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限位的间歇式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494发布日期:2018-09-18 22:3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可限位的间歇式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轨道车辆投入到运营与使用当中,预计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数将达到12万公里,地铁运营里程数将达6000公里,这对轨道车辆的维护与检修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关键部件之一,对车体起到承载、减震、导向、牵引、制动等重要作用,其性能参数直接决定了列车的运行速度、运行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因此有必要定期对转向架进行检修。

在检修过程中,转向架需要在不同的工位设备间进行转运。目前,在各车辆段的转向架检修车间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转运线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地面环形轨道,由若干个多功能检修小车在固定的环形轨道上运转,存在检修工位无法变动、检修效率低以及检修过程需桥式起重机配合等缺点,仅适用于修车规模较小的车辆段;第二种是悬挂式转向架转运线,该类型的转运线路具有各工序作业机动灵活、工序间相互影响小、检修效率高等优点,但制造成本高、维修费用高,导致经济性差;第三种是十字形转运轨道,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转运线路,也是本项目方案进行改造的对象,该转运线路大体分为直线运输和转台转向。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该转运线路并不实用,主要原因在于直线运输速度低、转盘动力容量不足容易卡死以及不能实现线路间的自动流转控制。

由于转向架是脱离列车后进行检修,故而不论采用哪种运转路线,传送装置在转向架的运输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现有的运输转向架的过程中多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由于整个检修车间所涉及的检修系统面积较大,故而采用的链条较多,导致链条的自重不能忽略,且在传动过程中链条自身会消耗较多的电能从而造成过多的浪费,同时链条传动惯性较大,若传动速度提升会导致停止传动的时间过长,而转向架的运输距离都较短,故而链条传动的速度难以提升,并且停止传动也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来制动,进一步造成浪费,也使转向架的检修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转向架检修过程中由于利用链条传动做过多无用功而导致的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限位的间歇式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限位的间歇式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运输轨道,所述车体的下端设置有与运输轨道配合使用的行走腔,所述车体上固定有用于推动或制动转向架的第一推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车体上的第一液压缸、滑动臂和第一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第一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动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第一液压缸的第一液压杆的杆端,且所述第一滑块套设在滑动臂上,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转动杆两端部之间的第一转动杆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连接于车体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推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还固定有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车体上的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第二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滑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于第二液压缸的第二液压杆的杆端,且所述第二滑块套设在滑动臂上,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转动杆两端部之间的第二转动杆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连接于车体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推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外连通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上连接有输液电机,所述液压泵外连通有多个液压阀块,所述液压阀块分别于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轨道设置为“工”字型结构,所述运输轨道包括翼缘板和腹板。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腔内设置有传动轮、定位轮和制动杆,且所述传动轮设置于行走腔内靠近上端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轮在行走腔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且两个相对的定位轮之间的距离大于腹板的厚度,所述定位轮的上轮缘与传动轮的下轮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翼缘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杆在行走腔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且所述制动杆上连接有制动器,且所述制动杆上轮缘的高度低于定位轮上轮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1个车体至少设置有1个传动轮、2对定位轮和1对制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上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轮套设固定于传动杆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运输装置时,首先将车体安装于运输轨道上,将翼缘板置于定位轮与传动轮之间的间隙内,将定位轮置于腹板的两侧,此时传动轮位于翼缘板的上表面,然后启动传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将动力传至从动齿轮,然后再由从动齿轮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着传动轮转动,即可控制车体移动到需要运输的转向架的下方,启动制动器,控制制动杆伸出,使制动杆与运输轨道的腹板接触并产生摩擦,使车体到达指定位置后即可停止。

