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77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轮用于警示他人的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许多种类的用于自行车的警示装置,诸如有珠状可直接套设在车轮的钢丝上而呈串珠态样,也有以一个亮光片直接跨接在两条钢丝上的薄片警示态样,但前述两种警示装置均有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因为没有侧向突出车轮,而被车轮的轮体遮挡住,只能被位于驾驶者左右向的路人观察到,而不能被位于驾驶者前后向的路人观察到。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警示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一个具有数条辐射状延伸的钢丝11的车轮(图未示)上。该警示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钢丝11的其中两条的安装座12、一个呈弧形弯曲且连接于所述安装座12间的连接座13,以及一条呈弧形弯曲并安装在该连接座13上的亮光件14。

每一安装座12具有一个供对应的钢丝11穿设的穿设部121,以及一个供该连接座13设置的设置部122。每一穿设部121界定出一个概沿该车轮的径向延伸的穿设槽123。每一设置部122界定出一个位于中央偏下且概沿该车轮的弧向方向延伸的设置槽124。该连接座13具有一个卡嵌设置于所述设置槽124中的第一连接部131,以及一个供该亮光件14设置的第二连接部132。该连接座13以软质材料制成。该第一连接部131的两相反端分别卡嵌设置在所述设置槽124中。该亮光件14界定出一个供该第二连接部132卡嵌的卡嵌槽141。

此种现有的警示装置,使用者需先将所述安装座12卡嵌设置在所述钢丝11上,并将所述安装座12调整至彼此位置左右相对应后,再将该连接座13的该第一连接部131的两相反端,卡嵌入所述设置槽124中,最后再将该亮光件14卡嵌设置于该连接座13上。安装步骤较多,且于安装时所述安装座12容易沿所述钢丝11上下相对滑移,再加上该连接座13为软质元件,易变形扭曲不易控制,致使安装该连接座13也相当不易,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警示装置,便于使用者安装,且有较佳的警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警示装置,适于安装在一个车轮,该车轮包含一个环形的轮体、一个横向延伸且位于中央的花毂,以及数条辐射延伸地连接于该花毂及该轮体间的钢丝,该警示装置包含一个能分离地设置在所述钢丝上的基座,以及一个能拆离地设置在该基座上的亮光件,该基座以硬质材料制成,并包括两个能分离地设置在所述钢丝的其中二条上的连接部,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间的嵌设部,该嵌设部呈板状,该亮光件能拆离地设置在该嵌设部上,并能主动发光,且侧向朝外突出该轮体,而能于前后向被观察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该嵌设部具有两个沿所述钢丝的间隔方向相间隔且沿所述钢丝的辐射方向延伸的径向侧,以及连接于所述径向侧间且沿所述钢丝的辐射方向内外间隔的一个内弧侧及一个外弧侧,该内弧侧的长度短于该外弧侧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该内弧侧界定出一个内开口,该外弧侧界定出一个外开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该嵌设部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段,以及两个连接于该中央段两侧的侧边段,该中央段沿该花毂的延伸方向往该车轮的另一侧内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每一侧边段与该中央段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位于对应的该侧边段及该中央段间的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每一侧边段还界定出一个与对应的该气孔相间隔的安装孔,每一安装孔沿所述钢丝的间隔方向往远离该气孔的方向延伸,且每一安装孔沿延伸方向的宽度为每一钢丝的宽度的2~8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该中央段具有彼此间隔的一个座壁与一个基壁,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座壁及该基壁间的连接壁,该座壁界定出该内弧侧及该外弧侧,并形成一个由该内弧侧往该外弧侧凹入的安装口,该安装口与该外弧侧相间隔,该基壁与该连接壁及该座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该安装口的夹层空间,该安装口与该夹层空间相配合供该亮光件卡嵌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该嵌设部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段,以及两个连接于该中央段两侧的侧边段,该内弧侧界定出一个往该外弧侧延伸且与该外弧侧相间隔的内开口,该外弧侧界定出一个往该内弧侧延伸且与该内弧侧相间隔的外开口,该亮光件具有一个基座部、一个设置在该基座部上的亮光部,以及两个连接该基座部的延伸部,该基座部呈长形,所述延伸部分别由该基座部的两相反短侧往远离该亮光部的方向延伸,其中一个延伸部设置在该内开口,另外一个延伸部设置在该外开口,该警示装置还包含一个绑定所述延伸部而使该亮光件被定位设置在该基座上的胶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每一中央段沿该车轮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每一侧边段沿该车轮的径向方向的厚度的2~4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示装置,该亮光部具有一个朝向该花毂的延伸方向且相反于该基座部的第一出光面,以及一个由该第一出光面延伸而出且朝向所述钢丝的间隔方向的第二出光面,该第一出光面沿该车轮的径向方向的长度为1~10公分。

