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24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尤其是适用于摩托车的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自行生产的后减震器主要有弹簧液压、油气混合弹簧减震器及充气式后减震器。前两者特征是油气混合在同一工作室里。充气式后减震器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充有高压气体。当成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使时,地面对车轮产生猛烈冲击,使驾、乘人员感到强烈的震动,产生疲劳与不适。另外,弹簧液压式后减震器由于在运动时,连杆将深入工作缸占有一定空间,而油液补偿不及时,导致该减震器易产生空程现象。同时,在减震器使用到一定周期时,减震油易产生乳化,严重影响产品减震性能。油气混合式后减震器虽然某种程度避免了空程现象,但由于是油气混合,仍然避免不了减震油乳化现象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3年8月20日公告的浮动活塞充气后减震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2235533.2),该减震器充有高压气体,且采用油气隔离工艺,基本解决了常规后减震器遇到的空程现象及油液乳化问题,但是该减震器阻尼力不能独立调节,在使用过程中,路况不同、载荷不同,驾乘的舒适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且易出现慢性漏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3年7月16日公告的气囊分体式后减震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2235531.6),该减震器设有气囊,内充有高压气体,气囊与减震器本体通过油管相连接,其缺点是减震器装上原车后,随着原车车身的震动和冲击,油管连接螺栓易出现渗漏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通过改变现有充气式后减震器的结构,解决不同路况、不同载荷情况下,阻尼力不能独立调节,以及较彻底地解决了早期生产的后减震器易出现空程、慢性漏气及连接部位渗漏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包括下间隔环组合、连接螺母、减震器本体、“O”形密封圈、浮动活塞、活塞环,其中,减震器本体由“O”形密封圈、减震簧、工作缸、锁紧螺母、复原阀片、活塞体、活塞环、阀片、限位垫、缓冲垫、导向座、衬套、油封、防压盖、上间隔环组合、上连接头、螺母、减震垫、活塞杆等组成;浮动活塞将连接体隔离为气压室和油液室,并由“O”形圈进行密封,活塞环导向;在工作缸套装减震簧,两端分别由上连接头、连接体定位;其特征在于连接体近似“Z”形,其上部一端套装在连接螺母上,另一端装有下间隔环组合;连接体的下部一头竖向装有压缩调节器,另一头装有充气装置。
该方案通过在连接体装有压缩调节器实现压缩阻尼力调节功能使减震器在不同路况、不同载荷情况下都能达到理想的减震效果,在相当大的范围实现减震性能与整车良好匹配。其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驾乘过程舒适、安全,减轻了驾乘人员长时间驾乘的疲劳感。
本实用新型采用针头注气法向气缸一端注入高压气体,通过密封胶头、“O”形圈及螺钉相配合进行密封,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慢性漏气现象的发生,且充气方法简单,合格率高等特点,保证该产品性能稳定,提高减震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压缩调节器、浮动活塞隔离的气压室和油液室均设在连接体内,连接体一端套管在连接螺母上,装配成的减震器装上原车,随着原车车身的震动和冲击时,连接部位不易出现渗漏油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图1中压缩调节器局部I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充气装置局部II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看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连接体1、下间隔环组合2、连接螺母4、减震器本体23、“O”形密封圈25、浮动活塞26、活塞环27、压缩调节器29、充气装置49组成,其中,减震器本体23由“O”形密封圈5、减震簧6、工作缸7、锁紧螺母8、复原阀片9、活塞体10、活塞环11、阀片12、限位垫13、缓冲垫14、导向座15、衬套16、油封17、防压盖18、上间隔环组合19、上连接头20、螺母21、减震垫22、活塞杆28等组成;浮动活塞26将连接体1隔离为气压室和油液室,并由“O”形圈25进行密封,活塞环27导向;在工作缸7套装减震簧6,两端分别由上连接头20、连接体1定位;其特征在于连接体1近似“Z”形,其上部一端套装在连接螺母4上,另一端装有下间隔环组合2;连接体1的下部一头竖向装有压缩调节器29,另一头装有充气装置49。
从图1和图3可以看出充气装置49由密封盖32、“O”形圈31和34、密封胶头35、螺钉30、挡圈33组成,其连接关系A.挡圈33对密封盖32限位;B.在密封盖32设有密封胶头35,并由带“O”形圈31的螺钉30锁紧;C.密封盖32与连接体1间设有“O”形圈34进行密封。
从图2可以看出压缩调节器29由压缩阀片41、压缩阀体48、压缩阀盖37、压缩调节阀座42、挡圈47、压缩调节阀43、螺钉46、调节盖45、簧片38、阀片40、螺母36组成,其连接关系A.压缩调节阀43一端呈锥尖形,且与压缩调节阀座42的油孔相对应;B.压缩阀体48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进油孔一端设压缩阀片41,回油孔一端设簧片38、阀片40。
