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08806阅读: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地形车辆(2、702),包括:框架(10、710);由所述框架支撑的座椅(22、722);支撑所述框架的前轮(12、712)和后轮(14、714);动力传动系(20、720),所述动力传动系(20、720)由所述框架支撑并且包括驱动地联接至所述前轮的前差速器(330、814);操作员室(8、708),所述操作员室(8、708)大体上在所述座椅与前包围件(500、740)之间延伸;前悬架(42、734),所述前悬架(42、734)包括具有内端和外端的前下对准臂(280、812);以及转向机构(310、816),所述转向机构(310、816)转向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并且位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还包括前支柱(290、810),所述前支柱(290、810)具有减振器部(292、824)和转向部(294),所述减振器部构造成沿着一轴线往复运动并且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转向部构造成围绕该轴线转动,所述前支柱在所述前支柱的下端处联接至所述前下对准臂并且在所述前支柱的上端处联接至所述框架,所述前差速器定位成靠近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通过转向臂转向地联接至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转向部,所述转向臂在该轴线前方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前支柱并且构造成横向地移动,并且所述前包围件向前延伸至靠近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所述前差速器的前面,并且所述转向机构的纵向轴线位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差速器的纵向轴线位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后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所述前差速器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通过所述转向臂(341、818)联接至所述前支柱,所述转向臂在枢转轴线前方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前支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转向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前支柱的所述减振器部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联接至所述转向机构以致动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柱(322、820),所述转向柱延伸至所述前包围件的前方。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延伸至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延伸在所述前差速器之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后轮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轮距在60英寸至65英寸的范围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距为62英寸。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是凹背座椅。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包括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的底板部(510、748)。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底板部升高。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前支架(72),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联接至所述前支架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前支架的外表面联接有绞盘。17.一种全地形车辆(2、702),包括:框架(10、710),所述框架(10、710)具有右侧和左侧;由所述框架支撑的座椅(22、722);支撑所述框架的前轮(12、712)和后轮(14、714);操作员室(8、708),所述操作员室(8、708)大体上在所述座椅与前包围件(500、740)之间延伸;动力传动系(20、720),所述动力传动系(20、720)由所述框架支撑并且驱动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前差速器(330、814),所述前差速器(330、814)联接至所述动力传动系并且具有联接至所述前轮的驱动联轴器(332、828),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驱动联轴器的中心线位于通过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后方;操作员控制装置,所述操作员控制装置操作性地联接至所述动力传动系以及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中的至少一者以操作所述全地形车辆,所述操作员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踏板,所述至少一个踏板具有构造成对操作员的脚进行接纳的接触表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踏板的所述接触表面定位在通过所述驱动联轴器的中心线的后方;前悬架组件,所述前悬架组件包括: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右侧操作性地联接的仅单个控制臂、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左侧操作性地联接的仅单个控制臂、以及具有减振器部(292、824)和轮毂部(826)的前支柱(290、810),所述轮毂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减振器部转动,所述减振器部联接至所述框架,所述轮毂部联接至所述单个控制臂,并且所述单个控制臂是下控制臂;以及转向机构(310、816),所述转向机构(310、816)定位在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前方并且转向地联接至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轮毂部。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联轴器位于通过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所述前差速器之上。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联轴器位于通过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后方。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所述前差速器的前方。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具有内端和外端的前下对准臂(280、812),所述外端联接至所述前支柱。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绕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所述转向机构通过转向臂(314、818)联接至所述前支柱,所述转向臂在位于所述枢转轴线的前方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前支柱。2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联接至所述转向机构以致动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柱(322、820),所述转向柱延伸至所述前包围件的前方。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向前延伸至靠近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位置,所述前包围件延伸至位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的位置。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延伸在所述前差速器之上。27.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后轮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轮距在60英寸至65英寸的范围内。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距为62英寸。29.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是凹背座椅。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包括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的底板部。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底板部升高。3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前支架(72),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联接至所述前支架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前支架的外表面联接有绞盘。3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大体上平行于通过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延伸。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的中心线位于通过所述驱动联轴器的所述中心线的前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