该警示装置的功效在于:使用者仅需将该基座的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钢丝的其中二条上即安装完成,相当简便,能确实达成本案便于使用者安装的目的。此外,该亮光件侧向突伸出该轮体,而能于前后向被其他路人观察到,有较佳的警示效果,并能提升使用者/驾驶者的用路安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现有的警示装置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警示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安装于一个车轮上的一个使用示意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安装于该车轮的两条钢丝上的一个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警示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7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时的一个前视图;及

图8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警示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于安装在一个车轮20,该车轮20包含一个环形的轮体21、一个横向延伸且位于中央的花毂22,以及数条辐射延伸地连接于轮体21及该花毂22间的钢丝23。为了方便后续说明,定义该车轮20的滚动方向为前后方向,该花毂22的延伸方向(使用者/骑乘者的左右向)为左右方向T1、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以及该车轮20的径向方向或所述钢丝23的辐射方向为内外方向。

参阅图3、图4及图5,该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以硬质材料制成的基座31,以及一个设置在该基座31上的亮光件32。

该基座31包括一个位于中央的嵌设部33,以及两个分别连接该嵌设部33两相反侧的连接部34。

该嵌设部33概呈板状,并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段35,以及两个连接于该中央段35两侧的侧边段36。

该中央段35沿该花毂22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T1,见图2)往该车轮20(见图2)的另一侧内凹,并具有彼此间隔的一个座壁351与一个基壁352,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座壁351及该基壁352间的连接壁353。该座壁351界定出两个沿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相间隔且沿所述钢丝23的辐射方向延伸的径向侧354,以及连接于所述径向侧354间且沿所述钢丝23的辐射方向内外间隔的一个内弧侧355及一个外弧侧356。该内弧侧355的长度D2短于该外弧侧356的长度D3。该座壁351还形成一个由该内弧侧355往该外弧侧356凹入且与该外弧侧356相间隔的安装口357。

该基壁352概呈圆盘状,并与该连接壁353及该座壁35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该安装口357的夹层空间358。该夹层空间358的开口朝下朝向该花毂22(见图2),并与该安装口357相配合供该亮光件32卡嵌设置。该连接壁353连接于该座壁351与该基壁352靠近该外弧侧356的一端。

每一侧边段36与该中央段35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位于对应的该侧边段36及该中央段35间的气孔37。每一气孔37概沿所述钢丝23的辐射方向延伸。每一侧边段36还界定出一个与对应的该气孔37相间隔的安装孔361。每一安装孔361沿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往远离该气孔37的方向延伸,且每一安装孔361沿延伸方向的宽度D4能为每一钢丝23的宽度D5的2~8倍,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约为7倍。

每一连接部34能分离地设置在所述钢丝23的其中一条上,并具有一个能供对应的该钢丝23卡设且能穿设在对应的该安装孔361中的螺丝组装件341,以及一个能与该螺丝组装件341螺合而相配合夹挤定位对应的该钢丝23及该侧边段36的螺帽组装件342。每一螺丝组装件341具有一个圆盘状的螺头343,以及一个由该螺头343延伸而出且呈圆柱状的螺身344。每一螺身344外表设有螺纹,且界定出一个沿该螺身344的轴向方向延伸且能供其中一条钢丝23嵌设的卡嵌槽345。

该亮光件32概呈圆柱体,能分离地设置在该嵌设部33上,并侧向朝外突出,而能于前后向被观察到,并具有一个能自发光的亮光部321、一个与该亮光部321间隔的卡嵌部322,以及一个连接于该亮光部321与该卡嵌部322间的颈部323。该亮光部321具有一个朝向该左右方向T1(见图2)且相反于该卡嵌部322的第一出光面324,以及一个由该第一出光面324延伸而出且朝向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的第二出光面325。该卡嵌部322呈圆盘状,且能分离地卡设于夹层空间358中。该颈部323呈圆柱状,且宽度小于该亮光部321及该卡嵌部322,并能分离地卡嵌在中央段35的该安装口357中。

使用者在安装本第一实施例时,只要将该亮光件32的该卡嵌部322及该颈部323,分别由下往上地卡嵌入该夹层空间358及该安装口357中,即能将该亮光件32与该基座31结合。接着将每一连接部34的该安装孔361对准对应的该钢丝23,以每一连接部34的每一螺丝组装件341穿设进对应的该安装孔361中,使对应的该钢丝23卡嵌入对应的该螺丝组装件341的该卡嵌槽345后,再将每一连接部34对应的螺帽组装件342与对应的该螺丝组装件341螺锁结合,即完成安装。组装同样相当方便。

