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和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31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车辆和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和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前罩通过前罩开闭机构实现开闭,前罩开闭机构包括连杆、推杆、开闭气缸、铰轴以及滑轨等结构,通过开闭气缸来控制推杆的前进和后退,来带动连杆相对转动,带动前罩运动实现开闭。其中,前罩的开闭角由连杆的角度控制,整个过程的动力由开闭气缸提供,需要克服滑轨造成的摩擦力来推动连杆转动,实现前罩的开闭。

该前罩开闭机构的工作效率较低,对于前罩的开闭角度控制精度不高,而且不带限位和自锁,很难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前罩不会打开。为防止前罩意外打开,需要加装锁止机构,结构复杂且成本变高。并且,该前罩开闭机构由开闭气缸来实现的,一旦开闭气缸出现故障或卡死等情况发生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对该机构进行调整和修复,故障率较高,易造成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所述前罩开闭装置可以简便、稳定且有效的实现前罩的打开与闭合,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适于与所述车身相连;前罩,所述前罩包括可分离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所述第一枢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枢转机构分别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枢转机构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罩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枢转机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罩体可枢转地相连;丝杠机构,所述丝杠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丝杠,所述电驱动件设在支架上,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所述丝杠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沿前后方向可伸缩;滑块机构,所述第一枢转机构的后端和所述第二枢转机构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滑块机构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滑块机构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丝杠的另一端相连,以在所述丝杠伸缩时前后滑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枢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枢转机构枢转,使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移动,实现所述前罩的开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可以简便、稳定且有效的实现前罩的打开与闭合,安全性较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为电动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设有止挡部,所述丝杠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弹性件随所述丝杠的伸缩而伸缩且在所述前罩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的伸缩状态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丝杠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丝杠机构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连接在所述丝杠和所述电动机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丝杠机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外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机构相连,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丝杠设在所述外壳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电动机相连,所述外壳在所述丝杠的带动下可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内端面形成为所述止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第一壳体内限定有另一端敞开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滑块机构相连,所述第二壳体内限定有另一端敞开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套设相连,所述丝杠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丝杠的轴向可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丝杠机构的前端与所述滑块机构相连,所述丝杠机构的后端适于与所述支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枢转机构包括:第一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支臂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罩体相连;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滑块机构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枢转机构包括: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支臂的前端与所述第二罩体相连;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滑块机构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枢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枢转机构、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以及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沿左右方向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分别设在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设在右侧和左侧,所述第一支臂位于所述第二支臂下方或上方,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弯折设置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有交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与所述支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用于在枢转时避让所述第二销轴的第一避让缺口,所述第二支臂上设有用于在枢转时避让所述第一销轴的第二避让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罩开闭装置还包括: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设在所述支架上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滑块机构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滑轨机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轨机构包括间隔开设置的两个滑轨,所述丝杠机构设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所述滑块机构形成为大体U形且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可滑动地设在两个所述滑轨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所述丝杠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形成为车身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罩开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罩处于关闭位置;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罩处于打开位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的丝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罩开闭装置100;

支架10;

前罩20;第一罩体21;第二罩体22;

第一支臂31;第二支臂32;第一避让缺口301;第二避让缺口302;

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

丝杠机构50;丝杠51;止挡部511;电动机52;外壳53;第一壳体531;第二壳体532;弹性件54;减速器55;第一安装腔501;第二安装腔502;

滑轨机构60;滑轨61;

滑块机构70;第一滑动部71;第二滑动部72;连接部73;

第一销轴101;第二销轴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100。

参照图1至图3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100可包括支架10、前罩20、第一支臂31、第二支臂32、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丝杠机构50和滑块机构70。

具体而言,支架10适于与车身相连。其中,支架10可以与车身固定相连,也可以与车身可拆卸地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0可形成为车身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车身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支架10使用,而不用再额外设置支架10。由此,可减少成本,更方便装配。

前罩20可包括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可以分离,前罩20可以通过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的相对移动实现打开和关闭,当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相互靠近至接触时,前罩20可逐渐关闭,当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时,前罩20可逐渐打开。

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可枢转地设在支架10上,第一支臂31的前端与第一罩体21相连,第二支臂32的前端与第二罩体22相连。第一连杆41的前端与第一支臂31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连杆42的前端与第二支臂32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也就是说,第一连杆41的前端和第一支臂31的后端相连,并且可以相对枢转,第二连杆42的前端和第二支臂32的后端相连,并且可以相对枢转。

