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74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行车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用以减少前叉管的管材及重量,以提升操控上的灵活度,并可同时兼具刹车装置的稳定度及与前叉管间的坚固性。
背景技术
随着自行车日渐受到青睐,人们对自行车骑乘安全性的需求亦相对提高,其中尤以刹车装置更显重要;习用的自行车前轮刹车装置利用刹车把手连动刹车钢索,使刹车钢索拉动夹片向内夹掣前轮轮框,以藉由设在夹片上的刹车片与轮框的摩擦,使前轮停止转动,达到刹车的效果。习用前轮刹车装置设置于邻近前叉管的二叉部交际处,并于刹车装置设有一固定端,以利用单点或双点锁固方式连接于前叉管上,亦或于刹车装置上延伸一轴杆穿设锁固于前叉管内;而为加强刹车装置装设的稳固性,一般会增加前叉管的二叉部交际处的管壁厚度,以提高支撑力,避免刹车装置因刹车时所产生的作用力,而造成刹车装置摇晃或断裂的情形;然而,因仅增加前叉管管壁厚度,刹车装置的轴杆仍与前叉管管壁内具有间隙,因此减少刹车装置晃动的效果仍相当有限;再者,为加强前叉管的管壁厚度,势必得增加管材用量,因此使得前叉管的重量亦会提高,导致其操控上的灵活度相对降低。综合上开先前技术的缺点,大致上包括上述习用的前轮刹车装置,难以在降低前叉管管材及重量的情况下,提高前叉管操控的灵活度,并确保刹车装置的稳定度及与前叉管间的坚固性;而鉴于解决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结构简单,组装便利,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还能提高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前叉管,具有二叉部,该前叉管于内近二叉部交际处设有一中空部,且该前叉管于前后两侧分别朝中空部延伸设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穿设一连接件;一刹车装置,于内侧延伸设有一穿设于第一开孔并连接于连接件以容置固定于中空部内的轴杆;以及一补强刹车装置的稳定度及与前叉管间的坚固性的补强装置,设于轴杆及连接件间。其中,该刹车装置设于前叉管相对应第一开孔方向的一侧。其中,该连接件具有一卡置固定于第二开孔内以固定该轴杆的卡固端。其中,该轴杆与连接件以螺合方式相互接合。[0013]其中,该连接件为一中空螺丝,该轴杆上设有至少一与连接件螺合的螺纹段。其中,该前叉管为一体成型的管体。其中,该补强装置为一套设于该轴杆上以使补强装置两端承靠于前叉管的内壁的中空轴套。其中,该容置空间朝内延伸设有至少一供补强装置承靠的承靠座。其中,该补强装置于至少一端延伸设有一顶抵承靠于承靠座上的顶抵部。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一、透过补强装置的设置,使其可于中空部内具有支撑肋的效果,以增加该等叉部交际处的强度,使该等叉部无需透过加强壁厚来增加强度,因此可藉以降低前叉管的管材及重量,以增加前叉管操控上的灵活度,并同时提高前叉管与刹车装置间的坚固性。二、在于透过该补强装置以迫紧轴杆、连接件,以及前叉管,以提高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紧密结合度,避免刹车装置因刹车力道产生的作用力,而造成刹车装置产生摇晃的情形,藉以提高刹车装置的稳定度。三、在于可藉降低前叉管管材,来降低制造成本,且因其并无复杂的结构,更无需使用过多的部件及螺锁元件,因此具有便于装卸的优点。四、在于前叉管系以一体成型的管体制成,而非如一般前叉管以前叉竖管与叉部连接组合而成,因此可避免刹车装置作用时因应力集中于中空部周围,而造成前叉竖管与叉部交际处产生断裂或破损的情形。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系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
7J\ ο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一)。[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二)。[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叉管及刹车装置的结合剖面示意图。[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主要包括一前叉管10、一刹车装置20,以及一补强装置30 ;然而,图式中前叉管10与刹车装置20的型式仅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其型式设计并不局限于图例所示,仅需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者皆可作为其实现方式,合先叙明。该前叉管10具有二叉部11,该前叉管10于内近二叉部11交际处设有一中空部 12,该等叉部11交际处为薄管壁,因此中空部12的空间亦相对较大,藉以减少前叉管10的管材;该前叉管10于前后两侧分别朝中空部12延伸设有一第一开孔13及一第二开孔14,
