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用的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916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推车用的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提供婴幼儿承载用的手推车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供婴幼儿承载使用的手推车具有一车架及复数枢设在车架底部的车轮,而刹车装置的目的则在提供车轮制动的作用,以防止整个手推车在未受力的状况下产生非预期的移动,避免婴幼儿发生危险。但是刹车装置因必须产生锁定车轮及释放车轮等两种相反的状态,因此在刹车装置的操作设计上,使用者想要产生锁定车轮及释放车辆的作用时,操作刹车装置的动作基本上是相反的,例如以踩踏方式来说,若踩下刹车装置为锁定车轮的状态时,当欲释放车轮时将必须使刹车装置向上扳开,所以这种操作方向相反的设计通常会造成使用者一定程度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重复踩踏的方式即可达到制动车轮及释放车轮两种状态变化的刹车装置。
一种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应用在一手推车上,该手推车具有一支架及复数枢设于支架上的车辆,刹车装置包含一位于一车轮轮轴周围且具有复数径向开槽的刹车毂,一位在支架上的驱动单元,以及一可活动地设置在驱动单元上的挡销,挡销能在一进入其中任一径向开槽的刹车位置与一离开径向开槽的释放位置间移动;其特点是该驱动单元包含一基座、一可弹性复位的刹车杆、一刹车盘及一掣爪构件。
该基座是装置在支架上,而刹车杆是枢接在基座上,刹车杆包含一可相对基座枢转的轴体,及一可供操作者由外部施力以转动轴体的操作部,轴体形成一中空部,界定出中空部的内壁形成有复数斜齿,且当刹车杆被施力由一第一位置转动至一第二位置时,可自动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刹车盘装设在刹车杆轴体的中空部内且可绕着轴体的轴心转动,其邻近车轮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一可弹性偏压挡销的凸轮面,凸轮面并包括有一使挡销位在刹车位置的突出部,及一使挡销位在释放位置的凹陷部;掣爪构件定位在该刹车盘的一侧上,并受该刹车杆的斜齿单向地带动,并同步地驱动该刹车盘的凸轮面转动,使该突出部与该凹陷部得以交互地驱使该挡销变化位置。借此达到以重复踩踏的方式制动及释放车轮。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用刹车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应用在一手推车车轮的外观;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刹车盘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一动作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刹车杆未受力时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图5是一动作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刹车杆被踩下时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图6是一动作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刹车杆弹性回复时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图7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凸轮面推动一挡销至一刹车位置的状态;图8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凸轮面容纳一挡销退至一释放位置的状态;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借由一刹车绕线同时连动二刹车装置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设备在一供婴幼儿乘坐的手推车上,手推车具有一支架1及复数枢设于支架1底部的车轮2,刹车装置3大体包含一位于车轮2内侧轮轴周围并形成复数径向开槽41的刹车毂4、可伸入开槽41以制止车轮2旋转的挡销6、以及一装设在支架1一侧以驱动挡销6向径向开槽41方向移动的驱动单元5。
