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76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该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具有确保车身的后方视野的第1后挡风玻璃、和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的下部的用于扩大后方视野的第2后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中,作为参考技术,有如下构造体,S卩在配置于车辆的仪表盘上的反射性物品的外表面上设置偏振片,该偏振片设在使得从视点几乎看不到由透过前窗玻璃的外部光线所产生的、反射性物品映在窗玻璃上的像的方向上。根据该技术,能够将由于反射而无法配置在仪表盘上的反射性物品配置在仪表盘上(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有如下构造体,即在车顶的后端部配置有向下方倾斜的第1后挡风玻璃,从该第1后挡风玻璃的下方起到车身的后端部设置有行李箱,并在该行李箱的后方设置有能够视觉确认后方视野的第2后挡风玻璃。根据该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能够确保大的后方视野(例如,参见专利文献
2 ο ) ο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30916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155843公报在专利文件2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中,由于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的反射光,会导致从第1后挡风玻璃或从第2挡风玻璃难以观察到车身后方的情况。在专利文件1的技术中,在仪表盘上设置偏振片,该偏振片使得从视点几乎看不到反射性物品映在窗玻璃上的像。因此,考虑到将专利文献1的技术组合到专利文献2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中以防止反射光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的方法。然而,若在扩大后方视野的第2后挡风玻璃上设置偏振片,则能够预想到的是,这次难以观察到第2后挡风玻璃。换言之,希望有一种能够在不会牺牲第2后挡风玻璃的视野的情况下防止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 后挡风玻璃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的反射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保持第1及第2后挡风玻璃双方的后方视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具有第1后挡风玻璃,用于确保车身的后方视野;和第2后挡风玻璃,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的下部,用于扩大后方视野,其特征在于,在第1后挡风玻璃与第2后挡风玻璃之间设置有遮光壁,该遮光壁遮挡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的反射光。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车身的后部设置有开口部,并设置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该开口部的背门,第1后挡风玻璃、第2后挡风玻璃及遮光壁设置在背门上。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第1后挡风玻璃朝后方并向下方倾斜地设置在车身上,第2后挡风玻璃大致垂直地设置在车身上。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遮光壁大致水平地向车室侧突出。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遮光壁由上部装饰件和下部装饰件分开构成,上部装饰件用于在车室内从上方覆盖背门的框体;下部装饰件用于在车室内从下方覆盖背门的框体。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部装饰件具有固定在框体上的框体侧上部卡夹;将上部装饰件的后部钩挂在框体上的钩挂部;与框体抵接并对上部装饰件的后部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设定的抵接肋;与下部装饰件结合的结合卡夹;和将下部装饰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定位的定位爪。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下部装饰件具有固定在框体上的框体侧下部卡夹和供结合卡夹嵌合的承受部。本发明能够达到如下效果。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具有第1后挡风玻璃,用于确保车身的后方视野;和第2后挡风玻璃,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的下部,用于扩大后方视野。由于在第1后挡风玻璃与第2后挡风玻璃之间设置遮光壁,所述遮光壁遮挡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的反射光,所以能够通过遮光壁遮挡从第2后挡风玻璃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的反射光。其结果,能够良好地保持第1及第2后挡风玻璃的双方的后方视野。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在车身的后部设置有开口部,并设置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该开口部的背门。一般来说,背门为平板状部件且还会存在强度及刚性的不足。由于第1后挡风玻璃、第2后挡风玻璃及遮光壁设置在背门上,因此例如遮光壁能够承担加强部件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背门的强度及刚性。