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制动软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1429阅读:1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铁路制动软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机车、车辆制动专用软管连接装置,属于一种铁路制动专用配件。
火车制动管路采用制动软管总成连接。制动软管总成包括橡胶软管、分别套装在橡胶软管两端口内的连接器和接头,并通过在橡胶软管两端口外的紧固卡环或压套组装成一体。现通用的铁路制动软管总成的接头和连接器套入橡胶软管内的部分(即颈部)为平台形只有一个防滑脱台;只能形成一级密封线。这种结构使得制动软管总成在运用中容易发生橡胶软管与接头,橡胶软管与连接器相互滑脱的事故,直接危及行车制动的可靠与安全。火车在运行中,橡胶软管一直处于弯曲状态,现用的接头和连接器的颈部端面又为平口型,造成胶管与接头和连接器的接触处不能良好的吻合,田于应力集中,橡胶软管极易早期疲劳破损,现用的橡胶软管使用一年左右即因龟裂或被折断而报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不易滑脱,不易早期疲劳破损的铁路制动软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现用制动软管总成的连接器和接头的颈部设计成波峰不少于四个且不等的波纹形,并将它们的颈端面设计为曲面,在接头的六角部位开一个缺口,作为装配时的定位标志。本实用新型由于接头和连接器与橡胶软管套装的颈部为多级波浪形,每级波峰形成一级防滑台和密封线。这种多级的防滑台和密封线可以显著改善制动软管总成的防滑脱性能。又由于连接器和接头的颈部端面为曲面,又有定位缺口保证组装时曲面与橡胶软管弯曲时的弯曲部位良好吻合,可以有效地减少橡胶软管在列车运行时因应力集中造成的早期疲劳破损,降低了报废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车实用新型接头定位口1-1正剖面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接头波纹形颈部A1-A1示意图图4平台形颈部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波纹形颈部A2-A2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连接器J向旋转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由橡胶软管4(以下简称软管)、分别套在软管4两端口内的接头1和连接器2及紧固在软管4两端口外的铁套3锁紧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特选用管状铁套为紧固件,更利于被紧固部分有效地密贴。接头1和连接器2套入软管4内的颈部b1-b1、b2-b2均为不等距波峰的波浪形,颈端面DE、MN均为曲面,波峰数以四个较为适中。接头1的颈端曲面D在BA1BB部分连续,然后逐步过渡到下部成为曲面E;连接器2的颈端曲面M的外形在左边KKK部分连续,然后逐步过渡到右边L形成曲面N的形状。在接头1的六角部位,开有定位标志缺口1-1。颈部b1-b1和b2-b2具有四个以上的波峰,其套装在软管4内时形成四道以上的防滑台及密封线,能有效地提高制动软管的防滑脱能力。经在同样条件下测试,原平台形颈部的制动总成拔脱强度≤5kN即被拔脱,而本实用新型拔脱强度在12kN左右。由于颈部端曲面DE和MN形成的抹斜部分,通过定位口1-1可以保证正确无误地准确安装即可与软管4弯曲时的弯曲部分吻台,能有效地减少胶管4应力集中引起的早期疲劳破损。在同样的装车运用考查条件下,本实用新型比现用的制动软管总成使用寿命提高二倍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铁路制动软管总成,包括橡胶软管(4),分别套装在橡胶软管(4)两端口内的接头(1)、连接器(2)和紧固在橡胶软管(4)两端口外的铁套(3),其特征在于接头(1)和连接器(2)套入橡胶软管(4)内的颈部(b1-b1)和(b2-b2)均为不等距波峰的波浪形;颈端面(DE)、(MN)均作成曲面;接头(1)的六角部位,开有定位标志缺口(1-1);铁套(3)为管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接头(1)和连接器(2)的颈部(b1-b1)和(b2-b2)的波峰数优选为四个;接头(1)颈端曲面D在BA1BB部分连续,然后逐步过渡到下部成曲面E;连接器(2)颈端曲面(M)在左边(KKK)部分连续,然后逐步过渡到右边(L)形成曲面(N)。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机车、车辆专用的制动软管总成。本火车制动管路连接装置,包括橡胶软管4,分别套装在橡胶软管4两端口内的接头1,连接器2,并用压装在橡胶软管两端外的铁套3装配为一体。由于接头1和连接器2套入橡胶软管内的颈部b
文档编号B61H11/06GK2338222SQ98218030
公开日1999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5日
发明者韩锦芝, 郑讷 申请人:中铁制动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