挡销6具有一销身部61、一顶部62,以及一邻近顶部62且半径大于销身部61的限位部63,并可由驱动单元5带动挡销6在一刹车位置(图7所示)及一释放位置(图8所示)间变化,也就是,挡销6在刹车位置时可进入刹车毂4的任一径向开槽41内,而使刹车毂4无法转动,进而形成车轮2的刹车作用,相反地,挡销6在释放位置时则可脱离径向开槽41,使车轮2形成可转动的状态。
驱动单元5主要包含一基座51、一刹车杆52及一刹车盘53。
基座51与支架1相连,具有一邻近刹车毂4的第一侧511及一与第一侧511具有间隔距离的第二侧512,第一侧511与第二侧512中间界定出一容置室513,该第一侧511具有一与容置室513相连通以容使挡销6贯穿的贯孔515;复位弹簧56套设在挡销6外,且一端抵接于贯孔515的内端壁,另一端则顶抵该挡销6的限位部62(参照图7及图8)。
刹车杆52枢接在基座51的容置室513内,其包含一可相对基座51作一特定角度枢转的轴体521,及一可供操作者由外部施力踩踏而使轴体转动的杆身522,轴体521形成一中空部523,而界定出中空部523的内部周围壁面等距离地朝轴体521的转动中心方向凸出形成有复数斜齿524(参照图4),每一个斜齿524分别由一以轴体521的转动中心为基准而较为偏向直径方向延伸的传动面5251,以及一相对较为偏向切线方向延伸的非传动面5242交接所构成(参照图4),在刹车杆52的另外一侧配置有一扭簧55,故于刹车杆52被踩踏施力由一第一位置(如图4)转动至一第二位置(如图5)时,可提供该刹车杆52由该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如图6)的力量。
刹车盘53装设在轴体521的中空部523内且可相对轴体521转动,其邻近刹车毂4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一凸轮面531(同时参考图3),该凸轮面531并包括有一相对朝外凸出的突出部5311,及一相对内缩的凹陷部5312,因挡销6的复位弹簧56的推力,使凸轮面531保持与挡销6的顶部62接触,刹车盘53的另一侧表面大致上为平坦状并凸设有一第一突出部532及一第二突出部533。
另设有一掣爪构件54,利用锁合方式可些微转动地定位在刹车盘53的一侧,掣爪构件54具有一本体542,及分别自本体542延伸并互有一夹角的一第一突伸臂541与一第二突伸臂543,其中,第一突伸臂541的材料厚度较大而具有刚性,而第二突伸臂543的厚度较薄而相对具有可挠性与弹性,使得第一突伸臂541用以与斜齿524接触,而第二突伸臂543则与第一突出部532抵接,又,本体542非呈圆弧形的一侧也会与第二突出部533接触。
如图4所示,当刹车杆52不受力时,因扭簧55的弹力会使刹车杆52保持在第一位置处,此时掣爪构件54的第一突伸臂541末端将会抵顶在斜齿524的传动面5241上。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挡销6的销身部61则受复位弹簧56的弹力而紧密接触在凸轮面531较远离刹车毂4的部位,使得挡销6不会与任一径向开槽41产生卡滞作用而位在释放位置上。
如图5,欲产生刹车作用时,使用者可用脚踩下刹车杆52的杆身522,当刹车杆52被向下踩动而如图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因斜齿524的传动面5241与第一突伸臂541在转动方向上会形成卡滞,因此会带动掣爪构件54移动,又因掣爪构件54是定位在刹车盘53上,且本体542也与第二突出部533相接触的情况下,自然会使刹车盘53同步转动,如此,刹车盘53凸轮面531的突出部5311将抵接挡销6的顶部62(如图7所示),致使挡销6被推移进入刹车毂4的任一径向开槽41内,车轮2将因此无法转动,达成刹车作用。
此外,当使用者随即放松刹车杆52时,扭簧55的弹性复位作用可使得刹车杆52朝顺时针方向反转,此时次一斜齿524’的非传动面5242’(图5所显示的位置)因呈斜面状而可推挤掣爪构件54的第一突伸臂541,借着第二突伸臂543可挠曲的弹性,使第一突伸臂541产生位移,而让斜齿524’通过掣爪构件54的第一突伸臂541,如此即不会带动刹车盘53反转而停留在转动后的位置(如图6所显示的位置)上,同时,斜齿524’的传动面5241’将与掣爪构件54的第一突伸臂541末端相互抵顶,而车轮2也持续保持在刹车状态。
而欲解除刹车作用时,使用者仅需同样再一次踩踏刹车杆52后随即放松,刹车盘53将如同上述再一次转动至新的位置,只是凸轮面531的凹陷部5312将会转动至如图8的位置,使得挡销6脱离径向开槽41,车轮2便可转动。
