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74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尤其是很多上班族,大量的人使用自行 车上下班。但有些人,出行时不仅要使用自行车,还需要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但现 有的自行车体积比较大,无法携带乘坐地铁、公交车,也不方便存放。因此,乘车途
中如何携带自行车是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存放,体积小,摆放平稳,方 便携带乘坐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的折叠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梁,后车架,车把,前叉,牙盘,车座立梁,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基座,基座为通槽式结构,牙盘安装在基座外侧,所述的车梁长度可调节, 车梁与前车叉转动连接,车梁与基座转动连接,后车架与基座转动连接,基座上安装 有两个分别将车梁和后车架固定的限位装置。
其中,所述的车梁包括轴杆和轴套,轴杆一端与轴套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前叉转 动连接,轴套上安装有限定轴杆和轴套相对位置的固定装置,轴套与基座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的限位装置为螺栓或横杆,所述的固定装置为螺栓或销轴。
其中,所述的前叉与轴杆通过合叶、第一螺栓和螺母连接。
其中,所述的前叉长度可调节。
其中,所述的前叉包括前叉杆和前叉管,前叉杆插于前叉管内,前叉杆和前叉管 通过第二螺栓或销轴连接。
其中,还包括有可从中部拆成两部分的斜梁,斜梁两端分别与车后架和车座立梁 连接。
其中,所述车把包括中杆和连接在中杆两端的两个把手,所述把手与中杆转动连 接,中杆与前叉连接。
其中,所述基座上安装有车撑。
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自行车,采用可折叠式设计,折叠后体积小,折叠后的自行 车基座着地,摆放平稳,无需其他物体支撑,方便存放,并方便携带乘坐地铁、公交 车等交通工具,由于自行车轮不着地,因此不会因为汽车、地铁的晃动而移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为前叉和车梁结构示意图3为车把结构示意图4为车梁结构示意图5为基座和车座立梁结构示意图6为牙盘和基座安装位置示意图7为斜梁结构示意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图8所示,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梁l,后车架2,车把3,前叉4,牙盘 5,车座立梁6,还包括有基座7,基座7为通槽式结构,牙盘5安装在基座7外侧, 所述的车梁1为U型,车梁1包括轴杆11和轴套12,轴杆ll一端插入与轴套12内, 轴杆11和轴套12上开有相配合的通孔,调节轴杆11插入轴套12内的长度,可以调 节车梁l的的长度,使用螺栓8将轴杆11和轴套12固定,并可拆卸,轴套12与基 座7转动连接,基座7上安装有螺栓9,可以限定车梁l的位置,并可以拆卸。
使用中轴23将牙盘5与基座7连接在一起,中轴23可360度旋转,并且在中轴 两端安装有脚蹬。车链与牙盘5和后车轮的齿轮捏合,用脚踩脚蹬可驱动后轮转动, 此为现有技术。
后车架2与基座7转动连接,基座7上安装有限定后车架2的位置的螺栓10,后 车架2与基座7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在中轴23外套一个同轴线的管状轴24,后车架 2通过管状轴24与基座7转动连接,也可以将管状轴24设置在基座7的其他部位, 后车架2通过管状轴24与基座转动连接。
车座立梁6为倒U型,车座立梁6上端安装有车座,下端与基座7连接,车后轮 折叠后位于倒U型车座立梁6之间内。
所述的前叉4包括前叉杆41和前叉管42,前叉杆41插于前叉管42内,前叉杆 41和前叉管42上开有相配合的通孔,将第二螺栓43插入通孔内可将前叉杆41和前 叉管42固定连接,拆掉第二螺栓43,调节前叉4的长度后,再将第二螺栓43插入通 孔,以此可调节前叉的长度。
轴杆11与前叉杆41通过合叶连接,使用第一螺栓14和螺母可将前叉杆41与轴 杆11固定连接,骑行时,合上合叶,使用第一螺栓14和螺母将前叉杆41和轴杆11, 反向操作可将前叉杆41和轴杆11折叠。
还包括有斜梁15,斜梁15包括两根梁杆19,其中一根梁杆19上安装有一个可 滑动的套筒20,套筒20上开有滑槽21,梁杆19上的限位钉22穿过滑槽21可以卡 住套筒20,两根梁杆19分别与车座立梁6和后车架2转动连接,使用时,将两根梁 杆19对接,滑动套筒20使套筒20套住两根梁杆19,折叠时,滑动套筒20,即可将 两根梁杆19分开。
车把3包括中杆31和连接在中杆两端的两个把手32,把手32通过合叶与中杆 31连接,中杆31上安装有螺栓33,把手32上设置有与螺栓33配合的通孔,将螺栓 33插入通孔,使用螺母将把手32与中杆31固定连接。
基座7上安装有车撑16,车撑16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
折叠时,拆掉螺栓8,縮短车梁4的长度,拆掉螺栓9,并将车梁4向车座方向 旋转,拆掉第一螺栓14上的螺母,可使前轮向基座7方向旋转,直到将前轮放于基 座7内,松开螺栓43縮短前车叉4的长度,将车把3折叠,斜梁15拆为两部分并松 开螺栓IO,将后轮向车座方向旋转,直至将后轮转到倒U型车座立梁6内。反向操作 即可将自行车打开后骑行。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如螺栓也可更换为销轴。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 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等同手段,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梁,后车架,车把,前叉,牙盘,车座立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基座,基座为通槽式结构,牙盘安装在基座外侧,所述的车梁长度可调节,车梁与前车叉转动连接,车梁与基座转动连接,后车架与基座转动连接,基座上安装有两个分别将车梁和后车架固定的限位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梁包括轴杆和轴套,轴杆一端 与轴套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前叉转动连接,轴套上安装有限定轴杆和轴套相对位置的固定 装置,轴套与基座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为螺栓或横杆,所述的 固定装置为螺栓或销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与轴杆通过合叶、第一螺栓 和螺母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长度可调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包括前叉杆和前叉管,前叉 杆插于前叉管内,前叉杆和前叉管通过第二螺栓或销轴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可从中部拆成两部分的斜梁, 斜梁两端分别与车后架和车座立梁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包括中杆和连接在中杆两端的 两个把手,所述把手与中杆转动连接,中杆与前叉连接。
9. 根据权利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安装有车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梁,后车架,车把,前叉,牙盘,车座立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基座,基座为通槽式结构,牙盘安装在基座外侧,所述的车梁长度可调节,车梁与前车叉转动连接,车梁与基座转动连接,后车架与基座转动连接,基座上安装有两个分别将车梁和后车架固定的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自行车,采用可折叠式设计,折叠后体积小,方便存放,并方便携带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062078SQ20072007066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
发明者滕展国 申请人:滕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