丝杠机构50包括丝杠51和电动机52,电动机52设在支架10上,并且电动机52与丝杠51的一端相连,丝杠51的另一端与滑块机构70相连。丝杠51在电动机52的带动下沿前后方向可伸缩。当丝杠51伸缩时,滑块机构70可以在支架10上前后滑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可以在滑块机构70的带动下枢转。

由此,与第一连杆41相连的第一支臂31可以枢转,并且带动第一罩体21移动,与第二连杆42相连的第二支臂32也可以枢转,并且带动第二罩体22移动,从而实现前罩20的打开和关闭。也就是说,第一支臂31和第一连杆41以及第二支臂32和第二连杆42可以将滑块机构70的前后平移运动转换为枢转运动,使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可以在丝杠机构50动作时移动,实现前罩20的开闭。

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驱动丝杠51运动的部件不限于电动机52,还可以为其它结构类型的驱动件,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将滑块机构70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枢转运动的结构并不仅限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第一支臂31、第二支臂32、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结构,还可以为其它枢转结构,例如,只有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或者多个依次相连的支臂也是可以实现的。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在滑块机构70和第一罩体21之间设置可以枢转的第一枢转机构,在滑块机构70和第二罩体22之间设置可以枢转的第二枢转机构,即可通过丝杠机构50控制滑块机构70来回移动并通过第一枢转机构和第二枢转机构的运动转换和传递,实现前罩10的开闭。

其中,丝杠机构50直接受电控制,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开闭功能,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采用开闭气缸机构进行开闭的结构,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传递效率,降低整车传递系统的噪音,提高前罩20打开和闭合的稳定性,并且丝杠机构50的连接零部件较少,易于装配,可减少装配误差,操作更简便。

并且,丝杠机构50的丝杠51因自身带有的螺纹可以具有自锁功能,当前罩20打开到最大位置或者闭合时可以发生自锁,以保证前罩20的开角以及完全闭合,并且可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正面承压时,例如3KPa的压强时,前罩20也不会意外打开,可以保持关闭状态,安全性较高,前罩20开闭的稳定性好。

在相关技术中,开闭气缸机构不能发生自锁,若要实现前罩20的打开和闭合锁止功能,必须要单独安装锁止机构,这样对于成本控制是不利的。而本申请可以通过丝杠机构50实现自锁,无需再安装额外的锁止部件,能够达到减少成本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100能够简便、稳定且有效的实现开闭机的前罩20的打开与闭合功能,安全性高;而且,前罩20的打开的角度可以通过调整丝杠机构50的初始位置和长度来实现,调节较方便。

可选地,丝杠51可以为滚珠丝杠,滚珠丝杠具有摩擦阻力小、精度高、可逆性和高效率等特点,滚珠丝杠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丝杠51的远离电动机52的一端可设有止挡部511,丝杠机构50还可包括弹性件54,弹性件54连接在电动机52和止挡部511之间,弹性件54随丝杠51的伸缩而伸缩且在前罩20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的伸缩状态不同。

当前罩20处于打开位置时,若弹性件54处于伸长状态,则前罩20处于关闭位置时,弹性件54则处于收缩状态。例如,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丝杠51的前端与滑块机构70相连,丝杠51的后端与电动机52相连,当前罩20要打开时,丝杠51在电动机52的带动下沿一个方向枢转(例如,正向枢转),并逐渐伸长,丝杠51的前端向前移动,滑块机构70被带着向前移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发生枢转,并且带动相应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枢转,使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前罩20可逐渐打开至如图2中所示的位置。

此时,在丝杠51伸长的过程中,弹性件54也会逐渐被拉长,当前罩20打开到最大位置时,弹性件54被拉长到最大。此时,弹性件54具有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弹性力。由于丝杠51处于自锁状态,使得丝杠机构50虽然受到弹性力的作用,也不会发生意外关闭。

当需要关闭前罩20时,可启动电动机52,电动机52带动丝杠51沿另一个方向枢转(例如,反向枢转),使丝杠51逐渐收缩,丝杠51的前端可以向后移动,并且带动滑块机构70向后移动,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均发生枢转,从而带动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彼此靠近,前罩20可逐渐关闭至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

在丝杠51收缩的过程中,弹性件54逐渐被压缩,当前罩20完全关闭时,弹性件54收缩到最大。此时,弹性件54具有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弹性力。由于丝杠51处于自锁状态,使得丝杠机构50虽然受到弹性力作用,也不会发生意外打开。

