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有轨车辆开门的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03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有轨车辆开门的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有轨车辆开门的释放装置,在到达给定的站台停车位置时,该装置使在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ATP)的监控下运行的有轨车辆自动开门。
众所周知,有轨车辆,特别是地铁和电车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消耗于车站停车,首先是乘客下、上车,其次是乘客往往相互阻挡,使此过程所需的时间长于实际必要的时间。为缩短该时间,已经公开(DE-OS 26 45 352)的是,在列车的车厢上和沿车站站台注明上、下车区域标记。但在车门能以几个分米的精确度停靠站台的情况下才可疏导客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有利地使驶入车站的车辆的自动开门与精确抵达预先规定的停车位置有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这样一种使有轨车辆开门的释放装置,在每个车站(Bhf)的进站区设置至少一个点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ZUB1至ZUB4),用以使车辆的第一计程器直接同步并经过ATP装置使车辆的第二计程器间接同步,对车门控制装置的、视行驶方向而定的释放除取决于低过给定的、很低的行驶速度(Va)之外,还取决于第一计程器的在一个较窄的公差范围(T1)内确认具体额定停车点(P1;P2)位置的定位结果和第二计程器的在一个较宽的公差范围(T2)内确认该位置的定位结果。通过本发明规定的必要时两个车辆侧的计程器的多重同步使车辆在车站区域内的、极可靠的、高精确度的自定位成为可能;这是力求使列车在完全确定的停车位置进行目标制动的先决条件。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实施形式。
如按权利要求2所述,使车门的开启依赖于一个表示列车停止的标志的存在,则可确定,列车在车门打开之前确实已经停车。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可由列车司机触发车门开启,或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由一自动装置触发车门开启。
按照权利要求5通过应用多个点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能使计程器多重同步。据此,目标制动的精确度得到相应提高。
为了供不同长度的列车停车,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应有多个可从中具体选择一个的停车点。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通过监控点式信号发射装置之间的间距可检测一个这样的发射装置的故障。
下面借助附图通过对一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说明本发明和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但该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局限,附图所示为

图1为车站范围内的一个路段的示意图;图2为设在列车车厢内部的、本发明装置的一部分的线路图。
图1示出了车站范围内的一轨道段G及站台。在该车站内有车厢数量不同的列车Z1和Z2待停。其中,较短的列车Z1的车头前端应停到位置P1处,而较长的Z2列车的车头前端应停在位置P2处。这两个停车位置P1和P2的间距为X。对停车位置P1和P2的选择应使车厢门处在车站的精确给定的位置上,这在图中未进一步示出。列车指的是例如由两节或四节车厢组成的有轨电车或地铁列车,这些列车通过一个公知的、设在各列车中的并且在图中没有示出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P)有序地相互保持一定间隔。
沿行驶方向在车站Bhf前和车站范围内,沿轨道G设置多个点式发射装置(点式列车控制装置)ZUB1、ZUB2、ZUB3和ZUB4。这些发射装置的唯一任务在于向驶过的车厢或列车(以下统称列车)发射点式信号,这些点式信号能使列车确定到达停车点或可能的停车点P1或P2的具体距离。发射装置可向列车直接传达这些距离。如果各个信号发射装置ZUB1至ZUB4到停车点P1、P2的距离对列车是已知的,则发射装置ZUB1至ZUB4在可为列车识别的情况下向驶来的列车显示列车具体通过了哪个发射装置就够了。
被发送到列车上的信号用于使装在列车内的、用以确定行驶过的行程的计程器同步。这种同步是列车以其车厢门精确地停在车站内希望的上、下车位置的前提。
为了达到该目的,在每个列车的主动机车上设有本发明装置的一部分,其线路简图示于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每当主动机车以其设在车内的接收器1经过发射装置ZUB1至ZUB4之一时,该主动机车就通过一根机车天线2接收一个定位信号或同步信号并把该信号输往用以确定驶过的行程的第一计程器3使其同步,第一计程器3总是通过一个连接在列车车轮上的行程脉冲发生器4而连续运行。通过定位信号或同步信号,计程器3或者接到一个可给定的初始位置上,或者接到一个与已驶过的发射装置和希望的停车点之间的距离相应的位置上;由列车的长度确定是不是须考虑至停车点P1或至停车点P2的距离。此外,被机车天线接收的同步信号还被输往连续式列车控制装置(ATP)5的监控和处理装置,以使用于确定驶过行程的第二计程器6同步;该第二计程器6也不断地通过由同一发生器4或另一发生器7发出的行程脉冲而连续运行。
