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式幼儿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36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收合式幼儿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收合式幼儿车架。
背景技术
一般的幼儿车几乎都具有收合功能,只是各厂牌的架体结构有所差异,有些可以方便的加以收合或展开,有些则是要经过较为繁琐的步骤才可以达成,而整体来说,功能较多的幼儿车由于架体设计较复杂,所以其收合步骤就可能比较繁琐。而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可参考US5882030、US2003/0201626 A1、US5605409、US6581957 B1、EP1279583 A2、EP1232927A2等。
如图1、2、3,为美国专利第5,605,409号所揭露的可收合式幼儿车100,以下说明只会就其主要结构加以说明,至于一些如车轮、伞棚、置物篮及一些布材等将不会详细说明,该可收合式幼儿车100主要包括有一前脚架11、一后脚架12、一乘坐架13及一连结架14,每一架体均是左、右对称的设计,前脚架11下方组装有前轮111,上方则是枢接该连结架14,且于两者枢接处设有一卡制装置16,该卡制装置16是用以使前脚架11与连结架14呈直线组装,或是可相互弯折枢转,此部份的作动将详细说明于后。另外,于该连结架14相反于前脚架11的上方组设有一手柄141。
该后脚架12下方是组装有后轮121,上方则是枢接于连结架14,所以从侧面看的话,前脚架11、后脚架12及连结架14略呈一”人”字型,当然这是于幼儿车100车架处于展开的情况。
该乘坐架13两端则分别枢接于前脚架11中间位置处,及后脚架12中间位置处,且乘坐架13包括有上、下两层,上层是用以供幼儿乘坐,下层则是用以增设一软性的置物篮131。
而前述的前脚架11、后脚架12、乘坐架13及连结架14共同形成一四连杆架体,只是当幼儿车100车架处于展开的状态时,该卡制装置16会使得相互枢接的前脚架11与连结架14呈直线状态,无法相互枢转,所以此时的四连杆机构会被定型于展开状态,也就是如图1的状态,而当使用者要将幼儿车100加以收合时,必须先将卡制装置16释锁,使得前脚架11与连结架14可以相互枢转,至于卡制装置16的详细结构请参考US5882030案,所以当前脚架11与连结架14可相互枢转时,就可以如图2、图3将幼儿车100加以收合,使幼儿车100于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较不占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收合功能,且便于展开与收合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包括有一后架体、一前架体、一乘坐架体及一底架体,其特征在于该后架体包括有两个第一杆体及一撑顶架,该撑顶架是连结于该两个第一杆体上,该撑顶架将该两第一杆体定位于相互远离的位置;该前架体包括有两个第二杆体及两个第三杆体,每一第二杆体是与一第三杆体相互枢接,该两个第二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的一端是分别与一第一杆体相互枢接,而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的一端部处分别组设有一前轮,该两个第二杆体与该两个第三杆体于枢接处是成180度角,且该两个第二杆体是位于相互平行远离的位置,该两个第三杆体同样是位于相互平行远离的位置;该乘坐架体包括有两个第四杆体及一第五杆体,每一第四杆体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第一杆体相反于第二杆体的端部处,并于该两个枢接处分别组设有一后轮,而另一端则是朝向该前架体的第三杆体延伸,并分别与一第三杆体相互枢接,该两个第四杆体是位于相互远离的位置处,该第五杆体两端部分别借由一壳体枢接于该两个第四杆体,每一壳体是以一第一铆钉可旋转地枢接于一第四杆体上,及该底架体为一X型架体,其四个端部分别枢接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的端部处,以及该两个第一杆体与该两个第四杆体相互枢接处。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一杆体枢接该两个第二杆体的端部处分别组设有一手柄。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撑顶架是组设于该两个第一杆体间,且至少具有一个可弯折的片体,每一片体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两个第一杆体上。