因此,借由凸轮面531的突出部5311与凹陷部5312的形状与斜齿524位置上的配合,使用者只需要以踩踏刹车杆52向下的动作,即可在刹车位置及释放位置循环作用,实现操作上的便利性。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另一侧的车轮上更具有一被动刹车装置7,其构造除了刹车杆52不具杆身522外,其余构造皆与前述刹车装置3相同,该被动刹车装置7是借由一刹车缆线8与前述刹车装置3同步连动,该刹车缆线8具有一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个基座51的内缆线81,以及一包覆在该内缆线81外且可沿着该内缆线81移动的外套管82,该外套管82的两端可分别固定在左、右轴体521上,当刹车装置3的轴体521旋转时,透过外套管82和内缆线81的相对位移,使得被动刹车装置7与刹车装置3被同步驱动而产生相同的作用。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借由复数斜齿524的位置及形状设计,使得在刹车杆52受踩踏而转动时,刹车盘53沿着固定方向依次旋转固定角度,以带动该凸轮面531同步旋转,再配合凸轮面531的突出部5311与凹陷部5312交错的形状,使凸轮面531推动挡销6进出径向开槽41,而可在刹车位置及释放位置反覆变化。从而实现使用者可利用相同的施力动作达到刹车、解除刹车的效果。此外,由于两侧车轮的刹车机构由刹车线连动,故只要施力于一侧刹车装置即可使两侧车轮均产生一刹车/解除刹车作用,更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1.一种手推车用刹车装置,该手推车具有一支架及复数枢设于该支架上的车轮,该刹车装置包含一位于一车轮轮轴周围且具有复数径向开槽的刹车毂,一位于该支架上的驱动单元,以及一可弹性复位地设置于该驱动单元上的挡销,该挡销在进入该待径向槽孔其中任一的一刹车位置与离开该等径向开槽的一释放位置间移动;其特征在于一基座,装置在该支架上;一枢接在该基座上且可在有限角度范围内弹性复位地转动的刹车杆,包含一可相对该基座枢转的轴体,该轴体具有一中空部,界定出该中空部的内壁周围形成复数斜齿;一刹车盘,装设在该刹车杆的轴体的中空部内且绕着该轴体的轴心转动,该刹车盘的一侧表面形成一驱使该挡销移动的凸轮面,该凸轮面并包括有一使该挡销位在该刹车位置的突出部,及一使该挡销位在该释放位置的凹陷部;一掣爪构件,定位在该刹车盘的一侧上,并受该刹车杆的斜齿单向地带动,并同步地驱动该刹车盘的凸轮面转动,该突出部与该凹陷部得以交互地驱使该挡销变化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刹车杆的斜齿是由一以该轴体的转动中心为基准而偏直径方向延伸的传动面及一相对偏切线方向延伸的非传动面所交接而成;该掣爪构件具有一可相对该刹车盘偏位的第一突伸臂,该第一突伸臂在该刹车杆由一第一位置朝一第二位置方向转动可受对应的该斜齿的传动面抵触而带动该刹车盘,并在该刹车杆反向转动容许相邻的另一该斜齿的非传动面推挤而扫掠过该第一突伸臂,使该刹车盘停留在原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刹车盘具有一突出部,且该掣爪构件更具有一顶抵该突出部且与该第一突伸臂呈一夹角以提供该第一突伸臂复位弹力的第二突伸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更包含一安装在该刹车杆及该基座间而提供弹性复位力量的扭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更包含一套设在该挡销外围恒使该挡销朝该凸轮面抵触的弹簧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刹车杆更包括一可供操作者由外部施力以转动该轴体的杆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推车的另一侧车轮上更具有一与该刹车装置构造相同的被动刹车装置,该被动刹车装置与该刹车装置借由一刹车缆线作连动,该刹车缆线具有一两端分别固定在该刹车装置与该被动刹车装置的二基座的内缆线,以及一包覆在该内缆线上且可沿着该内缆线移动的外套管,该外套管的两端则分别固定在该刹车装置与该被动刹车装置的轴体上,该刹车装置的轴体旋转,透过该外套管和该内缆线的相对位移,该被动刹车装置与该刹车装置同步。
专利摘要一种手推车用刹车装置,包含一形成复数径向开槽的轮毂部,一位在支架上的驱动单元,以及一设置于该驱动单元上的挡销。该驱动单元包含一基座、一刹车杆、一具有一凸轮面的刹车盘、一掣爪构件,该刹车杆包含一轴体与一由轴体延伸出的杆身,当施力在该刹车杆时使刹车杆一起带动该刹车盘,借刹车盘上的凸轮面使挡销可以进入其中的一径向槽孔的刹车位置或者离开该等径向槽孔的非刹车位置,实现每次踩踏后交替地产生刹车及解除刹车的功能。
文档编号B62B9/00GK2787536SQ20052001637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2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