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第1后挡风玻璃朝后方并向下方倾斜地设置在车身上,第 2后挡风玻璃大致垂直地设置在车身上。即第1和第2后挡风玻璃以不同的角度设置在车身上,因此,能够防止例如由于太阳光或前大灯等来自一个方向的光线导致的第1及第2后风挡玻璃同时难以观察。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遮光壁大致水平地向车室侧突出,因此不会妨碍后方视野。其结果,能够充分地确保良好的后方视野。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由于遮光壁由在车室内从上方对背门的框体进行覆盖的上部装饰件、和在车室内从下方对背门的框体进行覆盖的下部装饰件分割构成,因此能够通过上部装饰件及下部装饰件从上下覆盖背门的框体。其结果,能够改善车室内的外观。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由于上部装饰件具有固定在框体上的框体侧上部卡夹; 将上部装饰件的后部钩挂在框体上的钩挂部;和与框体抵接并对上部装饰件的后部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设定的抵接肋,因此能够将上部装饰件容易地安装到框体及下部装饰件上。 由此,能够提高上部框体的组装性。进一步地,使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加工质量变得更好。另外,由于具有将上部装饰件与下部装饰件结合的结合卡夹,和将下部装饰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定位的定位爪,因此能够将上部装饰件和下部装饰件高精度地一体结合。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由于下部装饰件具有固定在框体上的框体侧下部卡夹和供结合卡夹嵌合的承受部,因此能够将上部装饰件容易地安装到框体上。由此,能够提高下部装饰件的组装性。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车辆后部的俯视图。图2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采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背门的主视图。图3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采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背门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图7是图5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图5的8-8线剖视图。图9是图5的9-9线剖视图。图10是从背面看到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上部装饰件的立体图。图11是从背面看到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下部装饰件的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在侧面剖面上的比较研究图。图13是从车室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的比较研究图。附图标识说明10车辆
11车身
12车室
14开口部
15背门
20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
21第1后挡风玻璃
22第2后挡风玻璃
23遮光壁
24框体
71上部装饰件
72下部装饰件
75框体侧上部卡夹
76钩挂部
77抵接肋
78结合卡夹
79定位爪
85框体侧下部卡夹
86承受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是朝着附图标记的朝向来观看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车辆10设置有设置在车身11的后部的开口部14 ;和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开口部14的背门15。背门15包括第1后挡风玻璃21,用于确保车身11的后方视野;第2后挡风玻璃 (附带挡风玻璃)22,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21的下部,用于扩大后方视野;遮光壁23, 设置在第1后挡风玻璃21与第2后挡风玻璃22之间且在车室12侧,用于遮挡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22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21的反射光;框体(背门主体)24,用于支承该第1后挡风玻璃21、第2后挡风玻璃22及遮光壁23 ;和外部装饰件 27,用于从车身外侧覆盖使第1后挡风玻璃21和第2后挡风玻璃22接近的间隙沈部分。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通过第1后挡风玻璃21、第2后挡风玻璃22、遮光壁 23、外部装饰件27及框体M所构成。框体M由覆盖车外侧的外板31和配置在车室内12侧的内板32 (参见图6)所组成。进一步地,通过外板31和内板32、框体M由上部框34、左右的侧部框35、36、下部框 37和中间框38所构成,所述上部框34经由铰链(未图示)安装在开口部14;所述左右的侧部框35、36从该上部框34的两端延伸;所述下部框37与左右的侧部框35、36连结并用于安装车牌39,所述中间框38将左右的侧部框35、36的中间彼此连接如图4-图11所示,中间框38通过外板31侧的外框部41和内板32侧的内框部 42形成闭合截面43。外框部41具有密封第1后风挡玻璃21的第1密封部45、密封第2后风挡玻璃22 的第2密封部46、用于安装外部装饰件27的外部侧卡夹孔47、钩挂上部装饰件71的钩挂孔48、和抵接上部装饰件71的抵接部49。内框部42具有用于安装上部装饰件71的上部侧卡夹孔51、和用于安装下部装饰件72的下部侧卡夹孔52。在第1后风挡玻璃21和第1密封部45之间,设有针对雨水密封的挡水橡胶M及粘接剂55。在第2后风挡玻璃22和第2密封部46之间,设有针对雨水密封的挡水橡胶56 及粘接剂57。如图1-图3所示,上部框34在背门15的关闭状态下被设置于车室内12上部的车顶衬里61隐藏。左右的侧部框35、36的上部35a、36a分别被左右的侧部衬里62、63从车室内12侧覆盖。左右的侧部框35、36的下部35b、36b分别被左右的侧部支承部件64、65