也就是说,在丝杠51伸缩过程中,弹性件54也可沿着前后方向发生伸缩,并且在前罩20处于打开和关闭状态时,弹性件54不处于初始状态,因被拉长和收缩而具有弹性力。其中,在前罩20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弹性件54具有弹性力作用,该弹性力可以促进丝杠机构50动作,使得前罩20更易于关闭;并且,当前罩20处于关闭状态时,同样由于弹性件54具有弹性力的作用,可以加速丝杠机构50动作,使得前罩20的打开也更加容易。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前罩20处于打开位置时,丝杠51和弹性件54均处于伸长状态,当前罩20处于关闭位置时,丝杠51和弹性件54均处于收缩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中,前罩开闭装置100并不仅限于此状态,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丝杠机构50的前端与支架10相连,丝杠机构50的后端与滑块机构70相连,即丝杠51的后端与滑块机构70相连。

当前罩20由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丝杠51在电动机52的带动下反向枢转并逐渐收缩,丝杠51的后端向前移动,并带动滑块机构70向前滑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发生枢转,并且带动相应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枢转,使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前罩20实现打开。

当前罩20由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丝杠51在电动机52的带动下正向枢转并逐渐伸长,丝杠51的后端向后移动,并带动滑块机构70向后移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发生枢转,并且带动相应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枢转,使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前罩20实现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丝杠51在伸长和收缩的过程中,弹性件54也随着丝杠51伸长和收缩,在前罩20处于关闭位置时,丝杠51处于伸长状态,弹性件54也处于伸长状态,当前罩20处于打开位置时,丝杠51处于收缩状态,弹性件54也处于收缩状态。在前罩20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弹性件54均具有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弹性力存在,同样可以促进前罩20的开闭。

由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丝杠机构50动作的过程中,弹性件54可以变形蓄能,并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可以对电动机52的推力进行补偿,使前罩20的开闭更容易。对于弹性件54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限制,可选地,如图3所示,弹性件54可为弹簧,弹簧可套设在丝杠51上。由此,不仅方便装配,而且弹簧变形性好,使前罩20的开闭更平稳。

如图3所示,止挡部511为单独设置在丝杠51上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53的另一端(例如,前端)的内端面可形成为止挡部,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方便制造。

较优选地,丝杠机构50还可包括减速器55,如图3所示,减速器55设在丝杠51和电动机52之间,弹性件54的一端可与减速器55相连,另一端可与止挡部511相连。由此,电动机52可以通过减速器55将输出转矩传输给丝杠51,可以提高输出扭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罩开闭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外壳,外壳53的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后端)可以与支架10相连,电动机52和丝杠51可设在外壳53内,丝杠51的一端与电动机52相连,丝杠51的另一端与外壳53相连。弹性件54可以设置在外壳53内,并且,弹性件54的一端(例如,图3中所示的后端)与电动机52相连,弹性件54的另一端(例如,图3中所示的前端)与外壳52的另一端相连。外壳53可以随丝杠51的伸缩而伸缩,实现前罩开闭装置100的整体伸长和收缩,实现对滑块机构70的推拉。外壳53可以对电动机52和丝杠51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53可以包括第一壳体531和第二壳体532,第一壳体531的一端与支架10相连,第一壳体531内限定有另一端敞开的第一安装腔501,电动机设在第一安装腔501内。第二壳体532的一端与滑块机构70相连,第二壳体532内限定有另一端敞开的第二安装腔502,第一壳体531和第二壳体532套设相连,丝杠51设在第二安装腔502内且伸入第一安装腔501,第一壳体531和第二壳体532沿丝杠51的轴向可相对移动。当丝杠51伸缩时,第二壳体532可以在丝杠51的带动下相对于第一壳体531移动,以更好的配合丝杠51活动,实现更好的保护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前罩开闭装置100还可包括滑轨机构60,滑轨机构60设在支架10上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块机构70可滑动地设在滑轨机构60上。由此,可以提高滑块机构70安装和移动的准确度,使滑块机构70在丝杠机构50的带动下可以更精准地在支架10上沿着前后方向滑动。

