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7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动车辆的油门式(或称把手转动式)轴向控制装置,尤指一种可装设于电动车辆的一侧,其可由使用者转动该把手上的旋转钮,即可控制该控制器并驱动该马达以带动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3,其显示公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现今市面上大部份的电动车辆,例如但不于电动代步车或电动轮椅,其前进或后退控制装置大部份是在把手70的两侧分别装设一拨杆71、72,其中一拨杆71负责前进,另一拨杆72则负责后退。惟该公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对于行动不便或残障人士而言并不方便;此外,该公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控制装置是装置于电动代步车或电动轮椅的前端中央位置,对于行动不便或残障人士上下电动代步车或电动轮椅并不方便,诚属美中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油门式(或称把手转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可由使用者转动该把手上的旋转钮,即可控制该控制器并驱动该马达以带动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装设于一电动车辆的一侧,其中该电动车辆至少具有一把手、一控制器及一马达,其包括一旋转钮,具有一钮芯;一套管,套置于该钮芯的外侧,且其上具有一剖沟;
一把手,一侧套置该套管及旋转钮;一内杆,其上进一步具有一固定座及一支管,以支撑及固持该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中该支管位于该内杆的顶端且其局部供该把手套置,而该固定座位于该支管的一侧,其具有一圆弧口;一中继管,经由该圆弧口套置于该固定座的上方且局部伸入该支管的另一侧中;一芯管,套置于该中继管中且伸入至该支管中并套置于该钮芯外侧且与其紧密结合,该钮芯带动该芯管转动,且其一端的两侧具有螺孔;一套环,套置于该芯管的外侧,且其两侧亦具有螺孔,供螺丝穿置并锁固于该芯管上;一簧座,呈方形可置于该套环的一侧,其具有一第一穿孔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一护片,容置后述的扭簧;一扭簧,置于该簧座中,其两端部位于同一侧且位于该护片下方;一电阻座,置于该固定座的一侧,其具有一第二穿孔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二护片,容置后述的电流调整装置;以及一电流调整装置,其具有一轴心,该轴心穿置于该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再进入该芯管中,其具有导线耦接至该控制器。
其中该电动车辆为一电动代步车或一电动轮椅。
其中该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装设于该电动车辆的左侧或右侧。
其中该旋转钮与该套管间进一步具有一垫片,而该内杆概呈倒L形。
其中该固定座包括复数个螺孔,该簧座的两侧包括螺孔,且该电阻座的两侧包括螺孔。
其中该电流调整装置为一可变电阻或一集成电路,其中该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5K奥姆。
其进一步包括一本体、一定位装置、一固定座及一卡制件组,其中该本体可套置于该内杆外侧,并于调整高度后由该定位装置固定;该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沟槽、一定位榫以及一螺帽,其中该定位榫的端部进一步具有螺纹,于组合时将定位榫穿过该复数个沟槽,再由该螺帽螺固于该定位榫上,即可使该内杆定位于本体内。
其中该卡制件组进一步包括一长脚螺丝、一扳手、一垫片及一弹簧。
其中该芯管其长度约与该支管相当。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以附图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一示意图,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一示意图,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一示意图,其显示公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或称把手转动式)轴向控制装置可装设于一电动车辆的一侧,其中该电动车辆至少具有一把手、一控制器及一马达,其中,该控制器及马达为一般电动车辆所必须的构件,且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不拟赘述。
请参照图1,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可由使用者转动该把手上的一旋转钮,即可控制该控制器并驱动该马达以带动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其中该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包括旋转钮11;垫片12;套管13;把手14;内杆15;中继管16;芯管17;套环18;簧座19;扭簧20;电阻座21;电流调整装置22等所组合而成。
其中,该旋转钮11,其概成圆形且具有一钮芯111,可供使用者转动该旋转钮11以驱动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垫片12,可套置于该转扭11及该套管13间;该套管13,其可套置于该钮芯111的外侧,且其上具有一剖沟131。
该把手14呈中空状,其可供使用者放置手部,其一侧可套置该套管13及旋转钮11,另一侧则可供该芯管17套置于其中;该内杆15,其概呈倒L形且其上进一步具有一固定座151及一支管155,用以支撑及固持该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中该支管151位于该内杆15的顶端且其局部可供该把手14套置,而该固定座155位于该支管151的一侧,其具有一圆弧156,且该固定座上进一步包括复数个螺孔157以供锁固该电阻座21于其上。
该中继管16,可经由该圆弧口156套置于该固定座151的上方且局部伸入该支管151的另一侧中;该芯管17,其长度约与该支管151相当且可套置于该中继管16中,且可伸入至该支管151中并套置于该钮芯111外侧且与的紧密结合,使旋转该旋转钮11时,该钮芯111可带动该芯管17转动,且其一端的两侧具有螺孔171。
该套环18,可套置于该芯管17的外侧,且其两侧亦具有螺孔181,以供螺丝25穿置并锁固于该芯管17上;该簧座19,概呈方形可置于该套环18的一侧,其具有一第一穿孔191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一护片192,以容置该扭簧20,且该簧座19的两侧进一步包括螺孔193以供锁固;扭簧20,可置于该簧座19中,其较佳为一弹簧且其两端部201、202位于同一侧例如但不限于上方处且位于该护片192下方,以便由该扭簧20的扭力可使该旋转钮11回正。
该电阻座21,可置于该固定座155的一侧,例如但不限于外侧,其具有一第二穿孔211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二护片212,以容置该电流调整装置22,且该电阻座21的两侧进一步包括螺孔213以供锁固该电流调整装置22;以及电流调整装置22,其例如但不限于为一可变电阻或集成电路(IC),当其为一可变电阻时,其电阻值较佳为5K奥姆,且较佳为上下各2.5K奥姆,以控制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其具有一轴心221,该轴心221可穿置于该第二穿孔211、第一穿孔191再进入该芯管17中,其具有导线耦接至该控制器(图未示)。
