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88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驾驶室的悬置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四点悬浮结构 的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
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低速汽车的驾驶室,常采用刚性悬置,其缺点在于l)汽车 行驶在不平道路上产生的震动直接传递给汽车驾乘人员,舒适性差,驾乘人员 容易疲劳;2)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 置系统,1)能够有效吸收不平路面带来的冲击,减小震动,改善乘坐舒适性, 减轻驾乘人员的疲劳;2)当遇到碰撞时,驾驶室可以产生位移,有效吸jRi並撞能量,大大提高安全性,减轻或降低汽车碰撞时的伤亡。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由两个前悬置和两个后悬置构成四点悬浮结构,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前端和后端两侧与车架之间。上述前悬置包括钢板弹簧、緩冲块和前悬置减震器,弯曲的钢板弹簧连接 在驾驶室前端底纵梁和车架之间,弯曲的钢板弹簧中安装緩冲块,前悬置减震 器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上述后悬置包括锁止机构、连接板、支架和后悬置减震器,锁止机构支撑 驾驶室,其下面安装减震器,减震器下端与支架连接,支架安装在车架上,锁 止机构通过连接板与支架连接。其前悬置的钢板弹簧为弹性元件,其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弯曲的钢板弹 簧中安装的緩沖块,起到限位和緩冲作用,减震器与驾l史室和车架连接起到阻 尼作用;后悬置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弹性元件,上端连接锁止机构,下端通过 支架连接车架,锁止机构支撑驾驶室,通过连接板连接支架,构成有效的一体 式悬浮结构。调整后悬置减震器的刚度,可以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图l是本实用新型全浮式汽车驾驶室前悬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全浮式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前悬置有两组,分别支撑于驾驶室9的左右底纵梁前端。主 要由钢板弹簧l、緩冲块2、前悬置减震器3组成。钢板弹簧l成弯曲形状,上 面一端带有巻耳,用于和驾驶室的连接,下面与车架8连接在一起,当汽车行 驶受到地面冲击时,钢板弹簧l变形吸收震动,緩沖块2安装在钢板弹簧1上 用于限位和緩沖,前悬置减震器3上下端分别与驾驶室9和车架8连接,对驾 驶室的上下颠簸起到阻尼作用,防止振动谐波的产生。如图2所示的后悬置也 有两组,分别支撑于驾驶室9的左右底纵梁后端。主要由驾驶室锁止机构4、连 接板5、支架6、后悬置减震器7组成。驾驶室锁止机构4用于驾驶室的支撑和 锁止,支架6安装于车架8上,连接板5将驾驶室锁止机构4和支架6连接起 来,后悬置减震器7是刚性可调的弹簧弹性减震器,上下端分别与驾驶室锁止机 构4和支架6连接,对驾驶室的震动起到緩冲作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 条件对其刚度进行调节。通过这样的悬置系统,大大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减轻驾乘人员的疲劳。当遇到碰撞时,驾驶室可以产生位移,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大大提高安全 性,减轻或降低汽车碰撞时的伤亡。尽管上文中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描述,但这仅是示例性的,本 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领会到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还可以有多种其它 的实施方式,且所有基于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实施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两个前悬置和两个后悬置构成四点悬浮结构,分别安装在驾驶室前端和后端两侧与车架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包括钢板弹簧、緩沖块和前悬置减震器,弯曲的钢板弹簧连接在驾驶室前端底纵梁和车架之间,弯曲的钢板弹簧中安装緩冲块,前悬置减震器与驾驶 室和车架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后悬置包括锁止机构、连接板、支架和后悬置减震器,锁止机构支撑驾驶室, 其下面安装减震器,减震器下端与支架连接,支架安装在车架上,锁止机构通 过连接板与支架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减震器是刚性可调的弹簧弹性减震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弹簧成弯曲形状,上面一端带有用于和驾驶室的连接的巻耳。
专利摘要一种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涉及汽车驾驶室悬置结构领域。包括两组前悬置和两组后悬置,前悬置包括钢板弹簧、缓冲块和减震器。钢板弹簧上下分别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用于吸收驾驶室的震动,缓冲块用于限位和缓冲,减震器对上下颠簸起到阻尼作用,防止振动谐波的产生。后悬置包括驾驶室锁止机构、连接板、支架和减震器。驾驶室锁止机构用于驾驶室的支撑和锁止,后悬置的减震器对驾驶室的震动起到缓冲作用,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可对其刚度进行调节。该系统优点在于能够明显改善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减轻驾乘人员的疲劳强度;当遇到碰撞时,驾驶室可以产生位移,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大大提高安全性,减轻或降低汽车碰撞时的伤亡。
文档编号B62D24/00GK201172426SQ20082000095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0日
发明者沈邱建 申请人:彪马集团浙江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