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注水口防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427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列车注水口防止结构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列车注水口防尘罩。



背景技术:

为保证列车上水源的供应,列车的注水口通常都设置在车体之外,以便在停靠站台的短暂时间内对列车快速补充水源。由于注水口设置在车体外,为防止列车在高速运行时有灰尘或异物由列车进水口进入,所以在列车进水口处普遍设计了防尘罩和方便开启和锁闭的盖板结构。该盖板结构一般通过弹簧与防尘罩连接,在没有人为操作时盖板受弹簧的弹力作用而紧紧闭合在防尘罩上,而在需要注水时则人为的开启。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发现,该防尘罩的弹簧很容易发生松弛甚至完全失效的现象,究其原因,发现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注水操作时很容易将盖板过渡打开,常常将盖板开启至270°,这样会对弹簧形成过渡的拉伸,久而久之就会使弹簧发生塑性变形,甚至出现弹簧断裂的现象,由此导致盖板封闭不严,列车运行的过程中注水口容易进入灰尘,由此导致水源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列车注水口防尘罩的翻盖容易过渡开启,由此使弹簧容易失效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注水口防尘罩,该注水口防尘罩包括防尘罩本体、翻盖和弹簧;所述防尘罩本体的后端与列车注水口连通、前端具有开口,所述防尘罩本体的前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支架;在所述翻盖的外侧的边缘处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以使所述翻盖可开合的盖设于所述开口;所述弹簧弹性连接在所述翻盖与所述防尘罩本体之间,用于对所述翻盖施加向所述开口闭合方向上的弹力;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翻盖相对于所述开口开启至设定角度时对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抵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整体呈U形的结构;所述第一支架U形的底端与所述防尘罩本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U形的两端探出于所述防尘罩本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架U形的两端之间连接有枢轴;所述第二支架U形的底端与所述翻盖连接,所述第二支架U形的两端探出于所述翻盖的边缘,所述第二支架U形的两端具有插孔,所述枢轴穿设于所述插孔、以使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所述弹簧为套设在所述枢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枢轴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防尘罩本体相背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翻盖相背的一侧的翻边结构,当所述翻盖相对于所述开口开启至设定角度时,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防尘罩相背的一侧边缘抵触。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较所述第一支架厚。

优选的,所述设定角度为1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焊接在所述防尘罩本体上,所述第二支架焊接在所述翻盖上。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列车注水口防尘罩,包括防尘罩本体、翻盖和弹簧;防尘罩本体的后端与列车注水口连通、前端具有开口,防尘罩本体的前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支架;在翻盖的外侧的边缘处设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铰接,以使翻盖可开合的盖设于开口;弹簧弹性连接在翻盖与防尘罩本体之间,用于对翻盖施加向开口闭合方向上的弹力;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在翻盖相对于开口开启至设定角度时对第二限位部形成抵触,从而将翻盖的开启角度限定在该设定角度,由此可防止操作人员过渡开启翻盖,避免弹簧因过渡拉伸而产生塑性变形或损坏,进而避免弹簧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列车注水口防尘罩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防尘罩本体;2、翻盖;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弹簧;6、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注水口防尘罩,包括防尘罩本体1、翻盖2和弹簧5;防尘罩本体1为圆筒状结构,防尘罩本体1的后端与列车注水口连通、前端具有开口,防尘罩本体1的前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支架3;在翻盖2的外侧的边缘处设有第二支架4;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4铰接,以使翻盖2可开合的盖设于开口;弹簧5弹性连接在翻盖2与防尘罩本体1之间,用于对翻盖2施加向开口闭合方向上的弹力;第一支架3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支架4上设有第二限位部6,第一限位部用于在翻盖2相对于开口开启至设定角度时对第二限位部6形成抵触,从而将翻盖2的开启角度限定在该设定角度,由此可防止操作人员过渡开启翻盖2,避免弹簧5因过渡拉伸而产生塑性变形或损坏,进而避免弹簧5失效的问题。

其中,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优选均为整体呈U形的结构;第一支架3U形的底端与防尘罩本体1的外壁焊接连接,第一支架3U形的两端探出于防尘罩本体1的前端,第一支架3U形的两端之间连接有枢轴;第二支架4U形的底端与翻盖2焊接连接,第二支架4U形的两端探出于翻盖2的边缘,第二支架4U形的两端具有插孔,枢轴穿设于插孔、以使第二支架4与第一支架3铰接;弹簧5为套设在枢轴上的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枢轴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4连接,即弹簧5通过第一支架3上的枢轴和第二支架4而间接连接在防尘罩本体1与翻盖2之间,通过扭转的回弹力而对翻盖2施加向开口盖合的弹力。

第一限位部优选为第一支架3与防尘罩本体1相背的一侧边缘;第二限位部6为第二支架4与翻盖2相背的一侧的翻边结构,当翻盖2相对于开口开启至设定角度时,翻边结构与第一支架3与防尘罩相背的一侧边缘抵触。例如若第二支架4U形的两端位于第一支架3U形的两端的内侧,那么第二支架4上U形的两侧上的翻边结构则向外延伸,第一支架3U形两端为圆弧状结构,当翻盖2由0°开启至90°的过程中,第二支架4上的翻边结构并不会与第一支架3形成干涉;而当翻盖2开启至大于90°后,即第二支架4由相对于第一支架3平行的状态继续向上翻转,则第二支架4上的翻边结构则会因第二支架4角度的变化而与第一支架3顶侧的边缘形成干涉,即限制第二支架4继续相对于第一支架3向上翻转。

进一步的,第二支架4优选较第一支架3厚,即第二支架4相对于翻盖2的高度较第一支架3相对于防尘罩本体1的高度要高。这样当第二支架4相对于第一支架3翻转至90°时,第二支架4上的翻边结构与第一支架3顶侧的边缘还是存在间隙的,所以当第二支架4相对于第一支架3翻转超过90°时,第二支架4上的翻边结构并不会立即与第一支架3顶侧的边缘形成干涉,而是在继续转过一定角度后才与第一支架3形成干涉,也就是说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翻盖2的开启角度超过90°,该设定角度优选为110°,由此更符合操作人员的正常注水作业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