当转向架需要沿着第一推块向第二推块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推块置于转向架滚轮的下方,使第一推块升高后可以达到推动转向架滚轮的目的,然后启动输液电机,液压泵从液压油箱内抽出液压油,同时调节液压阀块,使液压油顺利进入到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液压杆伸出,使第一滑块在滑动臂上开始从车体中部的位置向第一推块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滑动杆开始滑动同时以第一滑动杆与第一滑块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以第一转动杆与车体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使第一推块升高,直至第一推块与转向架的滚轮接触,第一推块开始推动转向架的滚轮,使滚轮开始转动,从而使转向架开始沿着第一推块向第二推块的方向运动,持续升高第一推块一定时间后,转向架的滚轮脱离第一推块,此时即可停止升高第一推块,转向架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持续运动一定的时间后停止,在转向架运动的这段时间内,控制输液电液回收液压油,使第一液压杆收回到第一液压缸内,第一推块回到初始位置,当转向架停止时,在传感器的作用下,再次控制车体到达转向架的下方,以此逐步推动转向架,达到间歇运输转向架的目的,更大程度的利用转向架本身的惯性,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当转向架即将到达指定位置时,控制车体先移动到转向架指定位置的下方,然后控制液压阀块接通第二液压缸,启动输液电机使液压泵从液压油箱内抽出液压油,使液压油进入到第二液压缸,推动第二液压杆伸出,使第二滑块在滑动臂上开始从车体中部的位置向车第二滑块的方向移动,使第二滑动杆开始滑动同时以第二滑动杆与第二滑块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以第二转动杆与车体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使第二推块升高,当第二滑块升高至高于转向架滚轮的下轮缘一定高度,能够使转向架停止时,即可停止液压油的输送,当转向架到达指定的位置时,转向架的滚轮接触到第二推块,并在第二推块的阻碍作用下停止运动,即完成了转向架的运输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将现有的链条传动的方式转变为对车体提供动力,再利用车体上的第一推动机构去推动转向架运输的方式,从而大大减少了维持转运装置运行所需提供的电能,进而实现了减少能源浪费的目的;同时将原有的链条持续传动方式改进为用车体间歇对转向架进行推动的方式,充分利用转向架的自身惯性,进一步减少运输转向架的能源消耗。

2、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第一推块在上升过程中的推力来推动转向架的滚轮,随后使转向架依靠自身惯性运动一定的距离,当转向架停止后再次将车体移动到转向架滚轮的下方,再次利用第一推块推动转向架,以此重复即可实现对转向架进行间歇式运输的目的,由于整个过程中只有车体的移动和第一推块的升高过程中消耗了少量的能源,故而可以解决现有转向架运输方式中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在车体上设置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杆、第二滑块、第二滑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二推块,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二推块在转向架到达指定位置时起到对转向架的制动作用,以此达到限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转向架需要反向运动时利用第二推块起到推动转向架的作用,以此可以满足转向架的双向运动。

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都采用液压控制,一方面是由于液压控制比起全电力控制更为节约能源,同时液压控制也能提供满足转向架运动的推力,而液压控制的动力系统损坏率小于通过机械提供动力的系统,大大延长了运输装置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中,将运输轨道设置为“工”字型,可以通过“工”字型两侧的凹槽对车体进行稳固,同时“工”字型的上翼缘板也能让传动轮在其上运动,可以避免车体在轨道上不易固定和摇摆幅度较大导致的不能完全将推力传递给转向架的问题,从而提高运输装置的工作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将传动轮设置在行走腔靠近上端的位置,可以保证传动轮能够顺利接触到运输轨道上,从而提高工作的精度,使结构更为紧凑,增强车体的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中,在行走腔内设置定位轮,让定位轮能够进入“工”字型运输轨道两侧的凹槽内,进而实现对车体固定的效果;使定位轮的上轮缘和传动轮的下轮缘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可以保证“工”字型运输轨道的翼缘板能够与传动轮良好接触从而达到运输的效果,同时尽量避免定位轮的上轮缘与翼缘板的下表面之间产生过多的摩擦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8、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制动杆可以进一步增强对车体的控制,使车体能够顺利地运动到指定的位置,从而使整个运输过程中每一次对转向架的推动过程都能顺利且完美的进行,进一步提高运输装置的运输效率。

9、本实用新型中,根据车体的尺寸大小设置不同数目的传动轮、定位轮和制动杆,以此满足不同的需求,由于至少需要2对定位轮才能保证车体的稳定平衡,故而需要至少设置2对定位轮。

