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机械中的联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车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矿车联接采用柱销与联接环配合的联接方式。在矿车分离或联接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拔出柱销放入联接环,然后再插上柱销。在操作的过程中人的头部和上身要进入两车之间方可操作,容易挤伤操作人员,工作的危险性比较大,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人的身体不用进入矿车之间就可以联接或分离矿车的矿车半自动联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矿车半自动联接装置,包括静勾头和动勾头,所述静勾头和动勾头成对配合联接;所述静勾头固定在其中一车的碰头槽处;另一车碰头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转动轴,所述动勾头的中部连接所述转动轴沿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动勾头接近所述静勾头的一端向上折起成锐角,所述动勾头远离所述静勾头的一端连接有传动绳。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远离所述静勾头的一端还连接有平衡锤,所述传动绳连接在所述平衡锤上。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勾头为圆弧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的折角内部为圆弧。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的外角为圆角。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套有轴套。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勾头采用圆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采用钢板。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绳采用钢丝绳。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绳上装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装置能有效地保证勾头的自动联接和半自动脱开效果且不影响原有的销柱联接装置,避免操作人员身体伸入到两车之间,在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确保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杜绝了矿车挤伤操作人员的事故,消除了安全隐患,减少了操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勾头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勾头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勾头与动勾头联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静勾头与动勾头分离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矿车半自动联接装置,包括静勾头1和动勾头2,所述静勾头1和动勾头2成对配合联接;所述静勾头1固定在其中一车的碰头槽处;另一车碰头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转动轴3,所述动勾头2的中部连接所述转动轴3沿所述转动轴3转动;所述动勾头2接近所述静勾头1的一端向上折起成锐角,所述动勾头2远离所述静勾头1的一端连接有传动绳6。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远离所述静勾头1的一端还连接有平衡锤5,所述传动绳6连接在所述平衡锤5上。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勾头1为圆弧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的折角内部为圆弧。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的外角为圆角。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3的两端套有轴套4。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勾头1采用圆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采用钢板。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绳6采用钢丝绳。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绳6上装有手柄7
动勾头2在重力作用下保持水平状态。当矿车需要联接时两车相撞即可使静勾头1和动勾头2自动联接,无需人工挂勾头;当矿车需要分离时拉动传动绳6将动勾头2远离静勾头1的一端拉起,即可使动勾头2的折角向下脱离静勾头1,操作人员可站在矿车一侧与矿车保持安全距离操作,避免了身体进入两车之间。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远离所述静勾头1的一端还连接有平衡锤5。
平衡锤5的自重可使动勾头2在重力作用下保持水平状态。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勾头1为圆弧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折起部分内部为圆弧。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外角为圆角。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轴3两端套有轴套4。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静勾头1采用圆钢。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勾头2采用钢板。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绳6采用钢丝绳。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绳6上安装有手柄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