可选地,滑轨机构60可包括两个滑轨61,两个滑轨61间隔开设置,丝杠机构50可设在两个滑轨61之间。滑块机构70可形成为大体U形并且包括:第一滑动部71、第二滑动部72和连接部73。第一滑动部71和第二滑动部72分别可滑动地设在两个滑轨61上,连接部73连接第一滑动部71和第二滑动部72,丝杠机构50的前端可与连接部73相连。由此,滑块机构70的滑动更顺畅且平稳,进一步保证了前罩20开闭的平稳性。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块机构70形成为开口朝后的大体U形。在丝杠机构50的后端与滑块机构70相连的实施例中,上述滑块机构70仍然适用,在具体安装时,滑块机构70的开口方向可朝前设置,丝杠机构50的后端可以与连接部73相连,丝杠机构50的前端可以与支架10相连,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实现滑块机构70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它结构,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滑块机构70上可设有向下凸出的滑动凸起,支架10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滑动凸起可滑动地配合在滑动槽内,以实现滑块机构70沿前后方向的精准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以及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分别沿左右方向分布。也就是说,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可以左右布置,一个设在左侧,另一个设在右侧,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也左右布置,一个设在左侧,另一个设在右侧,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也可左右布置,一个设在左侧,另一个设在右侧。由此,不仅方便连接,而且前罩20可以通过左右移动的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实现开闭,开门性好,便于实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罩体21设在左侧,第二罩体22设在右侧,第一连杆41设在右侧,第二连杆42设在左侧,第一支臂31位于第二支臂32的下方,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弯折设置并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有交叉。由此,位于不同侧的第一连杆41和第一罩体21可以通过弯折的第一支臂31实现连接,位于不同侧的第二连杆42和第二罩体22可以通过第二支臂32实现连接,连接性好,结构更紧凑且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活动更灵活。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需要,第一支臂31也可以位于第二支臂32的上方,并且,第一罩体21、第一连杆41和第一支臂31也可以设置在同侧,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臂31可通过第一销轴101实现在支架10上的枢转安装,第二支臂32可通过第二销轴102实现在支架10上的枢转安装。第一支臂31的邻近第一连杆41的位置可设置用于安装第一销轴101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支臂32的邻近第二连杆42的位置可设置用于安装第二销轴102的第二安装孔。

由此,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的枢转支点可分别邻近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可以通过第一支臂31的与第一连杆41相连的一端的较小位移实现第一罩体21的较大位移以及通过第二支臂32的与第二连杆42相连的一端的较小位移实现第二罩体22的较大位移,前罩20的开闭更灵活,耗能更低。

为使前罩20具有较大的开度,在此结构中,第一支臂31可设有第一避让缺口301,第二支臂32上可设有第二避让缺口302,如图2所示,当前罩20开到最大时,第一销轴101可移动至第一避让缺口301处,第二销轴102可移动至第二避让缺口302处,以实现避让。由此,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前罩20开闭性能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支架10没有单独设置,车身的一部分作为支架10使用,丝杠机构50固定在车身上,具体地,丝杠机构50的外壳53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从外壳53的另一端伸出的丝杠51安装在滑块机构70上,滑块机构70通过滑轨机构60与车身连接,在水平方向上做前后的往复运动来带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运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分别绕着滑块机构70的固定点做旋转,并且随着滑块机构70的前后往复运动进行移动,分别带动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绕着第一销轴101和第二销轴102做旋转运动。第一罩体21和第一支臂31相连,第二罩体22和第二支臂32相连,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分别跟着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做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前罩20的打开和关闭,打开的角度可以通过调整丝杠机构50的初始位置和长度来实现。

在本示例中,第一支臂31与第一罩体21刚性连接,第二支臂32与第二罩体22刚性连接,连接可靠,第一罩体21和第二罩体22移动性好。丝杠机构50主要由电动机52、丝杠51和弹性件54构成。鉴于前罩开闭装置100工作时还需要克服滑轨61等的摩擦力来实现,受空间位置的限制,弹性件54采用高压弹簧,对电动机52的推力进行补偿,当丝杠51拉伸到最长时,高压弹簧也受拉力,当丝杠51压缩至最短状态时,高压弹簧受压力。丝杠51主要通过电动机52产生动力实现旋转,待丝杠51旋转时,由于是螺纹配合,丝杠51自身会发生伸缩,丝杠51的与滑块机构70相连的一端就会沿着丝杠51的轴向进行前后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滑块机构70移动,实现前罩20的开闭。

在实际制造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100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例如,可以根据需求,在没有设置减速器55的结构中重新选用电动机52,并且增加减速器55,然后再根据需求,制作丝杠51,丝杠51的一端与减速器55连接,另一端与滑块机构70相连,可以较好的保证轴的同心,可在滑块机构70上设置与丝杠机构50配合的螺纹结构并且与滑块机构70进行刚性连接。

当电机通电时可输出转矩,然后通过减速机器之后,提高了输出扭矩并将扭矩传输给丝杠51,丝杠51也开始做旋转运动,丝杠51根据螺纹运动的轨迹,实际表现出来的就是沿着丝杠51的轴向做来回直线运动以发生伸缩,随之带动滑块机构70的运动,然后根据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的运动来实现前罩20的打开和闭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罩开闭装置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能够简便、稳定且有效的实现前罩20的打开与闭合,安全性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