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密封圈的胶条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495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密封圈的胶条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圈加工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加工密封圈的胶条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O型橡胶密封圈由于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密封结构体积小,拆装方便,运动摩擦阻力小,可起双向密封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压、气压的静态和动态密封。外径较小的密封圈,系用压模整体压制,作为基础配件大规模生产供应市场。外径大的密封圈,由于市场需求量小,模压制造成本高,除非订制,市场上是购不到的,这时只有用O型橡胶条料粘接。而采用橡、塑并用的新材料和挤出硫化粘接成型的新工艺,其特点是:使用成型的橡、塑胶条和粘接剂,可随心所欲地粘接任意规格的O形密封圈(也可制做导形密封圈),密封性能好,寿命长。

实际生产中,对于橡胶条在挤出后需要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粘接。而对胶条进行收集的方法是卷收在收集盘(3)上,而收集完成后,胶条因为相互粘连在一起且自身温度较高,胶条易发生自硫化,需要将卷收有胶条的收集盘(3)快速运输至指定位置,洒水冷却,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密封圈的胶条的输送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现对胶条的便捷输送,节省劳动力。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加工密封圈的胶条的输送装置,包括收集盘(3)以及手推叉车(1),所述手推叉车(1)的叉臂上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方设置有圆形载物盘(21);所述载物盘(21)的外径大于收集盘(3)的外径,且所述载物盘(21)的边缘处均匀的设置有弧形挡板(22)。

进一步的,弧形挡板(22)为相对设置,且为4块;弧形挡板(22)的弧长小于载物盘(21)外圆的1/8圆周。

进一步的,载物盘(21)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圆孔(23)。

进一步的,所述手推叉车(1)的主体上设置有喷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推叉车(1)的主体上的竖杆(24),所述竖杆(24)上设置有水管(25),且水管(25)上端高于载物盘(21);所述水管(25)下端设置有快插接头(26),上端设置有喷淋头(2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2.实现对胶条的便捷输送,节省劳动力,效率高;

3.自带喷淋装置,方便对胶条进行水冷喷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收集盘(3)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手推叉车;2、支架;3、收集盘;21、载物盘;22、弧形挡板;23、圆孔;24、竖杆;25、水管;26、接头;27、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包括收集盘3以及手推叉车1,所述手推叉车1的叉臂上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方设置有圆形载物盘21;所述载物盘21的外径大于收集盘3的外径,且所述载物盘21的边缘处均匀的设置有弧形挡板22。

优选的,弧形挡板22为相对设置,且为4块;弧形挡板22的弧长小于载物盘21外圆的1/8圆周,间隔设置既能限位防止收集盘3掉落,又方便从间隔出将收集盘3取出。

优选的,载物盘21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圆孔23,防止冷却水残留于载物盘3表面。

优选的,所述手推叉车1的主体上设置有喷淋装置。

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推叉车1的主体上的竖杆24,所述竖杆24上设置有水管25,且水管25上端高于载物盘21;所述水管25下端设置有快插接头26,上端设置有喷淋头27;自动喷淋,方便冷却。

具体使用时,将卷收有胶条的收集盘3置于载物盘21上,且弧形挡板22防止运输过程中收集盘3掉落,然后推动手推叉车1至指定位置进行冷却,可以人工洒水冷却,也可以利用图2中喷淋装置进行自动喷淋冷却将接头26与水源对接即可;冷却水可以从圆孔23处漏走,避免残留于载物盘21上。冷却完毕后,将收集盘3输送到存放点,从弧形挡板22的间隔处,将收集盘3取出,存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