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节能电动车。
背景技术:
从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人们对汽车的开发从未停止过,汽车也从以前的奢侈品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能源问题,因此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环境能源危机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化石能源即将成为过去,新能源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现有技术的电动车转向大多采用铰接连接或者使用小幅度偏转机械转向,在转向时具有耗力大、转向不灵活的缺点,且质量较重,体积较大,起速缓慢,在比赛时无法发挥出较好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轻量化节能电动车,是一种用于测试车辆性能的比赛型车辆,通过比赛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在比赛过程中接触到的应急问题,将车辆的性能逐步提升,具有安全可靠、转向灵活、紧凑轻巧、可调电机位置链条张紧度、起步迅速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包括一对转向前轮、后轮、转向杆轴承、转向把手、二连杆、车架、一对转向F块、脚撑块及马达架安装孔;所述的车架的前端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前轮连接架,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分别通过短转向拉杆设置在所述的二连杆的两端,并通过所述的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的前轮连接架上,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上,位于所述的车架的前端两侧;所述的转向把手通过所述的转向杆轴承设置在所述的前轮连接架的顶部中央,位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之间,构成转向组件;所述的车架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倾斜设置的后轮连接架,所述的后轮通过所述的后轮连接架安装在所述的车架上,位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的后方;所述的脚撑块设置在所述的车架的前端中部,所述的马达架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的车架的后部,位于所述的后轮的前方。
上述的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其中,还包括内变速调节器,所述的内变速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的转向把手上。
上述的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其中,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中间设有对相轴承,使一对转向前轮的轮毂可以灵活转动。
上述的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其中,所述的车架水平设置,且所述的车架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及后轮的下端面。
上述的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其中,所述的车架是截面为矩形的中空结构,所述的车架为金属材质制成。
上述的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其中,所述的车架的截面为40mm*20mm*2mm的中空矩形管,所述的车架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上述的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其中,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的轮径为20英寸,所述的车架与地面间的距离为50mm。
上述的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其中,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的车轮轴的端部为矩形结构,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的车轮轴端部相适配的矩形凹槽,使所述的转向前轮与所述的转向F块适配嵌装。
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紧凑轻巧,布局合理,充分的利用了材料的承载能力,不仅节省材料成本,也减轻了车身重量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转向系统灵活可调,轻巧简单,并且安全可靠,巧妙简单的实现了车辆的转向;马达的固定,链条链轮的调节装置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车身的震动,链轮链条的磨损;二级传充分发挥了马达的功率;这些创新对节能车的设计开发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有利于推动节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轻量化节能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轻量化节能电动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轻量化节能电动车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轻量化节能电动车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轻量化节能电动车,包括一对转向前轮1、后轮2、转向杆轴承3、转向把手4、二连杆5、车架6、一对转向F块7、脚撑块8及马达架安装孔9;所述的车架6的前端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前轮连接架61,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7分别通过短转向拉杆设置在所述的二连杆5的两端,并通过所述的二连杆5设置在所述的前轮连接架61上,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7上,位于所述的车架6的前端两侧;所述的转向把手4通过所述的转向杆轴承3设置在所述的前轮连接架61的顶部中央,位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之间,构成转向组件;所述的车架6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倾斜设置的后轮连接架62,所述的后轮2通过所述的后轮连接架62安装在所述的车架6上,位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的后方;所述的脚撑块8设置在所述的车架6的前端中部,所述的马达架安装孔9设置在所述的车架6的后部,位于所述的后轮2的前方。
还包括内变速调节器10,所述的内变速调节器10设置在所述的转向把手4上,可用于调节车速,使马达效率达到最大。
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7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中间设有对相轴承,使一对转向前轮1的轮毂可以灵活转动,通过转动把手4带动二连杆5运动,由于二连杆5的转动带动一对转向F块7使一对转向前轮1随之转动,实现灵活便捷转动的要求。
所述的车架6水平设置,且所述的车架6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及后轮2的下端面。
所述的车架6是截面为矩形的中空结构,所述的车架6为金属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车架6的截面为40mm*20mm*2mm的中空矩形管,所述的车架6为铝合金材质制成。质量轻,容易加工,耐腐蚀,强度高,且相对于圆管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弯性能。
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的轮径为20英寸,结合一对转向F块7的作用,从而降低车轮轴心与地面的距离,使所述的车架6与地面间的距离为50mm。
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的车轮轴的端部为矩形结构,所述的一对转向F块7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的一对转向前轮1的车轮轴端部相适配的矩形凹槽,使所述的转向前轮1与所述的转向F块7适配嵌装,从而达到防止车轮轴旋转的目的。
当转动转向手把4时,转向摇臂通过短转向拉杆拉动一边的转向F块7从而实现转向,此种转向结构简单轻巧,可调前速,转向灵活,安全可靠。
在学校操场上,本实用新型能充分的展现出其功能,打开车前盖驾驶员进入电动车,调整好坐姿后即开始准备发车,首先将内变速变到一档,此时马达电机输出的扭矩得到最大化从而使车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当车辆码表时速达到10km/h时,将内变速调节器10调到2挡车速达到20km/h时换至3挡,使用三档进行转弯通过转动车把手打动二连杆从而带动车前轮转动,当行驶至直行道时变换到4挡使用最大的功率进行行驶使电机效率达到最大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紧凑轻巧,布局合理,充分的利用了材料的承载能力,不仅节省材料成本,也减轻了车身重量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转向系统灵活可调,轻巧简单,并且安全可靠,巧妙简单的实现了车辆的转向;马达的固定,链条链轮的调节装置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车身的震动,链轮链条的磨损;二级传充分发挥了马达的功率;这些创新对节能车的设计开发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有利于推动节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