4其中,该第二开孔14内设有一容置空间141,且该容置空间141朝内延伸设有至少一承靠座 15 ;该第二开孔14穿设一连接件22,使该连接件22容置于容置空间141内。该刹车装置20设于前叉管10相对应第一开孔13方向的一侧,其于内侧延伸设有一轴杆21,以供穿设于第一开孔13,并与连接件22于第二开孔14穿设一连接件22与轴杆 21相连接,其中,连接件22与轴杆21的连接方式并无特定的限制,其可以螺锁或嵌合方式连接,例如该连接件22可为一中空螺丝,其具有一卡固端221供卡置固定于第二开孔14的容置空间141内;该轴杆21上设有至少一螺纹段211,供与连接件22螺合,使轴杆21容置固定于中空部12内。该补强装置30为一中空轴套,以套设于该轴杆21及连接件22上,使补强装置30 包覆轴杆21及连接件22,且该补强装置30于至少一端延伸设有一顶抵部31供顶抵承靠于承靠座15上,而补强装置30两端分别承靠于前叉管10的内壁;另,为以提高前叉管10与刹车装置20间的坚固性,前叉管10以一体成型的管体制成,而非如一般前叉管以前叉竖管与叉部连接组合而成,因此可避免刹车装置20作用时因应力集中于中空部12周围,而造成前叉竖管与叉部交际处产生断裂或破损的情形。明了上述结构后,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及原理作一详细说明如图3至图5所示,组装刹车装置20时,先将轴杆21自第一开孔13内穿入,并自叉部11交际处的底端将补强装置30套设于轴杆21上,装置完成后,再将连接件22自第二开孔14内穿入,以锁紧固定轴杆21,即可快速且稳固地完成刹车装置20的组装。透过补强装置30的设置,使其可于中空部12内具有支撑肋的效果,一方面可增加该等叉部11交际处的强度,以补足因管壁较薄而强度较为不足的情形,使该等叉部11无需透过加强壁厚来增加强度,因此可藉以降低前叉管10的管材及重量,以增加前叉管10操控上的灵活度,并同时提高前叉管10与刹车装置20间的坚固性;另一方面,透过该补强装置 30以迫紧轴杆21、连接件22,以及前叉管10,以提高刹车装置20与前叉管10的紧密结合度,避免刹车装置20因刹车力道产生的作用力,而造成刹车装置20产生摇晃的情形;藉此, 本实用新型确可于降低前叉管10的管材及重量下,同时兼具刹车装置20的稳定度及与前叉管10间的坚固性。如图6所示,显示了组装好的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安装在车轮上。虽本实用新型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作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畴下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前叉管,具有二叉部,该前叉管于内近二叉部交际处设有一中空部,且该前叉管于前后两侧分别朝中空部延伸设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内设有一容置空间, 该容置空间内穿设一连接件;一刹车装置,于内侧延伸设有一穿设于第一开孔并连接于连接件以容置固定于中空部内的轴杆;以及一补强刹车装置的稳定度及与前叉管间的坚固性的补强装置,设于轴杆及连接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设于前叉管相对应第一开孔方向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具有一卡置固定于第二开孔内以固定该轴杆的卡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杆与连接件以螺合方式相互接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为一中空螺丝,该轴杆上设有至少一与连接件螺合的螺纹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叉管为一体成型的管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装置为一套设于该轴杆上以使补强装置两端承靠于前叉管的内壁的中空轴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朝内延伸设有至少一供补强装置承靠的承靠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装置于至少一端延伸设有一顶抵承靠于承靠座上的顶抵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刹车装置与前叉管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前叉管,具有二叉部,该前叉管于内近二叉部交际处设有一中空部,且该前叉管于前后两侧分别朝中空部延伸设有一第一开孔及一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穿设一连接件;一刹车装置,于内侧延伸设有一轴杆,以供穿设于第一开孔,并连接于连接件,使其容置固定于中空部内;以及一补强装置,设于轴杆及连接件间,藉以补强刹车装置的稳定度及与前叉管间的坚固性。
文档编号B62L1/06GK201971113SQ2011200107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黄伟 申请人:嘉冠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