此外,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固定于该电动车辆及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握持该把手及使用该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进一步包括一本体30、一定位装置40、一固定座50及一卡制件组60。
其中,该本体30可套置于该内杆15外侧,并可于调整适当高度后由该定位装置40固定,以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握持该把手14及使用该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
该定位装置40则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沟槽41、一定位榫42以及一螺帽44,其中该定位榫42的端部进一步具有螺纹43,于组合时可将定位榫42穿过该复数个沟槽41,再由该螺帽44螺固于该定位榫42上,即可使该内杆15定位于本体30内。
该卡制件组60进一步包括一长脚螺丝61、一扳手62、一垫片63及一弹簧64,于组合时可先将本体30定位于该电动车辆上,再由长脚螺丝61穿过该垫片63及弹簧64锁固于该电动车辆上,最后再对扳手62向下施力,使本体30进一步锁固于该电动车辆上,以达双重锁固的目的。
请参照图2,其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于组合时,可依序将旋转钮11穿过垫片12再穿入该套管13及把手14中;再将把手14套置于该内杆15上;将中继管16放置于该圆弧156上方,再将芯管17穿入该中继管16中且其一端可套置于该套置于钮芯111外侧,再将套环18套置于该;簧座19;扭簧20;电阻座21;电流调整装置22芯管17的外侧并以螺丝25穿过螺孔181及171予以锁固;接着将电阻座21以螺丝25固持于该固定座155上,再将电流调整装置22的轴心221穿置于该电阻座21的第二穿孔211、扭簧20及该簧座19且套置于该芯管17中;俾该旋转钮11时,该钮芯111可带动该芯管17转动,该芯管17的另一端再带动该电流调整装置22的轴心221转动,以改变其电阻值,并进一步由该控制器控制该马达以驱动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当使用者施加于该旋转钮11的力量消失时,由该扭簧20的弹力即可将旋转钮11回正。由上述的结构,可让使用者以控制机车的油门方式轴向转动旋转钮11使电动车辆前进或后退,以便行动不便或残障人士可轻易控制该电动车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较公知技术而言,其可由使用者转动该把手上的旋转钮,即可控制该控制器并驱动该马达以带动该电动车辆的前进或后退,以改善公知技术的缺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术人士,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少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的专利范围所界定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中该装置至少具有一把手、一控制器及一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旋转钮,具有一钮芯;一套管,套置于该钮芯的外侧,且其上具有一剖沟;一把手,一侧套置该套管及旋转钮;一内杆,其上进一步具有一固定座及一支管,以支撑及固持该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中该支管位于该内杆的顶端且其局部供该把手套置,而该固定座位于该支管的一侧,其具有一圆弧口;一中继管,经由该圆弧口套置于该固定座的上方且局部伸入该支管的另一侧中;一芯管,套置于该中继管中且伸入至该支管中并套置于该钮芯外侧且与其紧密结合,该钮芯带动该芯管转动,且其一端的两侧具有螺孔;一套环,套置于该芯管的外侧,且其两侧亦具有螺孔,供螺丝穿置并锁固于该芯管上;一簧座,呈方形可置于该套环的一侧,其具有一第一穿孔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一护片,容置后述的扭簧;一扭簧,置于该簧座中,其两端部位于同一侧且位于该护片下方;一电阻座,置于该固定座的一侧,其具有一第二穿孔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二护片,容置后述的电流调整装置;以及一电流调整装置,其具有一轴心,该轴心穿置于该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再进入该芯管中,其具有导线耦接至该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转钮与该套管间进一步具有一垫片,而该内杆概呈倒L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座包括复数个螺孔,该簧座的两侧包括螺孔,且该电阻座的两侧包括螺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流调整装置为一可变电阻或一集成电路,其中该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5K奥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本体、一定位装置、一固定座及一卡制件组,其中该本体可套置于该内杆外侧,并于调整高度后由该定位装置固定;该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沟槽、一定位榫以及一螺帽,其中该定位榫的端部进一步具有螺纹,于组合时将定位榫穿过该复数个沟槽,再由该螺帽螺固于该定位榫上,即可使该内杆定位于本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制件组进一步包括一长脚螺丝、一扳手、一垫片及一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芯管其长度约与该支管相当。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辆的油门式轴向控制装置,包括一旋转钮;一套管其上具有一剖沟;一把手套置该套管及旋转钮;一内杆,具有一固定座及一支管,该固定座位于该支管的一侧,具有一圆弧口;一中继管由该圆弧口套置于该固定座的上方且局部伸入该支管的另一侧中;一芯管其一端的两侧具有螺孔;一套环套置于该芯管的外侧,且其两侧具有螺孔;一簧座置于该套环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穿孔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一护片;一扭簧置于该簧座中,两端部位于同一侧且位于该护片下方;一电阻座置于该固定座的一侧,其具有一第二穿孔且其上端向前延伸出一第二护片;以及一电流调整装置,其具有一轴心,穿置于该第二穿孔、第一穿孔进入该芯管中,有导线耦接至该控制器。
文档编号B62K23/00GK2749772SQ20042001374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8日
发明者谢志勤, 林正坚, 林正煌 申请人:龙盈企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