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车辆用新型门梯一体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0873发布日期:2019-07-24 09:4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城轨车辆用新型门梯一体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城轨车辆用新型门梯一体化机构,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城轨车辆紧急疏散平台,供城轨车辆内乘客逃生时使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轨车辆紧急前门和逃生坡道由两部分组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上翻逃生门和下翻逃生梯或逃生坡道的组合。二是侧摆打开的逃生门和下翻逃生坡道的组合。这些传统机构零部件多、生产制造周期长、成本高、逃生机构的操作步骤繁琐、逃生梯(或逃生坡道)占用城轨车辆车头内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城轨车辆用新型门梯一体化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轨车辆用新型门梯一体化机构,包括门扇、一级踏板、二级踏板和收缩踏板,所述一级踏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二级踏板相连接,所述一级踏板另一端连接空气弹簧一,所述空气弹簧一的端部固定在车头内,所述二级踏板的自由端内设有滑槽,所述收缩踏板位于所述二级踏板的滑槽中,所述收缩踏板可从二级踏板内滑出或缩回,所述门扇位于二级踏板的外侧并与所述二级踏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踏板上还设有回收绳一,所述回收绳一的一端固定在二级踏板上,另一端缠绕在卷筒装置上,所述卷筒装置安装在车头内。

作为优选,所述卷筒装置包括卷筒罩壳、安装轴、棘爪、棘轮、两个绕线盘和拉杆,所述棘轮和绕线盘均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并且能够绕着所述安装轴转动,所述卷筒罩壳罩在所述棘轮的外侧,两个绕线盘分别位于棘轮的两端并与棘轮固定连接,所述棘爪位于所述棘轮的一侧,所述棘爪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卷筒罩壳上,所述拉杆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卷筒罩壳上,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卷筒罩壳上,所述拉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棘爪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踏板的内侧设有挂钩,车头内设有挂轴,当二级踏板收回时,所述挂钩挂在所述挂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踏板上还设有回收绳二,所述回收绳二的一端与所述二级踏板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绳二的另一端固定在门框上,所述回收绳一与二级踏板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二级踏板设有收缩踏板的一侧,所述回收绳二与二级踏板的连接位置靠近所述二级踏板与一级踏板相连接的一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承载杆一和承载杆二,所述承载杆一的一端与车头上的门框连接,所述承载杆一的另一端通过承载杆接头与所述承载杆二相连接,所述承载杆二的端部与所述二级踏板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踏板上设有支座一和支座二,所述支座一连接空气弹簧二,所述空气弹簧二连接承载杆三,所述支座二上连接有承载杆四,所述承载杆二、承载杆三、承载杆四均与连杆接头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踏板上还设有变阻尼空气弹簧,所述变阻尼空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门框的下方,另一端与所述二级踏板靠近一级踏板的一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踏板的两侧设有防护板一,所述二级踏板的两侧设有防护板二。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弹簧一的一端通过接头固定在车头内,另一端通过支座三与所述一级踏板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门扇设置在二级踏板的外侧,将逃生门和逃生梯合二为一,通过向下翻转二级踏板的方式即可打开车门,下翻后的二级踏板即可作为逃生梯使用,门扇去掉了框架,二级踏板作为门扇的框架使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薄门梯机构的总体厚度。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使用时操作简单、快捷,不用单独设置逃生梯,降低了空间的占用,缩短了收放逃生梯所用的时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门扇展开时的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门扇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5是卷筒装置收放时的侧视图;

图6是卷筒装置收放时的主视图;

图7是卷筒装置制动时的侧视图;

图8是卷筒装置制动时的主视图;

图9是门扇关闭时挂钩和挂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轨面;2-收缩踏板;3-挂钩;4-支座一;5-空气弹簧二;6-支座二;7-承载杆三;8-承载杆四;9-连杆接头;10-二级踏板;11-门扇;12-防护板二;13-承载杆二;14-回收绳一;15-承载杆接头;16-支座四;17承载杆一;18-回收绳二;19-铰链;20-防护板一;21-一级踏板;22-卷筒罩壳;23-棘爪;24-棘轮;25-支座三;26-空气弹簧一;27-接头;28-绕绳盘;29-挂轴;30-拉杆;31-安装座;32-门框;33-车头;34-变阻尼空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城轨车辆用新型门梯一体化机构,包括门扇11、一级踏板21、二级踏板10和收缩踏板2,一级踏板21的一端通过铰链19与二级踏板10相连接,一级踏板21另一端连接空气弹簧一26,空气弹簧一26的端部固定在车头33内,二级踏板10的自由端内设有滑槽,收缩踏板2位于二级踏板10的滑槽中,收缩踏板2可从二级踏板10内滑出或缩回,二级踏板10展开到位后,一级踏板21与二级踏板10、收缩踏板2形成一个坡度,乘客从这个固定坡度的二级踏板10和收缩踏板2上行走至轨面1安全逃生。收缩踏板2作为二级踏板10和轨面1之间的过渡踏板使用,使乘客能更安全、舒适地从踏板上走向轨面1。门扇11位于二级踏板10的外侧并与二级踏板固定连接。门扇11去掉了框架,二级踏板10作为门扇11的框架使用。二级踏板10和门扇11固定在一起,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薄门梯机构的总体厚度。