6从车室内12侧覆盖。此外,左右的侧部支承部件64、65是遮光壁23的构成部件。下部框 37被背门衬里66从车室内12侧覆盖。如图6-图10所示,外部装饰件27具有外部侧卡夹68,用于嵌合在外框部41的外部侧卡夹孔47中。遮光壁23由配置在上方的上部装饰件71、配置在下方的下部装饰件72、和左右的侧部支承部件64、65所组成,所述左右的侧部支承部件64、65支承该上部装饰件71及下部装饰件72并分别从车室内12侧覆盖左右的侧部框35、36(参见图1)的下部35b、36b。左右的侧部支承部件64、65被支承在左右的侧部框35、36的下部35b、36b上。上部装饰件71及下部装饰件72也是内部装饰件,用于从车室内12侧覆盖使第1 后挡风玻璃21和第2后挡风玻璃22接近的间隙沈部分。上部装饰件71及下部装饰件 72,如后所述地,也被直接支承在中间框38上。上部装饰件71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上部主体74 ;用于与框体M (内框部42 的上部侧卡夹孔51)固定的框体侧上部卡夹75 ;将上部装饰件71的后部钩挂在框体M上的钩挂部76 ;与框体M (外框部41的抵接部49)抵接而对上部装饰件71的后部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设定的抵接肋77 ;与下部装饰件72结合的结合卡夹78 ;设置于上部装饰件71 上并将下部装饰件72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定位的定位爪79 ;和将前端71a卡定在下部装饰件72上的前端突起71b。此外,框体侧上部卡夹75、钩挂部76、抵接肋77、结合卡夹78、定位爪79及前端突起71b,沿车宽方向设置有多个。框体侧上部卡夹75被形成于上部装饰件71上的上部侧卡夹座81支承。结合卡夹78被形成于上部装饰件71上的卡夹支承部82支承。卡夹支承部82设置有供结合卡夹 78卡定的卡定孔83。下部装饰件72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下部主体84 ;用于与框体M (内框部42 的下部侧卡夹孔52)固定的框体侧下部卡夹85 ;供上部装饰件71的结合卡夹78嵌合的承受部(嵌合部)86 ;承受上部装饰件71的前端71a的台阶部87 ;和与上部装饰件71的前端突起71b卡定的下部卡定孔91。此外,框体侧下部卡夹85、承受部(嵌合部)86及下部卡定孔91,沿车宽方向设置有多个。框体侧下部卡夹85嵌合在形成于下部装饰件72上的下部侧卡夹座88中。在下部侧卡夹座88上设置有下部支承孔92。承受部86上设置有矩形孔89。如图6所示,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具有第1后挡风玻璃21,用于确保车身 11(参见图1)的后方视野;和第2后挡风玻璃22,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21的下部,用于扩大后方视野。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由于在第1后挡风玻璃21与第2后挡风玻璃 22之间设置有用于遮挡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22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21的反射光的遮光壁23,因此能够通过遮光壁23遮挡从第2后挡风玻璃22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21的反射光。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保持第1及第2后挡风玻璃21、22的双方的后方视野。如图1、图6所示,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在车身11的后部设置有开口部14,并设置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该开口部14的背门15。一般来说,背门15为平板状的部件,还会存在强度及刚性的不足。然而,由于将第1后挡风玻璃21、第2后挡风玻璃22及遮光壁23设置在背门15上,所以例如遮光壁23能够承担加强部件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背门15的强度及刚性。如图6所示,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第1后挡风玻璃21朝后方并向下方倾斜地设置在车身11 (参见图1)上,第2后挡风玻璃22大致垂直地设置在车身11上。 即,由于第1及第2后挡风玻璃21、22以不同的角度设置在车身11上,因此能够防止例如由于太阳光或前大灯等来自一个方向的光线使第1及第2后挡风玻璃21、22同时难以观察。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由于使遮光壁23大致水平地向车室12侧突出,因此不会妨碍后方视野。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良好的后方视野。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由于遮光壁23由在车室12内从上方对背门 15 (参见图1)的框体M进行覆盖的上部装饰件71、和在车室12内从下方对背门15的框体M进行覆盖的下部装饰件72分开构成,因此能够通过上部装饰件71及下部装饰件72 对背门15的框体M从上下进行覆盖。其结果能够改善车室12内的外观。如图6、图7、图9所示,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上部装饰件71中具有用于固定在框体M上的框体侧上部卡夹75、将上部装饰件71的后部钩挂在框体M上的钩挂部76、和与框体M抵接并对上部装饰件71的后部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设定的抵接肋 77,因此能够将上部装饰件71容易地安装在框体M及下部装饰件72上。由此,能够提高上部装饰件71的组装性。进一步地,使车辆的后挡风装饰构造体20的加工质量变得良好。另外,如图6、图7、图8所示,由于具有将上部装饰件71与下部装饰件72结合的结合卡夹78、和将下部装饰件72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定位的定位爪79,因此能够将上部装饰件71和下部装饰件72高精度地一体结合。如图8、图9所示,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由于下部装饰件72上具有用于固定在框体M上的框体侧下部卡夹85、和供结合卡夹78嵌合的承受部(嵌合部)86, 因此能够将下部装饰件72容易地安装在框体M上。由此,能够提高下部装饰件72的组装性。如图6、图9所示,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由于在上部装饰件71上设置有框体侧上部卡夹75,在下部装饰件72上设置有框体侧下部卡夹85,因此能够将上部装饰件71及下部装饰件72直接安装在中间框38上。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上部装饰件71及下部装饰件72的支承刚性。如图7所示,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在上部装饰件71上设置有将前端 71a卡定在下部装饰件72上的前端突起71b,并在下部装饰件72上设置有对上部装饰件71 的前端突起71b进行卡定的下部卡定孔91,因此能够将上部装饰件71及下部装饰件72进