本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别处在于,该嵌设部33设置有所述气孔37,使本第一实施例在使用者骑乘过程中,绕着该花毂22(见图2)移动时,所产生的风阻较小,并能因此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骑乘体验。本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该安装孔361较宽,因此本第一实施例能如图5所示地,安装于所述钢丝23间沿辐射方向的不同部位。此外,该亮光件32的该第二出光面325能供位于使用者前后向的路人观察到,也有增进警示效果的功能。

参阅图6、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警示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包含一个以硬质材料制成的基座41、一个设置在该基座41上的亮光件42,以及一个用于将该基座41及该亮光件42绑定在一起的胶圈43。

该基座41包括一个位于中央的嵌设部44,以及两个位于该嵌设部44两相反侧的连接部45。

该嵌设部44概呈板状,并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段46,以及两个连接于该中央段46两侧的侧边段47。

每一中央段46具有两个沿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相间隔且沿所述钢丝23的辐射方向延伸的径向侧461,以及连接于所述径向侧461间且沿所述钢丝23的辐射方向内外间隔的一个内弧侧462及一个外弧侧463。每一中央段46沿该车轮20(见图2)的径向方向的厚度D6,为每一侧边段47沿该车轮20(见图2)的径向方向的厚度D7的2~4倍,在本实施例中约为3倍。该内弧侧462界定出一个往该外弧侧463延伸且与该外弧侧463相间隔的内开口464。该外弧侧463界定出一个往该内弧侧462延伸且与该内弧侧462相间隔的外开口465。

每一侧边段47由对应的径向侧461的中央,沿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往远离另一侧边段47的方向延伸,并界定出一个沿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延伸的安装孔471。

每一连接部45能分离地设置在所述钢丝23的其中一条上,并具有一个能供对应的该钢丝23卡设且能穿设在对应的该安装孔471中的螺丝组装件48,以及一个能与该螺丝组装件48螺合而相配合夹挤定位对应的该钢丝23及该侧边段47的螺帽组装件49。每一螺丝组装件48具有一个圆盘状的螺头481,以及一个由该螺头481延伸而出且呈圆柱状的螺身482。每一螺身482外表设有螺纹,且界定出一个沿该螺身482的轴向方向延伸且能供其中一条钢丝23嵌设的卡嵌槽483。

该亮光件42具有一个基座部421、一个设置在该基座部421上的亮光部422,以及两个连接该基座部421的延伸部423。该基座部421呈椭圆形。该亮光部422沿所述钢丝23的辐射方向长向延伸,并具有一个朝向该左右方向T1(见图2)的第一出光面424,以及一个由该第一出光面424延伸而出且朝向所述钢丝23的间隔方向D1的第二出光面425。该第一出光面424沿该车轮20(见图2)的径向方向的长度D8能为1~10公分,在本第二实施例中约为5公分。所述延伸部423分别由该基座部421的两相反短侧往远离该亮光部422的方向延伸。其中一个延伸部423设置在该内开口464并突伸出该内开口464,另外一个延伸部423设置在该外开口465并突伸出该外开口465。

该胶圈43的两相反端分别勾住该亮光件42的所述延伸部423,且该胶圈43紧抵该基座41的该中央段46相反于供该亮光件42设置的一面,以将该亮光件42往该基座41拉紧,使该亮光件42紧靠于该基座41。

本实施例在安装时,只要将该亮光件42的所述延伸部423分别卡入该基座41的该内开口464及该外开口465的同时,并以该胶圈43将该亮光件42与该基座41绑定,即完成该亮光件42与该基座41的安装。接着将每一连接部45的该安装孔471对准对应的该钢丝23,以每一连接部45的每一螺丝组装件48穿设进对应的该安装孔471中,使对应的该钢丝23卡嵌入对应的该螺丝组装件48后,再将每一连接部45对应的该螺帽组装件49与对应的螺丝组装件48螺锁结合,即完成安装,组装相当方便。

当该车轮20(见图2)在运转时,该亮光件42会跟着该车轮20(见图2)运转,以该花毂22(见图2)为圆心绕圆移动。由于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的现象,因此绕圆移动且发光的该亮光件42,会使其他路人观察到一圈光圈。此外,由于该亮光部422的该第一发光面较长,因此使用者会看到一圈宽度较宽且相当显眼的光圈。因该光圈相当引人注目,因此本第二实施例的警示效果相当好。此外,由于本第二实施例同时能借由该第二出光面425发射警示光线,因此前后向的路人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本第二实施例,大幅提升使用者的用路安全。

综上所述,该第一实施例及该第二实施例的该基座31、41均以硬质材料制成,使用者在安装时不会产生元件间彼此相对位移的困扰,因此安装相当方便,且该第一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的该第二出光面325、425能发射出沿前后方向的光线,能吸引位于前后方向的其他路人的注意,因此该第一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能大幅提高用路人安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权利要求书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