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撑顶架具有两个可弯折的片体,每一片体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两第一杆体上,并于该两个片体间组设有一可展开收合的X型片体。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二杆体上组设有一伞架,该伞架是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一杆体的一侧。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二杆体靠近该两个第三杆体处分别组设有一扶手,于该两个扶手上组设有一挡杆。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的端部组设有一踏板装置。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杆体为一U型圆管。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每一壳体以一第二铆钉将第五杆体的一端部与该壳体相互枢接,且使该第五杆体可相对于该壳体枢转地定位于该壳体。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底架体包括有两个第六杆体,该两个第六杆体是呈交叉设置。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每一壳体与每一第一杆体间组设有一连动件,该连动件一端是枢设于该壳体上,另一端则是枢设于该第一杆体上。
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为一杆体。
本实用新型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除了具收合功能,且便于展开与收合。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可收合式幼儿车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美国专利第5,605,409号所揭露幼儿车的侧面示意图,图中幼儿车是处于展开状态。
图2是图1幼儿车的侧面示意图,图中幼儿车是处于半收合状态。
图3是图1幼儿车的侧面示意图,图中幼儿车是处于完全收合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收合式幼儿车架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中是处于展开状态。
图5是图4较佳实施例撑顶架的平面示意图,图中撑顶架是处于展开状态。
图6是图4较佳实施例撑顶架的平面示意图,图中撑顶架是处于收合状态。
图7是图4较佳实施例踏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中踏板装置是处于收合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踏板装置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中踏板装置是处于收合状态。
图9是图4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中第四壳体与第五杆体是处于尚未组装的状态。
图10是图4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平面示意图,图中第四壳体与第五杆体是处于组装的状态。
图11是图4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中整个车架是处于展开的状态。
图12是图4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中整个车架是处于半收合的状态。及图13是图4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中整个车架是处于完全收合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为本新型可收合式幼儿车架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可收合式幼儿车架300包括有一后架体4、一前架体5、一乘坐架体6及一底架体7该后架体4是由两第一杆体41及一组撑顶架43所组成,两第一杆体41均具有稍微的弯曲而略呈弧形,分别具有一第一端部411及一相反的第二端部412,于每一第一端部411上组设有一手柄415,用以供使用者握持。