10、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通过控制传动电机来控制车体的移动,然后再利用输液电机和液压阀块即可实现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的举升运动,将传统的庞大的链条传动系统简化为了小型车体的传动系统,运输的速度更快,消耗的能源反而更少,大大优化了转向架的检修过程,节约了大部分的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装置正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装置后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装置皮带传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装置所采用的“工”字型运输轨道的立体图。

图中:1-车体,2-行走腔,201-定位轮,3-第一液压缸,301-第一液压杆,302-第一滑块,303-第一滑动杆,304-第一转动杆,305-第一推块,4-第二液压缸,401-第二液压杆,402-第二滑块,403-第二滑动杆,404-第二转动杆,405-第二推块,5-滑动臂,6-制动器,601-制动杆,7-液压阀块,8-运输轨道,801-翼缘板,802-腹板,9-液压油箱,901-液压泵,902-输液电机,A-传动电机,A01-传动齿轮,B-从动齿轮,B01-传动杆,B02-传动轮,C-主动轮,D-从动轮,E-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可限位的间歇式运输装置,包括车体1和运输轨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运输轨道8配合使用的行走腔2,所述车体1上固定有用于推动或制动转向架的第一推动机构。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车体1上的第一液压缸3、滑动臂5和第一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第一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第一滑块302、第一滑动杆303、第一转动杆304和第一推块305,所述第一滑块302连接于第一液压缸3的第一液压杆301的杆端,且所述第一滑块302套设在滑动臂5上,所述第一滑动杆30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块302上,所述第一滑动杆30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转动杆304两端部之间的第一转动杆304上,所述第一转动杆304的一端连接于车体1上,所述第一转动杆304的另一端与第一推块30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1上还固定有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车体1上的第二液压缸4和第二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第二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第二滑块402、第二滑动杆403、第二转动杆404和第二推块405,所述第二滑块402连接于第二液压缸4的第二液压杆401的杆端,且所述第二滑块402套设在滑动臂5上,所述第二滑动杆403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滑块402上,所述第二滑动杆40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转动杆404两端部之间的第二转动杆404上,所述第二转动杆404的一端连接于车体1上,所述第二转动杆404的另一端与第二推块40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液压油箱9,所述液压油箱9外连通有液压泵901,所述液压泵901上连接有输液电机902,所述液压泵901外连通有多个液压阀块7,所述液压阀块7分别于第一液压缸3和第二液压缸4连通。

更优化地,在运输装置上设置有传感器,使车体1能够确定转向架的位置并移动至转向架下方。

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运输装置时,首先将车体1安装于运输轨道8上,然后控制车体1移动到需要运输的转向架的下方,当转向架需要沿着第一推块305向第二推块405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推块305置于转向架滚轮的下方,使第一推块305升高后可以达到推动转向架滚轮的目的,然后启动输液电机902,液压泵901从液压油箱9内抽出液压油,同时调节液压阀块7,使液压油顺利进入到第一液压缸3,带动第一液压杆301伸出,使第一滑块302在滑动臂5上开始从车体1中部的位置向第一推块305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滑动杆303开始滑动同时以第一滑动杆303与第一滑块302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304以第一转动杆304与车体1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使第一推块305升高,直至第一推块305与转向架的滚轮接触,第一推块305开始推动转向架的滚轮,使滚轮开始转动,从而使转向架开始沿着第一推块305向第二推块405的方向运动,持续升高第一推块305一定时间后,转向架的滚轮脱离第一推块305,此时即可停止升高第一推块305,转向架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持续运动一定的时间后停止,在转向架运动的这段时间内,控制输液电液回收液压油,使第一液压杆301收回到第一液压缸3内,第一推块305回到初始位置,当转向架停止时,在传感器的作用下,再次控制车体1到达转向架的下方,以此逐步推动转向架,达到间歇运输转向架的目的,更大程度的利用转向架本身的惯性,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当转向架即将到达指定位置时,控制车体1先移动到转向架指定位置的下方,然后控制液压阀块7接通第二液压缸4,启动输液电机902使液压泵901从液压油箱9内抽出液压油,使液压油进入到第二液压缸4,推动第二液压杆401伸出,使第二滑块402在滑动臂5上开始从车体1中部的位置向车第二滑块402的方向移动,使第二滑动杆403开始滑动同时以第二滑动杆403与第二滑块402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404以第二转动杆404与车体1的连接处为轴开始转动,使第二推块405升高,当第二滑块402升高至高于转向架滚轮的下轮缘一定高度,能够使转向架停止时,即可停止液压油的输送,当转向架到达指定的位置时,转向架的滚轮接触到第二推块405,并在第二推块405的阻碍作用下停止运动,即完成了转向架的运输过程。