二级踏板10上还设有回收绳一14,回收绳一14的一端固定在二级踏板10上,另一端缠绕在卷筒装置上,卷筒装置安装在车头33内。

如图5至图8所示,卷筒装置包括卷筒罩壳22、安装轴、棘爪23、棘轮24、两个绕线盘28和拉杆30,棘轮24和绕线盘28均安装在安装轴上并且能够绕着安装轴转动,卷筒罩壳22罩在棘轮24的外侧,两个绕线盘28分别位于棘轮24的两端并与棘轮24固定连接,棘爪23位于棘轮24的一侧,棘爪23可转动的安装在卷筒罩壳22上,拉杆30通过支架安装在卷筒罩壳22上,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卷筒罩壳22上,拉杆30的中部与支架的自由端可转动连接,拉杆30的一端与棘爪23传动连接。

卷筒装置制动、即回收绳一14无法工作时:棘爪23托住棘轮24,棘轮24无法绕其安装轴旋转。安装轴固定在车头33内。此时,绕绳盘无法工作,回收绳一14不收放,拉杆30处于水平位置。当向上推动拉杆30时,拉杆30带动棘爪23向下摆动并脱离棘轮24上的推力面。此时,棘轮24可以旋转工作,绕绳盘带动回收绳一14工作。卷筒装置安装在车头33内的上方位置。

如图9所示,二级踏板10的内侧设有挂钩3,车头33内设有挂轴29,当二级踏板10收回时,挂钩3挂在挂轴29上。当一级踏板21带动二级踏板10向车头33外水平推出后,二级踏板10上的挂钩3从挂轴29上旋转脱离。此时,门梯机构可以向下翻转展开。当回收绳一14拉动门梯机构关闭时,二级踏板10上的挂钩3滑到挂轴29上。空气弹簧一26再将门梯机构向车头33内水平回收,门梯机构在门框32的高度方向被向上提起。此时,挂钩3牢靠地挂在挂轴29上,门梯机构回收到位。

二级踏板10上还设有回收绳二18,回收绳二18的一端与二级踏板10固定连接,回收绳二18的另一端固定在门框32上,二级踏板10上设有支座四16,回收绳二18通过支座四16与二级踏板10连接。回收绳一14与二级踏板10的连接位置靠近二级踏板10设有收缩踏板2的一侧,回收绳二18与二级踏板10的连接位置靠近二级踏板10与一级踏板21相连接的一侧。

回收绳一14承载门梯机构向下翻转。铰链19承载二级踏板10的重力。回收绳二18的作用是:回收绳一14将门梯机构向车头33方向回收、二级踏板10上的挂钩3牢靠地挂上挂轴29后,回收绳二18拉住二级踏板10再将门梯机构向车头33内回收并完全将门梯机构拉到位。回收绳一14和回收绳二18均用钢丝制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承载杆一17和承载杆二13,承载杆一17的一端与车头33的门框32连接,承载杆一17的另一端通过承载杆接头15与承载杆二13相连接,承载杆二13的端部与二级踏板10相连接。

二级踏板10上设有支座一4和支座二6,支座一4连接空气弹簧二5,空气弹簧二5连接承载杆三7,支座二6上连接有承载杆四8,承载杆二13、承载杆三7、承载杆四8均与连杆接头9相连接。当门梯机构展开时,空气弹簧二5带动各个承载杆将门梯机构拉到预定的角度位置,此时门梯机构处于静止状态。

二级踏板10上还设有变阻尼空气弹簧34,变阻尼空气弹簧34的一端固定在门框32的下方,另一端与二级踏板10靠近一级踏板21的一端相连接。二级踏板10上设有安装座31,变阻尼空气弹簧34的端部安装在安装座31上。当回收绳一14放下门梯机构展开时,变阻尼空气弹簧34支撑二级踏板10到预定的角度位置。变阻尼空气弹簧34支撑二级踏板10到位后,一级踏板21和二级踏板10形成预设的坡度。变阻尼空气弹簧34支撑二级踏板10展开的速度由快到慢,变阻尼空气弹簧34在二级踏板10展开的过程中起产生向下翻转的支撑力和缓冲作用。当回收门梯机构时,变阻尼空气弹簧34被压缩到门框32内。门梯机构完全回收到位后,变阻尼空气弹簧34竖立摆放在到门框32内。

一级踏板21的两侧设有防护板一20,二级踏板10的两侧设有防护板二12。防护板一20和防护板二12的作用是:乘客从车头33向轨面1紧急疏散时,可以有效保护乘客行走方向的两侧,避免乘客从一级踏板21和二级踏板10上跌落下来。承载杆一17和承载杆二13还能起扶手作用,供乘客手扶走向轨面1使用。

空气弹簧一26的一端与一级踏板21之间通过支座三25连接。空气弹簧一26的另一端连接接头27,接头27固定在车头33的内部。一级踏板21与二级踏板10之间通过铰链19连接。空气弹簧一26释放压力将一级踏水平向车头33外推出。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