而该撑顶架43是组设于两第一杆体41间,其具有三个可弯折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片体431、433、435,每一片体的两端分别枢设于两第一杆体41上、中、下的位置处,也就是片体431两端分别枢设于一第一杆体41的第一端部411处,片体433两端分别枢设于一第一杆体41两端部中间位置处,片体435两端则是分别枢设于一第一杆体41的第二端部412处,并于片体433及片体435间组设有一X型片体437。
配合如图5、6,该撑顶架43于两第一杆体41间具有一展开状态及一收合状态,于撑顶架43位于展开状态时(如图4、图5),前述片体431、433、435均呈笔直不弯曲的状态,且该X型片体437是呈展开的状态,使得两第一杆体41相互平行的位于一相远离的展开状态处,于撑顶架43位于收合状态时(如图6),片体431、433、435则呈对折弯曲的状态,且该X型片体437是呈收合的状态,由于片体的结构使得收合时,片体可相互叠置,节省空间,而收合后就可使得两第一杆体41相互平行的位于一相接近的收合状态处,至于该撑顶架43的设计可参考EP1232927 A2,只是这类的相关结构有很多种型式,再此不一再的加以说明,撑顶架43结构主要的功能是于展开状态时,可以使该两第一杆体41能够定位于展开状态处,而于撑顶架43由展开状态改变至收合状态时,可以使该两第一杆体41由展开状态处往收合状态处移动。
如图4,该前架体5是由两第二杆体52及两第三杆体53所组成,两第二杆体52为直线型的圆管,且是相互平行的设置,并具有一第三端部521,及一相反的第四端部522,每一第三端部521是借由一第一壳体524枢接于一第一端部411,使得第一、第二杆体41、52的侧视略呈倒V字型,另于第二杆体52上组设有一伞架528,该伞架528是位于第二杆体52相反于第一杆体41的一侧,该伞架528为具有收合功能的结构。
该两第三杆体53也是为直线型的圆管,分别具有一第五端部531,及一相反的第六端部532,而同样是相互平行的设置,每一第三杆体53是以其第五端部531与一第二杆体52的第四端部522枢接,并借由一第二壳体534相互枢接,使第二、第三杆体52、53可相互枢转,其枢转的方式是使第二壳体534朝向第一杆体41靠近,而第二杆体52的第三端部521与第三杆体53的第六端部532会相互靠近,使得第二杆体52与第三杆体53会枢转至约相互叠置的位置处。
所以该前架体5同样具有一展开状态及一收合状态,于展开状态时,前架体5的第二杆体52与第三杆体53于枢接处是呈180度,也就是第二杆体52与第三杆体53是呈同向连接(如图11),且两第二杆体52是位于相互平行远离的位置,两第三杆体53同样是位于相互平行远离的位置,而当前架体5位于收合状态时,第二杆体52与第三杆体53会枢转至约相互叠置的位置处(如图13),且两第二杆体52是位于相互平行靠近的位置,两第三杆体53同样是位于相互平行靠近的位置。而于两第二杆体52靠近第二壳体534处分别组设有一扶手526,于两扶手526上组设有一挡杆527,该挡杆527是用以避免幼儿轻易的掉出幼儿车,该挡杆527的结构及作动说明于后。
配合图7,而两第三杆体53相反于第二壳体534的第六端部532处组设有一踏板装置535,该踏板装置535是一种具有展开与收合功能的结构,分别如图4、图7,而该踏板装置535的结构是可轻易被变更的,也就是说踏板装置535的结构不限于本案所揭露,如图8所示,踏板装置535’也可以是具弹性的橡胶所制成,一体成型的柔性件所组成,所以可以随着展开与收合状态来加以变形。于两第六端部532穿过踏板装置535后均稍具弯曲,且分别组设有一前轮536。
该乘坐架体6于本实施例中包括有两第四杆体61及一第五杆体63,两第四杆体61为稍具弯曲的圆管,分别具有一第七端部611及一相反的第八端部612,于第七端部611处分别以一第三壳体614与一第一杆体41的第二端部412枢接,并于每一第七端部611分别组设有一后轮616,而其第八端部612则是朝向前架体5的第三杆体53延伸,并由两第三杆体53内侧凸出于第三杆体53,于每一第四杆体61与一第三杆体53交叉处分别加以枢接,此处的枢接是直接以铆钉将两者铆接,使两者得以相互枢转,两第四杆体61是用以组设幼儿的坐垫(图未示),而两第八端部612凸出于第三杆体53处组设有一可枢转的小腿靠垫615,该小腿靠垫615可向下枢转供小腿倚靠,或是向上枢转增加躺卧的安全。
请配合如图9、图10,该第五杆体63为一U型圆管,于本实施例中是用以当作幼儿的背靠,其两端部631分别借由一第四壳体632枢接于两第四杆体61的内侧,第四壳体632是以一第一铆钉634枢接于第四杆体61上,使第四壳体632可绕着第一铆钉634的轴向相对于第四杆体61枢转,并再以一第二铆钉635将第五杆体63的端部631与第四壳体632相互枢接,而该第二铆钉635并没有穿设于第四杆体61,所以不至于影响第四壳体632相对于第四杆体61的枢转。
而于第五杆体63组设第二铆钉635处形成一顺着第五杆体63轴向的第一长槽636,且于长槽636内组设有一弹簧637,再于第五杆体63上朝向第四壳体632内凸伸有一档位杆638,而于第四壳体632对应档位杆638处则设有一第二长槽639,该第二长槽639的延伸方向是与第一长槽636相同的,使档位杆638可于第二长槽639内移动,于第四壳体632对应档位杆638的内部则是设有复数个卡槽633。