从图2还可以看出压缩调节阀43由挡圈47限位,调节盖45与压缩调节阀43由螺钉46锁紧,压缩阀体48的回油孔直径比进油孔直径大。
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压缩调节阀座42上设有油孔,左端通过连接体1内油孔与工作缸7相通,右端与连接体1的油液室相通。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在工作缸7注入减震油,采用针头注气法向连接体1一端注入高压气体,当减震器被压缩时,活塞杆28受到外力作用向图示左方运动,工作缸7与活塞体10左端的体积减小,由于活塞杆28的进入占用一部分体积,而油是不可压缩的,只有靠连接体1内的高压气体补偿体积变化。因此,活塞体10左端的减震油一部分会通过活塞体10的油孔打开阀片12进入活塞体10左端的油室,而另一部分减震油则通过连接体1内油孔,流向压缩阀体48的进油孔,推开压缩阀片41,流向连接体1的油液室;同时,也经过压缩调节阀43与压缩调节阀座42之间的过油孔,产生压缩阻尼力,浮动活塞26受力向图示右方运动;同时,减震簧6与连接体1内的高压气体被压缩,实现减震作用。
在减震簧6在弹力和外力作用下,减震簧6恢复到原来长度过程中,活塞杆28受力向右运动,工作缸7与活塞体10左端的体积增大,只有靠连接体1内的高压气体补偿体积变化,从而使连接体1内的的油液室减震油流向压缩阀体48的回油孔,推开阀片40和簧片38,通过连接体1油孔进入工作缸7,同时,活塞体10右端油室的一部分减震油经过活塞体10的油孔推开复原阀片9,进入活塞体10左端油腔,产生复原阻尼力,浮动活塞26受力向图示左方运动。在复原过程中,由于压缩阀体48设计了回油孔和进油孔大,且回油孔比进油孔大,使复原过程平稳,减震器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空程的现象。
根据路况或载荷变化,用户需调整压缩阻尼力时,只需用手旋转调节盖45,就可调节减震器的压缩阻尼力。若顺时针旋转调节盖45,带动压缩调节阀43向图示上方运动,压缩调节阀43与压缩调节阀座42之间的过油孔截面变小,压缩阻尼力增大。若用户需减小压缩阻尼力时,将调节盖45逆时针旋转,原理与调节压缩阻尼增大时相同,方向相反;另外,挡圈47对压缩调节阀43起限位作用,压缩调节阀43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离本体。
另外,压缩调节器29、浮动活塞26隔离的气压室和油液室均设在连接体1内,连接体1一端套管在连接螺母4上,装配成减震器装上原车,随着原车车身的震动和冲击时,连接部位不易出现渗漏油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包括下间隔环组合(2)、连接螺母(4)、减震器本体(23)、“O”形密封圈(25)、浮动活塞(26)、活塞环(27),其中,减震器本体(23)由“O”形密封圈(5)、减震簧(6)、工作缸(7)、锁紧螺母(8)、复原阀片(9)、活塞体(10)、活塞环(11)、阀片(12)、限位垫(13)、缓冲垫(14)、导向座(15)、衬套(16)、油封(17)、防压盖(18)、上间隔环组合(19)、上连接头(20)、螺母(21)、减震垫(22)、活塞杆(28)等组成;浮动活塞(26)将连接体(1)隔离为气压室和油液室,并由“O”形圈(25)进行密封,活塞环(27)导向;在工作缸(7)套装减震簧(6),两端分别由上连接头(20)、连接体(1)定位;其特征在于连接体(1)近似“Z”形,其上部一端套装在连接螺母(4)上,另一端装有下间隔环组合(2);连接体(1)的下部一头竖向装有压缩调节器(29),另一头装有充气装置(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49)由密封盖(32)、“O”形圈(31、34)、密封胶头(35)、螺钉(30)、挡圈(33)组成,其中A.挡圈(33)对密封盖(32)限位;B.在密封盖(32)设有密封胶头(35),并由带“O”形圈(31)的螺钉(30)锁紧;C.密封盖(32)与连接体(1)间设有“O”形圈(34)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压缩调节器(29)由压缩阀片(41)、压缩阀体(48)、压缩阀盖(37)、压缩调节阀座(42)、挡圈(47)、压缩调节阀(43)、螺钉(46)、调节盖(45)、簧片(38)、阀片(40)、螺母(36)组成,其中A.压缩调节阀(43)一端呈锥尖形,且与压缩调节阀座(42)的油孔相对应;B.压缩阀体(48)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进油孔一端设压缩阀片(41),回油孔一端设簧片(38)、阀片(4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压缩调节阀(43)由挡圈(47)限位,调节盖(45)与压缩调节阀(43)由螺钉(46)锁紧,压缩阀体(48)的回油孔直径比进油孔直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压缩调节阀座(42)上设有油孔,左端通过连接体(1)内油孔与工作缸(7)相通,右端与连接体(1)的油液室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可调压缩阻尼充气式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体1近似“Z”形,其上部一端套装在连接螺母4上,另一端装有下间隔环组合2;连接体1的下部一头竖向装有压缩调节器29,另一头装有充气装置49。该实用新型能根据不同路况和载荷自由调节压缩阻尼力,其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驾乘过程舒适、安全,减轻了驾乘人员长时间驾乘的疲劳感;该实用新型压缩调节器、浮动活塞隔离的气压室和油液室均设在连接体内,连接体一端套管在连接螺母上,装配成减震器装上原车,随着原车车身的震动和冲击时,连接部位不易出现渗漏油现象。
文档编号B62K25/04GK2692005SQ20042003448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1日
发明者张兴海, 李植, 焦叶恒 申请人: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