在上述环路上单向通行地行走;上述载置台具有第1载置台及第2载置台,该第1载置台及第2载置台在至少1个上述环路的内侧接近于上述环路的两侧部分而配置,并沿上述环路的长度方向排列为一列地配置;上述第1载置台及上述第2载置台分别具有朝向上述环路的上述两侧部分的一侧开设的第1开口部及朝向上述环路的上述两侧部分的相反侧开设的第2开口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载置台具有支撑部件,可沿上下方向通过上述载置面而支撑上述物品;和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支撑部件;如果在上述载置面上载置有物品的状态下上述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支撑部件,则上述支撑部件穿过上述载置面使上述物品上升,从而确保在上述载置面上用于放置物品的空间。
全文摘要
一种输送车系统,在该输送车系统中降低移载装置的成本。输送车系统(1)具备轨道(3)、输送车(5)、和缓冲区(9)。轨道(3)沿着多个处理装置(2)设置。输送车(5)在轨道(3)上行走而输送物品。缓冲区(9)配置在轨道(3)的侧方,具有由辊式输送机(63)构成的载置面。输送车(5)具有作为支撑台的辊式输送机(39)、和推拉移载装置(41)。辊式输送机(39)具有与缓冲区(9)的辊式输送机(63)相同高度的支撑面。推拉移载装置(41)通过推拉物品而使其在缓冲区(9)与输送车(5)之间移动。
文档编号B61D47/00GK102161434SQ20101054757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4日
发明者川口正富 申请人:村田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