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40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



背景技术:

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机械、液压助力、电液转向到如今的电子助力转向四个阶段,前三种模式的转向系统存在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部件繁多、组装困难、燃油损耗大、污染严重、且转向助力恒定不变,操控性能差等缺点。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完美的解决上述问题,它的实现方式是通过电子控制器控制电机智能的输出助力实现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电控系统设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装配牢靠,连接方便,助力输出可变,节能环保,性能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包括上盖、电路板和底座,所述的底座上端安装有上盖,该上盖内布置有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所述的底座上端面分别安装有元器件、驱动模块的铝基板组件、提供电源及信号采集输入端口的连接器和电机电源输入端口的三相连接器,该元器件、铝基板组件、连接器和三相连接器的上端均与电路板相连。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底座选用的材料为ADC12,采用压铸工艺成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底座为热沉结构,该热沉结构采用9mm厚度的热容量设计。底座起到承载所有功能模块的作用,具有优良的导热及散热性能,驱动模块的铝基板组件上的大功率器件热量通过底座热沉结构吸收并传递。热沉结构采用9mm厚度的热容量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上盖为镀锌钢板冲压成型的壳体结构,该上盖的壳体下端边缘对称布置有弹片卡扣,所述的弹片卡扣与底座压扣固定。上盖与底座配合起到防护作用,防护等级可达IP54。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连接器内竖直布置有若干个端子,每个端子的上端均与电路板选择性波峰焊接,该连接器下端对应端子位置布置有四个连接端口。四个连接端口分别实现12V电源输入、车速与点火信号采集输入、扭矩转角传感器信号采集输入,电机位置传感器信号采集输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三相连接器包括端子、连接器框架和插接口,该连接器框架内竖直安装有三个端子,每个端子的上端均与电路板选择性波峰焊接,所述的连接器框架的前端面对应每个端子前方的位置开有插接口。接插口与电机PIN实现插拔连接,给电机提供电源;端子与电源及信号处理电路板选择性波峰焊接实现电气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电路板下端安装有跳线,该跳线包括跳线框架和导电片,所述的跳线框架内安装有导电片,该导电片上端布置有若干个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均与电路板选择性波峰焊接,所述的跳线框架下端布置有一排六边形的定位柱,该定位柱与底座过盈安装固定。跳线用来实现电路板的电气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端子材料为锡磷青铜,四面镀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铝基板组件包括若干个铝基板和场效应管,所述的底座上端面布置有一排铝基板,该铝基板上端安装有若干个场效应管。场效应管通过SMT工艺与铝基板焊接固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铝基板由电路层、陶瓷绝缘层、导热层复合模压成型。具有良好的导热绝缘性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底座为热沉结构,具有优良的导热及散热性能,驱动模块的铝基板组件上的大功率器件热量通过底座热沉结构吸收并传递;上盖的壳体下端边缘对称布置的弹片卡扣,方便上盖与底座配合;该控制器可以实现电机的智能供电与运转,使电机提供的转向助力可变并实现智能的闭环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上盖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相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铝基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1、上盖,2、电路板,3、底座,4、跳线,5、元器件,6、铝基板组件,7、端子,8、连接器,9、三相连接器,10、连接器框架,11、插接口,12、铝基板,13、弹片卡扣,14、场效应管,15、12V电源输入,16、车速与点火信号采集输入,17、扭矩转角传感器信号采集输入,18、电机位置传感器信号采集输入,19、连接端子,20、跳线框架,21、定位柱,22、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如图1-9所示,一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包括上盖1、电路板2和底座3,所述的底座3上端安装有上盖1,该上盖1内布置有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所述的底座3上端面分别安装有元器件5、驱动模块的铝基板组件6、提供电源及信号采集输入端口的连接器8和电机电源输入端口的三相连接器9,该元器件5、铝基板组件6、连接器8和三相连接器9的上端均与电路板2相连。

所述的底座3选用的材料为ADC12,采用压铸工艺成型。

所述的底座3为热沉结构,该热沉结构采用9mm厚度的热容量设计。

所述的上盖1为镀锌钢板冲压成型的壳体结构,该上盖1的壳体下端边缘对称布置有弹片卡扣13,所述的弹片卡扣13与底座3压扣固定。

所述的连接器8内竖直布置有若干个端子7,每个端子7的上端均与电路板2选择性波峰焊接,该连接器8下端对应端子7位置布置有四个连接端口。四个连接端口分别实现12V电源输入15、车速与点火信号采集输入16、扭矩转角传感器信号采集输入17,电机位置传感器信号采集输入18。

所述的三相连接器9包括端子7、连接器框架10和插接口11,该连接器框架10内竖直安装有三个端子7,每个端子7的上端均与电路板2选择性波峰焊接,所述的连接器框架10的前端面对应每个端子7前方的位置开有插接口11。

所述的电路板2下端安装有跳线4,该跳线4包括跳线框架20和导电片22,所述的跳线框架20内安装有导电片22,该导电片22上端布置有若干个连接端子19,每个连接端子19均与电路板2选择性波峰焊接,所述的跳线框架20下端布置有一排六边形的定位柱21,该定位柱21与底座3过盈安装固定。

所述的端子7材料为锡磷青铜,四面镀锡。

所述的铝基板组件6包括若干个铝基板12和场效应管14,所述的底座3上端面布置有一排铝基板12,该铝基板12上端安装有若干个场效应管14。

所述的铝基板12由电路层、陶瓷绝缘层、导热层复合模压成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装配可靠、连接方便、助力输出可变、节能环保、性能稳定可靠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26W连接器8通过M3自攻螺钉11与底座3固定并与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选择性波峰焊接实现电气连接;三相连接器9通过M3自攻螺钉与底座3固定并与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选择性波峰焊接实现电气连接;驱动模块的铝基板组件6通过M3自攻螺钉与底座3固定并与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选择性波峰焊接实现电气连接;跳线4通过六边形定位柱21与底座3过盈配合固定并与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选择性波峰焊接实现电气连接;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通过M3自攻螺钉与底座3固定;上盖1通过四个弹片卡扣13与底座3进行固定。

其工作原理:26W连接器8的电源端口与整车蓄电池12V电源连接给控制器提供电源,采集的电源信号经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的电源处理模块进行滤波处理后给其它功能模块进行供电,信号采集端口采集整车信号、电机位置信号及扭矩转角传感器信号输入到控制器的电源及信号处理的电路板2的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计算后发出相应的执行指令给驱动模块的铝基板组件6控制场效应管14的导通与闭合从而控制电机电源输入端口的三相连接器9输出实现电机的智能供电与运转,从而使电机提供的转向助力可变并实现智能的闭环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为热沉结构,具有优良的导热及散热性能,驱动模块的铝基板组件上的大功率器件热量通过底座热沉结构吸收并传递;上盖的壳体下端边缘对称布置的弹片卡扣,方便上盖与底座配合;该控制器可以实现电机的智能供电与运转,使电机提供的转向助力可变并实现智能的闭环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