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横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它包括横梁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两侧分别相连接的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所述横梁本体、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构成槽状结构的横梁,所述横梁本体上焊接有横梁加强板,所述横梁加强板也为槽状结构,所述横梁加强板的两个径向侧面分别与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相连接,所述横梁上翼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上连接板和右上连接板,所述横梁下翼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梁本体上焊接槽状的横梁加强板,能有效抵抗扭转力,将连接板改为左右断开式,在保证连接板性能的情况下,减少连接板材料的使用,降低了重卡横梁总成装置的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横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重卡使用的各种横梁总成装置,由于超载运输,或者在恶劣的路况条件下行驶时,因车辆颠簸形成巨大扭转力等原因,造成横梁开裂频繁,经过对重型车使用的各种横梁总成装置系列产品损坏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横梁总成出现的主意故障为,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撕裂,横梁或连接板折弯处开裂等。现有技术队这些问题的改进如下,增加横梁和连接板的厚度、将各结合面处的R角(圆角)加大等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改进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加强效果不佳,且成本也相应增加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颠簸形成巨大扭转力等原因造成横梁开裂频繁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包括横梁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两侧分别相连接的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所述横梁本体、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构成槽状结构的横梁,所述横梁本体上焊接有横梁加强板,所述横梁加强板也为槽状结构,所述横梁加强板的两个径向侧面分别与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相连接,所述横梁上翼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上连接板和右上连接板,所述横梁下翼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梁本体上焊接槽状的横梁加强板,能有效抵抗扭转力,使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不易因扭力过大而发生撕裂,进而加强重卡横梁的抗扭性能,将连接板改为左右断开式的左上连接板和右上连接板,以及左下连接板以及右下连接板,能够在保证连接板性能要求的同时,减少连接板材料的使用,降低了重卡横梁总成装置的成本。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横梁本体、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横梁加强板也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0008]进一步,所述横梁加强板的槽状底部长度小于槽状侧面的长度;
[0009]进一步,所述左上连接板、左下连接板、右上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的断面均为L型;
[0010]进一步,所述横梁上翼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上连接板和右上连接板上也对应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横梁下翼面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上也对应设有第二通孔;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通过铆钉连接。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体化成型结构的横梁本体以及横梁加强板均能提高重卡横梁总成装置的强度,进而提高横梁的抗扭性,且由于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由于横梁本体与横梁上翼面和下翼面的连接处为圆角,将横梁加强板设计为槽状底部长度小于槽状侧面的长度,不仅能使横梁加强板与横梁更牢固的结合,而且能提高横梁加强板的适用范围,连接板通过铆钉与横梁上翼面和下翼面的两端相连接,能在满足接板性能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连接板材料的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卡横梁总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梁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梁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19]1、横梁本体,2、横梁上翼面,3、横梁下翼面,4、横梁加强板,5、左上连接板,6、右上连接板,7、左下连接板,8、右下连接板,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卡横梁总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图3、图4和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各部件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包括横梁本体I,与所述横梁本体I两侧分别相连接的横梁上翼面2和横梁下翼面3,所述横梁本体1、横梁上翼面2和横梁下翼面3构成槽状结构的横梁,优选采用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横梁本体I的上焊接有横梁加强板4,所述横梁加强板4也为槽状结构,所述横梁加强板4的两个径向侧面分别与横梁上翼面2和横梁下翼面3相连接,所述横梁上翼面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上连接板5和右上连接板6,所述横梁下翼面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7和右下连接板8。
[0022]横梁加强板4也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横梁加强板4的槽状底部长度LI小于槽状侧面的长度L2 ;所述左上连接板5、左下连接板7、右上连接板6和右下连接板8的断面均为L型;所述横梁上翼面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左上连接板5和右上连接板6上也对应设有第二通孔10,所述横梁下翼面3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99,所述左下连接板7和右下连接板8上也对应设有第二通孔10 ;所述第一通孔9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10通过铆钉连接。
[0023]所述断面为工件的径向截面。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包括横梁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两侧分别相连接的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所述横梁本体、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构成槽状结构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上焊接有横梁加强板,所述横梁加强板也为槽状结构,所述横梁加强板的两个径向侧面分别与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相连接,所述横梁上翼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上连接板和右上连接板,所述横梁下翼面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横梁上翼面和横梁下翼面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横梁加强板也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加强板的槽状底部长度小于槽状侧面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连接板、左下连接板、右上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的断面均为L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翼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上连接板和右上连接板上也对应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横梁下翼面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上也对应设有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卡横梁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通过铆钉连接。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3727468SQ20142012377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邵刚, 吴永锋, 殷寒寒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