当转向架需要沿着第二推块405向第一推块305的方向运动时,将第一液压缸3、第一液压杆301、第一滑块302、第一滑动杆303、第一转动杆304和第一推块305与第二液压缸4、第二液压杆401、第二滑块402、第二滑动杆403、第二转动杆404和第二推块405的作用调换即可实现。

实施例2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所述运输轨道8设置为“工”字型结构,所述运输轨道8包括翼缘板801和腹板802。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腔2内设置有传动轮B02、定位轮201和制动杆601,且所述传动轮B02设置于行走腔2内靠近上端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轮201在行走腔2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且两个相对的定位轮201之间的距离大于腹板802的厚度,所述定位轮201的上轮缘与传动轮B02的下轮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翼缘板801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杆601在行走腔2内相对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且所述制动杆601上连接有制动器6,且所述制动杆601上轮缘的高度低于定位轮201上轮缘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传动电机A,所述传动电机A上连接有传动杆B01,所述传动轮B02套设固定于传动杆B01上。

更优化地,所述制动器6采用电机提供动力。

更优化地,所述行走腔2内设置有1个传动轮B02、2对定位轮201和1对制动杆601。

更优化地,所述传动电机A上连接传动齿轮A01,所述传动杆B01上连接从动齿轮B,传动电机A和传动杆B01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运输装置时,将翼缘板801置于定位轮201与传动轮B02之间的间隙内,将定位轮201置于腹板802的两侧,此时传动轮B02位于翼缘板801的上表面,然后启动传动电机A,通过传动齿轮A01将动力传至从动齿轮B,然后再由从动齿轮B带动传动杆B01转动,传动杆B01带着传动轮B02转动,即可使车体1在运输轨道8运动。

当车体1达到指定位置需要停止时,启动制动器6内的电机,控制制动杆601伸出,使制动杆601与运输轨道8的腹板802接触并产生摩擦,从而实现对车体1的制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所述制动器6采用液压马达提供动力。

更优化地,所述行走腔2内设置有2个传动轮B02、2对定位轮201和2对制动杆601。

更优化地,如图5所示,所述传动电机A上连接主动轮C,所述传动杆B01上连接从动轮D,所述主动轮C与从动轮D之间通过传动皮带E连接达到传动的目的。

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运输装置时,液压马达通过注入液压油的方式使制动杆601伸出并夹紧运输轨道8的腹板802,由于液压油内部存在一定的空间,可以允许一定的弹性形变,在制动杆601需要一定的运动空间时能够通过液压油内部的压缩来实现,以此可以降低制动器6和制动杆601的损坏率,而电机采用机械连接,用电能控制,机械连接的方式使制动杆601本身基本没有运动空间,容易使制动杆601甚至电机发生损坏。

多安装1个传动轮B02可以使车体1在运输轨道8上的运动更为迅速,也能在短时间内针对不同的运动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多设置1对制动杆601也能增强刹车的效率,同时分担另1对制动杆601所受的摩擦,降低制动杆601的损坏率。

将齿轮传动替换为皮带传动,一方面齿轮传动由于齿轮相互咬合,不允许两个齿轮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故而一旦传动轮B02出现卡死等问题时,齿轮和电机都极容易被损坏,而皮带传动允许从动轮D与皮带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各部件的损坏,延长车体1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