一步地紧固结合。如图12(a)所示,比较例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120由第1后挡风玻璃121、 第2后挡风玻璃(附带挡风玻璃)122、夹设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121及第2后挡风玻璃122 之间的装饰件123、和对第1后挡风玻璃121、第2后挡风玻璃122及装饰件123进行支承的框体(未图示)所构成。装饰件123不向车室IM侧突出。由此,如图13(a)所示,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122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121的反射光,导致从第1后挡风玻璃121或从第2后挡风玻璃122难以观察车身后方。
如图12(b)所示,实施例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中,在第1后挡风玻璃21 与第2后挡风玻璃22之间设置有遮光壁23,该遮光壁23用于遮挡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22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11的反射光。由此,如图13 (b)所示,能够通过遮光壁23遮挡从第2后挡风玻璃22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11的反射光。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保持第1及第2后挡风玻璃21、22的双方的后方视野。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如图6所示,使遮光壁13向车室12侧大致水平地突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连结驾驶员的视点与遮光壁23的直线上延伸。 由此,能够更好地确保良好的后方视野。本发明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适合应用在具有确保车身的后方视野的第1 后挡风玻璃、和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的下部并扩大后方视野的第2后挡风玻璃的厢式客车和厢式货车等汽车中。
9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具有第1后挡风玻璃,用于确保车身的后方视野; 和第2后挡风玻璃,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的下部,用于扩大后方视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后挡风玻璃与所述第2后挡风玻璃之间设置有遮光壁,所述遮光壁遮挡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所述第2后挡风玻璃映入所述第1后挡风玻璃的反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在后部设置有开口部,并设置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该开口部的背门,所述第1后挡风玻璃、所述第2后挡风玻璃及所述遮光壁设置在所述背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后挡风玻璃朝后方并向下方倾斜地设置在车身上,所述第2后挡风玻璃大致垂直地设置在车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壁大致水平地向所述车室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壁由上部装饰件和下部装饰件分开构成,所述上部装饰件用于在所述车室内从上方覆盖所述背门的框体;所述下部装饰件用于在所述车室内从下方覆盖所述背门的框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装饰件具有固定在所述框体上的框体侧上部卡夹;将该上部装饰件的后部钩挂在所述框体上的钩挂部;与所述框体抵接并对该上部装饰件的后部的高度方向位置进行设定的抵接肋;与所述下部装饰件结合的结合卡夹;和将所述下部装饰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的定位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装饰件具有固定在所述框体上的框体侧下部卡夹和供所述结合卡夹嵌合的承受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能够良好地保持第1及第2后挡风玻璃的双方的后方视野。车辆的后挡风玻璃构造体(20)具有第1后挡风玻璃(21),用于确保车身(11)的后方视野;和第2后挡风玻璃(22),设置在该第1后挡风玻璃(21)的下部,用于扩大后方视野,在第1后挡风玻璃(21)与第2后挡风玻璃(22)之间设置遮光壁(23),该遮光壁遮挡通过由车身后方的路面的反射而从第2后挡风玻璃(22)映入第1后挡风玻璃(21)的反射光。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2485517SQ20111034312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大木丰, 藤川将太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