借此,可将第五杆体63相对于第四壳体632拉起,使得档位杆638暂时离开卡槽633,而可适当的将第五杆体63相对于第四壳体632枢转,枢转至适当角度后,再借由弹簧637的弹力,使得档位杆638落入对应的卡槽633内,暂时将第五杆体63相对于第四壳体632的位置加以定位,如此,就可轻易的调整幼儿背靠的角度。
另外,本实施例于第四壳体632与第一杆体41间组设有一连动件417,该连动件417于本实施例为一杆体,其一端是枢设于第四壳体632上,另一端则是枢设于第一杆体41上,其作用将说明于后。
该底架体7包括有两第六杆体71,两第六杆体71是呈交叉设置,每一第六杆体71的一端是枢接于第三杆体53的第六端部532,另一端则是枢接于第四杆体61的第七端部611,所以两第六杆体71会于两前轮536及两后轮616间形成一X形,而两第六杆体71于交叉处可以相互枢接,与可以不连结,本实施例的两第六杆体71于中间位置处是没有连结的,两者于中间位置处是呈上、下错开的(如图4、图11)。
配合如图11、12、13,本实施例幼儿车架300于展开状态时(如图4、图11),两第一杆体41是位于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该撑顶架43也是位于展开状态,该X型片体437是呈展开的状态,将两第一杆体41暂时定位于展开状态处,因此,枢接于两第一杆体41第一端部411处的两第二杆体52,同样是位于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枢接于两第一杆体41第二端部412处的两第四杆体61,也是位于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
而第三杆体53的第五端部531是枢接于第二杆体52,第六端部532则是枢接于展开状态的X型底架体7,第三杆体53于第五端部531与第六端部532间则另与第四杆体61枢接,借此,当两第一杆体41、两第二杆体52、两第四杆体61及底架体7均位于展开状态,且因撑顶架43的撑开,使得这些构件暂时的位于展开状态,所以该两第三杆体53于此时无法相对于第二杆体52枢转,因为当两第三杆体53要相对于第二杆体52枢转时,两者所连结的第二壳体534必须往靠近第一杆体41的方向移动,但是两第三杆体53另外与第四杆体61及第六杆体71枢接,使得第二壳体534无法往靠近第一杆体41的方向移动,也就使得第三杆体53无法相对于第二杆体52枢转,使得整个幼儿车架300处于展开状态。
于幼儿车架300处于展开状态时,前述的伞架528可以被调整为展开状态,或是收合状态,而该第五杆体63也可相对于第四壳体632加以调整定位,使幼儿乘坐时具有较适当的背靠角度。
而当欲将该幼儿车架300加以收合时,必须先将该撑顶架43释锁,使撑顶架43可以由展开状态(如图5)改变至收合状态(如图6),同时将两第一杆体41由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移动至相互靠近的收合状态,于两第一杆体41相互靠近的过程中,两第二杆体52、两第三杆体53及两第四杆体61均会相互靠近。
于两第二杆体53相互靠近时,组装于两扶手526上的挡杆527必须先行抽出,或是如果挡杆527的结构设计是类似前述踏板装置535的话,则无须先行抽出就可以一起作动,而于两第三杆体53相互靠近时,组装于两第三杆体53上的前轮536也会一起移动,且两前轮536间的踏板装置535会呈收合状态(如图7),两第四杆体61相互靠近时,组装于两第四杆体61上的后轮616也会一起移动,而U型圆管的第五杆体63两端部631会被挤压而相互靠近,使得第五杆体63略微变形,而因第五杆体63两侧具有适当的长度,所以使第五杆体63的变形无须太大外力,当然第五杆体63也可以在弯折处设计成类似前述踏板装置535,具有枢转展开与收合的功能时,则第五杆体63也可以无须变形的配合展开与收合。
当两第三杆体53相互靠近,及两第四杆体61相互靠近时,会将枢接于第六端部532处及第七端部611处的X型底架体7加以收合,使两第六杆体71相互靠近,靠近的同时会将前、后轮536、616的距离加大,也就是将第三杆体53的第六端部532向外推出,使第三杆体53以其与第四杆体61的枢接处为轴枢转,第三杆体53的第五端部531就会往第一杆体41靠近,也就是第二壳体534会往第一杆体41靠近。
当第二杆体52与第三杆体53相互枢转,使得第二壳体534会往第一杆体41靠近时,第一杆体41与第四杆体61也会相互枢转而靠近(如图12),直到第二杆体52与第三杆体53相互叠置,以及第一杆体41与第四杆体61相互叠置,就完成将车架加以收合(如图13)。于完成车架收合时,前述的撑顶架43就会位于收合状态(如图6),而两第一杆体41、两第二杆体52、两第三杆体53及两第四杆体61也同样位于收合状态。
