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58250阅读:来源:国知局
两个车厢100通过铰接接头200连接在一起,其中,车厢100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连接,而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同轴设置的第一关节轴承21和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承载框架1上,在两个车厢100转动产生角度时,承载框架1不会产生过大的扭矩,提高了承载框架1的抗疲劳性能。同时,上部铰接组件3中的两根第一连杆31形成V型结构连接其中一车厢100,而第一连杆31又通过橡胶轴承11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橡胶轴承11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有效的减缓车厢100对承载框架1产生的冲击力,同时,另一个车厢100通过第二连杆32铰接在承载框架1,第二连杆32能够控制两个车厢100之间的距离,保持相连接的两个车厢10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稳定。其中,第一关节轴承21、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和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重合,所述第四关节轴承321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三关节轴承311的轴线与所述橡胶轴承11的轴线空间交错设置。另外,为了方便安装上部铰接组件3,承载框架1的上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2,所述安装支架12上形成有所述上安装轴,所述安装支架12上设置有立板121,所述第二安装座34固定在所述立板121上。
[0022]进一步的,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铰接连接强度和安全系数,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内圈211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外圈2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还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外圈222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1上。具体的,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均连接在第一关节轴承21上,使得车厢100产生的力通过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施加到第一关节轴承21而被大部分抵消掉,而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通过第一关节轴承21铰接在一起后,第二连接板24通过第二关节轴承22铰接在承载框架1上,可以有效的减少了承载框架1所受的力;优选的,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关节轴承25,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外圈25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设置有第一螺栓253,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内圈251套在所述第一螺栓253上,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4和所述第一螺栓253的头部之间,具体的,第一关节轴承21为主要承载轴承,传递大部分的牵引力和制动力,第五关节轴承25为辅助承载轴承以起到对第二关节轴承22产生中心定位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且压紧力及径向承载能力更强,在节省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铰接连接空间的同时又可提高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之间径向铰接连接的铰接连接强度和安全系数。另外,为了提高关节轴承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第一连接板23上固定有连接筒231,所述连接筒231形成有阶梯孔(未图示),所述连接筒231还设置有翻边结构(未图示),所述连接筒231插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内圈211中,所述第五关节轴承25的外圈252卡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上开设在有安装槽(未图示),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的外圈212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4固定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21夹在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4之间;同样的,第二关节轴承22还包括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紧固螺母224和第二螺栓223,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外圈222和内圈221夹在所述第二螺栓223的头部和所述紧固螺母224之间,而为了对内圈221提供更好的支撑和限位,第二螺栓223的头部形成第一弧面结构(未图示),所述第二关节轴承22的内圈221形成与所述第一弧面结构配合的第二弧面结构(未图示)。具体的,设置在承载框架1下部的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和第五关节轴承25的内圈和外圈均被外部结构有效的加紧在一起,从而使得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22和第五关节轴承25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以满足车厢100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
[0023]本发明提供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通过在承载框架的底部设置下部铰接组件,下部铰接组件的两个连接板通过同轴设置的两个关节轴承连接在承载框架上,车厢的铰接位置在同一轴线上,有效的避免了承载框架因受力而产生较大扭矩,有效的提高了承载框架的抗疲劳性能,第一连杆配合橡胶轴承和第三关节轴承,可以满足两个车厢之间的转动和点头动作的要求,并在橡胶轴承还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缓和横向位移时的冲击和承载框架所受的剪切力,连接方式更为可靠;第二连杆配合第四关节轴承能够保持相连接两车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稳定,提高了有轨电车的可靠性。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有轨电车用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中设置有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机构,所述电加热机构包括外壳、电加热器、PLC和风机,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风道腔体和控制腔体,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腔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中,所述PLC安装在所述控制腔体中,所述PLC与所述风机和所述电加热器连接;所述外壳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座椅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体和所述控制腔体之间设置有隔温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体中设置有多个所述电加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可开关的维修盖板,所述维修盖板遮盖住所述风道腔体和所述控制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与所述厢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用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所述风机先通电启动后,再控制所述电加热器通电运行。7.一种有轨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有轨电车用车厢,相邻两个所述有轨电车用车厢通过铰接接头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轨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接头包括承载框架、下部铰接组件和上部铰接组件,所述下部铰接组件包括第一关节轴承、第二关节轴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和所述第二关节轴承上下同轴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还与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下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设置有上安装轴,所述上安装轴上设置有橡胶轴承,所述上部铰接组件包括两根第一连杆、一根第二连杆、两个第一安装座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三关节轴承,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四关节轴承,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所述橡胶轴承铰接在所述承载框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通过所述第四关节轴承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其中一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的上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其中一所述有轨电车用车厢,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另一所述有轨电车用车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轨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关节轴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内圈套在所述第一螺栓上,所述第五关节轴承夹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轨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形成有阶梯孔,所述连接筒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连接筒插在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内圈中,所述第五关节轴承的外圈卡在所述阶梯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在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的外圈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内圈上;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夹在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关节轴承还包括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紧固螺母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的外圈和内圈夹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紧固螺母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轨电车用车厢及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用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中设置有座椅,还包括电加热机构,所述电加热机构包括外壳、电加热器、PLC和风机,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风道腔体和控制腔体,所述外壳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腔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中,所述PLC安装在所述控制腔体中,所述PLC与所述风机和所述电加热器连接;所述外壳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座椅的底部。通过外壳安装在座椅的下部,使得从出风口输出的热风先作用在车厢的下部,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体验性;通过外壳安装在座椅的下方,可以方便打开外壳或将外壳整个取出进行维修,降低了操作人员的维修难度。
【IPC分类】B61D27/00, B61G1/00, B61D13/00
【公开号】CN105313907
【申请号】CN201510864790
【发明人】盛文刚, 张明顺, 刘庆宽, 王爱斐, 刘丽君, 李大臣, 麻哲, 马凯, 战韦鹏, 陈常江, 周家林
【申请人】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