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汽车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34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强度汽车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高强度汽车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它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作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转向节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通常情况下,转向节会采用淬火的方式对其进行优化,然而表面淬火处理控制不易操作,淬火硬化层其性能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转向节硬化层深度不好控制,硬化层深度深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大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而硬化层深度浅则达不到效果,这就对转向节的性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汽车轮超支撑作用的轴杆,影响更为巨大。因此,一种性能优良,尤其是其轴杆具有优良的、抗扭转、弯曲等交变负荷和抗冲击负荷,且磨损性能好的高强度汽车转向节的出现很有必要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优良,尤其是其轴杆具有优良的、抗扭转、弯曲等交变负荷和抗冲击负荷,且磨损性能好的高强度汽车转向节。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一侧设有轴杆,另一侧设有两叉耳,在所述所述叉耳上分别设有销孔,其中,所述轴杆表面设有渗碳强化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渗碳强化层包括与所述轴杆相接的过渡层,以及位于所述过渡层表面的表面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渗碳强化层的总厚度为O. 15mm-0. 5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Omm-O. 35mm,所述表面层厚度为Omm-O. 15mm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销孔内设有铜套,铜套内表面分布有储油槽。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轴杆表面设有渗碳强化层,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疲劳强度高、抗冲击负荷大,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发明高强度汽车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高强度汽车转向节的渗碳强化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连接盘、2-轴杆、3-叉耳、4-销孔、5-渗碳强化层、6_铜套、51-过渡层、52-表面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参照图1-2所示,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包括连接盘1,连接盘I 一侧设有轴杆2,另一侧设有两叉耳3,在叉耳3上分别设有销孔4,其中,轴杆2表面设有渗碳强化层5,渗碳强化层5包括与轴杆2相接的过渡层51,以及位于过渡层51表面的表面层52,渗碳强化层5的总厚度为O. 15mm-0. 5m,过渡层51的厚度为Omm-O· 35mm,表面层52厚度为Omm-O· 15mm。为了增强润滑效果,在销孔4内设有铜套6,铜套6内表面分布有储油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一侧设有轴杆,另一侧设有两叉耳,在所述所述叉耳上分别设有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表面设有渗碳强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强化层包括与所述轴杆相接的过渡层,以及位于所述过渡层表面的表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强化层的总厚度为 O. 15mm-0. 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Omm-O. 35mm,所述表面层厚度为Omm-O. 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销孔内设有铜套,铜套内表面分布有储油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汽车转向节,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一侧设有轴杆,另一侧设有两叉耳,在所述所述叉耳上分别设有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表面设有渗碳强化层。有益效果是在轴杆表面设有渗碳强化层,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疲劳强度高、抗冲击负荷大,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B62D7/18GK103057590SQ20121058805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陆善明 申请人:上海嘉仕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