而前述的第四壳体632于收合的过程中,会因第一杆体41推动连动件417,而被连动件417顶推,使得第四壳体632绕着该第一铆钉634的轴向相对于第四杆体61枢转,同时因为第五杆体63是借由第二铆钉635连结于第四壳体632上,因此将使第五杆体63一起连动而朝第四杆体61的第八端部612靠近,也就是说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五杆体63于收合过程是会一起连动,使该幼儿车架300于收合过程中方便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包括有一后架体、一前架体、一乘坐架体及一底架体,其特征在于该后架体包括有两个第一杆体及一撑顶架,该撑顶架是连结于该两个第一杆体上,该撑顶架将该两第一杆体定位于相互远离的位置;该前架体包括有两个第二杆体及两个第三杆体,每一第二杆体是与一第三杆体相互枢接,该两个第二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的一端是分别与一第一杆体相互枢接,而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的一端部处分别组设有一前轮,该两个第二杆体与该两个第三杆体于枢接处是成180度角,且该两个第二杆体是位于相互平行远离的位置,该两个第三杆体同样是位于相互平行远离的位置;该乘坐架体包括有两个第四杆体及一第五杆体,每一第四杆体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第一杆体相反于第二杆体的端部处,并于该两个枢接处分别组设有一后轮,而另一端则是朝向该前架体的第三杆体延伸,并分别与一第三杆体相互枢接,该两个第四杆体是位于相互远离的位置处,该第五杆体两端部分别借由一壳体枢接于该两个第四杆体,每一壳体是以一第一铆钉可旋转地枢接于一第四杆体上,及该底架体为一X型架体,其四个端部分别枢接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的端部处,以及该两个第一杆体与该两个第四杆体相互枢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一杆体枢接该两个第二杆体的端部处分别组设有一手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撑顶架是组设于该两个第一杆体间,且至少具有一个可弯折的片体,每一片体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两个第一杆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撑顶架具有两个可弯折的片体,每一片体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两第一杆体上,并于该两个片体间组设有一可展开收合的X型片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二杆体上组设有一伞架,该伞架是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一杆体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二杆体靠近该两个第三杆体处分别组设有一扶手,于该两个扶手上组设有一挡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该两个第三杆体相反于该两个第二杆体的端部组设有一踏板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五杆体为一U型圆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壳体以一第二铆钉将第五杆体的一端部与该壳体相互枢接,且使该第五杆体可相对于该壳体枢转地定位于该壳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底架体包括有两个第六杆体,该两个第六杆体是呈交叉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每一壳体与每一第一杆体间组设有一连动件,该连动件一端是枢设于该壳体上,另一端则是枢设于该第一杆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为一杆体。
专利摘要一种可收合式幼儿车架,其包括有一后架体、一前架体、一底架体及一乘坐架体,后架体一端是与前架体相互枢接、于另一端部处组设有两后轮,该乘坐架体一端枢接于后架体相反于前架体的端部处,另一端则是朝向前架体延伸,并与前架体相互枢接,该底架体呈交叉架体,一端是枢接于后架体相反于前架体的端部处,另一端则是枢接于前架体相反于后架体的端部处。车架于展开状态时各架体彼此牵制定位,而于收合状态时各架体彼此牵动同时进行收合。本实用新型具收合功能,且便于展开与收合。
文档编号B62B7/00GK2696950SQ20042004246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30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