两个用以测量驶过行程的计程器3和6的输出端与分析电路8和9相连,该分析电路8和9确定停车点P1或P2的额定距离的误差是否处于可给定的公差范围之内。为计程器3的输出端给定的公差范围T1较窄,为计程器6的输出端给定的公差范围T2较宽。为停车点P1给定的这两个公差范围T1、T2示于图1,为停车点P2给定的两个公范围T1、T2虽未在图1中示出,但也与为P1给定的一致。
分析电路8和9的输出端与一比较器共同接入一个“与门”电路11中,其中在比较器中列车速度V与一个事先确定的很低的停车速度Va相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存在使车门开启的释放信号S。
第一发射装置ZUB1与下个停车点P1的距离的选择准则在于,应能从允许的路段最高速度进行目标制动。但在原则上,该第一发射信号尚不用于精确制动;之所以需要这一信号点,是为了降低列车的速度,使列车在其用以确定驶过行程的计程器同步以后在所属的停车点P1或者P2之前被最后的发射装置ZUB3或者ZUB4精确停止。
从图2所示的线路图中可以看出,当下列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时,车门才能自动开启或由司机打开1)列车停车,即确定达到了极低的前进速度Va或显示已停车,2)从被直接影响的用以确定驶过行程的计程器3中得出的定位结果与较小的,如0至30厘米的公差范围T1一致,即与理论停车点一致,其中,考虑了车门与机车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3)通过用以确定驶过行程的第二计程器6得出的定位结果认可计程器3的定位结果,其中,第一个公差范围T1处于公差范围较宽的,如相对于额定点0至2米的公差范围T2之内,公差范围T2之所以较大的原因是,用以确定驶过行程的第二计程器6的同步信号不是直接收到的,而是通过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5收到的,由于对输入信号进行周期处理,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5滞后地作用到测量装置6上。
必要时,可使车门的自动开启与确定停车的信号有关。
为了确保在列车行驶中不漏掉由发射装置ZUB1至ZUB4发射的同步标志,监控各个发射装置是否存在,即借助ATP装置5从机车出发确定在一个规定的路程内接收一个同步信号或一个标志是相宜的,否则列车不再能在事先规定的停车点停车。为此,列车必须知道发射装置ZUB1至ZUB4的间距或位置。
最好是控制装置之间的间距值在所有车站均相同,可把这些间距值存储在列车内;也可通过或者点式列车控制装置,或者连续式列车控制装置把间距值或位置给定值发送给列车。如果期望的同步标志符之一失效,则可从中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加强制动,以确保在下一个点式列车控制装置的同步信号影响下还能进行精确的目标制动。
权利要求
1.一种使有轨车辆开门的释放装置,用以在到达给定的站台停车位置时,使在一个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ATP)的监控下运行的有轨车辆自动开门,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车站(Bhf)的进站区设置至少一个点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ZUB1至ZUB4),用以使车辆的第一计程器(3)直接同步并经过ATP装置使车辆的第二计程器(6)间接同步,对车门控制装置的、视行驶方向而定的释放除取决于低过给定的、很低的行驶速度(Va)之外,还取决于第一计程器(3)的在一个较窄的公差范围(T1)内确认具体额定停车点(P1;P2)位置的定位结果和第二计程器(6)的在一个较宽的公差范围(T2)内确认该位置的定位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车门的开启取决于一个表示车辆或者列车停止的标志的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车门的开启是在站台(Bhf)上对车辆或者列车进行目标制动后通过司机手动操纵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车门的开启是在站台(Bhf)上对车辆或者列车进行目标制动后由一个车辆自动控制装置(5)触发实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相互有间距的点式列车自动控制装置(ZUB1至ZUB4),用以发射至停车点(P1、P2)的具体距离并从而使计程器(3、6)多重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沿一个车站(Bhf)具有多个可能的停车点(P1、P2)并通过具体的列车(Z1、Z2)的长度确定列车的具体停车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辆监控为使车辆的计程器(3、6)同步而设在车站(Bhf)的驶入区的给定路段内的点式信号发射装置(ZUB1至ZUB4)的存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以使有轨车辆开门的释放装置,在车站(Bhf)的进站区内相继地设置一个或多个点式信号发射装置(ZUB1至ZUB4),发射使设在到来的列车(Z1、Z2)中的行程测量装置同步的信号。一个行程测量装置(3)被直接影响,另一个行程测量装置(6)经ATP装置被间接影响。如果列车停下,被直接影响的行程测量装置(3)显示车已位于停车点(P1、P2)预先给定的公差范围(T1)内,并且另一具有较大公差范围(T2)的行程测量装置(6)确认这一位置,则车门可被打开。
文档编号B61L3/00GK1128009SQ9419272
公开日1996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9日
发明者沃尔夫-迪特尔·盖勒曼, 阿道夫·福伊尔哈克, 达里奥·科米尼, 吉多·马蒂内利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米兰城市地区松造与基础结构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